增加功德福報的方法
增加功德福報的方法念咒
,念佛前加上世界人民是
,福報增加萬倍阿彌陀佛咒,世界人民是嗡,阿彌德瓦布達雅,喝利吽喝利普巴金剛咒,世界人民是嗡,班雜,格利格拉雅,薩爾瓦,比嘎念,幫,吽,怕特,吽觀音咒,世界人民是嗡,啊,吽,喝利,嗡,嘛,呢,貝美,吽,喝利世界人民是太陽,9000萬兆只太陽融入世界人民的身體世界人民是文殊佛
,太陽上9000萬兆個文殊佛融入世界人民的身體
,全部星球上9000萬兆個文殊佛進入世界人民的身體世界人民是阿彌陀佛,太陽上9000萬兆個阿彌陀佛融入世界人民的身體
,全部星球上9000萬兆個文殊佛進入世界人民的身體世界人民是觀音佛,太陽上9000萬兆個觀音佛融入世界人民的身體,全部星球上9000萬兆個文殊佛融入世界人民的身體世界人民是金光萬道.瑞彩萬條,晶瑩剔透
,永遠輝煌。道教咒
,大羅天闕
。紫微星宮。尊居北極之高
。位正中天之上
。世界人民法號金輪熾盛。世界人民是道稱玉斗玄尊
。璇璣玉衡齊七政
。總天經
地緯
。日月星宿約四時
。行黃道紫垣。萬象宗師
。諸天統(tǒng)御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萬星教主
。無極元皇。中天紫微
。世界人民是北
極大帝世界人民是日魂朱景
,照韜綠映,迴霞赤童
,玄炎飚象世界人民是月魄曖蕭
,芳艷翳寥,婉虛靈蘭
,鬱華結翹
,淳金清瑩,炅容臺標
做過一些不好的事情,怎樣能彌補積累功德呢?
要能認識到過去的過錯
,下決心以后,不再犯。
然后
,可以在生活中
,實踐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在我們這世間
,有一種極大之善行,也是我們容易忽視的
,就是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孝順很能為我們積累福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诱f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
,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
,(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對父母以柔心對待,講話輕聲細語
,語氣不要兇
。
在佛法中,功德一詞
,和福報一詞
,是有區(qū)別的,功德一般指出世間
,出輪回
,證佛果用的。福報是指上蒼對我們的獎勵
,比如良好的財運
,事業(yè)運,健康運等
,我估計你求的
,是消業(yè)障,求福報吧
。
佛門中
,消業(yè)障,求福報的方式
,除了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以外,還有:吃素,放生
,持守五戒
,懺悔業(yè)障,念佛誦經持咒
,以上方法
,都可以幫助我們消減苦痛,獲得吉祥幸福如意
。
除了孝順父母
,放生也是一大善,很能為我們積累福報
,為我們轉運獲福
。建議學習一下放生,可以百度搜索:放生注意事項
,放生方法
,了解一下。推薦一個喜歡放生的佛友聚集交流的地方
,百度貼吧中的放生吧
,里面有很多放生心得,放生體會
,放生感應的好文章
,高人也多,如果你想學放生
,就去那看看吧
,有問題可以去那里詢問。
另外
,建議請一些佛法書籍回來閱讀下
,在自己依靠佛法,刷洗過去的罪惡
,獲得未來的光明幸福的道路上
,得到更多的支持。像命運的形成
,禍福的根源
,人生的歸宿,離苦痛得幸福如意之道
,這些問題
,在佛法中,都為我們作了明確的開示
。
佛法書籍寺廟里有請
,新華書店也有售的
。網(wǎng)上也有,很全
。
一個人要怎樣增加自己的福報?
福報也就是福氣
,有的人很辛苦地努力
,可就是命運不順。有的人天生好運氣
,好命
。可你想過沒有
,那些有好運氣好福氣的人都是平常他們靠自己修來的
,爭取的。那么如何增加自己的福氣
,福報呢
?就讓小人勉為其難來為大家說一說。
一
,孝順父母
。不要和父母頂嘴,讓他們生氣
。不是說讓父母說什么你聽什么
,而是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脾氣難處,這樣當他們和你發(fā)脾氣的時候,你是不會和他們發(fā)脾氣的
。當有不同意見時
,也要好好說,相信父母也能理解的
。
二
,做人要寬宏大度。不要為小事計較
,只要不是太過分
,誰也有說錯話,辦錯事的時候
;只要不是有意
,只要有心悔改,要選擇原諒
,選擇不計較
。
三
,多做好事,多做善事
,多幫助人
。你幫助別人,別人自會記得你對他的恩德
,時間長了自然會有人替你考慮的
。
四,積極努力上進
,遠離垃圾人
,不良思想的人。否則你也會受那些不好的思想所影響
,做一些不好的事
,自然好運氣,好福報就遠離你
。
五
,飲食清淡,少大魚大肉
。清淡的飲食對人的身體好
,一個人只有身體健康,才會有好的一切
。
六
,少發(fā)脾氣,不要說過分的話
,做過分的事情
。也就是說話、辦事不要太過分
、太絕對
,這樣對自己他人都不好。
七
,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世界觀
。遠離不良習慣例如賭博
、吸毒、嫖娼等
,這樣你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入正軌
,才會有幸福。
生活中如何培植福報?
如何在常態(tài)當中讓自己緣分好一些
,福報好一些呢?
這個確實要相信一個詞語叫做“陰差陽錯”或者說是必然當中的偶然
。佛法常常在講一個人有福報
,很多人誤解了這個福報,福報就一定是有錢嗎
?或者一定有別墅
、豪車嗎?吃得好穿得好嗎
?不是的
,福報跟這些東西實際上是不劃等號的。為什么不劃等號呢
?
老百姓有這么一句話:“你看這個人很有錢
,你看這個人有很好的房和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窍乱痪湓捑褪恰澳且此袥]有福來消受”
。這句話很形象的解釋了佛法所講的福報。福報包括物質
、精神和人緣
,都包括在里面。所以
,面對生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給自己多培植福報
。
培植福報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生慈悲心
、護生
。我說的是護生,不是放生
。護生是慈悲心
,愛護生命,尊重生命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布施。布施不一定要很多錢
,有時候一分錢不花就能夠做很大的布施
。比如看到別人需要幫忙去攙扶一下、需要幫著抬一下
、推一下
、搬一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蛘咭痪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看到一個人垂頭喪氣
,很沮喪,但是你能夠講出一個讓他開心的道理
,讓他重振生活的信心
,這就是布施。
有時候一個笑容
、一個有信心的手勢
,讓別人從你身上看到一種自信,這些都是培植福報的方式方法
。通過培植福報就能夠消除自己無形中不良的東西
。我們常常說陰差陽錯!好的事情陰差陽錯
,不好的事情也陰差陽錯
。其實他的因在哪里呢?就在我們怎么去培植
。
往期精選
隨喜轉發(fā)
,也是一種功德!
凡是關注再生網(wǎng)的用戶
,在聊天界面
回復您想了解的生肖
,如“雞”即可查看2017年該生肖運程詳解。
回復“城市名”加“天氣”
,如“北京天氣”即可查看每日最新天氣預報情況
。
回復“攻略”或“旅游”,即可查看再生網(wǎng)獨家旅游攻略指南
。
返回首頁
,點擊下方自定義菜單【相關引導】內【周易占卜】,即可進行占卜測試
。
歡迎向再生網(wǎng)投稿:
再?生?網(wǎng) rebirthweb
感恩| 分享| 包容| 自在
佛教中說的增長福報的途徑都有哪些呢 ? 詳細點有獎勵哦
!O(∩_∩)O~
這十種功德事分別是:
“Dàna, sila, bhàvanà, apacàyana, veyyàvacca, pattidàna, pattànumodana, dhammasavana, dhammadesanà, ditthijjukammavasena.”
一共是十種,也就是:
第一是布施
;
第二是持戒
;
第三是禪修;
第四是恭敬
;
第五是服務
;
第六是回向(回向功德);
第七是隨喜功德
;
第八是聽聞佛法
;
第九是說法
;
第十是正直己見。
這十種在巴利里面叫做造作功德的基礎
。我們每一個禪修者
,在禪修之外,想要造功德
,我們可以依照在經論里面的這些指導去造功德
。這樣的話,會明確很多
,應當造哪一些功德
,應如何造。而且
,有些功德是非常容易的
,是舉手之勞,易如反掌的
。那么
,接下來我們分別簡單的講一下:
第一種是布施(dàna)。布施是積累福德
、積累福報最好的方式
。在經論里面,有時候把布施分為兩種
,有時候分為三種:一種是財施
,財施就是財物的布施,生活用品
、資具的布施
;另外一種是法施,法施是指佛法的布施
,開示佛法
;然而,有時候也分為無畏施
,就是當別人有畏懼
,當別人流離失所,需要幫助的時候
,安慰他使他不會感到恐懼
。
在這里特別說到的是財施,因為法施我們在后面還有一個叫dhammadesanà
,dhammadesanà就是說法的意思。所以
,因此在這邊的布施特別是指物品
、物資方面的布施
,物品方面的布施有很多種類型。
在《注解》里面對此而分得非常細
,比如說有親手的施
,有拜托別人去做布施的施,還有沒有貪染的施
,有貪染的施
。比如說自己布施了之后,想要投生為人
,投生為天
,這個是可以導致繼續(xù)輪回的布施;如果布施的時候
,希望這種布施的功德成為自己證悟涅盤的助緣
,這個是沒有貪染的布施。
還有的施是很精心準備的施
,還有沒有精心準備的施
。比如象我們布施食物一樣,先把食物洗好
、切好
,再做得很好吃,這就叫精心準備的施
,有時候只是買來
,然后就把它供養(yǎng),這個叫沒有精心準備的施
。
還有
,可以伴隨著很多附加條件的施,跟沒有伴隨附加條件的施
。比如伴隨附加條件的施
,就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個施主,他供養(yǎng)了一間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uti
,僧寮),然后再把孤邸的很多設備
,桌子
、凳子、香等等這些都附帶上去
,也作為一起供養(yǎng)
,這個叫做有附帶其它的布施。跟沒有附帶其它的布施,比如說只是供養(yǎng)一間空屋子
,里面沒有一些家具擺設
,這個叫沒有附帶的布施。
還有很歡喜地做的布施
,跟只是中舍性的布施
;還有有智的布施跟沒有智的布施。有智的布施就是當我們布施的時候
,相信業(yè)果
,相信做這些善行能夠帶來善的果報,這個是稱為有智的布施
;如果沒有智的布施
,就是只是認為說:「我布施就只是布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共⒉幌嘈乓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或者說沒有去思維因果,沒有去考慮業(yè)果法則
,這樣做的布施就稱為沒有智的布施
。
還有很主動的布施,跟被動的布施
。主動布施就是自己很喜歡去布施
,不用經過別人的支持、鼓勵自己都去做
。還有被動的布施
,就是經過別人的支持鼓勵才去做的布施。
還有有罪施跟無罪施
。有罪施就是比如說你把偷來的東西拿去布施
,你去用一些非法所得的,騙來的東西
,或者說不是屬于你的東西
,你拿去布施,這個稱為有罪布施
。沒有罪的布施就是自己如法的正當所得拿去布施
,這樣的叫做無罪施。
這些施的分類有很多種
,這些不同種類的布施
,它所帶來的果報也是不同的。至于具體的分別我不想在這邊展開來講
,要講的話
,一個晚上都講不完
。
在這里想要舉一個例子,佛陀在世的時候
,有一位谷比嘎公主
,谷比嘎公主有一次她來到了佛陀的面前,然后禮敬世尊
,之后就坐在一邊,然后就問世尊這樣的問題說:「假如有兩個禪修者
,有兩個人
,他們在持戒、在德行
、在禪修
、在對三寶的信心、在定力
、在智慧方面
,都是同等的這兩個人。但是其中一個人有布施
,曾經經常做過布施
,而另外一個人不做布施,這兩個人的果報有什么區(qū)別呢
?請世尊跟我開示一下
。」
接著佛陀就說:「有兩個人
,他們的信心
、他們的戒德、他們的定力
、他們的智慧都是一樣
,然而一個人有布施,一個人沒有布施
,他們在以后輪回的果報都是不同的
。如果有布施這個人,無論他以后投生到哪里
,如果他是投生為人的話
,他都可以投生到富貴的家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蛘哒f
,他投生之后,他很容易獲得財富
,很容易投生為上等的家庭
;而如果一個沒有布施的人
,無論他投生到哪里,他只能夠投生到很貧窮的家庭
,很下賤的家庭
,他要積累財富也是很困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而如果這兩個人
,有布施的人在命終之后投生為天界的話,那么
,這個有布施的人在十個方面可以超越那個沒有做布施的人
。哪十個方面呢?他可以在天的容貌(就是天人的容貌)
、天的壽命
、天的快樂、天的威德
、天的力
,還有天的顏色、天的聲(他所享受
、所感受的天的顏色
、天界的聲)、天界的香
、天界的味跟天界的觸
,都要殊勝過這個沒有行布施的人。如果這兩個人都投生為人
,結果又出家成為比庫的話
,那么,曾經在過去生有布施的這個人
,無論他獲得的袈裟
、飲食、住所
、藥品這些用品都很容易得到
,很容易獲得。而沒有行布施的在獲得袈裟
、飲食
、住所、藥品這些用品都很難獲得
,這個就是他們的差別
。」
然后
,這位公主又繼續(xù)問:「那假如他們兩位都入般涅盤之后
,還有沒有差別
?」
佛陀說:「如果他們兩位都入般涅盤之后,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也就是說,如果有布施的人
,在他輪回當中
,無論如何都會比沒有布施的人更殊勝。同時
,在這邊
,要鼓勵大家如果要做任何布施的時候,要做「成為涅盤助緣的布施
。」成為涅盤的助緣的布施
,并不是說這種布施成就我們證入涅盤
。而是說我們做這些布施,當這些布施帶來的果報都可以助成我們
,成為我們修行的助緣
;成為我們的福德因緣,而且可以為我們的禪修創(chuàng)造很好的條件
。
比如說我們可以不需要在禪修的時候為飲食犯愁
,不需要為袈裟衣服而犯愁,不需要為住所而犯愁
,不需要為有病的時候沒有人照顧
,或者說我們的身體會很好很健康,我們要去哪里
,比如說以后我們聽到一個地方有很好的善知識
,有很好的禪修導師,那么接著會有很多人會來幫助你
,幫你出車票
,會護持你啊。
所以
,有布施跟沒有布施的差別就在這里
。如果我們把這種布施成為我們證悟涅盤的助緣的話,那么這些布施都會助成我們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把我們帶到法上
,而且很容易使我們在禪修的過程中減少這些障礙,減少這些沒有必要的一些因為一時欠缺
,因為沒有人資助等等這樣的障礙
,這個是對于布施的區(qū)別
。
第二種是持戒(sila),持戒是指不同品類的戒
,對于比庫來說是比庫戒
,比庫尼來說是比庫尼戒,沙馬內拉來說是沙馬內拉戒
,如果是(sila行)來說持十戒
,十戒女要持好十戒,八戒女要持好八戒
,對在家人來說要持好八戒跟九戒
。這個是不同的戒,如果自己已經持好戒
,佛陀說:「如果我們今生有持戒
,至少可以保證我們在下一生不會墮落到四惡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一個有德行的人
,也就是一個持戒清凈的人,可以保住他不會墮落惡趣
,可以保住他在下一生仍然能夠投生為人跟天
。即使一個人沒有任何的禪修,如果他持戒清凈的話
,也是可以投生為人天善趣的
。
然后我們就結合著下面的禪修來講,禪修(bhàvanà)可以分為兩大類的禪修:
第一種是samatha bhàvanà(止禪)
, Samatha bhàvanà就是我們修止
,對禪定業(yè)處、禪修業(yè)處的修習
;
第二種是vipassanà bhàvanà(觀禪)
, Vipassanà bhàvanà是對觀(vipassanà,毗婆舍那
,觀禪
,內觀)的修持。
如果一位禪修者有戒行
,而且也修各種的業(yè)處
,如果他還沒有證得禪那的話。那么
,這種持戒清凈跟禪修的這種善業(yè)
,可以支持他在下一生投生為人或天。而如果在禪修的時候
,他已經證得了禪那
,而且這種禪那可以保持到他臨終的時候不退失的話
,這種禪定的業(yè)是成為一種極重、極強而有力的業(yè)
,使他能夠投生到梵天界
。
剛才我們說到了業(yè)障里的五種無間業(yè),五種無間業(yè)是極重的不善業(yè)
。這種不善業(yè)沒有任何其它的業(yè)可以跟它匹敵
,使一個人墮落到無間地獄,墮落到四惡道
。而如果一個禪修者有了禪那
,而這種禪那可以維持到臨終的時候,而且他又有意愿想要投生到梵天界的話
,這種禪那的業(yè)也是一種非常強而有力的業(yè)
,可以支助他能夠投生到梵天界。
當然
,如果一位已經有禪那的禪修者
,因為他已經對許多種業(yè)處已經善巧了,所以他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繼續(xù)投生為人也可以
,投生為欲界或天界也可以,如果他愿意的話
,他還可以選擇投生為梵天界
。而如果一個禪修者修vipassanà(觀禪,內觀)
,修觀智
,觀智因為只是屬于欲界的善心;如果一個禪修者在修vipassanà(觀禪)的時候去世
,或者說他修vipassanà(觀禪)這種業(yè)支助至他投生的話
,下一生他還是會投生為人界或天界。然后再下一生
,因為今生已經修vipassanà(觀禪)
,下一生的有分心是屬于觀智的心,所以他要證果
,要證得禪那也是很容易的
。
再從果報上來說,我們有持戒
,可以支助我們在輪回過程中可以保住人身
,可以資助我們在善趣當中,因為唯有善趣
,我們才可以聽聞佛法
。我們不可能向一個動物說法吧
?是不是?在餓鬼當中即使有時候能夠聽聞到佛法
,但是他們都是屬于無因結生的
,即使它們聽聞佛法,它們也肯定不可能證得任何圣道圣果的
。
所以唯有人身跟天身
,跟梵天人才有可能證得圣道跟圣果;當然除了無色界梵天
,如果無色界梵天乃是一個凡夫的話
,他也不可能證得圣道圣果的。除非是一位索答般那以上的人投生到無色界的梵天
,他才有可能證得更高的果位
。一個凡夫投生為無色界梵天,是屬于八難之一
,他不可能聽聞佛法
,所以他也在無色界梵天那么漫長的歲月里面,不可能證得任何的道果
。
因此
,我們也要持戒清凈,因為持戒清凈是很強的助緣
,可以使我們在輪回當中
,能夠繼續(xù)的在人跟天趣當中,繼續(xù)輪回
,而使我們能夠有機會聽聞佛法
,精進禪修。
第四種是恭敬
。恭敬在我們前一次的講座當中已經談到了
,我們恭敬的對象有五種,分別是佛陀
、法
、僧、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的導師
,在這里我就不想再講
。然而我們在這里所要講的,就是我們出家人應當恭敬的
。
我們在這里首先應當恭敬的是佛陀
、恭敬佛法、恭敬僧團;還有作為出家人
,作為比庫
,應當恭敬自己的導師(àcariya,古譯為阿阇梨)
,自己的戒師
、自己的依止師、自己的業(yè)處的師
、教導自己禪修的
、教導自己佛法、教導自己戒律的這些導師
,這些都是在巴利叫做àcariya
。acariya包括很多種:有dhamm àcariya,有kamma??hàna àcariya
,有vinaya àcariya
,也就是分別跟我們有恩的、傳授我們禪修業(yè)處的
、傳授我們佛法知識的
、教導我們戒律的、乃至到我們去問他們
,他們能夠回答
,這些都是屬于我們的老師(àcariya),我們都應當恭敬
。
還有應當恭敬比我們先受比庫戒的
,這是對比庫來說的。因為在《律藏》里面規(guī)定
,比庫只能夠禮三種人:第一種,就是后受具足戒的比庫應當禮敬先受具足戒的比庫
;第二
,就是依注而如法說的這些長老,這些上座也應當禮
;第三是一切人
、天、梵天都應當禮敬世尊
、阿拉漢
、正等覺者——就是佛陀,這是恭敬
,我們恭敬也是一種善業(yè)
。
在斯里蘭卡的傳統(tǒng)里面,當一位比庫受人恭敬的
,經常會念一首偈頌:「如果一個人時常禮敬有德者
,有四法可以得增長
,就是色、壽
、力
、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谷绻粋€人經常禮敬比庫
,恭敬應當值得恭敬的對象,他可以增長自己的容貌
,自己的容貌可以變得更莊嚴
、更漂亮,還有可以增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