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符咒法術(shù)

      楚法師開示《觀音法門》

      奇門遁甲 2023-11-19 20:06:39
      楚法師開示諸法緣起,佛說一切法
      ,為度一切心
      ,若無一切心
      ,不說一切法
      。從應(yīng)機(jī)酬說的角度講
      ,那么修學(xué)上就有每人的針對(duì)性
      ,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拿來平等看待的.如果從其效果來講
      ,在應(yīng)病與藥的治療下
      ,就逐漸的祛除了病痛
      ,那么又是平等的了。所以
      ,就是否修觀音法門來爭(zhēng)執(zhí)
      ,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當(dāng)然
      ,站弘揚(yáng)某一法門的當(dāng)下
      ,就是要贊揚(yáng)其功德利益,甚至是涵蓋一切的
      ,那是要有超越之后
      ,能融攝起來的時(shí)候才能說得通。如果站在相對(duì)的角度而言
      ,是各有其殊勝之處的


      說到觀音法門,很多人就是會(huì)想到《楞嚴(yán)經(jīng)》所說二十五圓通
      ,以耳根圓通為最當(dāng)于娑婆世界有情的機(jī)宜
      ,其實(shí)主要是講人有情。因?yàn)樘旌头侨酥皇遣糠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并且
      ,耳根圓通,又只是局限地想到聽聲音來修持
      。這是部分人造成對(duì)觀音菩薩修持弘揚(yáng)法門的偏狹理解
      。觀世音菩薩是果位菩薩
      ,因?yàn)榫眠h(yuǎn)劫前就已經(jīng)成佛,有名正法明如來
      ,還有其他名字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又示現(xiàn)做極樂凈土的補(bǔ)處菩薩。所以菩薩修學(xué)和弘揚(yáng)的法門就肯定是多彩多樣的
      ,能以種種法來利益眾生
      。比如心經(jīng),那菩薩就是直示般若法門來指導(dǎo)的
      。入大悲法門
      ,是以咒來利益的
      。那是有許多許多的
      。修觀音法門
      ,就是個(gè)廣的范圍。

      在二十五圓通里面
      ,說到此方真教體
      ,清凈在音聞,是說我們娑婆世界的思想交流
      ,多是用語言的
      ,文字也是一種載體,是同類性質(zhì)的
      。那么即是聞佛說法
      ,依照修持,漸漸的就可以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如果別的世界
      ,恐怕就未必,因?yàn)樗麄兘涣魉枷氲墓ぞ呖赡苁窍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或者是心識(shí)直接就可以溝通了
      。那么起殊勝的學(xué)習(xí),就應(yīng)該是別的根門用得多
      ,來吸收佛的教法
      。至于說去聽聲音來修持,只會(huì)是一種誤會(huì)
      ,沒有好好的參照全文來看
      。我是看過本經(jīng)的,雖然依聲音而發(fā)悟
      ,那是成熟的觀慧具足
      ,由聲音做了助緣。如有些人就不一樣
      ,妙峰禪師是看了一棵書放光而發(fā)明心地的
      。經(jīng)典里也是有許多情況下
      ,眾生看到相好而發(fā)心的。真的修持
      ,實(shí)際是以意識(shí)來修的
      ,五根是直觀的,有間斷的
      ,只可作借助,沒有能夠來相續(xù)修持
      。說到種種根在修持成熟后
      ,能互用的問題,那只是我們的執(zhí)著將種種認(rèn)識(shí)和感官分隔起來
      ,就不能聯(lián)用
      ,就各自部分地起著作用。說殊途同歸
      ,那是對(duì)治的方便有不同
      ,入根本智慧是一樣的。起用的助緣是那一根
      ,就更是不決定的了
      。我們還是回到佛法中心的思想來學(xué)習(xí),才是比較妥當(dāng)?shù)摹?BR>
      修持觀音法門
      ,世間修持
      ,可以依照大悲懺法來凈除障礙。如果出世間的修持
      ,可以以般若空的道理來


      大悲懺法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出觀)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一拜起立,主懺白云:)
        是諸眾等 各各胡跪
        嚴(yán)持香花 如法供養(yǎng)
        愿此香花云 遍滿十方界
        一一諸佛土 無量香莊嚴(yán)
        具足菩薩道 成就如來香

        (我此香花遍十方
      ,以為微妙光明臺(tái)
      ,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肴膳天寶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
      ,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zhuǎn)無礙互莊嚴(yán)
      ,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
      ,悉有我身修供養(yǎng)
      ,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
      ,盡未來際作佛事
      ,普熏法界諸眾生
      ,蒙熏皆發(fā)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
      。)

        供養(yǎng)已一切恭敬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
      ,現(xiàn)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
      ,具大慈悲
      ,于一身心,現(xiàn)千手眼
      ,照見法界
      ,護(hù)持眾生,令發(fā)廣大道心
      ,教持圓滿神咒
      ,永離惡道,得生佛前
      ;無間重愆
      ,纏身惡疾,莫能救濟(jì)
      ,悉使消除
      ,三昧辯才,現(xiàn)生求愿
      ,皆令果遂
      ,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
      ,早登佛地
      ,威神之力,嘆莫能窮
      ,故我一心
      ,歸命頂禮。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世尊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ㄖT位皆須五體投地
      ,鄭重致禮,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yīng)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chǎng)如帝珠,釋迦如來現(xiàn)其中
      ,我身影現(xiàn)釋迦前
      ,頭面接足皈命禮。至禮阿彌陀佛
      ,即云:阿彌陀佛影現(xiàn)中云云
      。禮法時(shí)想云:真空法性如虛空
      ,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xiàn)法寶前
      ,一心如法皈命禮
      。禮僧準(zhǔn)上禮佛,但改為菩薩等
      。唯禮觀音時(shí)云:為求滅障接足禮
      ,因?yàn)橛^世音是懺悔主的緣故。觀本號(hào)畢
      ,維那引磬一聲
      ,眾起,下同
      。)

        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
        一心頂禮過去無量?jī)|劫千光王靜住世尊
        一心頂禮過去九十九億殑(音:擎)伽沙諸佛世尊
        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劫正法明世尊
        一心頂禮十方三世諸佛世尊
        一心頂禮賢劫千佛三世一切諸佛世尊
        一心頂禮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
        (三稱三拜
      。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
      ,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yè)如法請(qǐng)
      ,惟愿顯現(xiàn)受供養(yǎng)
      。)
        一心頂禮觀音所說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

        (三稱三拜
      ,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yīng)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chǎng)如帝珠
      ,大悲菩薩現(xiàn)其中
      ,我身影現(xiàn)大悲前,為求滅障接足禮
      。)

        一心頂禮大勢(shì)至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總持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華嚴(yán)菩薩大莊嚴(yán)菩薩寶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德藏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摩訶迦葉無量無數(shù)大聲聞僧
        一心頂禮闡天臺(tái)教觀四明尊者法智大師
        一心代為善吒梵摩瞿婆伽天子
      ,護(hù)世四王,天龍八部
      ,童目天女
      ,虛空神,江海神
      ,泉源神
      ,河沼神,藥草樹林神
      ,舍宅神
      ,水神,火神
      ,風(fēng)神
      ,土神
      ,山神,地神
      ,宮殿神等
      ,及守護(hù)持咒一切天龍鬼神,各及眷屬
      ,頂禮三寶


        (此一段唯啟請(qǐng)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敹Y畢
      ,問訊主鳴磬,眾胡跪
      ,上香
      ,主按磬,舉云:)

        經(jīng)云:若有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
      ,于諸眾生
      ,起慈悲心,先當(dāng)從我發(fā)如是愿:(眾隨舉
      ,以下一字一擊引磬)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地大悲觀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早登涅磐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速會(huì)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diào)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南無觀世音菩薩(十聲)
        南無阿彌陀佛(十聲)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
      ,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
      ,我誓不成正覺
      ,誦持大悲神咒,于現(xiàn)在生中一切所求
      ,若不果遂者
      ,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乃至說是語已
      ,于眾會(huì)前
      ,合掌正住,于諸眾生起大悲心
      ,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章句
      。陀羅尼曰: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dāng)?shù)怛那怛?qū)懀蠠o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jǐn)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怛姪他.唵
      ,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jǐn)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jǐn)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jǐn)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
      ,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ㄖ髡甙错喟自疲海?BR>
        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
      ,大地六變震動(dòng),天雨寶花
      ,繽紛而下
      ,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
      ,恐怖毛豎,一切眾會(huì)
      ,皆獲果證
      ,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
      ,或得阿那含果
      ,或得阿羅漢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
      ,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


        (拜下
      ,默念想云:我及眾生
      ,無始常為,三業(yè)六道
      ,重罪所障
      ,不見諸佛,不知出要
      ,但順生死
      ,不知妙理,我今雖知
      ,猶與眾生
      ,同為一切
      ,重罪所障,今對(duì)觀音
      ,十方佛前
      ,普為眾生,皈命懺悔
      。惟愿加護(hù)
      ,令障消滅,念已合掌
      ,唱云:)

        普為四恩三有
      ,法界眾生,悉愿斷除三障
      ,皈命懺悔


        (唱已
      ,五體投地
      ,心復(fù)念云:我與眾生,無始來今
      ,由愛見故
      ,內(nèi)計(jì)我人,外加惡友
      ,不隨喜他
      ,一毫之善,唯遍三業(yè)
      ,廣造眾罪
      ,事雖不廣,惡心遍布
      ,晝夜相續(xù)
      ,無有間斷,覆諱過失
      ,不欲人知
      ,不畏惡道,無慚無愧
      ,撥無因果
      。故于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慚愧
      ,斷惡修善,勤策三業(yè),翻昔重過
      ,隨喜凡圣
      ,一毫之善,念十方佛
      ,有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郏芫劝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及諸眾生
      ,從二死海,置三德岸
      ;從無始來
      ,不知諸法,本性空寂
      ,廣造眾惡
      ,今知空寂,為求菩提
      ,為眾生故
      ,廣修諸善,遍斷眾惡
      ,唯愿觀音
      ,慈悲攝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ㄓ^已唱云:)

        至心懺悔
      。弟子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現(xiàn)前一心
      ,本具千法,皆有神力
      ,及以智明
      ,上等佛心,下同含識(shí)
      。無始暗動(dòng)
      ,障此靜明,觸事昏迷
      ,舉心縛著
      ,平等法中,起自他想
      ,愛見為本
      ,身口為緣,于諸有中,無罪不造
      ,十惡五逆
      ,謗法謗人,破戒破齋
      ,毀塔壞寺
      ,偷僧祗物,污凈梵行
      ,侵損常住
      ,飲食財(cái)物,千佛出世
      ,不通懺悔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
      ,舍茲形命
      ,合墮三途,備嬰萬苦
      ,復(fù)于現(xiàn)世
      ,眾惱交煎,或惡疾縈纏
      ,他緣逼迫
      ,障于道法,不得熏修
      。今遇:  大悲圓滿神咒
      ,速能滅除如是罪障,故于今日至心誦持
      ,歸向:

        觀世音菩薩及十方大師
      ,發(fā)菩提心,修真言行(音恨)
      ,與諸眾生
      ,發(fā)露眾罪,求乞懺悔
      ,畢竟消除
      。唯愿:

        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千手護(hù)持
      、千眼照見
      ,令我等內(nèi)外障緣寂滅,自他行(音恨)愿圓成
      ,開本見知
      ,制諸魔外
      ,三業(yè)精進(jìn),修凈土因
      ,至舍此身
      ,更無他趣,決定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親承供養(yǎng)大悲觀音
      ,具諸總持,廣度群品
      ,皆出苦輪
      ,同到智地。

        懺悔發(fā)愿已歸命禮三寶:

        南無十方佛南無十方法南無十方僧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千光王靜住佛
        南無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shì)至菩薩
        南無總持王菩薩(旋繞已
      ,還至像前
      ,三自皈)
        自皈依佛當(dāng)愿眾生體解大道發(fā)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dāng)愿眾生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dāng)愿眾生統(tǒng)理大眾一切無礙
        和南圣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入觀)
        跪誦心經(jīng)一部

        圣觀自在。古佛垂形
      。一千手眼展慈心
      。九界拔沉淪。神咒功深
      。萬善悉駢臻
      。禮懺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觀音回向偈

                   印光法師撰
          稽首觀世音
      ,慈悲大導(dǎo)師
      ,久證無上道,安住常寂光

          為憐眾生苦
      ,復(fù)現(xiàn)十界身,應(yīng)何身得度
      ,即為現(xiàn)何身,
          近命生善道
      ,遠(yuǎn)命證菩提
      ,菩薩慈悲力,諸佛莫能說

          我弟子某某
      ,從無始至今
      ,由惡業(yè)力故,輪回六道中

          經(jīng)歷剎塵劫
      ,莫由得出離,幸承宿善根
      ,得聞菩薩名

          欲仗大慈力,現(xiàn)生生凈土
      ,長(zhǎng)時(shí)稱圣號(hào)
      ,兼禮拜供養(yǎng),
          懺悔諸惡業(yè)
      ,增長(zhǎng)諸善根
      ,惟愿垂慈憫,消我諸罪障

          放光照我身
      ,舒手摩我頭,甘露灌我頂
      ,潛滌我心垢

          令我身與心,悉皆獲清凈
      。我愿盡此身
      ,及未來際劫,
          善與諸眾生
      ,說菩薩恩德
      ,令彼咸歸依,悉發(fā)菩提心

          愿垂慈憫故
      ,證明而攝受。

      大悲懺法介紹  大悲懺法
      ,又稱‘出像大悲懺法’
      、‘大悲心咒懺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
      。收錄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冊(cè)
      ,系根據(jù)大悲咒而作之懺法,為現(xiàn)今一般通行最廣之懺法


        此懺法為宋代天臺(tái)宗知禮法師
      ,依據(jù)伽梵達(dá)摩所譯之《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所作。系以天臺(tái)宗教義指導(dǎo)修持之懺儀作法
      。謂虔信千手觀音
      ,不僅可以消災(zāi)得福
      ,將來定可往生西方凈土。

        此懺法所依據(jù)之大悲咒
      ,是《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中最重要的部份
      ,共有八十四句,為梵文譯音
      。這是觀世音菩薩之大慈悲心
      、無上菩提心,為普渡眾生
      ,超凡入圣的重要口訣
      。其全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神咒’。

        此經(jīng)咒的得名因緣是:一日
      ,佛告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
      ,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
      、一名救苦陀羅尼
      、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
      、一名破惡業(yè)障陀羅尼
      、一名滿愿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
      、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大悲咒有此種種異名
      ,起因于觀世音菩薩的宏愿


        而觀世音菩薩為何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據(jù)《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云:觀世音菩薩白佛言:‘我念過去無量?jī)|劫
      ,有佛出世
      ,名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
      ,及為一切諸眾生故
      ,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
      ,作如是言:“善男子
      !汝當(dāng)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
      ,作大利樂”
      。于是我始住地,一聞此咒故
      ,超第八地
      ,我時(shí)心歡喜故,即發(fā)誓言:“若我當(dāng)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
      ,令我即時(shí)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fā)是愿已
      ,應(yīng)時(shí)身心千手千眼悉皆具足’。

        誦持大悲咒有何功德
      ?觀世音菩薩曾于世尊處發(fā)誓說:‘設(shè)若諸人天至心念我名者
      ,亦應(yīng)念本師阿彌陀佛如來名,然后誦此陀羅尼神咒
      。如一夜能持誦五遍
      ,則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設(shè)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
      ,即于臨命終時(shí)
      ,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接引,并且隨其所愿往生諸佛國土
      。設(shè)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
      ,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


        所謂十五種善生
      ,即:1.所生之處,常逢五善
      ;2.常生善國
      ;3.常值好時(shí);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
      ;6.道心純熟;7.不犯禁戒
      ;8.所有眷屬
      ,恩義和順;9.資具財(cái)食
      ,常得豐足
      ;10.恒得他人,恭敬扶持
      ;11.所有財(cái)寶
      ,無他劫奪;12.意欲所求
      ,悉皆類遂
      ;13.龍?zhí)焐粕瘢愠硇l(wèi)
      ;14.所生之處
      ,見佛聞法
      ;15.所聞?wù)ǎ蛏跎盍x


        所謂不受十五種惡死
      ,即:1.一切不受饑餓困苦死;2.不為枷禁杖楚死
      ;3.不為怨家對(duì)死
      ;4.不為軍陣相殺死;5.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
      ;6.不為毒蛇蚖蝎所中死
      ;7.不為水火焚漂死;8.不為毒菜所中死
      ;9.不為惡蟲毒害死
      ;10.不為狂亂失念死;11.不為山崖墜落死
      ;12.不為惡人厭魅死
      ;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14.不為惡病纏身死
      ;15.不為非分自害死


        觀世音菩薩告梵王:‘此陀羅尼之相貌,大慈悲心是
      ,平等心是
      ,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
      ,空觀心是
      ,恭敬心是,卑下心是
      ,無雜亂心是
      ,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兴_將大悲咒八十四句咒義,詮釋明白


        若持誦者將慈悲
      、平等、無為
      、空觀等心十句
      ,細(xì)心尋繹,身體力行,自然功德無量


        此大悲懺儀
      ,分十意,一
      、嚴(yán)道場(chǎng)
      ;二、凈三業(yè)
      ;三、結(jié)界
      ;四
      、修供養(yǎng);五
      、請(qǐng)三寶諸天
      ;六、贊嘆申誡
      ;七
      、作禮;八
      、發(fā)愿時(shí)咒
      ;九、懺悔
      ;十
      、修觀行。并以法華三昧補(bǔ)助觀想
      ,注于事儀之下
      ,俾其修者免檢他文。

        其懺文實(shí)含二旨:一
      、發(fā)菩提心
      ;二、圓慧證性
      。行者若力求陳設(shè)清凈
      ,心存恭謹(jǐn)誠懇,清凈三業(yè)
      ,依法而修
      ,則必定感應(yīng)道交得到許多法益。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fzfs/614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凈眼陀羅尼經(jīng)】能治愈一切眼疾病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jìn)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zèng)司空謚大鑒正號(hào)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如是我聞
      。一時(shí)薄伽梵。住迦毗羅衛(wèi)國
      。釋迦種族聚落
      古傳符咒典籍一覽
      我國古代至今流傳下來的符咒典籍
      ,基本分為道教符咒
      、漢族民間符咒、少數(shù)民族符咒三大類
      。一
      、道教符咒典籍(一)《三洞神符記》道教符篆書。一卷
      ,撰者不詳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全文,卷第十三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卷第十三光明覺品第九  爾時(shí),世尊從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
      、百億弗婆提
      、百億瞿耶尼、百億郁單越
      、百億大海
      、百億輪圍山、百億菩薩受生
      、百億菩薩出家
      神霄五雷術(shù)
      “雷法”是一種漢民族發(fā)明的結(jié)合人體內(nèi)煉以及符咒的修煉法,能夠作用于呼風(fēng)喚雨
      、降魔抓鬼、祈晴禱雨
      、止?jié)澈档戎T多方面
      。根據(jù)考證起源于北宋,興盛在南宋
      ,例如天心
      、清微、北帝
      、神霄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爾時(shí)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
      改變面相36法
       「有心無相
      ,相逐心生
      ;有相無心,相隨心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惯@句話說明:一個(gè)人的相貌是會(huì)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
      。縱使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兇惡的面相
      ,可是他卻經(jīng)常起慈悲心
      持咒常識(shí)問答簡(jiǎn)選
      摘錄于《古農(nóng)佛學(xué)答問》范古農(nóng)居士主答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枺撼终b神咒,有人說不宜在家念
      。如白衣咒大悲咒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