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今天作一個簡單的開示
,談一談因果的問題
,其中包括因果的本體
、分別、支分細節(jié)以及對因果的疑問
。
什么叫做因果呢
?比如說一個人去偷盜
,偷了東西以后
,在他的身口意中哪一個是因呢
?我們經(jīng)常講的業(yè),在這里和因是一回事
。偷盜人用手去抓一個東西放到自己的包里
,這是不是叫做因呢
?當一個人心里想:我要去偷這個東西
,這個起心動念是因嗎
?上述身口意行為當中到底哪一個是因
?
一切有部和唯識宗對于因果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但是
,在名言諦中比較究竟的是唯識宗所闡述的觀點。他們認為
,每一個人自從無始以來到成佛之間,都有一個心的相續(xù)
,此心相續(xù)有時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識,有時候沒有
,無論它有怎樣不同的分別
,總有一個恒時不滅的存在
,叫阿賴耶識
。造了業(yè)以后
,就會在阿賴耶識里播下一個種子。
還有一個比喻是:下雪的時候
,將墨水倒在雪里
,雪就變成了墨水的顏色
,雪化之后
,在地上就可以看到這種顏色
。同樣的
,如果以煩惱去造業(yè)
,當這個煩惱消失的時候
,這個業(yè)就會留在阿賴耶識上
。
業(yè)(或因)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如稻谷的種子
,我們?nèi)庋劭床怀鏊馨l(fā)生稻芽
,但是它確實蘊藏著這樣的能力
,同樣
,當阿賴耶識上播下一個業(yè)的“種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
,因緣成熟后,它就會產(chǎn)生出“果”
,這個果也叫報應。所以因(或業(yè))的本性就是阿賴耶識上這種特殊的能力
。
當一個人殺生
、偷盜的行為完成以后
,在他的阿賴耶識上就會留下這個行為的種子。這顆種子什么時候發(fā)芽是不定的
。經(jīng)書中常用糧食的比喻來說明報應的早晚。糧食蔬菜品種繁多
,它們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兩個月
,有些卻需要五六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種差異來自于種子本身的不同
,以及地理環(huán)境氣候等因素。同樣的
,經(jīng)書里講因的成熟有四種:一是今生報應。比如年輕的時候造業(yè)
,中老年時得報
,有時甚至更快
,當下就可以看到果報
,這是什么原因呢
?某些特殊因緣可以使果迅速出現(xiàn)
,這個很快成熟的業(yè)
,來自于它的對境和動機
,在《百業(yè)經(jīng)》中就匯集了很多這樣的公案。
比如說
,僧眾和普通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對境,如果偷僧眾的東西或毀謗僧眾很嚴重的話
,就有可能在當下或今生見到報應;如果對境是一般人
,肯定是有果報
,但不一定馬上或在這一生顯現(xiàn)
,這種差別是由對境不同而產(chǎn)生的
。另外是動機的差異
,如果殺生的念頭非常強烈或蓄謀以久
,以這樣的動機去殺生的話,那么它的報應很快就會成熟,若殺生動機不那么強烈
,則雖然有果,但不會很快顯現(xiàn)。
不很快顯現(xiàn)的果又可分為三種:一是下一世一定會成熟的果。比如造五無間罪之類的大惡業(yè)或大善業(yè)
,在下一世一定會報應
;二是雖然肯定有果報
,但成熟期不定,或許三四代以后
,或許更長時間
;三是也許有果報也許沒有果報。從因果不虛的角度來看
,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這個因(或業(yè))的能力很微弱,當它遇到強大的對治力時
,它的果就不一定發(fā)生
。前面三種稱為定業(yè),第四種叫做不定業(yè)
。
業(yè)的這四種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
,其他的普通人乃至俱有神通的外道和小乘阿羅漢也不能徹底了解。佛出世時,印度有許多外道
,他們用神通親眼看到一個一生行善的人
,死后卻去了地獄、做了餓鬼或墮入旁生
,如果因果是真實存在的
,那么為何善無善報呢
?于是他們認為因果之說完全是騙人的
。
一個一生行善的人為什么會墮落呢
?他今生行善
,沒有造什么惡業(yè),但是我們不知道他的過去世是怎樣的人
。也許他今生是行善之人
,他的上一世和上上一世還是行善之人
,但再往前推就不一定了
,可能在很多世以前他造了惡業(yè)
。從三種定業(yè)分別來看,他今生所做善業(yè)不屬于現(xiàn)世報應和下一世報應的業(yè)
,而是屬于第三種定業(yè),即它有果報
,但也許在幾千年、幾萬年
,甚至于幾百萬年之后才會發(fā)生
。
在我們生生世世當中
,有沒有這種業(yè)呢?回答是肯定的
。所以雖然我們現(xiàn)在做得很好
,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清除過去世造的惡業(yè)
,它就會一直等著我們
,這種業(yè)一旦發(fā)生果報,是沒法回避的
,只有暫時墮下去了。但是今生做的善業(yè)是不是空耗了呢
?不是
,它也有果報
。如果這個業(yè)的能力不是很強
、成熟很慢,就有可能先墮落再上升
。
所以
,不要說一點正知正見都沒有的人,就連修證比較不錯的那些外道仙人
,他們在因果知見上都是迷惑的
。這是因為因果循環(huán)錯綜復雜、貫穿三世
,唯有佛知道前后的一切來龍去脈
,而其他人只能知道中間的一部分。他們往往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某些情形
,即某人前世行善
,后世墮落
,便下結(jié)論說因果是不存在的
。這些外道仙人一般很有學問
,也有一些世間神通
,于是他們就著書立說
,迷惑了很多人
,從而漸漸形成一個教派
,斷見便由此產(chǎn)生了
。
常見又是怎么來的呢
?有些人雖然有神通
,但看得不是很遠
。他們用神通看到自己來自于色界
,在做天人的時候,梵天
、帝釋就存在了
,現(xiàn)在自己死了
,但回頭看去
,帝釋梵天還沒有死
。他繼續(xù)觀察帝釋梵天是什么時候生的,什么時候會死
,往前看了幾千年
、幾萬年發(fā)現(xiàn)他們都不會死
,于是覺得他們是永遠不死的
;然后又往后推到幾萬年
、幾百萬年
,但仍然沒有看到他們是哪一天生的
,這時他就認為
,梵天帝釋下面的人才會有生死
,而梵天帝釋是常住不滅的
。他們把這個觀點寫進書里
,于是很多人跟著他學
,就又形成了一個教派
。常見和斷見都是這樣來的
。
現(xiàn)代人在這方面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問題
。有些人沒有偷盜
、殺生或傷害他人
,并且持戒行善也做得不錯
,然而他的工作
、生活卻處處不如人意,于是有人就想不通:如果因果存在
,善良的人怎么會遭到不幸呢
?對因果或《俱舍論》沒有深入了解的居士也會有這種看法
,甚至有人這樣說
,我參加法會又念了那么多經(jīng)
,就不該有這樣那樣的病痛或災難
。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因為參加法會
、放生及所做的一切善舉
,已經(jīng)存入我們的阿賴耶識中
,沒有顯果是因為因緣沒有成熟
,就象一個農(nóng)民春天種地
,他把僅有的糧食都播了種
,家里就沒有糧食了
,要等五六個月以后才會豐收
,而現(xiàn)在他卻是一個沒有飯吃的窮人
。有人覺得奇怪
,你種了那么多地
,天天辛勤勞動,為什么沒飯吃呢
?這種疑問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誰都知道
,播種和豐收之間是有一段時間間隔的,現(xiàn)在沒有糧食是因為他去年沒有好好種地
,沒有得到豐收
,所以把種子播下去后
,便沒有余糧可吃
,這與他今年的辛勤勞作沒有直接關(guān)系。同樣
,參加法會或放生與現(xiàn)在的病痛災難也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病痛災難是過去世所造惡業(yè)的成熟顯現(xiàn)
。
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遇到病痛災難是否全由因果決定的問題
。先看外道的觀點
。一種外道認為
,全部顯現(xiàn)都是由業(yè)力來安排
,一個人的一生過得好與不好
,甚至連吃一頓飯是早是遲都是命中注定的
,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但佛教不承認它
。病痛也好
,災難也好
,它有多種因緣
,有些病是前世的病
,也叫業(yè)力病
,這種病無論花多少錢
,采用多么高明的醫(yī)療手段
,都無法治愈
,這有可能跟因果有關(guān)系
。假如你只是感冒頭痛發(fā)燒
,不能排除是因果的原因,但也不是一定由前世的因所導致
。所以有些事物確實是跟因果有聯(lián)系,有些跟因果卻沒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
,佛教一直強調(diào)不墮二邊
,在因果上也是如此。若像外道所講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無法改變的話
,那修行還有什么用呢?既然已經(jīng)注定了
,什么都不用做了,結(jié)果好就隨意享受
,不好也只有任其發(fā)生
,聽天由命
。同樣
,假如真有一個命中注定的話
,那么布施給別人食物也沒有用,給了也吃不飽
,因為他命中注定要挨餓,所以這種宿命論是不能成立的
。
還有另一些世間人根本不承認因果,這也是錯誤的
。
我們要走中間的路,不墮二邊
。痛苦和快樂跟因果是否有關(guān)
,以我們現(xiàn)在的智慧和感官是沒法確定的。
綜上所述
,一般情況下
,我們現(xiàn)在做得好與不好,是跟以后的果必然關(guān)連
,但跟現(xiàn)在的顯現(xiàn)沒有直接關(guān)系
,特殊因緣除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
另一種情況
,有些人平時無惡不作
,但他也沒病沒災,過得很好
,甚至一輩子都榮華富貴直至壽終正寢
。于是又有人說:如果因果存在的話,他們干了那么多壞事
,為什么沒有報應
,行善之人與造惡之人比較時
,造惡之人過得還要健康快樂
,這不是說明因果根本沒有嗎
?這與種地的情況完全是一樣的
。
有人認為
,因為殺生偷盜違背了宗教信仰
,所以才不能殺生偷盜
。其實并非如此
,其實是因為殺生偷盜違背了自然的規(guī)律
,所以他必然會遭到報應
。
比如服毒是不是違背佛教呢
?佛教是禁止人服毒的
,而毒藥本身是不能吃的
,如果你非要嘗試的話
,必然會中毒并感受痛苦
,這就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得到的果報
。有些毒品服用后立即會發(fā)作,有些則幾個月甚至幾年后才發(fā)作
,因果報應也是如此,雖然因果是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的
,但它們的顯現(xiàn)規(guī)律都是一樣的。當一個人服毒后還沒有發(fā)作并活得很健康時,有人便以為他服的不是毒
,仔細想想這有道理嗎
?沒有發(fā)作并非沒有中毒
,只是毒發(fā)的時間沒到而已
。同樣
,殺生偷盜就象把毒品吞下去一樣
,肯定是要發(fā)作的
,只不過需要一個階段或一個過程罷了
。
在經(jīng)書里還講述了另外一個例子
,以前有一個國王殺害了阿羅漢
,第二天他所轄的領(lǐng)土內(nèi)下了無數(shù)珠寶雨
,以后連續(xù)六天中
,天降的寶物一天比一天珍貴
,但在第八天卻降下鋪天蓋地的黃土
,全國所有的人都被埋葬于黃土之下
,一命嗚呼
。為什么國王殺了阿羅漢后反而感得天降珠寶呢
?因為他過去世曾造過殊勝的善業(yè),現(xiàn)在雖作了極大的惡業(yè)
,但當兩種不同的業(yè)相遇時,原來的善業(yè)先成熟
,自然得到大的善報,當善報受盡后立即惡報現(xiàn)前
。這其中先后的順序是不是像外道所講是由造物主安排的呢?肯定不是
,這與糧食成熟的道理相同
,是由土壤、陽光
、氣候等諸多因素綜合而成
,決非人為所致
,這是一個自然的規(guī)律
,因果也是如此
。
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因果方面的問題
,可以看《俱舍論》第四品,其中闡述的因果道理十分清晰明了
。如果對因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定解,就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
,有神通的人尚且如此,沒有神通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
第四種因是不定因
,因為它的能力很微弱
,所以碰到其他的違緣時
,不論善業(yè)或惡業(yè)
,它就不會發(fā)生果了
。比如惡業(yè)
,我們要給它制造一種違緣使它變成不定業(yè)
,這個違緣就是懺悔
。
在《大乘阿毗達摩》中講無始以來所造惡業(yè)都有辦法讓它變成不定業(yè)
,這個辦法就是對它生起后悔
,并發(fā)誓以后再也不造的決心
。后悔和發(fā)誓不造惡是轉(zhuǎn)定業(yè)為不定業(yè)的兩個關(guān)鍵條件
。
比如
,一個人原來靠殺豬宰羊生活,后來改行不做
,開始當居士念佛
,他對原來的惡業(yè)生起很大的后悔心
,并發(fā)誓一生當中再也不去做這種惡事
,當這兩個條件完全具備后
,他所造的殺業(yè)都將變成不定業(yè)
,以后就不一定得果報,若再進一步深刻懺悔,就有可能完全不受果報
。
這是這一世的情況
,然而往昔世中曾經(jīng)造過哪些惡業(yè)
,我們都記不得了
,但是我們可以這樣來想
,從無始以來所做的一切罪業(yè)
,無論是在知道或不知道的情況下所為
,都是不應該做的
,如同服了毒藥
,生起強烈的恐懼和后悔心
,發(fā)誓從此再也不做
,這樣就可以令無始以來所造的一切惡業(yè)都變成不定業(yè)
,這是很有意義且十分重要的
。如果不能這樣做的話
,情況就很難講了。雖然我們今生沒有殺生
、偷盜造惡業(yè),都是居士或出家人
,經(jīng)常念佛、修法
、放生做善事
,但是我們所做的畢竟是凡夫人的有漏善業(yè),如果又沒有回向的話
,一旦生起一個強烈的嗔恨心
,便可摧毀長時所積的善業(yè)
,因為凡夫人的這些善根都是靠不住的
,現(xiàn)在做得好
,以后做得好不好
,誰也沒把握
。如果我們看得見的話
,過去世所作做的不善業(yè)肯定全部儲存在阿賴耶識里
,若不懺悔
,果報一定會顯現(xiàn)
,那時就與持斷見的外道所見一樣:雖然今生行善
,死后卻會墮落。這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我們必須要懺悔。沒有一個罪業(yè)是不能懺悔的
,都能夠懺悔清凈。
同樣善也有不定業(yè)
,我們應該盡量把善業(yè)儲存下來
,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回向
,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要精通空性
,知道行善是如夢如幻的
,若能這樣思維,即使有嗔恨心生起
,也毀不掉這個善根
。因為嗔恨心是有漏的,有執(zhí)著的
,它與如幻如夢的見解是沒有關(guān)系的
,而我們所做的善法是跟證悟如幻如夢的智慧有關(guān)的
,兩者比起來,有執(zhí)著的法比不上有智慧的善根
,所以嗔恨心就毀不了這個善根
。如果既沒有證悟又沒有回向,而且嗔心不斷
,那么善根很容易被毀滅
,對凡夫人來講,回向就是最好的辦法
。
綜上所述
,我們要盡量讓那些惡業(yè)都轉(zhuǎn)為不定業(yè),而把所有的善業(yè)想辦法變成定業(yè)
。
這四種業(yè)很重要,要想認識因果
,我們必須要分清這四種業(yè)并對它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和了解。這對我們的修行也事關(guān)重大
。
因果是這樣的,如何證明它的存在呢
?佛曾講過
,一個普通的人想要證明因果的存在是比較不容易的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佛教講緣起現(xiàn)象
,因緣和合
。緣起是什么呢
?緣起就是有了因就肯定有果
,內(nèi)外所有的事物
,都是緣起的現(xiàn)象
,因緣的結(jié)果。比如說一個人殺生
,這對于被殺的眾生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此人造了這么嚴重的業(yè)
,哪能沒有果呢
?如同在潮濕和溫暖的土壤里隨便丟一粒種子,即使不管它也會發(fā)芽
。同樣的,在世間的一切有為法中
,沒有任何因是不結(jié)果的
。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吹接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被醫(yī)生或有神通的人判定只能活一個月到兩三個月
,于是病人便去行善
,如放生或修一些長壽法
,結(jié)果兩三個月過去了
,他依然活著并且活得很好,當醫(yī)生再檢查時發(fā)現(xiàn)病灶消失了
,這種情況無論在藏地或漢地,甚至全世界都有發(fā)生
,這既不是傳說也不是神話,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事實
,由此可以證明因果是存在的
。
佛在某些經(jīng)中也通過下面的例子來證實因果的存在:有些人一生無論怎樣努力也發(fā)不了財
,他的經(jīng)營操作并沒有問題
,但終身受窮
;有些人沒怎么努力
,卻一生榮華富貴
;還有諸如健康不健康
,長壽不長壽都是這樣
。人們會認為這也許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
,其實不是。例如
,西藏歷史上有個國王
,他想讓窮人富起來
,曾三次把西藏所有貴族的財產(chǎn)平分給老百姓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情況又恢復原樣
,窮人還是窮人,貴族依然是貴族
,國王也就沒辦法了。而那些富裕之人不全是聰明和能干的
,那些不富有的人也并非愚蠢和懶惰
,這多半也跟因果有關(guān)
。當然不是說這里所指的富和窮全都是命中注定的
,富了就不用去干活,窮了也不須再努力
,只能說從這些事件中基本上看得出來因果的關(guān)系與規(guī)律。
《俱舍論》里也講
,有些父母造了很嚴重的罪業(yè),他們的子女會感受到這個報應
,如果子女身上有果報的話,那不是與佛經(jīng)里講的自作自受
,不能被他人代受的說法矛盾嗎?《俱舍論》解釋說
,這些子女本身就有那種因的存在
,當父母造了大惡業(yè)后
,由于他們與子女的密切關(guān)系
,促使子女的那個因提前成熟而感受果報。對此古今中外有很多公案可以證明
。
通常來說,想要直接證明因果的存在是很難的
,因為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
,但是用間接的方法,如上述的例子
,就完全可以證明因果的相續(xù)存在。不要說輪回是受因果的制約
,就是涅盤和解脫也被它控制
。所以我們?nèi)粝虢饷摰脑?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就要種解脫的因
,有了因就一定有果,這就是佛教的見解
。
佛教的見解是緣起,緣起包含了許多內(nèi)容
,從名言諦來講,就是有因必有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今一切悲歡離合等形形色色的事物
,都有各自的因
,其中有一些因我們可以看見
,有一些肉眼則無法看見
,唯有特殊的人才可以全面知曉
。有因必然有果
,無因就不會有果
。若需求人天福報或快樂的話,就要去種快樂的因
,這個因就是行善;若想避免痛苦和災難的話
,就不要種痛苦的因,痛苦的因就是造惡業(yè)
。凡夫人由于愚癡和無明
,欲求快樂果卻反種痛苦因
,比如時下許多人殺害各種動物
,用它們的血肉和生命換取自己的延年益壽
,這不是完全的顛倒嗎
?其余的事情也都是這樣
。所以如果凡夫人對因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觀點和取舍
,則所做的多半是錯誤的
,由此感受的也將是他們意想不到也不愿接受的苦果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fzfs/616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放生的意義" rel="prev">
放生、,放生的意義
下一篇:
什么是象數(shù)療法
相關(guān)文章
! 〗饎偹_埵心咒注音: ōng bān zhā er sà duǒ hōng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l(fā)音注解: 嗡:這里建議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