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儒教一樣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道教以"道"名教,對老子之道一要學習
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
,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為天道。地,既指現(xiàn)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局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于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xiàn)。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最全面介紹神秘道教的一篇文章每位入門道友必看.png" />
道教在中國發(fā)展的幾千年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極其高雅,極其通俗。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為民間世俗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萬象
1
2
、道教倫理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guī)、戒律當中道教哲學3
4
5、道教醫(yī)學自道教創(chuàng)興之時
,道教就把醫(yī)術作為其傳道濟世的工具。而且隨著魏晉神仙道教理論體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醫(yī)藥視為其追求和達到長生的必要輔助手段和必備知識6
從本質上看,風水文化和道教文化是兩碼事情,風水立足于世俗社會的生存需要,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想環(huán)境;而道教立足于超世俗的“仙界”和“仙境”,追求一種精神世界中的理想環(huán)境
道教經(jīng)典《道藏》中收錄有如《宅經(jīng)》這樣的風水著作,道教叢書中也有關于風水師“相地”的記載,而許多道士同時也是民間的風水師。正因為風水文化與道教文化之間有諸多聯(lián)系,道教建筑除了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外,還包含了大量的風水理念和原則
。風水理念和原則在道教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都影響著道教建筑。東漢末年道教成立之初,便有“治”的修道場所的設立,三國時期有“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空間概念,道教早期的“治”已經(jīng)有了風水文化的蘊涵。如《云笈七簽》中收錄有“二十四治”的首治“陽平治”的資料,“治在昌郡彭洲九隴縣,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羅江水兩岐山入水路四十里。治道東有龍把守,神水二柏生其上;西南有泉,決水東歸”。在資料中,作者記載了治所的路
、門、泉、交通、方位等事項,這些關于治所山川形勢、水流、方位等地理環(huán)境的描述也正是風水文化所看重的。資料中關于道教早期治所地理形勢的提示性描述,說明在道教初創(chuàng)時期設立修道場所的時候,不僅考慮到了道士、香客和游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于傳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風水文化中的“系統(tǒng)性原則”。所謂“系統(tǒng)性原則,即綜合考慮地處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資源、地質條件等客觀環(huán)境因素”。道教建筑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反映,是道教思想和信仰體系的生動體現(xiàn),其建筑設計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不僅如此,道教建筑自道教成立以來就受到風水文化的影響,在諸多方面都打上了風水文化的烙印
。加強對道教建筑和風水文化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全方位、多層次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可以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7
肉體者
,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shù)十年后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tǒng),火則構成身中之恒常體溫。修真又分現(xiàn)實修真及小說修真。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
,僅為小說家之言,供人娛樂。通過燒煉金丹
,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老子道德經(jīng)曾云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后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chuàng)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后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唐末五代以來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
。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yǎng)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jīng)》,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自唐末五代以來
這些眾多的門派
根據(jù)門派不同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
道教符箓文化起源于人類早期對自然神力的崇拜,并在古代蟲書
符箓術起源于巫覡
道教在長期傳習符箓術的過程中
復文
云篆
靈符、寶符
。由更為繁復的圈點線條構成的圖形。符圖。由天神形象與符文結為一體的符箓
。這類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發(fā)掘中,亦曾發(fā)現(xiàn)過這類符箓。符箓法派源流--符箓術導源于巫覡
。《后漢書》載:麹圣卿"善為丹書符符箓術是道教正一道的主要修習方術
咒與祝、詛
符箓
,又稱“神符”、“符字”、“墨符”、“丹書”等,是一種用朱或墨畫于黃色紙、帛上或木板上的特殊符號,形似篆書,難以辨認,給人神秘莫測之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符箓的程序及畫法--符是溝通人與神的秘密法寶
,所以不是隨便可以亂畫的,故有所謂"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的說法。畫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訣存想神靈隨筆而來,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動咒語……就是在鋪紙研墨、運筆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復雜,方法之繁瑣,足令善男信女們頭暈目眩。中國古代修道者認為
符頭 一
、自古以來,符咒派別不少,但各拜其祖師,有所不同,就因為如此其符頭的暗號也有所不同。如許多符圖上常見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師)的記號。三勾在整個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下筆書此"三勾"時應暗念咒語:"一筆天下動;二筆祖師劍;三筆兇神惡煞去千里外。"一筆一句須恰到好處,就是所謂"踏符頭"。"符頭"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為符頭,其種類繁多符膽是一張符令的靈魂
"叉符腳"
,用以結束符膽,結束一張符的書寫手續(xù),它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注:榔梅符法:符頂上三勾代表"三昧真火")畫符儀式的程序畫符有一定程序,決不可以簡單了事
、順序顛倒。從總的方面看,畫符都要設壇行祭禮(尤其是道士),有所謂"總壇式"。總壇式里的總符咒寫有道士們通常信仰的神只--土地、城隍畫符前
畫符的時間禁忌:端午節(jié)是畫符
道教符箓雖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但符箓也不是道士隨意所為的產(chǎn)物
明代陳繼儒《記道家書》也說:“道家書學詳見于三洞經(jīng)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