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水突穴位位置圖水突穴的名詞解釋水突穴的功效與作用水突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水突穴的按摩手法水突穴位位置圖
水突穴的位置,位于頸部
,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穴與氣舍穴連線的中點。水突穴的名詞解釋
水突穴
1、水突:水,指穴內的物質為地部水液
2
3
、水天:水,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天,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經氣。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質既有天部之氣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質為人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受心火上炎之熱,經水部分氣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4
、天門:名意與水門近同,水門名意強調胃經向下傳輸的地部經水,天門名意強調胃經向上傳輸的天部經氣。水突穴的功效與作用
1
、緩解治療咽喉腫痛、咳嗽、氣喘等。2
、按摩水突穴的功效:冷卻循頸項上炎的火熱之氣并為天部提供水濕陽氣。水突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
1
、【水突穴的治法原則】:寒則補之,熱則瀉之2、【水突穴的針刺方法】:水突穴
3
水突穴的按摩手法
1
2
、按定覺腋下微痛,膊肘引痛,手指酸麻。3
、將大指輕輕抬起,覺熱氣從胳膊手指出。4
、再用左手從患人右邊掐水突穴動脈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
涌泉穴的準確位置:位于足底部
涌泉穴歸屬足少陰腎經
【穴位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長屈肌腱
?涌泉穴? Yǒng quán(KI1)
【穴位含義】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
“涌泉穴”
大家好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關于配穴的問題
前幾日
1、發(fā)汗
穴位:合谷、復溜
、大杼。主治:外感發(fā)熱無汗
。2、止汗
穴位:陰郄
、后溪主治:盜汗、自汗
3、止嘔
穴位:內關
主治:嘔吐
4、催吐
穴位:內關、中脘
。主治:食積
、惡心欲吐。凡傷食等癥引起惡心欲吐者
,針刺內關,強瀉中脘穴,可以因勢利導,促其嘔吐。5、通便
穴位:天樞、大腸俞
、足三里、豐隆、支溝、陽陵泉、大敦。6、止瀉
穴位:天樞、大腸俞
、足三里、大橫主治:大便泄瀉、包括脾虛泄瀉
、腎虛泄瀉。7、消食
穴位:足三里
、公孫、脾俞、璇璣。主治:消化不良
、食滯。8、消散
穴位:天井
、少海、肘尖、百勞主治:瘰疬
穴位:合谷
主治:乳蛾
9、和解
穴位:陶道
主治:瘧疾
、寒熱往來。10 穴位:大椎 主治一切熱病 11 穴位:灸氣海、關元 主治:面色蒼白 12 穴位:氣海、關元 主治:中氣不足 13 穴位:脾俞、章門 主治:血虛 14 穴位:命門 主治:陽痿、遺精 15、止咳 穴位:列缺、太淵 主治:咳嗽、胸悶 16、定喘 穴位:列缺、四縫 主治:哮喘。 17 穴位:豐隆 主治:胸脘脹悶 18、理氣 穴位:膻中 主治:胸悶氣逆 19、醒腦 穴位:人中 主治:高熱昏迷 20、鎮(zhèn)靜 穴位:百會 主治:癲、狂癥 21、安神 穴位:百會 主治:失眠 22 穴位:百會 主治:角弓反張 23、開竅發(fā)音 穴位:啞門 主治:中風失語、暴喑 24 穴位:太淵、內關 主治脈象微弱 25 穴位:風池、風府 主治:肝風 26、利尿 穴位:中極 主治:尿潴留 27、止血 穴位:上星 主治:鼻衄 穴位:魚際 主治:咳嗽唾血。 穴位:三陰交 主治:崩漏 穴位:承山 主治:痔瘡出血。 一切出血之癥須加膈俞 28 穴位:委中(刺血)。 主治急性腰扭傷 穴位:足三里。 主治:胸中瘀血 穴位:大包、陽陵泉 主治:脅肋扭傷 穴位:中泉、大陵 主治:腕關節(jié)扭傷 穴位:肩井 主治:肩臂扭傷 穴位:膝眼 主治:膝關節(jié)扭傷 穴位:丘虛 主治:踝關節(jié)扭傷 29 穴位:靈臺、合谷 主治一切疔瘡初起。 30 穴位:金津玉液 主治:消渴 31 穴位:上肢取肩髃、曲池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 32、升壓 穴位:內關、患門 主治:低血壓 33、降壓 穴位:血海 主治:高血壓 34、通經 穴位:天樞、水道 主治:月經不調 35、催產 穴位:合谷、三陰交 主治:滯產 36、止痛 穴位:太陽 主治:頭痛。 穴位:頰車 主治:牙痛 穴位:少商、合谷 主治:喉痛。 穴位:列缺 主治:項痛 穴位:內關 主治:胸痛。 穴位:大陵 主治心絞痛。 穴位:中脘 主治:胃痛 穴位:中脘、氣海 主治:腹痛 穴位:支溝 主治:肋脅疼痛(肝膽諸疾)。 穴位:后溪 主治:腰背疼痛 穴位:十七椎下 主治:腰尻痛(骶髂關節(jié)痛) 穴位:合谷 主治:手指腫痛、麻木 穴位:曲池 主治:肘關節(jié)痛。 穴位:陽溪 主治:腕關節(jié)痛 穴位:肩髃 主治:肩關節(jié)痛。 穴位:膝眼 主治:膝關節(jié)痛 穴位:環(huán)跳
泉。
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