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芫花功效作用與主治有哪些

      佚名 2023-07-31 21:40:32

      芫花具有瀉水逐飲

      、祛痰止咳
      、殺蟲療瘡等功效和作用
      ,主治水腫脹滿
      、痰飲積聚
      、癰癤瘡癬等相關(guān)病癥
      ,詳情如下:

      1

      、瀉水逐飲

      芫花是一味性溫

      ,味苦
      、辛,歸腎
      、肺
      、大腸經(jīng)的中藥,因善通利二便而峻下瀉水逐飲
      ,所以具有瀉水逐飲的功效
      ,可用于治療水腫脹滿、二便不利
      、胸腹積水等相關(guān)病癥

      2、祛痰止咳

      芫花還可以通過溫肺祛痰而止咳喘

      ,所以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
      ,可用于治療痰飲積聚、氣逆咳喘等相關(guān)病癥

      3

      、殺蟲療瘡

      芫花還可以殺滅體內(nèi)、體外寄生蟲與致病真菌,所以能夠達到殺蟲療瘡的作用

      ,常用于治療疥癬禿瘡
      、癰腫、凍瘡等相關(guān)病癥

      除上述功效作用外

      ,芫花在解毒、鎮(zhèn)靜
      、鎮(zhèn)痛等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芫花帶有毒性,孕婦
      、體虛者
      、潰瘍病者禁止用藥。由于芫花屬于中藥
      ,所以應(yīng)遵醫(yī)囑用藥
      ,切勿自行隨意使用。

      芫花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芫花的別名7來源8原植物形態(tài)9產(chǎn)地10采制11性狀12性味歸經(jīng)13功效與主治14使用禁忌15配伍禁忌16化學(xué)成分17芫花的藥理作用18芫花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18.1品名18.2來源18.3性狀18.4鑒別18.5浸出物18.6含量測定 18.6.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18.6.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18.6.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18.6.4測定法 18.7芫花飲片 18.7.1炮制 18.7.1.1蕪花 18.7.1.1.1性狀

      、鑒別
      、浸出物、含量測定 18.7.1.2醋蕪花 18.7.2性味與歸經(jīng)18.7.3功能與主治18.7.4用法與用量18.7.5注意18.7.6貯藏 18.8出處 19參考資料附:1用到中藥芫花的方劑2用到中藥芫花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芫花 1拼音 yuán huā

      2英文參考 flos genkwa [朗道漢英字典]

      daphnarcphne genkwa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Flos Genkwa(拉)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lilac daphne flower bud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概述

      芫花為中藥名

      ,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是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 的干燥花蕾[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4拉丁名 Flos Genkwa(拉)(《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5英文名 lilac daphne flower bud(《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6芫花的別名 杜芫、老鼠花

      、黃陽花
      、野丁香花。

      藥魚草

      、頭痛花
      、老鼠花、癩頭花
      、棉花條
      、芫條花、銀腰帶[2]

      7來源 芫花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d.et Zucc.的花蕾[2]

      8原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達1m

      。莖略帶紫褐色
      ,幼時有柔毛。葉對生
      ,有的互生
      ,橢圓形
      ,長3~6cm,寬1.5~2cm
      ,下面有絹狀毛
      。花先葉開放
      ,3~7朵簇生于葉腋
      ;花被筒狀,先端4裂
      ,淡紫色
      ,外被白色短柔毛;雄蕊8
      ,上下2輪
      ,生于花被筒內(nèi);子房1室
      ,瓶狀
      ,被白色柔毛,柱頭頭狀
      ,紅色
      。核果肉質(zhì),白色
      。種子1粒
      。花期4~5月
      ,果期6月

      生于路旁及山坡林間。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及山東

      、河南
      、陜西。

      9產(chǎn)地 芫花產(chǎn)安徽

      、江蘇
      、浙江、四川
      、山東
      、湖南等地[2]。

      10采制 春季花未開放時采收

      ,除去雜質(zhì)
      ,干燥。

      11性狀 常3~7朵生于短花軸上,基部有苞片1~2片

      ,多脫落為單朵
      。單朵為棒狀,多彎曲
      ,長1~1.7cm
      ,直徑約為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綠色
      ,密被短柔毛
      ,先端4裂呈花冠狀,裂片淡紫色或黃棕
      。質(zhì)軟
      。氣微,味甘
      、微辛

      12性味歸經(jīng) 芫花味辛、苦

      ,性溫
      ,有毒[2]。入肺
      、脾
      、腎經(jīng)[2]。

      13功效與主治 芫花具有瀉水逐飲

      ,解毒殺蟲的功效
      。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
      、痰飲積聚
      、氣逆喘咳、二便不利
      、疥癬禿瘡、凍瘡

      芫花具有瀉水逐飲

      ,祛痰止咳,解毒殺蟲的功效[2]
      。醋制可使其毒性減弱
      ,并加強逐水作用[2]。

      治水腫脹滿

      ,臌脹
      ,痰飲胸水,咳逆上氣,痛引胸肋
      ,瘴瘧
      ,精神病。內(nèi)服:煎湯
      ,1.5~3g;研末0.6~0.9g
      ,日服一次。

      治白禿頭瘡

      ,研末調(diào)敷[2]

      14使用禁忌 體質(zhì)虛弱及孕婦忌服[2]。

      15配伍禁忌 芫花反甘草[2]

      16化學(xué)成分 芫花含芫花素

      、羥基芫花素、芹菜素
      、苯甲酸及谷甾醇等[2]

      芫花含芫花素(genkwanin)、芹菜素(apigenin)

      、羥基芫花素
      、芫花瑞香素(genkwabaphnin)、淡黃木樨草甙
      、淡黃木樨草甙7甲醚

      17芫花的藥理作用 芫花素能抑制離體腸管及子宮的運動,也能抑制離體蛙心[2]

      。芹菜素對平滑肌有中度解痙作用
      ,對大鼠有輕度抗胃潰瘍作用,羥基芫花素有較好的祛痰及一定的止咳作用芫花浸劑對狗有輕度致瀉及致吐作用
      ,其 *** 性油狀物對離體腸管先興奮后抑制[2]
      。煎劑給動物灌服有利尿作用[2]。動物試驗中芫花與甘草同用
      ,毒性增強[2]

      18芫花的藥典標(biāo)準(zhǔn)

      18.1品名

      芫花

      Yuanhua

      GENKWA FLOS

      18.2來源

      本品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開放時采收
      ,除去雜質(zhì)
      ,干燥。

      18.3性狀

      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軸上
      ,基部有苞片1~2片
      ,多脫落為單朵。單朵呈棒槌狀
      ,多彎曲
      ,長1~1.7cm
      ,直徑約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綠色
      ,密被短柔毛
      ,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黃棕色
      。質(zhì)軟
      。氣微,味甘
      、微辛

      18.4鑒別

      (1)本品粉末:灰褐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ǚ哿|S色
      ,類球形,直徑23~45μm
      ,表面有較明顯的網(wǎng)狀雕紋
      ,萌發(fā)孔多數(shù),散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ū幌卤砻嬗蟹窍倜瑔渭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多彎曲
      ,長88~780μm,直徑15~23μm
      ,壁較厚
      ,微具疣狀突起。

      (2)取本品粉末1g

      ,加甲醇25ml
      ,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
      ,濾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芫花對照藥材1g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芫花素對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
      ,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4:0.2)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8.5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
      ,不得少于20%

      18.6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8.6.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

      ;以甲醇一水一冰醋酸(65:35:0.8)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為338nm。理論板數(shù)按芫花素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6000

      18.6.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芫花素對照品適量

      ,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90μg的溶液
      ,即得

      18.6.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

      ,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
      ,加熱回流1小時
      ,放冷,冉稱定重量
      ,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濾過
      ,取續(xù)濾液
      ,即得。

      18.6.4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
      ,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

      ,含芫花素(C16H12O5)不得少于0.20%

      18.7芫花飲片

      18.7.1炮制18.7.1.1蕪花 除去雜質(zhì)。

      18.7.1.1.1性狀

      、鑒別
      、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18.7.1.2醋蕪花 取凈芫花

      ,照醋炙法(附錄ⅡD)炒至醋吸盡。

      每100kg芫花

      ,用醋30kg

      本品形如芫花,表面微黃色

      。微有醋香氣

      18.7.2性味與歸經(jīng) 苦、辛

      ,溫
      ;有毒。歸肺
      、脾
      、腎經(jīng)。

      18.7.3功能與主治 瀉水逐飲

      ;外用殺蟲療瘡
      。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
      ,痰飲積聚
      ,氣逆咳喘,二便不利
      ;外治疥癬禿瘡
      ,癰腫,凍瘡

      18.7.4用法與用量 1.5~3g

      。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
      ,一日1次
      。外用適量。

      18.7.5注意 孕婦禁用

      ;不宜與甘草同用

      18.7.6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

      ,防蛀

      18.8出處

      中草藥:芫花的功效與作用

      【中文名】芫花(《本經(jīng)》)
      【類別】花類
      【異名】芫(《山海經(jīng)》)

      ,去水(《本經(jīng)》),敗花
      、赤芫、兒草(《吳普本草》)
      ,毒魚
      、杜芫(《別錄》),頭痛花(《綱目》)
      ,悶頭花
      、老鼠花(《東還紀(jì)程》),鬧魚花(《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棉花條
      、大米花(《江蘇植藥志》),芫條花
      、野丁香花(《山東中藥》)
      ,九龍花、浮脹草
      、地棉花(《湖南藥物志》)
      ,銀腰帶、小葉金腰帶(《江西草藥》)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植物形態(tài)】芫花
      落葉灌木,高可達1米
      。莖細長而直立
      ,幼時有絹狀短柔毛。葉通常對生
      ,偶為互生
      ,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3~5.5厘米
      ,寬5~20厘米
      ,略為革質(zhì),全綠
      ,先端尖
      ,幼時兩面疏生絹狀細柔毛,脈上較密
      ,老時上面漸脫落
      ;葉柄短,密布短柔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ㄏ热~開放
      ,淡紫色,通常出于枝頂葉腋
      ,3~7朵簇生
      ;花酶性,無花瓣
      ;萼圓筒狀而細
      ,長約1厘米,密被絹狀短柔毛
      ,先端4裂
      ,裂片卵形,長不及1厘米
      ;雄蕊8
      ,2輪,著生于萼筒上
      ,不具花絲
      ;雌蕊1,子房上位
      ,1室
      ,花柱極短或缺乏,柱頭頭狀
      。核果革質(zhì)
      ,白色。種子1粒
      ,黑色
      。花期2~4月
      。果期5月

      生于路旁、山坡
      ,或栽培于庭園
      。分布福建、浙江
      、江蘇
      、安徽、湖北
      、湖南
      、四川、山東、河南
      、河北
      、陜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芫花根)亦供藥用
      ,另詳專條

      【采集】春季花未開放前采摘,揀去雜質(zhì)
      ,曬干或烘干

      【藥材】干燥花蕾呈彎曲或稍壓扁的棒錘狀,長約1厘米
      ,直徑約0.3厘米,常單朵或3~7朵成簇
      。上端稍膨大
      ,裂為4片,淡黃棕色
      ,下端較細
      ,灰棕色,密布白色絨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ㄐ妮^硬,呈紫紅色
      。全花質(zhì)軟
      。氣微香,久嗅能致頭痛
      ,味微甘
      。嚼之有辣感。以花蕾多而整齊
      。淡紫色者為佳

      產(chǎn)安徽、江蘇
      、浙江
      、四川、山東
      、福建
      、湖北等地。
      除上述品種外
      ,尚有黃芫花
      ,為同科植物河朔芫花的干燥花蕾。與蕪花相似而略小,長約0.3~1厘米
      。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
      ,有白色細絨毛。
      產(chǎn)于山西
      、陜西
      、甘肅、內(nèi)蒙古等地
      ,亦同等使用

      【化學(xué)成分】芫花含芫花素、羥基芫花素
      、芹菜素及谷甾醇
      ;另含苯甲酸及 *** 性油狀物。
      【炮制】芫花:揀凈雜質(zhì)
      ,篩去泥土
      。醋芫花:取凈芫花,加醋拌勻
      ,潤透
      ,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醋吸盡,呈微黃色
      ,取出
      ,晾干。(每芫花100斤
      ,用醋25斤)
      ①陶弘景:"芫花
      ,用之微熬,不可近眼
      。"
      ②《綱目》:"芫花留數(shù)年陳久者良
      。用時以好醋煮十?dāng)?shù)沸,去醋
      ,以水浸一宿
      ,曬干用,則毒滅也
      ,或以醋炒者次之
      。"
      【性味】辛苦,溫
      ,有毒

      ①《本經(jīng)》:"味辛,溫
      。"
      ②《別錄》:"苦
      ,微溫
      ,有小毒。"
      ③《藥性論》:"有大毒
      。"
      【歸經(jīng)】入肺
      、脾經(jīng)。
      ①《長沙藥解》:"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
      。"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jīng)
      。"
      ③《本草求真》:"入脾,肺
      、腎
      。"
      【功用主治】逐水,滌痰
      。治痰飲癖積
      ,喘咳,水腫
      ,脅痛
      ,心腹癥結(jié)脹滿,食物中毒
      ,瘧母,癰腫

      ①《本經(jīng)》:"主咳逆上氣
      ,喉鳴喘,咽腫短氣
      ,鬼瘧
      ,疝瘕,癰腫
      。"
      ②《別錄》:"消胸中痰水
      ,喜唾,水腫
      ,五水在五藏皮膚及腰痛
      ,下寒毒、肉毒
      。"
      ③《藥性論》:"治心腹脹滿
      ,去水氣,利五臟寒痰
      ,涕唾如膠者
      。主通利血脈,治惡瘡風(fēng)痹濕
      ,一切毒風(fēng)
      ,四肢攣急,不能行步,能瀉水腫脹滿
      。"
      ④《日華子本草》:"療嗽
      ,癉瘧。"
      ⑤《綱目》:"治水飲痰辯
      ,脅下痛
      。"
      ⑥《本草原始》:"煎汁漬絲線,系痔易落
      ,(并能)系瘤
      。"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
      ;或入丸
      、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含漱

      【宜忌】體質(zhì)虛弱及孕婦禁服

      《本草經(jīng)集注》:"決明為主使。反甘草
      。"
      【選方】①治太陽中風(fēng)
      ,下利嘔逆,表解
      ,其人縶縶汗出
      ,發(fā)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
      ,引脅下痛,干嘔短氣
      ,汗出不惡寒者:芫花(熬)
      ,甘遂、大戟
      。上三味
      ,等分,各別搗為散
      ,以水一升半
      ,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
      ,去滓
      ,內(nèi)藥末,強人飄一錢匕
      。羸人服半錢
      ,溫服之
      ,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
      ,明日更服
      ,加半錢,得快下利后
      ,糜粥自養(yǎng)
      。(《傷寒論》十棗湯)
      ②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以棗十四枚
      ,煎令汁盡
      ,一日一食之,三日訖
      。(《補缺肘后方》)
      ③治水病通身微腫
      ,腹大,食飲不消:芫花(微炒)
      ,甘遂(微炒)
      ,大黃(銼碎、醋炒拌干)
      、葶藶(炒令紫色)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
      ,麩炒,研出油盡)四十枚
      。上五味
      ,搗羅為末,煉蜜為丸
      ,如小豆大
      ,每服,飲下三丸
      ,不知
      ,稍增至五丸,以知為度
      。(《圣濟總錄》小消化丸)
      ④治蠱脹:楓殼
      、芫花各等分。上用釅醋浸芫花透
      ,將醋再煮枳殼爛
      ,擂芫花末
      ,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數(shù)丸
      ,溫白湯送下。(《普濟方》枳殼丸)
      ⑤治時行毒病七
      、八日
      ,熱積聚胸中,煩亂欲死:芫花一升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半,漬故布薄胸上
      。不過三薄
      ,熱即除,當(dāng)溫暖四肢護厥逆也
      。(《千金方》凝雪湯)
      ⑥治瘧母彌年
      ,經(jīng)吐、汗
      、下
      ,榮衛(wèi)虧損,邪氣伏藏脅間
      ,結(jié)為癥癖
      ,腹脅堅痛: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
      。為末
      ,煉蜜丸,如小豆
      。每服十丸
      ,濃煎棗湯下,下后即與養(yǎng)胃湯
      。(《仁齋直指方》消癖丸)
      ⑦治癰:堯花為末
      ,膠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⑧治急性乳腺炎
      ,兼治深部膿腫:芫花二錢至一兩
      ,雞蛋三至五個。二味同煮
      ,蛋熟后剝?nè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刺?shù)小洞放入再煮,至蛋發(fā)黑為度
      ,吃蛋喝湯
      ,每天一至二次
      ,每次一至二個。服后有頭昏
      、惡心者
      ,可吃蛋不喝湯。如反應(yīng)甚者
      ,以菖蒲煎服解之
      。孕婦忌服。勿與甘草同服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⑨治白禿頭瘡:芫花末
      ,豬脂和涂之。(《集效方》)
      ⑩治牙痛
      ,諸藥不效者:芫花碾為末
      ,擦痛處令熱。(《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⑾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
      ,筆蘸妝瘤傍四圍
      ,干后復(fù)妝,凡三次
      ,然后以藥:大戟
      、芫花、甘草(等分)
      ,上為末
      ,米醋調(diào),別筆妝敷其中
      ,不得近著甘草處
      。次日縮小,又以甘草膏壯小暈三次
      ,中間仍用大戟
      、芫花、甘草如前法
      ,自然焦縮
      。(《世醫(yī)得效方》)
      ⑿治心痛有蟲:芫花一兩(蠟炒)
      ,雄黃一錢
      。為末,每服一字
      ,溫醋湯下
      。(《乾坤生意》)
      ⒀治諸般氣痛:芫花(醋煮)半兩,延胡索(炒)一兩半
      。為末
      ,每服一錢
      。瘧疾,烏梅湯下
      ;婦人血氣痛
      ,當(dāng)歸酒下;諸氣痛
      ,香附湯下
      ;小腸氣痛,茴香湯下
      。(《仁存堂經(jīng)偏方》)
      ⑷治酒疸
      ,心懊痛,足脛滿
      ,小便黃
      ,飲酒發(fā)赤斑黃黑,由大醉當(dāng)風(fēng)入水所致:芫花
      、椒目等分
      。燒末,服半錢
      ,日一兩遍
      。(《補塊肘后方》)
      ⒂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錢
      ,以利為度
      。(《世醫(yī)得效方》)
      ⒃治婦人積年血氣癥塊結(jié)痛:芫花一兩(醋拌炒令干),當(dāng)歸一兩(銼
      ,微炒)
      ,桂心一兩,上藥
      ,搗羅為末
      ,以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
      ,食前以熱酒下十丸。(《圣惠方》)
      ⒄突發(fā)咳嗽
      。用芫花一升
      ,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棗十四枚
      ,放入汁中煮干
      ,一天吃五枚,必愈

      ⒅咳嗽有痰
      。用芫花一兩(炒)
      ,加水一升,煮開四次
      ,去渣
      ,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約一個棗子大的量
      。忌食酸咸物

      ⒆干嘔脅痛(傷寒有時頭痛,心下痞滿
      ,痛引兩脅
      ,干嘔短氣,汗出而不惡寒)
      。用芫花(熬過)
      、甘遂、大戟
      ,等分為末
      。以大棗十枚、水一升半
      ,煮成八合后
      ,去渣納藥。體壯者服一錢
      ,弱者半錢
      ,清晨服下。能下瀉則病除
      ,否則次晨再服藥
      。此方名"十棗湯"。
      ⒇水腫
      。用上方(十棗湯)加大黃
      、甘草五物各一兩,大棗十枚
      ,同煮
      ,如法服。另方:藥中再加硭硝一兩

      (21)久瘧
      ,腹脅堅痛。用芫花(炒)二兩
      ,朱砂五錢
      ,共研為末
      ,加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棗湯送下

      (22)水盅脹滿
      。用芫花、枳殼等分
      ,先以醋把芫花煮爛
      ,再加可枳殼煮爛,一起搗勻做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

      (23)子宮結(jié)塊
      ,月經(jīng)不通。用芫花根三兩
      ,銼細
      ,炒黃,研為末
      。每服一錢
      ,桃仁煎湯調(diào)下。瀉下惡物即愈

      (24)牙痛難忍
      ,諸藥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熱
      。痛定后
      ,以溫水漱口。
      (25)癰腫初起
      。用芫花末和膠涂搽

      (26)痔瘡。用芫根一把
      ,搗爛
      ,慢火煎成膏,將絲線于膏內(nèi)度過
      ,以線系痔
      ,當(dāng)有微痛的感覺。等痔瘡干落后
      ,即以紙捻蘸膏納入 *** 中
      ,可以便痔瘡斷根。另方:只搗汁浸線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傳染性肝炎
      初步觀察
      ,黃芫花對急、慢性肝炎有促使谷丙轉(zhuǎn)氨酶值趨于正常和自覺癥狀改善的作用
      ,特別對轉(zhuǎn)氨晦持續(xù)不降的病例
      ,用藥一定時間后可獲得改善。但對其它肝功能指標(biāo)的改變并不突出
      。制劑與用法:一水浸膏片(每片含干浸膏0.35克)
      ,成人每服5片,每日3次
      。二脫脂醇浸膏片(含量同上)
      ,成人每次2片,日服3次
      。三黃芫花酮片(每片含黃酮50毫克)
      ,每次2片,日服3次

      ②治療精神病
      取黃芫花花蕾及葉曬干研粉
      ,過篩備用。成人每天2~4克
      ,連服3~7天
      。治療精神分裂癥、躁抑癥
      、神經(jīng)官能癥
      、癲癇等計153例,結(jié)果痊愈71例(46.5%)
      ,好轉(zhuǎn)46例(30.1%)
      。一般連服3~7天即可見效。如不見效
      ,休息幾天
      ,再服一療程。其主要作用能使興奮型病人安靜
      ,抑郁型病人情緒活躍
      ,憂慮型病人有所緩解。又報道每日用黃芫花粉4~10克
      ,飯前頓服
      ,治療精神病152倒,有效率達73%
      。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灼痛和腹瀉
      。體弱者偶有虛脫現(xiàn)象
      。凡發(fā)熱、體弱
      、消化道疾患
      、孕婦均忌服。

      提醒您:芫花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388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從出汗的部位看身體是否健康
      夏季高溫,在非空調(diào)房間條件下
      ,我們?nèi)梭w都會有出汗的現(xiàn)象
      。部位和汗量都因人而異。有人愛出汗
      ,有人不愛出汗
      。不過
      ,出汗過多和過少,其實都不是好現(xiàn)象
      。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出汗的部位
      中老年人容易牙齒松動,教你方法預(yù)防
      牙齒松動的情況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了
      ,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
      ,往往牙齒松動的情況是比較嚴(yán)重的了,在這時候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去吃飯了
      盤點帶狀皰疹癥狀有哪些,如何預(yù)防
      三伏天養(yǎng)生,七類人決不能錯過
      三伏天養(yǎng)生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里,既要忍受著暑熱
      ,還要看著預(yù)防與水果帶來的濕氣
      ,暑溫夾濕,讓人不得不把養(yǎng)生給注意起來
      。三伏天養(yǎng)生如何祛濕濕作為人體水液代謝失常產(chǎn)生的病理產(chǎn)物
      ,濕聚可生痰
      打流腦疫苗會發(fā)燒嗎,
      在冬春季節(jié),流腦的發(fā)病率很高
      ,而患者一般是兒童
      ,從60年代開始,中國研制出了關(guān)于流腦的疫苗
      ,從此以后就開始拉開了流腦疫苗的序幕
      ,接種流腦疫苗可以起到一定的預(yù)防作用,流腦疫苗一般都是短期效果
      ,最長可達到2
      兩種食物是活血通絡(luò)的最佳選擇
      氣血差,氣血虧虛
      ,一定要注意調(diào)理體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