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穴位養(yǎng)生方法
針灸、按摩無副作用
,療效顯著,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手段來治病
。經常按摩以下5個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藥物
,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補法、瀉法等
,補法是較柔和地按摩
,瀉法則是力道比較大的刺激,具體來說可以用屈曲的指關節(jié)頂穴位
。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處
,因能治療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為回陽九針穴之一
,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補中氣的作用
,用補法
,能健脾養(yǎng)胃、補中益氣
,類似黨參
、白術、山藥
、紅棗等藥的功效;用瀉法
,有消食導滯、和胃通腸的作用
,類似山楂
、大黃等藥的功效
。
三陰交
在內踝向上量4指處,為足太陰脾經的腧穴
,由于是肝
、脾、腎三陰經交會處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
,脾統(tǒng)血,腎藏精
,精血相生
,因此是治療與血有關病證的要穴。
用補法
,有健脾
、補血、攝血的作用
,類似于當歸
、阿膠、紫河車
、薏米等藥物的功效;用瀉法
,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類似于歸尾
、桃仁
、紅花等藥的功效。
關元位于臍下四指處
,是任脈的穴位
,位于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又能大補元陽而得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额惤泩D翼》說:“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能治療“諸虛百損”
。用補法
,有補腎陽的作用,類似于鹿茸
、肉桂
、巴戟天、仙茅
、仙靈脾等藥的功效
。此穴多用來治療虛損性質的疾病,瀉法較少使用
。
氣海
位于臍下兩指處
,是任脈的穴位
,為諸氣之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
。用補法
,可大補元氣,類似人參
、黃芪等藥的功效;用瀉法則有行氣
、理氣的作用,類似于香附
、荔枝核
、沉香、郁金等藥的功效
。
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穴位在臨床中很常用,人們在選擇它們進行保健時
,所用到的只是其眾多作用中的一二
,如果要用來治療疾病,還需要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凭驮\
。
適合白領的穴位養(yǎng)生方法
1、按摩太陽穴
腦力工作壓力大
,頭暈
、頭疼是常有的事,此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摩太陽穴
。
怎么找?太陽穴位于雙眼的眼角與其平行發(fā)際連線1/2處
。
怎么按?午飯后揉一揉太陽穴,三五分鐘即可
,往往有不錯的提神醒腦的作用
。
2、按壓公孫穴
白領吃飯常常不規(guī)律
,十有八九有腸胃病
。有空多按摩公孫穴,對脾胃有幫助
。
怎么找?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際處;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橫指
,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一橫指
。
怎么按?在辦公室取坐姿
,兩手拇指分別按住該穴位
,深呼吸漸漸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
。
3、揉捏風池穴
頸椎病可以稱之為辦公族最無言的痛,緩解頸椎不適的穴位是風池穴
。
怎么找?后頸部
,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
,相當于耳垂齊平
。
怎么按?揉穴的同時輕輕旋轉頭頸部,再做些聳肩動作
。每天晚上睡前按摩后可以做局部熱敷
,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緊張
、解除疲勞的作用
。另外,在辦公室每隔1~2小時可扭動頸部
。
4 、滾揉后溪穴
久坐不運動,腰痛不稀奇
。此時可按摩后溪穴
。
怎么找?后溪穴是手握拳時,掌指關節(jié)后橫紋的盡頭處
。
怎么按?坐在電腦面前
,可以把雙手后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jié)帶動雙手
,輕松地來回滾動
,即可達到刺激效果。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
,隨手動一下
,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有著非常好的養(yǎng)護作用
。
5、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澀時,可以動動手指上的明眼穴
。
怎么找?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間的骨節(jié)上
。
怎么按?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別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以稍微感覺到疼痛即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栽诠ぷ鞯男菹r間,或是等車的空檔期自行按摩
。
6、按按承山穴
久坐、腿部受涼
,容易引發(fā)小腿疼痛
、抽筋,此時可趕緊按按承山穴
。男性按此穴能緩解登山
、騎車后的腿部不適。
怎么找?承山穴在腓腸肌肌肉分叉處的下緣
。
怎么按?承山穴按上去會非常的酸痛
,手法只能輕按輕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中醫(yī)穴位按摩養(yǎng)生的方法
、白領穴位按摩方法,多學些穴位按摩方法對我們沒有壞處
,還可以養(yǎng)生防病
,一起學起來吧。
中醫(yī)24小時的養(yǎng)生方法
中醫(yī)養(yǎng)生
,要對時對癥
,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節(jié)氣有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
,每天不同的時辰也有具體的養(yǎng)生方法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yī)一天24小時的養(yǎng)生方法。
在中醫(yī)理論中
,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
,有一套相應的養(yǎng)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
,因此這套養(yǎng)生之法又被清代養(yǎng)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yī)認為
,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
,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
,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
。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
,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yǎng)生效果
。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
,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
,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年人而言
,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
,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tài)
。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
,膽經當令這段時間正是中醫(yī)養(yǎng)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里
,“凡是十一藏取決于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yōu)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
丑時(凌晨1時~3時)為肝經當令靜心養(yǎng)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
,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
按照中醫(yī)理論
,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
,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yōu)閯拥拈_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
,最怕有人打擾
。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
早起不貪睡
,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
,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后腦
,做“鳴天鼓”
。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
活動后喝一杯開水
,用木梳梳發(fā)百遍
,然后洗漱。早餐應該清淡
,要吃飽
。飯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煉。
巳時(上午9~11時)
,脾經當令開窗通風后
,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
,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
午時(上午11時~午后1時),心經當令
這是午餐時間
,除要營養(yǎng)豐富
,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
,菜要少鹽
。酒可喝但不能醉
。飯后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后1~3時),小腸經當令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
,喝一杯茶
。
申時(午后3~5時)
,膀胱經當令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
。除用腦學習外
,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后5~7時)
,腎經當令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
。晚飯宜吃少、清淡
,可以喝點粥
。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準備睡眠
,睡前要靜心養(yǎng)氣
,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
、熱水洗腳
,睡宜采取右側臥位。
這種養(yǎng)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規(guī)律
,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
。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中醫(yī)十二時辰的養(yǎng)生方法
,現(xiàn)代人晚上睡得晚
,早上起得也晚,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身體健康
,能早點睡的話還是早點入睡比較好
。
適合女性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
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
,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yǎng)健康的攝入
,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
,至于肉類
、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
,蔬菜要占大部分
,其中魔芋是比較適合女性養(yǎng)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
、西番蓮
。
2)飯后站立半個小時
其實女人腰部發(fā)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學習忙
,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
,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后至少站立半小時
,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
,還省去事后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
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
。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
,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
,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
4)不要急于起床
早晨醒來后,仰臥
、伸展身體
。然后,四肢著地
,拱拱背
,讓脊柱也有“蘇醒”的時間,這可以避免腰痛
,保持良好的姿態(tài)
,在愉快的心情中開始每一天
。5)收拾廚房。吃完飯后別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
,先收拾餐桌
,洗刷碗碟,再找點其他的活
,反正
,飯后強迫自己運動15分鐘。這是簡單有效的保持體重穩(wěn)定的又一方法
。
中醫(yī)養(yǎng)生觀
養(yǎng)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yǎng)生觀點的多面性
。那么,什么是養(yǎng)生?為什么要養(yǎng)生?如何養(yǎng)生?讓我們從養(yǎng)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fā)言中
,領略養(yǎng)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以及無限極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淵源。中醫(yī)養(yǎng)生主要有預防觀
、整體觀
、平衡觀、辯證觀
。
1. 未病先防
、未老先養(yǎng)。
2.天人相應
、形神兼具
。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
4. 動靜有常
、和諧適度。
男性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
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男性的根本在于肝和腎
,其中腎為水肝為木
,水能生木,因此中醫(yī)認為男性最根本的還是腎
。中醫(yī)提倡養(yǎng)腎要側重在養(yǎng)精蓄銳
。下面就看看中醫(yī)養(yǎng)生學上的男性養(yǎng)精5法:
寡欲
中醫(yī)里有,情動則腎動
,腎動則精動
。為保證腎氣的充足,我們就要控制精動
,這樣心就不動
。所以寡欲是男人養(yǎng)腎的第一條大法。
節(jié)勞
人不可過度勞累
。中醫(yī)認為
,精成于血
,精是血的變現(xiàn)。所以要保護好血
。
息怒
怒則傷肝
,肝主藏血,人老生氣的話就會傷肝血
,耗精
。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制怒
,學會心平氣和地接人待物。
戒酒
酒能夠動血
。酒有生發(fā)之性的
,少飲能調動身體的生發(fā)之機,但飲酒過度就會造成氣血的紊亂
,所以喝酒要有節(jié)制。
慎味
慎味就是不要暴飲暴食
,要以五谷來養(yǎng)精
。中醫(yī)里有一句話:五谷最養(yǎng)精。
老年人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
不貪精
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
,攝入的纖維素少了
,就會減弱胃腸的蠕動,易患便秘
。
不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
,會引起營養(yǎng)平衡失調以及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
,不利于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
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是煮得不熟爛的食物
,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
不貪遲
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于食物消化與飯后休息
,避免積食或是低血糖
。
不貪熱
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
、食管和胃
。老年人要是長期服用燙食刺激,還易罹患胃癌
、食道癌
。
不貪快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
,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
,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
。同時,還易發(fā)生魚刺或是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
不貪酒
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
,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
,加重心臟的負擔
。同時,老人多飲酒
,還易導致肝硬化
。
中醫(yī)養(yǎng)生基本原則
為了便于掌握,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理論
,有必要予以總結和歸納
,提出若干基本原則,用以指導養(yǎng)生實踐
。事實上
,千百年來所產生的諸多形式的養(yǎng)生方法,正是遵循了這些基本原則
。
協(xié)調臟腑
五臟間的協(xié)調
,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xiàn)的
。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tài)平衡
,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
臟腑的生理,以“藏”
、“瀉”有序為其特點
。五臟是以化生和貯藏精、神
、氣
、血、津液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傳化水谷
、排泄糟粕為其生理功能
。藏、瀉得宜
,機體才有充足的營養(yǎng)來源
,以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了故障,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而發(fā)生疾病
。
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于全身
。只有經絡通暢
,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
,內外相通
,從而養(yǎng)助腑、生氣血
、布津液.傳糟粕
、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
,新陳代謝旺盛
。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
,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
。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xié)調
,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
,《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
,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
,血氣不和
,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
,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yǎng)生的指導原則
,貫穿于各種養(yǎng)生方法之中。
清靜養(yǎng)神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
,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jié)
。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
,養(yǎng)神就顯得尤為重要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
,其藏在心
,靜以養(yǎng)之”
。所謂“靜以養(yǎng)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
、養(yǎng)而不用
,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而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貑枴け哉摗分姓f:“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也是這個意思
。靜則百慮不思,神不過用
,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氣的潛腔內守
。反之,神氣的過用
、躁動往往容易耗傷
,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所以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yǎng)神的養(yǎng)生保健意義
。
節(jié)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而無病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養(yǎng)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秲冉洝访鞔_指出:“善養(yǎng)生者
,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
,氣盛則神全
,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
,神氣堅強
,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
。葆精的意義
,于此可見。
調息養(yǎng)氣
養(yǎng)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yǎng)元氣
,一是調暢氣機
。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
,氣機通暢
,則機體健康。
保養(yǎng)正氣
,首先是順四時
、慎起居,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
,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
,不致耗傷。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
,則志意治
,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
,弗能害也
。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yǎng)生
、起居保健諸法
,均以保養(yǎng)元氣為主。
保養(yǎng)正氣
,多以培補后天
,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yǎng)以培補后天脾胃
,使水谷精微充盛
,以供養(yǎng)氣。而節(jié)欲固精
,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
。
平衡關于生命現(xiàn)象,歷來說法各異
,各有其理,也有偏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吧谟谶\動”
,從文字意義上講,宇宙萬物都在運動之中,人的生命亦然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吧谟陟o止”,也有其理,這里說說"生命在于平衡"。
①環(huán)境平衡:一切健康長壽的生命,必須與環(huán)境保持平衡
。要保護適宜人類生活的大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適宜人們生活的小環(huán)境。人與環(huán)境失衡,便會生病
,甚至不能生存
。
②營養(yǎng)平衡:要調和五味,不偏食。營養(yǎng)平衡
,才能使人均衡發(fā)育生長
。
③動靜平衡:《內經》上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要保持健康
,必須做到有張有弛
,勞逸結合,動靜平衡
。
④心理平衡: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
,精神崩潰會導致身體崩潰。生氣和憂郁可以使人生病
。
⑤陰陽平衡:萬物均有陰陽屬性
,一旦陰陽失調,人就生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饵S帝內經》說:陰性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
,陰勝則寒;陰虛則陽亢
,陽虛則陰盛。
可以說:“生命在于平衡”
,失衡就會生病
,以至喪生。
7種不同體質的中醫(yī)養(yǎng)生法
同樣吹了空調
,有人覺得涼
,有人馬上感冒;同樣吃了火鍋,有人吃得暢快
,有人臉上起包……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體質差異
。體質就是我們身體的素質,它受先天和后天多種因素影響
。中醫(yī)將體質分為7種
,不同體質有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老人尤其如此
。需要提醒的是
,有的老人是其中的一種體質
,有的卻綜合了多種體質的癥狀。本期
,中醫(yī)專家為大家講解不同體質的養(yǎng)生法
。
氣虛 氣喘愛脹氣
多吃黃豆,運動柔和
氣虛的人經常出虛汗
,沒精神懶得動
,懶得說話,話說多了就沒勁兒
,容易呼吸短促
,總感到疲乏無力。這類人通常體型偏胖或消瘦
,稍微一活動就氣喘吁吁
,吃的不多但是愛脹氣,大便軟
,不成形
。
這種體質老年人的養(yǎng)生原則是補氣養(yǎng)氣,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
,如黃豆
、白扁豆、雞肉
、泥鰍
、香菇、大棗
、桂圓
、蜂蜜等。少吃或不吃耗氣的食物
,如檳榔
、空心菜、生蘿卜等
。運動以柔緩為主
,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不宜做大負荷消耗體力的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
。
陰虛 怕熱口舌干陰虛老人表現(xiàn)為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fā)熱
,面頰發(fā)紅,皮膚干燥
,口干舌燥
,容易失眠,經常大便干結,體型通常偏瘦
,性情容易急躁
。
這種體質老人的養(yǎng)生原則是滋陰潤燥,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