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列出了一些按摩耳朵的好處
預防感冒
用拇指
失眠
用拇指
、食指相對,對壓耳廓上的三腳窩、對耳屏、對耳屏后溝等處,重點按壓神門、暈點、腦點、失眠等穴位,每部位揉按10~30次,每日2~4次,尤以入睡前最為重要,雙耳交替進行,4~7天為一療程。或用火柴棒代替手法按摩。此法對于改善睡眠有顯著效果,在睡前按壓效果尤其顯著,往往在揉按中就進入夢鄉(xiāng)了肥胖癥
用拇指
痛經(jīng)
用拇
、食指相交,對壓耳廓上的三腳窩、對耳屏、耳垂背面外側(cè)部等處,重點按壓子宮、卵巢、會陰等對應穴位。要求用力適中均勻,每部位揉按20~40次按摩耳朵治療麥粒腫
什么原因造成麥粒腫
眼瞼有兩種腺體,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
麥粒腫就是這兩種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治療麥粒腫的按摩方法
耳垂輕拉法:將兩側(cè)耳垂向下輕拉10-20次
穴位按摩法:選擇相應穴位
耳廓柔捏法:從耳輪至耳垂自上而下輕柔或撮耳提耳5~10分鐘
,直至耳廓發(fā)熱,全身漸漸有熱感為度。耳道加壓法:用食指尖塞進耳道緩緩左右旋轉(zhuǎn)
,再驟然拔出,使兩耳鼓膜輕度震蕩,以達到明目聰耳之功效。全耳按摩法
全耳按摩法之提拉耳尖法
耳朵相當于一個倒著的胎兒
,耳甲腔相當于胸腔,其上的部分相當于人體腹腔或盆腔和下肢。首先用兩手食指和拇指
全耳按摩法之捏揉耳輪法
食指貼耳廓內(nèi)層,用食指和大拇指自上而下捏揉耳輪
中老年人易患頸椎病和腰椎病
平時按摩耳輪或?qū)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等車時看電視時都可以進行,就有疏通經(jīng)絡和強身健體的作用
全耳按摩法之提拉耳垂法
用食指和中指
功效:治療頭痛
全耳按摩法之按揉三腔法
用中指伸進耳甲腔進行按揉,完后插進耳朵眼進行旋轉(zhuǎn)
另外
全耳按摩法之鳴天鼓法
用搓熱的雙掌使勁地堵住耳朵眼
將搓熱的雙掌放到耳朵上
按摩耳朵的具體方法
拉耳屏
雙手食指放耳屏內(nèi)側(cè)后,用食指
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掃
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插入兩耳孔
鳴天鼓
兩掌分別緊貼于耳部
,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后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該方法有提神醒腦
、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yǎng)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于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jīng)衰弱等病癥有良好的療效。摩耳輪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
、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摩全耳
雙手掌心摩擦發(fā)熱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
,再向前反復按摩背面,反復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jīng)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揉耳廓
把手掌心放在耳朵上
,然后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30次。以此為一輪,每天起床后和睡前各揉三輪。捏耳屏
耳屏就是我們的小耳朵,外耳上突起來的那一塊軟骨
。用雙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捏雙耳耳屏30次為一輪,每天早晨做三輪即可。松耳廓
把手掌心放在耳朵上
,然后雙手輕輕內(nèi)壓,松手,每天早晚各做 30次。擰耳朵
把食指輕輕插入外耳孔,來回轉(zhuǎn)動20次
。用力要均勻,左右耳要交替進行,速度不要過快,以防損傷耳內(nèi)皮膚。拉耳廓
每天清晨起床后
,用右手從頭上拉左耳廓上部20次,再用左手拉右耳廓上部20次。其實
,耳朵的各部位與人體內(nèi)臟器官存在內(nèi)在聯(lián)系捏耳尖耳尖就是耳朵的最高端
,可以向下按摩再往上按摩,然后換另一個耳尖,依法進行。每次可以按摩3~5分鐘,一天可以做五六次,能有效緩解頭昏腦漲、頭疼等。捏胃點、腸點胃點
、腸點在耳郭里面凹點附近,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來回捏揉,可以調(diào)節(jié)腸胃不適。捏耳屏耳屏亦稱小耳朵
。以拇指、食指不斷擠壓,放松耳屏,左右耳屏同時進行,每次20~30次。揉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雙耳屏發(fā)紅充血為主;還可以擰耳朵,食指輕輕插入外耳孔,來回轉(zhuǎn)動各20次保護耳朵的注意事項
平時要注意調(diào)節(jié)情志
洗澡或游泳時
(1)首先取端坐位
(2)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
,拇指位耳輪內(nèi)側(cè),其余四指位于耳輪外側(cè),揉搓36次。(3)用雙手捏住雙耳的下部,大拇指位于耳輪外側(cè)
(4)將雙手掌心緊貼兩耳
(5)雙手四指按住后枕部不動
(6)用雙手食指尖按住耳道口,旋轉(zhuǎn)按摩6次后快速抬起
1、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nèi)側(cè)后,用食指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23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膽經(jīng)失調(diào)容易發(fā)生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