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蠡溝的準確有哪些作用,針對哪些疾病_蠡溝穴位有哪些作用,針對哪些疾病

    健康生活 2023-09-21 00:13:18

    蠡溝穴位位置

    蠡溝穴在小腿內(nèi)側(cè)

    ,當足內(nèi)踝尖上5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的中央
    。足厥陰肝經(jīng)的絡(luò)穴

    蠡溝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蠡溝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內(nèi)側(cè),當足內(nèi)踝尖上5寸

    ,脛骨內(nèi)側(cè)面的中央。

    正坐或仰臥位

    ,先在內(nèi)踝尖上5寸的脛骨內(nèi)側(cè)面上作一水平線
    ,當脛骨內(nèi)側(cè)面的后中1/3交點處取穴。

    解剖位置

    在脛骨內(nèi)側(cè)面下三分之一處

    ;其內(nèi)后側(cè)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jīng)的前支

    蠡溝穴下為皮膚

    、皮下組織、小腿三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ū饶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つw由隱神經(jīng)分布
    。皮下組織疏松
    ,內(nèi)行有淺靜脈、皮神經(jīng)和淺淋巴管
    。大隱靜脈與隱神經(jīng)伴行
    ,并起自足背靜脈網(wǎng)內(nèi)側(cè)部,經(jīng)內(nèi)踝的前方向上至小腿內(nèi)側(cè)面上行
    。下肢的淺淋巴管起自足趾
    ,于足背、足底匯成淋巴管網(wǎng)
    。大部分淺淋巴管沿大隱靜脈及屬支匯入腹股溝淺淋巴結(jié)
    。僅小部分淺淋巴管
    ,沿小隱靜脈匯入腘淋巴結(jié)
    。當針刺由皮膚
    、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后,可直抵無肌肉保護的脛骨骨膜
    。或經(jīng)脛骨內(nèi)側(cè)
    ,直抵骨后小腿三頭肌中的比目魚肌
    。該肌由脛神經(jīng)支配。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脛骨骨面

    布有隱神經(jīng)的分支,后方有大隱靜脈通過

    蠡溝穴的作用

    蠡溝穴意義: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由本穴別走足少陽膽經(jīng)

    ,蠡溝穴為肝經(jīng)絡(luò)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較稀少的水濕氣體

    ,性溫熱。

    運行規(guī)律:循肝經(jīng)上行于中都穴和別走膽經(jīng)

    功能作用:聯(lián)絡(luò)肝膽、疏肝理氣

    、調(diào)理經(jīng)脈、舒肝理氣
    ,調(diào)經(jīng)止帶

    主治疾病

    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

    ,陰挺陰癢
    ,疝氣
    ,小便不利
    ,睪丸腫痛,小腹痛
    ,腰背拘急不可俯仰
    ,脛部酸痛

    蠡溝穴主治肝腎

    、少腹、前陰等疾患:如月經(jīng)不調(diào)
    、赤白帶下
    、陰挺、崩漏
    、疝氣
    、遺溺、癃閉
    、陰痛陰癢、強陽不倒
    、梅核氣
    、善噫、少腹痛
    、腰痛、足寒脛酸等

    現(xiàn)代又多用蠡溝穴治療子宮內(nèi)膜炎

    、腸疝痛、睪丸炎
    、性機能亢進等。

    蠡溝穴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崩漏
    ,帶下,疝氣
    ,小便不利,睪丸卒痛
    ,遺精
    ,足脛酸痛等。

    針麻常用穴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性功能亢進

    ,月經(jīng)不調(diào)
    ,子宮內(nèi)膜炎,功能性子宮出血
    ,尿閉,疝氣

    其他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好泛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精神疾病

    ,脊髓炎
    ,心動過速,腰背部及膝關(guān)節(jié)急慢性損傷

    穴位配伍

    蠡溝穴配百蟲窩、陰陵泉穴

    、三陰交穴治滴蟲性陰道炎

    蠡溝穴配中都穴、地機穴

    、中極穴、三陰交穴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帶下癥
    、睪丸炎;

    蠡溝穴配大敦穴

    、氣沖治睪腫
    、卒疝、赤白帶下

    蠡溝穴配陰陵泉穴、三陰交穴

    ,有活絡(luò)止痛的作用,主治脛部痠痛

    蠡溝穴配太沖穴、氣海穴

    ,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
    ,主治疝氣及睪丸腫痛。

    蠡溝穴配百會穴

    、關(guān)元穴
    ,懸灸或隔附子餅灸,有溫陽舉陷升提的作用
    ,主治子宮脫垂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法

    平刺0.5-0.8寸

    ,局部酸脹。

    沿脛骨后緣向上斜刺1.0-1.5寸

    ,酸脹感可放散至膝

    艾灸法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蠡溝穴的功效

    治瘙癢、痛經(jīng)

    ,調(diào)和肝膽上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喝囿粶涎?/p>

    蠡溝穴正好在骨頭上,在骨頭的正面上

    ,揉到骨頭就揉對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绑弧痹诠糯瞧跋x的意思
    ,“蠡溝”就是有個蟲子老在這兒爬。

    蠡溝穴是治療瘙癢病的

    ,凡是陰囊濕疹、陰道瘙癢等濕熱病
    ,多揉蠡溝穴特別好
    。月經(jīng)有問題的女性,蠡溝穴肯定很痛
    ,平常就要多揉揉,把痛點揉散
    ,例假再來的時候就不會痛了

    絡(luò)穴是專治慢性病的,蠡溝穴是肝經(jīng)的絡(luò)穴

    ,跟膽經(jīng)相絡(luò),所以它不但能治肝經(jīng)的慢性病
    ,還可以治膽經(jīng)上的慢性疾病
    ,專門調(diào)和肝膽。

    蠡溝穴解析

    1

    、蠡溝。蠡,瓠瓢也
    ,此指穴內(nèi)物質(zhì)如瓠瓢浮于水中飄浮不定之狀
    。溝,溝渠也
    ,此指穴內(nèi)物質(zhì)運行循一定的道路。該穴名意指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由本穴別走足少陽膽經(jīng)
    。本穴物質(zhì)為三陰交穴分配而來的溫濕水氣
    ,因其性溫,既無上升之力又無沉降之能
    ,溫濕水氣在天部層次如漂浮不定之狀,但由于其溫度及所處的天部層次與膽經(jīng)相近
    ,因此此溫濕水氣分別飄行于肝膽二經(jīng)
    ,故名。

    2

    、交儀。交
    ,給也
    。儀,禮儀也
    。交儀名意指肝經(jīng)由本穴傳于膽經(jīng)的氣血物質(zhì)如儀禮一般,并無太多的具體實物
    。本穴物質(zhì)為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
    ,因其無腎經(jīng)氣血的寒濕之性,所以氣血物質(zhì)無腎經(jīng)氣血的實(水濕濃度大)
    ,因其無脾經(jīng)氣血的熱燥
    ,所以氣血物質(zhì)無脾經(jīng)氣血的能量
    ,氣血物質(zhì)如有名無實一般
    ,因此由本穴交于膽經(jīng)的氣血就如同一種禮儀
    ,故名交儀

    3、肝經(jīng)絡(luò)

    。本穴因有固有渠道與膽經(jīng)相通,有聯(lián)絡(luò)肝膽二經(jīng)氣血的作用
    ,故為肝經(jīng)絡(luò)穴

    別名:Lì gōu(交儀穴)

    蠡溝為經(jīng)穴名(Lígōu LR5)

    。出《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
    。別名交儀
    。屬足厥陰肝經(jīng)。蠡溝是足厥陰肝經(jīng)的絡(luò)穴
    。蠡即貝殼
    ,溝即水溝
    ,腓腸肌外形酷似貝殼
    ,穴在其內(nèi)側(cè)溝中,故名蠡溝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主氣噫恐悸

    ,氣不足
    ,腹中悒悒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卒疝少腹腫,時少腹暴痛

    ,小便不利如癃閉
    ,數(shù)噫恐悸
    ,少氣不足
    ,腹中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狀
    。背拘急不可俛仰

    《類經(jīng)圖翼》:主治疝痛

    ,小腹?jié)M痛
    ,癃閉臍下積氣如石,數(shù)噫
    ,恐悸少氣
    。足脛寒痠
    ,屈伸難

    道醫(yī)培訓(xùn)

    簡要人體穴位功能匯總(收藏)

    1、救命穴——人中

    2

    、萬能穴——合谷

    3
    、長壽穴——足三里

    4、消氣穴——太沖
    5
    、強胃穴——足三里

    6
    、腰痛穴——飛揚
    7、疏筋穴——陽陵泉
    、涌泉

    8、健脾穴
    、肚脹穴——公孫
    9
    、補腎穴——太溪

    10、止痛
    、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補血穴——血海

    12
    、止咳穴——極泉
    、尺澤
    13、皮膚病穴——曲池

    14
    、消炎穴——商丘
    15
    、耳鳴穴——少海

    16
    、頸椎病穴——天窗
    17
    、膝痛穴——內(nèi)關(guān)

    18、頭暈
    、嘔吐
    、腸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
    、嘔吐穴——涌泉
    、內(nèi)關(guān)

    20、鼻炎穴——豐隆
    、手三里
    21
    、護膝穴——曲泉

    22、手腳麻木穴——復(fù)溜
    、環(huán)跳
    23
    、糖尿穴——地機

    24、牙痛穴——合谷
    、肩井
    25
    、膽結(jié)石穴——中瀆

    26、失眠
    、遺尿遺精穴——然谷、太沖
    27
    、恐懼病穴——太溪

    28
    、治痘穴——太沖、曲池
    29
    、感冒鼻塞、嗓子痛
    、痔瘡穴——孔最

    30
    、雀斑穴——絲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
    、魚尾紋穴——瞳子髎

    33
    、噩夢穴——厲兌
    34
    、肚子痛穴——下巨虛
    35
    、胃腸炎穴——天樞
    36、膀胱炎
    、前列腺炎
    、腎炎穴——水道
    37
    、嗓子失聲穴——大鐘
    38
    、黑眼圈穴、皮膚增白穴——四白
    39
    、減肥穴——帶脈
    40
    、月經(jīng)不調(diào)穴——水泉
    、帶脈
    41
    、腦供血不足穴——解溪
    42
    、糖尿病穴——腕谷
    43、扭傷穴——大包
    44
    、厭食
    、脫發(fā)穴——太溪
    45、便秘穴——帶脈
    46
    、過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腦血管穴——瘛脈
    48
    、網(wǎng)球肘穴——少海
    、肘髎
    、尺澤
    49
    、手麻穴——支正
    50
    、坐骨神經(jīng)穴、脊椎病——后溪
    51
    、腰椎盤突出穴——筋縮
    52
    、美容穴——天容
    53
    、急性咽喉腫痛穴——少商
    、關(guān)沖、涌泉
    54
    、慢性咽炎
    、咳嗽穴——天突
    、尺澤
    55
    、急性扁桃體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
    、夜間 咳嗽穴——魚際
    58
    、補氣穴——經(jīng)渠、氣海
    59
    、感冒、白內(nèi)障穴——肩髃
    60
    、明目穴——中渚
    61
    、乳腺炎穴——天池
    62、白發(fā)穴——浮白
    63
    、膽囊炎穴——日月、肝俞
    64
    、暈車穴——關(guān)沖
    65
    、疲勞穴——液門
    66、急性胃痛
    、急性腸炎穴——曲澤
    67
    、高血 脂穴——環(huán)跳
    68
    、腰酸穴——風市
    69
    、化痰穴——豐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陰交
    71
    、 抽筋
    、扭筋穴— —陽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
    、蕁麻疹穴——太沖
    、風池
    74、鼻出血穴——內(nèi)庭

    75
    、痛經(jīng)穴——蠡溝、帶脈
    76
    、口腔潰瘍穴——間行
    77、瘙癢
    、調(diào)節(jié)血液穴——血海
    78
    、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縮穴——大都
    80
    、心臟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風穴——復(fù)溜
    、筑賓
    82
    、外腳踝關(guān)節(jié)穴——丘墟、外關(guān)
    、解溪
    83
    、性功能穴——會陰
    、地神
    84
    、老花眼穴——光明
    85、心臟補血穴
    、抑郁穴——極泉

    86
    、冠心病穴——云門
    87
    、腎結(jié)石穴——筑賓
    88、落枕
    、偏頭痛穴——外關(guān)
    89
    、電腦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
    、中風穴——百會
    92、精神病 穴——涌泉
    93
    、水腫穴——承漿
    94
    、口眼歪穴——頰車
    95
    、老人癡呆穴——老人穴
    96
    、靜脈曲張穴——太淵
    97
    、黃褐斑穴——天容

    98、耳炎穴——前谷
    99
    、中暑穴——十宣
    、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極泉
    、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風市
    、足三里

    (1)六味地黃丸——復(fù)溜穴
    ,有針灸專家稱針刺此穴滋腎陰效果極好,相當于六味地黃丸的功效


    (2)十全大補湯——太溪、復(fù)溜兩穴
    ,用按摩法效果很好
    ,也無禁忌,常相配而用
    ,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
    ,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
    。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若再同時在腎俞
    、關(guān)元
    、氣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劑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補湯了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
    、蟲草
    、河車(胎盤)為補腎佳品,豈知太溪
    、復(fù)溜、涌泉才堪稱是生命至寶


    (3)逍遙丸——按摩肝經(jīng)的太沖穴和膽經(jīng)的陽陵泉
    ,和服用逍遙丸效果一樣
    ,且更為迅捷。

    (4)牛黃清心丸——先按摩心經(jīng)的神門穴
    ,再按摩脾經(jīng)的大都穴。(常用牛黃清心丸
    ,有人擔心其中的朱砂會對身體有損害)

    (5)牛黃清心丸——少府穴
    ,它有清心瀉火、行氣活血的功效
    ,最強的功效是清心除煩,掐掐它就相當于吃了一味“牛黃清心丸”


    (6)牛黃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調(diào)節(jié)任脈
    ,對更年期綜合癥尤為適用
    。任脈為陰脈之海
    ,更年期人體陰液不足,忽熱忽冷
    、心里比較煩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著覺
    。這時候趕緊做做壁虎爬行
    ,就好像吃了牛黃清心丸,會有很清涼的感覺


    (7)麥味地黃丸——按揉肺經(jīng)的尺澤,加上腎經(jīng)的復(fù)溜
    ,相當于麥味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里面加上了麥冬(潤肺、滋陰
    、去心火)
    、五味子(納氣、平喘
    、止咳嗽)兩味藥,主治肺腎陰虛之咳喘(久咳氣喘
    、痰少而咳或干咳無痰
    、伴有腰膝酸軟、氣短無力
    、動則出汗
    、時發(fā)低熱),還有經(jīng)常講話
    ,咽喉干燥
    ,咳嗽無痰之人也可選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經(jīng)的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加上肺經(jīng)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黃解毒丸——內(nèi)庭穴
    ,人體自生的牛黃解毒丸
    。內(nèi)庭是去胃火的
    ,它的作用相當于牛黃解毒。胃火牙痛
    、咽喉痛
    、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nèi)庭
    ,它是一個去熱的穴位。

    (10)補中益氣丸——肺經(jīng)有個穴叫中府
    ,此乃中氣之府
    ,是中氣匯集的地方,因此為調(diào)補中氣的要穴
    。太淵穴是肺經(jīng)的原穴
    ,穴性屬土
    ,土能生金
    ,其補中氣之氣最強,按摩
    、艾灸都有顯效


    (11)補中益氣丸——太白
    、商丘
    、太沖三穴就會有補中益氣的效果。

    (12)參苓白術(shù)丸——肺經(jīng)的太淵穴是俞穴
    ,屬土
    ,肺經(jīng)屬金,正好是“土生金”
    ;脾經(jīng)的商丘穴是經(jīng)穴,屬金,脾經(jīng)屬土
    ,也是“土生金”
    。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補肺健脾
    ,功效顯著。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術(shù)丸


    (13)大補陰丸——然谷
    ,其功效相當于中藥里的大補陰丸,去火補陰
    。心煩不寐
    ,口干舌燥,老想喝水
    ,還總愛起急,屬于陰虛火旺的體質(zhì)
    ,不妨趕緊揉揉


    (14)嗎叮啉——吃完飯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
    ,相當于西藥嗎叮啉
    ,增加胃動力
    ,其穴性屬土,還有健脾的功效
    。吃的太多喘不上氣來
    ,肚脹,揉公孫穴可促進腸子的蠕動


    (15)杞菊地黃丸——曲泉是溝通肝腎的要穴。曲泉可謂一穴兩用
    ,滋陰補肝
    ,主治肝腎陰虛、眼睛酸澀
    ,相當于吃了杞菊地黃丸


    (16)二妙丸——曲泉的另一功效是去濕
    ,相當于中藥“二妙丸”
    ,可祛除濕熱。

    (17)開塞露——商陽穴是一個專門治療便秘的要穴。具體治療什么類型的便秘呢
    ?它的作用有點像開塞露
    ,就是好像大便已經(jīng)到了肛門這塊了
    ,這個穴就管用


    (18)消炎大藥——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藥,商丘穴


    (19)純陽大藥——申脈穴
    ,身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藥。適用人群:寒性體質(zhì)
    ;中老年朋友;經(jīng)常傷風感冒
    、腹瀉
    、怕冷的人。主要功效:可緩解眩暈
    、雙眼發(fā)紅腫痛
    、腰酸背痛
    、足踝關(guān)節(jié)痛等癥狀
    ,對腹瀉、消化不良有輔助作用


    (20)補鈣藥——脾經(jīng)大都穴是補鈣要穴
    ,這個位置也是頸椎反射區(qū)。

    50個疾病和對應(yīng)的針灸穴位,值得收藏

    hello

    ,我是中西醫(yī)萬萬
    ,先點擊上方 中醫(yī) 健康 日記,關(guān)注我
    ,每天分享中醫(yī)知識
    ,一起認識中醫(yī)
    ,學(xué)習(xí)中醫(yī)
    ,弘揚中醫(yī)。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
    ,有時候治療一個疾病會突然不知道怎么使用穴位來治療
    ,想半天才會想起來
    ,所以呢
    ,今天就為大家整理匯總了50個疾病和對應(yīng)的針灸穴位
    ,喜歡的朋友可以先點擊收藏好!

    1
    、發(fā)熱用大椎
    ; 2、開四關(guān)用合谷
    、太沖;3
    、保健用足三里
    ;4、肝氣郁結(jié)用太沖
    ;5
    、胃痛用足三里
    ;6
    、腰痛用飛揚、委中
    ;7
    、脫肛用百會、長強
    ;8
    、鼻塞用迎香
    ;9、脾虛用公孫
    ;10
    、腎虛用太溪
    ;11
    、皮膚病——曲池、肺腧
    ;12
    、耳鳴用聽宮和少海;13、嘔吐用內(nèi)關(guān)
    ;14、下肢麻木用陽陵泉
    、復(fù)溜
    ;15、牙痛用合谷
    ;16
    、痔瘡用承山和孔最
    ;17
    、拉肚子用上巨虛和神闕;18
    、腸胃炎用天樞
    、上下巨虛;19
    、尿道感染用水道、陰陵泉
    ;20
    、說不出話用啞門和大鐘;21
    、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三陰交
    、水泉
    ;22
    、糖尿病用腕谷;23
    、鼻炎用迎香
    ;24、網(wǎng)球肘用少海
    、肘髎艾灸;25
    、上肢發(fā)麻用支正
    ;26、坐骨神經(jīng)穴用后溪和陽陵泉
    ;27
    、急性咽喉腫痛用少商、關(guān)沖
    、涌泉
    ;28、急性扁桃體炎用列缺
    、照海
    、少商;29
    、咳喘用中府和定喘;30
    、氣虛用氣海
    ;31、膽囊炎穴用日月
    、陽陵泉
    ;32
    、急性胃痛用曲澤和內(nèi)關(guān)
    ;33、痰多用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34、腰腿抽筋用陽陵泉
    ;35、流鼻血用內(nèi)庭
    ;36
    、痛經(jīng)穴用三陰交和蠡溝;37
    、口腔潰瘍用間行涌泉
    ;38
    、蕁麻疹用血海和風池
    ;39、腰背痛用委中
    ;40、痛風用復(fù)溜
    、筑賓
    ;41、外腳踝關(guān)節(jié)扭傷用丘墟和養(yǎng)老
    ;42
    、腎結(jié)石用筑賓;43
    、落枕用外勞宮
    、陽陵泉;44
    、偏頭痛用外關(guān)
    ;45
    、口眼歪用頰車合谷
    ;46、靜脈曲張穴用太淵
    ;47
    、黃褐斑穴用天容;48
    、耳炎用前谷;49
    、中暑用十宣
    、人中
    ;50、半身不遂穴用風市
    、足三里


    以上就是50種常見疾病和常用的治療穴位,當然
    ,并不是所有穴位都一定見效,畢竟中醫(y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
    ,大家也聽說過“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這兩個詞
    ,有些時候同樣的一個疾病你用不同的穴位都能治好,而有的時候
    ,同一個穴位也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
    ,這也是中醫(yī)博大精深的一種體現(xiàn)


    好啦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啦
    !點擊上方頭像或搜索中醫(yī) 健康 日記關(guān)注我,每天分享中醫(yī) 健康 知識
    ,讓我們一起認識中醫(yī)
    ,學(xué)習(xí)中醫(yī),弘揚中醫(yī)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30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骨質(zhì)疏松飲食禁忌,這物絕不能吃
    雖說患有骨質(zhì)疏松的話
    ,我們可以通過飲食療法緩解病情
    ,但是骨質(zhì)疏松的患者在飲食方面也是有著很多的禁忌的,尤其要注意
    ,不能吃的太咸能多吃糖
    懷孕了還會來月經(jīng)是什么情況
    女性在懷孕后一般情況下其月經(jīng)是會停止的
    從出汗的部位看身體是否健康
    夏季高溫
    ,在非空調(diào)房間條件下
    ,我們?nèi)梭w都會有出汗的現(xiàn)象
    。部位和汗量都因人而異
    。有人愛出汗
    ,有人不愛出汗
    。不過
    ,出汗過多和過少,其實都不是好現(xiàn)象
    。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出汗的部位,來判斷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
    。1
    、心窩、胸口多汗多見于一些腦力工作者
    ,這
    2023-07-08
    從出汗的部位看身體是否健康
    中老年人容易牙齒松動,教你方法預(yù)防
    牙齒松動的情況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存在的問題了,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
    ,往往牙齒松動的情況是比較嚴重的了
    盤點帶狀皰疹癥狀有哪些,如何預(yù)防
    帶狀皰疹是很常見的,一般是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帶狀皰疹感染后有一定的潛伏性
    ,當患者出現(xiàn)抵抗力差以及疲憊、感冒時
    ,便會迅速生長出來
    ,皮膚出現(xiàn)明顯的炎癥。還會出現(xiàn)疼痛感
    嬰兒咳嗽有痰推拿手法
    嬰兒咳嗽有痰推拿手法目錄嬰兒咳嗽有痰推拿手法小兒有痰咳不出來妙招嬰兒咳嗽起初就是干咳
    ,隨著病情的加重慢慢會出現(xiàn)咳嗽帶痰的現(xiàn)象
    ,雖然去醫(yī)院打抗生素能緩解病情
    三伏天養(yǎng)生,七類人決不能錯過
    三伏天養(yǎng)生要注意什么?三伏天里
    ,既要忍受著暑熱
    ,還要看著預(yù)防與水果帶來的濕氣,暑溫夾濕
    ,讓人不得不把養(yǎng)生給注意起來。三伏天養(yǎng)生如何祛濕濕作為人體水液代謝失常產(chǎn)生的病理產(chǎn)物
    ,濕聚可生痰
    打流腦疫苗會發(fā)燒嗎,
    在冬春季節(jié),流腦的發(fā)病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