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滌,崔液弟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正是江南好風景
這首詩寫于大歷五年(770)
一、二句“岐王宅里尋常見
三、四句“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寫正是江南風景特好的時候,杜甫又與李龜年相逢了。幾十年之后,他倆偶遇于湖南長沙,一見之下,不禁感慨系之。詩人有意提到“江南好風景”全詩融巧構(gòu)
服章部·卷九 李昉
○佩
《說文》曰:佩
《釋名》曰:佩
《詩》曰: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又曰:有女同車
又曰:知子之來之
又曰:彼留之子
又曰: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又曰:巧笑之瑳
又曰:鞙鞙(音蠲)佩璲
《周禮》曰:王府掌王之金玉玩好
《禮》曰:主佩倚則臣佩垂
又曰:石駘仲卒
又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
《大戴禮》曰:上車以和鸞為節(jié)
《左傳》曰:蔡昭侯為兩佩與裘以如楚
,獻一佩一裘于昭玉。服之以享,蔡侯服其一。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事具《玉部》。)又曰:吳申叔儀乞糧于公孫有山氏,(申叔儀,吳大夫
,公孫有山,魯大夫,舊相識。)曰:"佩玉蕊兮,余無所系之。"(蕊丞服飾備也。尾馛系佩,言吳王不恤下也。)魚豢《魏略》曰:有雙璜雙珩,琚
、瑀、衡牙、琨、珠為佩者,乃漢明帝彩古文始制也。《晉書》曰:王祥著遺令子孫云:"吾氣絕
,不須沐浴,勿纏尸,皆浣故衣,隨時所服《齊書》曰:永明元年
,有司奏貴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綬,佩于寘玉。《隋書》曰:何稠參會古今,多所改創(chuàng)
,從省之服,初無佩綬,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人臣謁帝而除去印綬,兼無佩玉之節(jié)乎?"乃加獸頭小綬及佩一只。《國語》曰:秦穆公使公子縶吊公子夷吾子于梁,退而私于縶
,曰:"請以黃金三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納之左右。"又曰:王孫韋聘于晉
,定公享之。趙簡子鳴玉以相,(鳴佩玉以相禮。)問于王孫韋:"楚之白珩猶在乎?"(珩,佩上之黃者。)對曰:"然《周書》曰:武王俘商
摯虞《決疑要注》曰:漢末喪亂
《三禮圖》曰:凡玉佩
董巴《漢與服志》曰:古者君臣佩玉
,三代同之。五霸興兵,佩非戰(zhàn)器,去佩留其系璲以為章表蔡邕《與服志》曰:孝明作蠙珠之佩
《白虎通》曰:所以必有佩者
《孔叢子》曰:子產(chǎn)死
《說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
又曰:經(jīng)侯過魏太子
《鹽鐵論》曰:子思銀佩
《尚書舊傳》曰:淑妃修媛
《鄴中記》曰:石虎后出行
《晉令》曰:皇太子妃佩瑜玉
《晉宋舊事》曰:太后
《穆天子傳》曰:七萃之士
又曰:天子渴于沙中,(沙中無水
《列仙傳》曰:江濱二女者
《拾遺記》曰:燕昭王時西王母降
又曰:漢成帝時乘與皆尚黑
,宮中美女服皂,班姬以下皆玄綬〈王翳〉佩。又曰:漢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
,廣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莖,若葵之衛(wèi)足也,名曰低光荷《漢武內(nèi)傳》曰:上元夫人帶六出火玉之佩
《搜神記》曰:元康中
《楚辭》曰:扈江離與薜荔
又曰:云衣兮披披
,(披披,長貌。)玉佩兮陸離。(陸離,光彩貌。)又曰:連蕙若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又曰:盍吾游此春宮
,(春宮,東方青帝宮。)折瓊枝以繼佩。潘岳《西征賦》曰:飛翠綏拖鳴玉
,出入禁門者眾矣,想佩聲之遺響,若鏗鏘之在耳。劉梁《七舉》曰:佩則結(jié)綠,懸黎寶之妙微
;荷彩照爛,流景楊暉。曹植《與陳琳書》曰:帶蜿虹以為紳
,連日月以為佩。殷仲堪《與相王箋》曰:所致玉佩
,光潤清越。傅玄《大言賦》曰:腰佩六氣,首戴天文
。○環(huán)
《說文》曰: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
《禮》曰:孔子佩象環(huán)五寸而綦組綬
《左傳》曰:穆叔之子仲壬與公御萊書觀于公宮
又曰:宣子有玉環(huán),其一在鄭商
,(玉環(huán)同工共樸,自共為雙。)宣子謁諸鄭伯,(謁,請也。)子產(chǎn)弗與。(事具《玉部》。)《宋書》曰:江夏王義恭,孝武即位
,以其藩所服玉環(huán)、大綬賜之。《梁書》曰:柳惔
,武帝之鎮(zhèn)襄陽,惔祖道,帝解玉環(huán)贈之。天監(jiān)二年元會,帝謂曰:"卿佩玉環(huán),是新亭所贈耶?"對曰:"既瑞感神衷《白虎通》曰:修道無窮,即佩環(huán)也
《瑞應圖》曰:黃帝時
王子年《拾遺記》曰:顓頊時
《荀卿子》曰:大夫待放于境
《西京雜記》曰:趙飛燕為后
《春秋后語》曰:秦始皇聞齊王后賢
劉向《列女傳》曰:齊桓公行霸
《莊子·內(nèi)篇》云: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玦
《說文》曰:玦。玉佩。(佩如環(huán)而有玦
《詩》曰:芃蘭之葉,童子佩韘
《左傳》曰:狄人伐衛(wèi)
又曰:晉侯使申生伐東山皋落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