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1550—1616)
,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湯顯祖生平
1550年9月24日(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湯顯祖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
雖然湯懋昭
留都也不太平。這里正進行著文學思想的激烈斗爭
。早在嘉靖時代,文壇上就盛行著李夢陽1591年(萬歷十九年),湯顯祖在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
湯顯祖少年時受學于羅汝芳
,羅是泰州學派王艮的三傳弟子,這一學派承繼了王守仁哲學思想中的有積極意義的部分,加以發(fā)展湯顯祖離遂昌任后
,曾在臨川和李贄相見。李在獄中自殺后,湯顯祖作詩哀悼。他還推崇反理學的達觀(紫柏)禪師,稱李贄和達觀是一“雄”、一“杰”,認為“尋其吐屬,如獲美劍”。他們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湯顯祖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揭露腐敗政治、反對程朱理學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基礎。湯顯祖一生蔑視封建權貴
,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貧,不肯與郡縣官周旋。這種性格作風使他同講究厲行氣節(jié)、抨擊當時腐敗政治的東林黨人顧憲成、鄒元標等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這樣“耿介”或“縱誕”的人物湯顯祖晚年思想比較消極,這同他潛心佛學有關
,也同他辭官后長期置身于政治斗爭之外有關。他自稱“偏州浪士,盛世遺民”,說“天下事耳之而已,順之而已”。后又以“繭翁”自號。湯顯祖所處的時代
,文壇為擬古思潮所左右,繼承“前七子”的“后七子”聲威機盛。湯顯祖21歲時,“后七子”首領李攀龍已去世,但另一首領王世貞繼續(xù)為文壇盟主,且“獨操柄二十年”。湯顯祖于青年時期即批評“前七子”的李夢陽、“后七子”的李攀龍、王世貞,指摘他們作品中“增減漢史唐詩字面處”。后更抨擊“李夢陽以下”諸人作品“等贗文爾”,并尖銳地說:“贗者名位頗顯……其文事關郭體,得以冠玉欺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湯顯祖(1550—1616)
1、湯顯祖是明代戲曲家
湯顯祖
湯顯祖出身于書香門第,不僅古文詩詞精通
,而且天文地理、醫(yī)藥卜筮諸書都懂。萬歷十一年中了進士,他在南京先后擔任過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在明萬歷十九年,因目睹了當時官僚腐敗
,而上書《論輔臣科臣疏》,所以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成知縣五年,五年當中湯顯祖一直政績斐然,卻因為壓制富豪就觸怒了權貴,使得上司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后在萬歷二十六年,湯顯祖棄官歸里。湯顯祖潔身自好,他雖然并不反對政治改革,但是他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卻討厭這種腐敗的風氣,曾先后兩次嚴峻地拒絕了招攬,他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在家期間,他既希望可以起報知遇
,卻又指望著有一天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漸漸地,湯顯祖打消了仕途的念想,潛心研究戲劇和詩詞創(chuàng)作。
湯顯祖在很多方面都有成就
,戲曲的創(chuàng)作最為耀眼,湯顯祖的戲劇作品有《還魂記》,也叫《牡丹亭》,他的作品《還魂記》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這四部合稱為?臨川四夢?,這些劇作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現(xiàn)在早已傳播到了很多的國家,被視為是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顯祖還著有《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這也是中國戲曲史上堪稱是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都起到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除此之外
,湯顯祖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renwu/50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