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此經(jīng)為唐鐘紹京書
;清王澍、錢泳則以為唐經(jīng)生書。此帖系應(yīng)科舉而作
,為著名的小楷杰作。此帖有唐人風(fēng)格
,并得“二王”規(guī)范
。此帖由于鐫刻精良
,仍能使人感到寫本的豐神俊采
。此書結(jié)體寬綽舒展,端莊靈動
,瘦硬清勁。雖有細若毫芒處
,而骨力不減
。靈飛經(jīng)為后世的學(xué)者提供了極好的小楷范本
。此帖真跡明代尚存
,刻本很多,以《渤海藏真帖》
、《滋惠堂帖》為最精。上海藝苑真賞社有影印本
。
◇作品賞析◇

《舊唐書》卷九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劉幽求 鐘紹京 郭元振 張說(子均 垍 陳希烈附)
劉幽求,冀州武強人也
。圣歷年
,應(yīng)制舉
,拜閬中尉
,刺史不禮焉,乃棄官而歸
。久之,授朝邑尉
。初
,桓彥范
、敬暉等雖誅張易之兄弟
,竟不殺武三思
。幽求謂桓
、敬曰:"三思尚存
,公輩終無葬地。若不早圖
,恐噬臍無及。"桓
、敬等不從其言
,后果為三思誣構(gòu)
,死于嶺外
。
及韋庶人將行篡逆,幽求與玄宗潛謀誅之
,乃與苑總監(jiān)鐘紹京、長上果毅麻嗣宗及太平公主之子薛崇暕等夜從入禁中討平之
。是夜所下制敕百余道
,皆出于幽求
。以功擢拜中書舍人
,令參知機務(wù),賜爵中山縣男,食實封二百戶
。翌日
,又授其二子五品官,祖
、父俱追贈刺史
。
睿宗即位,加銀青光祿大夫
,行尚書右丞,仍舊知政事
,進封徐國公
,加實封通前五百戶
,賜物千段
、奴婢二十人
、宅一區(qū)
、地十頃
、馬四匹,加以金銀雜器
。景云二年,遷戶部尚書
,罷知政事
。月余
,轉(zhuǎn)吏部尚書
,擢拜侍中,降璽書曰:"頃者
,王室不造,中宗厭代
,外戚專政
,奸臣擅國
,將傾社稷
,幾遷龜鼎,朕躬與王公
,皆將及于禍難。卿見危思奮
,在變能通,翊贊儲君
,協(xié)和義士
,殄殲元惡,放殛兇徒
。我國家之復(fù)存,醫(yī)茲是賴
,厥庸甚茂
,朕用嘉焉
。故委卿以衡軸
,胙卿以茅土
,然征賦未廣
,寵錫猶輕
。昔西漢行封,更擇多戶;東京定賞
,復(fù)增大邑。故加賜卿實封二百戶
,兼舊七百戶
。使夫高岸為谷
,長河如帶
,子子孫孫,傳國無絕
。又以卿忘軀徇難,宜有恩榮
,故特免卿十死罪
,并書諸金鐵
,俾傳于后
。卿其保茲功業(yè),永作國楨
,可不美歟!"
先天元年,拜尚書右仆射
、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
。幽求初自謂功在朝臣之右,而志求左仆射
,兼領(lǐng)中書令。俄而竇懷貞為左仆射
,崔湜為中書令
,幽求心甚不平,形于言色
。湜又托附太平公主
,將謀逆亂。幽求乃與右羽林將軍張暐請以羽林兵誅之
,乃令暐密奏玄宗曰:"宰相中有崔湜、崔羲
,俱是太平公主進用
,見作方計
,其事不輕
。殿下若不早謀,必成大患
。一朝事出意外,太上皇何以得安?古人云:'當(dāng)斷不斷
,反受其亂
。'唯請急殺此賊
。劉幽求已共臣作定謀計訖
,愿以身正此事,赴死如歸
。臣既職典禁兵,若奉殿下命
,當(dāng)即除翦
。"上深以為然
。暐又泄其謀于侍御史鄧光賓
,玄宗大懼,遽列上其狀
,睿宗下幽求等詔獄,令法官推鞫之
。法官奏幽求等以疏間親
,罪當(dāng)死
。玄宗屢救獲免
,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
。
歲余
,太平公主等伏誅,其日下詔曰:"劉幽求風(fēng)云玄感
,川岳粹靈,學(xué)綜九流
,文窮三變
。義以臨事,精能貫日;忠以成謀
,用若投水。茂勛立艱難之際
,嘉話盈啟沃之初
,存讜直以不顧
,為奸邪之所忌
。釁萌頗露,譖端潛發(fā)
,元宰見逐,讒人孔多
。既殄群兇
,方宣大化
,期問政于經(jīng)始
,載登賢于蘿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琅f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仆射
,知軍國事
,監(jiān)修國史
,上柱國
、徐國公,仍依舊還封七百戶
,并賜錦衣一襲
。"
開元初
,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
,乃授幽求尚書左丞相
,兼黃門監(jiān)
。未幾,除太子少保
,罷知政事。姚崇素嫉忌之
,乃奏言幽求郁怏于散職
,兼有怨言
,貶授睦州刺史
,削其實封六百戶。歲余
,稍遷杭州刺史。三年
,轉(zhuǎn)桂陽郡刺史
,在道憤恚而卒
,年六十一
,贈禮部尚書,謚曰文獻
,配享睿宗廟庭。建中三年
,重贈司徒
。
鐘紹京
,虔州贛人也
。初為司農(nóng)錄事,以工書直鳳閣
,則天時明堂門額、九鼎之銘
,及諸宮殿門榜
,皆紹京所題。景龍中
,為苑總監(jiān)
。玄宗之誅韋氏,紹京夜中帥戶奴及丁夫以從
。及事成
,其夜拜紹京銀青光祿大夫
、中書侍郎
,參知機務(wù)。翌日
,進拜中書令,加光祿大夫
,封越國公
,賜實封五百戶
,賜物二千段
、馬十匹。紹京既當(dāng)朝用事
,恣情賞罰,甚為時人所惡
。俄又抗疏讓官
,睿宗納薛稷之言
,乃轉(zhuǎn)為戶部尚書
,出為蜀州刺史。
玄宗即位
,復(fù)召拜戶部尚書,遷太子詹事
。時姚崇素惡紹京之為人
,因奏紹京發(fā)言怨望
,左遷綿州刺史
。及坐事
,累貶琰川尉
,盡削其階爵及實封
。俄又歷遷溫州別駕。開元十五年
,入朝
,因垂泣奏曰:"陛下豈不記疇昔之事耶?何忍棄臣荒外
,永不見闕庭。且當(dāng)時立功之人
,今并亡歿,唯臣衰老獨在
,陛下豈不垂愍耶?"玄宗為之惘然
,即日拜銀青光祿大夫
、右諭德
。久之,轉(zhuǎn)少詹事
。年八十余卒。紹京雅好書畫古跡
,聚二王及褚遂良書至數(shù)十百卷
。建中元年,重贈太子太傅
。
郭元振,魏州貴鄉(xiāng)人
。舉進士
,授通泉尉
。任俠使氣
,不以細務(wù)介意,前后掠賣所部千余人
,以遺賓客,百姓苦之
。則天聞其名
,召見與語,甚奇之
。時吐蕃請和
,乃授元振右武衛(wèi)鎧曹,充使聘于吐蕃
。吐蕃大將論欽陵請去四鎮(zhèn)兵,分十姓之地
,朝廷使元振因察其事宜
。元振還
,上疏曰:
臣聞利或生害
,害亦生利。國家難消息者
,唯吐蕃與默啜耳。今吐蕃請和
,默啜受命
,是將大利于中國也
。若圖之不審
,則害必隨之。今欽陵欲分裂十姓
,去四鎮(zhèn)兵,此誠動靜之機
,不可輕舉措也
。今若直塞其善意,恐邊患之起
,必甚于前,若以鎮(zhèn)不可拔
,兵不可抽
,則宜為計以緩之
,藉事以誘之
,使彼和望未絕,則其惡意亦不得頓生
。
且四鎮(zhèn)之患遠
,甘、涼之患近
,取舍之計,實宜深圖
。今國之外患者
,十姓、四鎮(zhèn)是也;內(nèi)患者
,甘、涼
、瓜、肅是也
。關(guān)、隴之人
,久事屯戍
,向三十年
,力用竭矣
。脫甘、涼有不虞
,豈堪廣調(diào)發(fā)耶?夫善為國者,當(dāng)先料內(nèi)以敵外
,不貪外以害內(nèi)
,然后夷夏晏安,升平可保
。如欽陵云"四鎮(zhèn)諸部接界,懼漢侵竊
,故有是請"
,此則吐蕃所要者
。然青海
、吐渾密邇蘭、鄯
,比為漢患
,實在茲輩,斯亦國家之要者
。
今宜報欽陵云:"國家非吝四鎮(zhèn),本置此以扼蕃國之要
,分蕃國之力
,使不得并兵東侵。今委之于蕃
,力強易為東擾。必實無東侵意
,則還漢吐渾諸部及青海故地
,即俟斤部落亦還吐蕃
。"如此
,則足塞欽陵之口,而事未全絕也
。如欽陵小有乖,則曲在彼矣
。又西邊諸國
,款附歲久,論其情義
,豈可與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
,未審其情實
,遙有分裂
,亦恐傷彼諸國之意
,非制馭之長算也。則天從之
。
又上言曰:"臣揣吐蕃百姓倦徭戍久矣,咸愿早和
。其大將論欽陵欲分四鎮(zhèn)境
,統(tǒng)兵專制
,故不欲歸款
。若國家每歲發(fā)和親使
,而欽陵常不從命,則彼蕃之人怨欽陵日深
,望國恩日甚,設(shè)欲廣舉丑徒
,固亦難矣
。斯亦離間之漸
,必可使其上下俱懷情阻
。"則天甚然之。自是數(shù)年間
,吐蕃君臣果相猜貳,因誅大將論欽陵
。其弟贊婆及兄子莽布支并來降
,則天仍令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率騎以接之
。后吐蕃將麹莽布支率兵入寇
,涼州都督唐休璟勒兵破之
。元振參預(yù)其謀
,以功拜主客郎中
。
大足元年
,遷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
。先是,涼州封界南北不過四百余里
,既逼突厥
、吐蕃
,二寇頻歲奄至城下
,百姓苦之。元振始于南境破口置和戎城
,北界磧中置白亭軍,控其要路
,乃拓州境一千五百里
,自是寇虜不復(fù)更至城下
。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
,盡其水陸之利
。舊涼州粟斛售至數(shù)千,及漢通收率之后
,數(shù)年豐稔,乃至一匹絹粟數(shù)十斛
,積軍糧支數(shù)十年
。元振風(fēng)神偉壯,而善于撫御
,在涼州五年,夷夏畏慕
,令行禁止
,牛羊被野
,路不拾遺
。
神龍中,遷左驍衛(wèi)將軍
,兼檢校安西大都護。時西突厥首領(lǐng)烏質(zhì)勒部落強盛
,款塞通和
,元振就其牙帳計會軍事。時天大雪
,元振立于帳前,與烏質(zhì)勒言議
。須臾
,雪深風(fēng)凍
,元振未嘗移足
,烏質(zhì)勒年老,不勝寒苦
,會罷而死。其子娑葛以元振故殺其父,謀勒兵攻之
。副使御史中丞解琬知其謀
,勸元振夜遁
,元振曰:"吾以誠信待人
,何所疑懼,且深在寇庭
,遁將安適?"乃安臥帳中。明日
,親入虜帳
,哭之甚哀,行吊贈之禮
。娑葛乃感其義,復(fù)與元振通好
,因遣使進馬五千匹及方物
。制以元振為金山道行軍大總管。
20格硬筆書法作品
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shù)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
、蘸筆
、鉛筆
、塑頭筆
、竹筆
、木筆、鐵筆等
,以墨水為主要載體
,來表現(xiàn)漢字書寫技巧。以簡單
,便捷,身為大家喜愛
。近幾年更是出現(xiàn)不少的好作品
。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20格硬筆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20格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20格硬筆書法作品圖片1
20格硬筆書法作品圖片2
20格硬筆書法作品圖片3
20格硬筆書法作品圖片4
硬筆書法怎能不練靈飛經(jīng)?
靈飛經(jīng)
道教經(jīng)名
。主要闡述存思之法
。今道藏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一卷
。《漢武內(nèi)傳》謂此經(jīng)用于請命延算
、長生久視
、驅(qū)策眾靈
、役使鬼神
。《靈飛經(jīng)》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
,無名款。元袁桷
,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鐘紹京書
。鐘紹京,字可大
,虔州贛人。官至中書令
,越國公
。書學(xué)二王,褚
、薛在當(dāng)時是享有盛名的書家,時號?小鐘?
,也是收藏家
,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shù)百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鹅`飛經(jīng)》筆勢圓勁
,字體精妙。后人初習(xí)小楷多以此為范本
。
作品信息
《靈飛經(jīng)》又名《六甲靈飛經(jīng)》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評:?靈飛經(jīng)一冊
,最為精勁
,為世所重?。《靈飛經(jīng)》的章法為縱有行
,橫無列
。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長短
、參差錯落
,疏密有致,變化自然
,且整篇字與字之間
,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yīng),通篇字渾然一體
,雖為楷書
,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
,妙趣橫生
。《靈飛經(jīng)》以其秀媚舒展
,沉著遵正,風(fēng)姿不凡的藝術(shù)特色為歷代書家所鐘愛
。明董其昌說:?趙文敏一生學(xué)鐘紹京終十得三
、四耳?。近代大書家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益于《靈飛經(jīng)》
。可見《靈飛經(jīng)》有著超凡脫俗的藝術(shù)感染力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renwu/55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