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圓
,所以人頭圓;地象方
,所以人足方
;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jié)
;耳目像日月
,頭發(fā)像星辰,五藏副五行
,呼吸副風(fēng)氣等等
。(16)這里的天,也就是上帝
。而這個上帝
,似乎并不具有人的形象,而是整個自然界
。不過
,這樣的上帝觀,并非西方的自然神論
。西方的自然神論
,是把神說成自然界;而漢代的這種把整個自然界當(dāng)成天
,則是把自然界說成是神
,并且主宰人事,賞善罰惡
。
第三種
,是把上帝當(dāng)作精靈。據(jù)《漢書·郊祀志》
,王莽曾經(jīng)改革郊祀制度
,并重新確定了太一、五帝的名字
。其中太一稱“皇天上帝太一”
,五帝則分別稱“黃靈后土(中央帝)、太昊青靈勾芒(東方帝)
、炎帝赤靈祝融(南方帝)
、少昊白靈蓐收(西方帝)、顓頊黑靈玄冥(北方帝)”
。把五帝稱為“靈”
,顯然表示著這些帝是精靈神。而從這時候起
,我們才能把神和靈連在一起
,合稱神靈
。
這三種有關(guān)神的觀念,可說是同時存在著
,但沒有發(fā)生爭論
。而是各說各的,各信各的
。甚至在一人身上
,也時而信這一種,時而信另一種
,比如王莽
。然而明確認(rèn)為上帝是靈,并且在國家祭祀中體現(xiàn)出來
,是中國古代神祇觀念的重要進(jìn)步
。
與關(guān)于上帝體質(zhì)逐漸明確的同時,上帝的名稱也逐漸向著儒經(jīng)確定的方向發(fā)展
。王莽在太一神前面所加的“皇天上帝”名號
,出于《尙書·召誥》:“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
。這個稱號的出現(xiàn)
,表明國家祭祀系統(tǒng)儒教化程度的加深。
大約在皇天上帝名號出現(xiàn)前后
,五帝的名號也發(fā)生著改變
。據(jù)顏師古《漢書注·郊祀志》,則五帝的名稱分別為:靈威仰(蒼
、青帝)
、赤熛怒(赤帝)、白招(17)矩(白帝)
、葉(18)光紀(jì)(黑帝)、含樞紐(黃帝)
。一說為靈府(蒼帝)
、文祖(赤帝)、顯紀(jì)(白帝)
、玄矩(黑帝)
、神斗(黃帝)。據(jù)司馬貞《史記索隱·天官書》
,靈威仰等名號來自緯書《詩·含神霧》
;據(jù)現(xiàn)存輯佚而成的緯書,則《河圖》類
、《春秋》類緯書中
,都有靈威仰等帝名的記載
。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二,在“其感生帝……”下自注道:“鄭玄據(jù)《春秋緯》說
,蒼則靈威仰
,赤則赤熛怒……”。說明緯書的作者們
,已經(jīng)普遍認(rèn)可了靈威仰等名稱
。緯書作者多是儒者,給五帝重新命名
,是儒者們在宗教禮儀方面的重要創(chuàng)造
。
到了東漢,儒者們對上帝觀念又進(jìn)行了熱烈的討論
。鄭眾認(rèn)為
,《周禮·大宗伯》中“昊天上帝”的意思是:“昊天,天也
;上帝
,玄天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ㄠ嵭吨芏Y注》引)唐代賈公彥作《周禮疏》
,認(rèn)為鄭眾認(rèn)玄天為上帝,來自《周易·文言傳》的“天玄而地黃”
。把上帝看作玄天
,表明他已經(jīng)不再認(rèn)為上帝具有人的形象。
鄭玄不同意鄭眾的意見
,他認(rèn)為昊天上帝
,就是冬至于圜丘所祭的天皇大帝。而天皇
,就是北極星
,名叫耀魄寶。并且
,昊天上帝又名太一
。天上紫微宮中的“皇天上帝”,也是昊天上帝
。(參見《周禮》鄭玄注
、賈公彥疏)
依鄭玄的意見,則太一
、昊天上帝
、天皇大帝、皇天上帝,都是同實(shí)異名的概念
。而他們的實(shí)體
,則是北極星。也就是說
,上帝
,就是北極星。而天上太微垣中五星
,也可稱上帝
。這就是五帝。五帝的名稱
,分別是靈威仰
、赤熛怒等等。
依鄭玄說
,則上帝有六位
,他們分別是北極星和太微垣中的五星。其中以北極星最為尊貴
。這就是影響深遠(yuǎn)的“六天說”
。
漢代之后,三國曹魏的儒者王肅反對鄭玄
,他認(rèn)為上帝只有一位
,五帝,是“五行之神”:“以地有五行
,而其精神在上
,故亦為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犊鬃蛹艺Z注·五帝》)但他們只是“佐成天事”(同上)
,不能和昊天上帝相提并論。而昊天上帝
,也是天之靈:“有靈而尊者
,莫若于天”(王肅《周易注·震卦》)。
從此以后
,上帝只有一位
,還是六位,儒者們進(jìn)行了長期反復(fù)的討論
。但上帝是個精神存在,則從王肅開始
,已經(jīng)不再發(fā)生異議
。葛洪道:
山川草木,井灶洿池
,猶皆有精氣
;人身之中
,亦有魂魄,況天地為物之至大者
,于理當(dāng)有精神
;有精神則宜賞善而罰惡。但其體大而網(wǎng)疏
,不必機(jī)發(fā)而響應(yīng)耳
。(《抱樸子內(nèi)篇·微旨》)
這是中國歷史文獻(xiàn)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明確的萬物有靈論主張
。并且認(rèn)為
,天地之神,就是天地這個自然物中的靈
。
自從王莽據(jù)《尙書》將上帝命名為“皇天上帝太一”之后
,東漢繼承了王莽的意見,不過去掉了“太一”
,僅稱上帝為“皇天上帝”
。此后三國鼎立,曹魏稱上帝為“皇皇帝天”
,吳國稱上帝為“皇皇后帝”
,蜀國自認(rèn)為是繼承漢家天下,所以對上帝仍稱“皇天上帝”
。晉統(tǒng)一中國
,第一次據(jù)《周禮》,稱上帝為“昊天上帝”
。此后
,南朝梁武帝曾稱上帝為“天皇大帝”,而北朝則多稱昊天上帝
。隋承北朝制度
,唐又承隋,上帝稱為“昊天上帝”終于穩(wěn)固下來
。儒者們據(jù)《毛詩》
,又對昊天上帝進(jìn)行了解說:
《毛詩傳》云:元?dú)怅淮螅瑒t稱昊天
。遠(yuǎn)視蒼蒼
,則稱蒼天。此則天以蒼昊為體
,不入星辰之列
。(19)
唐代儒者肯定了《毛詩》對于昊天上帝的解說,就使《毛詩》的這一解說成為儒教上帝觀念的定說。宋代初葉
,儒者們?nèi)匀恍欧睢睹姟返纳系塾^
。北宋建國不久于開寶年間制訂的《開寶通禮》道:“元?dú)鈴V大則稱昊天,據(jù)遠(yuǎn)視之蒼然
,則稱蒼天
。人之所尊,莫過于帝
,托之于天
,故稱上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煲陨n昊為體
,不入星辰之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端问贰ざY志》)也就是說
,那遠(yuǎn)視蒼蒼的浩大元?dú)猓褪巧系鄣捏w
。那么
,這廣大元?dú)庵校欠翊嬖谥`
?《開寶通禮》沒有說
,或者說,這是個不言而喻的問題
。宋代著名思想家張載說:“凡可狀
,皆有也;凡有
,皆象也
;凡象,皆氣也
。氣之性本虛而神
,則神與性乃氣所固有,此鬼神所以體物而不可遺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墩伞でQ篇》)神和性,既是氣中所固有的
。那么
,哪里存在著氣,哪里也就存在著氣中固有的神與性
,所以鬼神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而不會有所遺漏
世界歷史人物 ,有神、圣
、鬼
、妖、父的人有那些
上古諸神
(一)主神
1
、
盤古:天辟地神
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谷生其中。萬八千歲
,天地開辟
,陽晴為天,陰濁為地
。盤谷在其中
,一日九變,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
,地?cái)?shù)極深
,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
。數(shù)起于一
,利于三,成于五
,盛于七
,處于九,古天地去九萬里
。
2
、女媧: 造人,婚姻
傳說天地開辟
,未有人民
,女媧摶土作人
,劇務(wù),力不暇供
,乃引繩于洹泥中
,舉以為人。故富貴知者
,黃土人也
;貧賤凡庸者,洹人也
。
3
、伏羲: 教化世人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
,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
,不知不覺感應(yīng)受孕
,懷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jì)》說:“太昊帝庖犧氏
,風(fēng)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于雷澤
,華胥以足履之
,有娠,生伏羲于成紀(j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睎|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
。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
,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
,久而方滅
,即覺有娠
,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bǔ)史記.三皇本紀(jì)》說:“太暤包犧氏
,風(fēng)姓
,代燧人氏繼天而王
。母曰華胥
,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jì)
。蛇身人首
,有圣德
。”
4
、后土: 幽都的統(tǒng)治者
5
、共工: 水神
共工氏,姓姜
,是炎帝的后裔
。《淮南子》記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
,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維絕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滿東南
,故水潦塵埃歸焉。
6
、祝融:火神
,掌管夏天
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
,祝和
。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虛(今鄭新)擔(dān)任火正之官
,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生柔五谷材木,為民造福
。帝嚳命曰祝融
,后世尊為火神。
祝融氏是黃帝的后世子孫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妒酚浘硭氖?楚世家》說:“ 高陽者,黃帝之孫
,昌意之子也
。高陽生稱,稱生卷章
,卷章生重黎
。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
,能光融天下
,帝嚳命曰祝融
。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
。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
,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后,復(fù)居火正
,為祝融
。
7、雷神:雷神
澤受孕中的那個雷神
。
8
、羲和:太陽女神 西方天帝帝俊的妻子。羲和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
,她生了十個太陽
。“太陽之母”是關(guān)于她的傳說之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棒撕驼叩劭≈蓿?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渡胶=?jīng)?大荒南經(jīng)》
9、句芒:生命之神
,木神
,主管春天
10、蓐收:刑罰之神
,人面虎爪
。手里拿了一把曲尺掌管秋天。
11
、西王母:主管瘟疫刑罰的神(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王母其狀如人
,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
,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
12、神農(nóng):主管農(nóng)業(yè)
,醫(yī)藥之神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nóng)氏
。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
。繼女媧后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nóng)耕和醫(yī)藥的發(fā)明者,又創(chuàng)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后中國進(jìn)入農(nóng)耕社會.
13
、常羲:月亮女神
14、禹虢:海神和風(fēng)神
,掌管冬天
15 相柳:沼澤神
16 英招:園林神
17 長乘:沙漠神
18 冰夷:河神
(二)五方天帝
東方 木 天帝:伏羲(也有叫太皓的)輔神: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
后為女媧所繼承
。
南方 火 天帝:炎帝 輔神:火神祝融
本來炎帝是最高神
,炎黃之戰(zhàn)后退到南方掌管一方。
西方 金 天帝:少昊 輔神:水神共工
本來應(yīng)該是東方海外一個鳥國的國王
,后來成了西方的天帝
。
北方 水 天帝:顓頊 輔神:海神禺強(qiáng)(又名冬神玄冥)
黃帝的曾孫。
中央 土
天帝:黃帝 最高神
。這才是真正的"天帝"
,統(tǒng)管四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
陸吾
、英招
、離珠、金甲神
蚩尤
、風(fēng)伯雨師
、
赤松子、力牧
、神皇、風(fēng)后
、應(yīng)龍
、魃、夸父
、大力神夸娥氏
、
大庭氏、五龍氏
炎帝
,又稱為神農(nóng)氏
炎帝的女兒
女娃(后化身精衛(wèi)鳥)
瑤姬
,
還有一個小女兒,其名不可考
,
少昊母為皇娥
、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顓頊的后代
四子:虐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