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拔管神方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21:52:47

      拔管神方

      處方 : 白信1兩

      ,鵝管石1兩,生明白礬1兩
      ,飛凈明雄黃1兩
      ,薄荷水3錢。

      制法 : 先將雄黃一半鋪底

      ,次將四味放中
      ,再用雄黃蓋頂,煉如升丹法
      ,煉成后約6-7錢
      ,再加冰片3分,薄荷6分
      ,沒藥3錢(去油)
      ,和勻。

      功能主治 : 拔瘡管。主

      用法用量 : 臨用以豬棕粘白茹果成線

      ,曬干。入納患處
      ,每日1次
      。3-4次后
      ,自能拔出
      ,再用收功。

      摘錄 :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拔氧管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拔出氣管插管術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了解患者情況:在患者的床旁確定患者意識清楚,并且有咳嗽反射

      2
      、進行脫機試驗:如果在脫機半小時的過程中
      ,患者呼吸平穩(wěn)且血氧飽和度無明顯下降
      ,監(jiān)測血氣分析無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就可以考慮行氣管插管拔管

      3、術前準備:準備拔管后的相關物品

      4
      、與患者溝通:向患者解釋拔除氣管插管的目的以及拔管后需要做到的一些動作
      ,同時使患者取消顧慮。
      5
      、拔管:局部可以行霧化,用負壓吸干凈口
      、鼻腔及咽喉部氣囊上的分泌物
      ,以及氣道內(nèi)的分泌物,然后用5mL注射器將氣囊內(nèi)的氣體抽出
      ,快速的拔除氣管插管。
      6
      、術后注意事項:拔管后給予患者鼻導管吸氧或鼻面罩吸氧
      ,同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
      ,促進患者自行排痰
      ,一般拔管后兩小時之內(nèi)不能進食、進水

      朋友介紹到安利工作室拔瘀血拔出好多垃圾
      ,太可怕了
      。請問人體能產(chǎn)生這么多瘀血嗎?

      最近本市流行著一種所謂的自然凈血療法(自凈療法)

      ,聲稱完全不用任何藥物或醫(yī)療設備,只用一個簡單的自然原理
      ,能夠治療和預防所有疾病的民間療法
      。小學生也能馬上學會
      。只要學習一天
      ,就能成為比學習30年的醫(yī)生更優(yōu)秀的治療師。真的是這樣的嗎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中醫(yī)治療的醫(yī)生,我覺得有必須跟患者們講清楚

      火罐療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
      ,借助熱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應拔部位的皮膚表面
      ,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種治療方法
      。所謂拔出的瘀血是拔火罐時內(nèi)外氣壓差引起的,不是因為你的體內(nèi)的垃圾多
      。一些拔瘀血的人員素質(zhì)不高,用針扎患者時
      ,基本有用酒精消毒
      ,容易引起患者的傷口感染
      。關于拔火罐
      ,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夠?qū)W會的
      ,要求還是比較多的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
      ,又稱“拔管子”或“吸筒”。所以
      ,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
      ,筋骨疼常見
      ,按中醫(y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
      。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
      ,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
      ,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于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
      、消腫止痛
      ,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刁老師還介紹
      ,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
      、眩暈
      、眼腫、咳嗽
      、氣喘
      、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時施行

      既然是一種專業(yè)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并不簡單
      ,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
      ,容易造成危險
      ,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時出現(xiàn)意外的事件
      。如果亂施穴道
      ,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 首先要注意選材
      ,中醫(y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
      ,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
      ,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
      ,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1.拔罐部位的皮膚要平坦,肌肉應比較豐滿
      ,最好先洗凈擦干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
      ,所用酒精不要過多
      ,燃燒時注意不要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局部皮膚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豐富部位
      ,以及心尖搏動處
      、乳房等部位
      ,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機械地刺激皮膚,反射地影響大腦皮層
      ,通經(jīng)活絡。拔罐的種類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后達到皮膚潮紅)
      、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后達到皮下出血
      ,皮膚呈紫點或紫斑)
      、感冒
      、頭痛宜在太陽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氣管炎
      、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據(jù)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
      ,一次不宜過多
      。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時
      ,不應再于原部位重復拔罐

      6.拔罐過程中,體位切勿移動
      ,以免火罐脫落

      7. 拔罐時注意保溫,防止受風著涼

      8. 防止灼傷或燙傷
      。局部如有燙傷時,可涂龍膽紫等藥物
      。局部起水泡時,小的不需處理
      ,消毒包扎即可
      ;大的則應在消毒后用無菌空針吸出積液,保留皰膜
      ,然后涂用清涼油,也可覆蓋凡士林紗布及敷料后包扎
      ,或用大黃
      、地榆
      、寒水石各等份
      ,共研細面,用麻油調(diào)膏外敷

      如何護理雙氣囊三(四)腔管壓迫止血

      雙氣囊三腔管壓迫止血術
      一、適應癥
      門脈高壓引起食道靜脈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

      、治療前準備
      1.雙氣囊三腔管準備:檢查兩個氣囊是否漏氣
      ,導管腔是否通暢
      ,氣囊膠皮是否老化
      。分別標記出三個腔的通道。測試氣囊的注氣量(一般胃氣囊注氣200 ml
      ,食道氣囊注氣120-150 ml),要求注氣后氣囊有足夠大小
      ,外觀勻稱

      2.其它用品:50 ml注射器1支,止血鉗3把
      ,治療盤1只,醫(yī)用膠布
      ,液體石蠟
      ,血壓計,滑車牽引架或輸液架

      3.牽引重物:可用沙袋、輸液瓶內(nèi)裝水或沙子
      ,重量根據(jù)患者個體大小選擇0.25-0.75 kg

      4.說明治療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三、操作方法
      1.潤滑:將三腔管的前50-60 cm(大約從管前段
      、氣囊段至患者鼻腔段)涂以液體石蠟
      ,用注射器抽盡囊內(nèi)殘氣后夾閉導管。
      2.插管:經(jīng)鼻插入三腔管
      ,在通過咽喉部時
      ,可囑患者做吞咽動作配合
      。注意勿插入氣道或使三腔管在口腔內(nèi)卷曲
      。至65 cm標記處,可從胃管內(nèi)抽得胃液
      ,提示前端已達胃部。
      3.注氣:向胃囊注氣200 ml左右
      ,可用血壓計測量注氣后壓力
      ,維持在60 mmHg(8.0 kPa)為宜
      。向外牽引三腔管
      ,有明顯阻力時表示胃囊已達胃底部,即用止血鉗夾閉注氣端
      。用醫(yī)用膠布將三腔管固定于患者面部
      ,用牽引重物通過滑車牽引架或輸液架牽引三腔管,并固定于床架上
      ,以免三腔管滑入胃內(nèi)
      。一般情況下
      ,僅用胃囊即可達到止血目的
      。若經(jīng)觀察食道止血效果不佳者,可向食道囊注氣120-150 ml后夾管
      ,壓力維持在40 mmHg(5.3 kPa)為宜。
      、觀察與拔管
      1.可從胃管抽吸物中了解止血效果

      2.出血停止24小時后,可放去食道囊內(nèi)的氣體
      ,放松牽引,繼續(xù)觀察24小時仍無出血即可拔管

      3.拔管前先口服液體石蠟20-30ml
      ,然后抽盡食道囊和胃囊內(nèi)的氣體
      ,緩緩拔管

      4.觀察囊壁上血跡的位置,借以了解出血的大概部位

      五、注意事項
      1.操作前應檢查三腔管上各段長度標記是否清晰
      ,三個腔通道的標志是否正確和易于辨認
      。精確測量各囊最大注氣量。
      2.胃囊注氣量必須充足
      ,以使胃囊充分膨脹,防止向外牽引時三腔管因胃囊過小而滑過賁門進入食道

      3.食道囊注氣不可太多
      ,以免過度壓迫食道粘膜引起壞死

      4.壓迫期間
      ,密切觀察,防止氣囊脫出阻塞咽喉導致窒息,或氣囊漏氣壓迫無效
      。預防食道分泌物或出血吸入等。
      5.定期抽吸胃液
      ,確定壓迫療效
      。每次氣囊放氣前和再注氣前均應抽吸。
      6.每隔8-12 h將食道囊放氣并緩解牽引1次,防止壓迫性潰瘍的發(fā)生
      。放氣前先口服液體石蠟20-30 ml
      ,根據(jù)病情放氣間隔從30 min可酌情延長至24 h。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103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炒白術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才覺疾作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歸
      、云母粉
      、白術、茵芋葉
      、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