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白薇3兩
,知母4兩,地骨皮3兩,干地黃6兩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天行后不了了
用法用量 : 初服15丸,以飲送下,1日2次
注意 : 忌菘菜
摘錄 : 《外臺(tái)》卷三引《許仁則方》
婦人方下·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作者: 孫思邈
論曰∶諸方說(shuō)三十六疾者
白堊丸
治女人三十六疾方(又方見(jiàn)后)
白堊 龍骨 芍藥(各十八銖) 黃連 當(dāng)歸 茯苓 黃芩 瞿麥 白蘞 石葦 甘草 牡蠣 細(xì)辛 附子 禹余糧 白石脂 人參 烏賊骨 本 甘皮 大黃(各半兩)
上二十一味為末
赤石脂丸
治女人腹中十二疾
赤石脂 半夏(各一兩六銖) 川椒 干姜 吳茱萸 當(dāng)歸 桂心 丹參 白蘞 防風(fēng)(各一兩) 蘆(半兩)
上十一味為末
白石脂丸
治婦人三十六疾
白石脂 烏賊骨 禹余糧 牡蠣(各十八銖) 赤石脂 干地黃 干姜 龍骨 桂心 石葦白蘞 細(xì)辛 芍藥 黃連 附子 當(dāng)歸 黃芩 川椒 鐘乳 白芷 川芎 甘草(各半兩)
上二十二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下十五丸,日再。一方有黃柏半兩。 小牛角散
治帶下五賁;一曰熱病下血
牛角 (一枚
,燒令赤) 鹿茸 禹余糧 當(dāng)歸 干姜 續(xù)斷(各二兩) 阿膠(三兩)烏賊骨 龍骨(各一兩) 赤小豆(二升)上十味治下篩
,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翼》無(wú)鹿茸、烏賊骨) 龍骨散
治淳下十二病絕產(chǎn),一曰白帶
龍骨(三兩) 黃柏 半夏 灶中黃土 桂心 干姜(各二兩) 石葦 滑石(各一兩)烏賊骨 代赭(各四兩) 白僵蠶(五枚)
上十一味治下篩
治女子帶下諸病方∶
大黃(蒸三斗米下) 附子 茯苓 牡蒙 牡丹 桔梗 葶藶(各三兩) 濃樸 川芎 人參 當(dāng)歸 虻蟲(chóng) 川椒 吳茱萸 柴胡 干姜 桂心(各半兩) 細(xì)辛(二兩半)
上十八味為末
,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二丸,不知加之,以腹中溫溫為度。(一本有麻子、澤蘭,無(wú)川椒、葶藶。治帶下百病無(wú)子,服藥十四日下血,二十日下長(zhǎng)蟲(chóng)及青黃汁出,三十日病除,五十日肥白方∶
大黃(破如豆粒
,熬令黑色) 柴胡 樸硝(各一斤) 川芎(五兩) 干姜 川椒(各一升)上七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
,先食米飲服七丸,不知加至十丸,以知為度。治帶下方∶
枸杞根(一升) 生地黃(五升)
上二味 咀
禹余糧 當(dāng)歸 川芎(各一兩半) 赤石脂 白石脂 阿膠 龍骨 石葦(各一兩六銖)烏賊骨 黃柏 白蘞 黃芩(一用黃連) 續(xù)斷 桑耳 牡蠣(各一兩)
上十五味為末
白馬蹄丸
治女人下焦寒冷
白馬蹄 鱉甲 附子 龜甲 川椒(各一兩) 磁石 甘草 杜仲 當(dāng)歸 續(xù)斷 萆 禹余糧 桑耳 川芎 鯉魚甲(各二兩)
上十五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
白馬散
治帶下方(下白者取白馬
白馬 (二兩) 龜甲(四兩) 鱉甲(十八銖) 牡蠣(一兩十八銖)
上四味下篩
治五色帶下方∶
服大豆紫湯,日三服
又方燒馬左蹄為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燒狗頭和毛皮骨為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煮甑帶汁服一杯良
又方燒馬蹄底護(hù)乾為末,酒服方寸匕
,日三。 云母芎散
衛(wèi)公治五崩身瘦,咳逆煩滿少氣
云母 芎 代赭 東門邊木(燒
上十二味治下篩
慎火草散
治崩中漏下赤白青黑
慎火草 白石脂 禹余糧 鱉甲 干姜 細(xì)辛 當(dāng)歸 川芎 石斛 芍藥 牡蠣(各二兩)
上十六味治下篩
禹余糧丸
治崩中赤白不絕困篤方
禹余糧(五兩) 白馬蹄(十兩) 龍骨(三兩) 鹿茸(二兩) 烏賊骨(一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增損禹余糧丸
治女人勞損因成崩中狀
禹余糧 龍骨 人參 桂心 紫石英 烏頭 寄生 杜仲 五味子 遠(yuǎn)志(各二兩) 澤瀉 當(dāng)歸 石斛 蓯蓉 干姜(各三兩) 川椒 牡蠣 甘草(各一兩)
上十八味為末
治女人白崩及痔病方∶
槐耳 白蘞 艾葉 蒲黃 白芷(各二兩) 黃 人參續(xù)斷 當(dāng)歸 禹余糧 橘皮 茯苓 干地黃 皮(各三兩) 豬后懸蹄(二十個(gè)) 白馬蹄(酒浸一宿熬) 牛角 (各四兩)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
小薊根(六兩) 當(dāng)歸 阿膠 續(xù)斷 青竹茹 川芎(各三兩) 生地黃(八兩) 釜月下土(絹裹) 地榆(各四兩) 馬通(一升,赤帶用赤馬
上十味 咀
續(xù)服后丸方∶
續(xù)斷 甘草 地榆 鹿茸 小薊根 丹參(各三十銖) 干地黃(二兩半) 川芎 赤石脂(《集驗(yàn)》作柏葉)
上十四味為末
治女人崩中去赤白方∶
白馬蹄(五兩) 蒲黃 鹿茸 禹余糧 白馬鬃毛 小薊根 白芷 續(xù)斷(各四兩) 人參兩)
上十八味為末
,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飲服二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當(dāng)歸湯
治崩中去血虛羸方。
當(dāng)歸 川芎 黃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生竹茹(二升)
上六味 咀
,以水一斗煮,竹茹取六升,去滓,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三服。忌勞動(dòng)嗔怒,禁房事百日。治崩中晝夜十?dāng)?shù)行,眾醫(yī)所不能瘥者方∶
川芎八兩 咀
,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飲酒者,水煮亦得。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斷,或月經(jīng)來(lái)過(guò)多,及過(guò)期不來(lái)者,服之亦佳方∶
吳茱萸 當(dāng)歸(各三兩) 川芎 人參 芍藥 牡丹 桂心 阿膠 生姜 甘草(各二兩)
半夏(八兩) 麥門冬(一升)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分三服。治暴崩中去血不止方∶
牡蠣 兔骨(各二兩半
,炙)上二味治下篩
治女人白崩方∶
川芎 桂心 阿膠 赤石脂 小薊根(各二兩) 干地黃(四兩) 伏龍肝(如雞子大七枚)
上七味 咀,以酒六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
,去滓,納膠令烊盡,分三服,日三。(《千金翼》只六味,無(wú)伏龍肝) 伏龍肝湯
治崩中去赤白
伏龍肝(如彈丸大,七枚) 生姜(五兩) 生地黃(四升
,一方五兩) 甘草 艾葉 赤石脂 桂心(各二兩)上七味 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大牛角中仁散
治積冷崩中,去血不止
牛角仁(一枚
,燒) 續(xù)斷 干地黃 桑耳 白術(shù) 赤石脂 礬石 干姜 附子 龍骨 當(dāng)歸(各三兩) 人參(一兩) 蒲黃 防風(fēng) 禹余糧(各二兩)上十五味治下篩,以溫酒未食服方寸匕
,日三,不知稍加。治崩中去血,積時(shí)不止,起死方∶
肥羊肉(三斤) 干姜 當(dāng)歸(各三兩) 生地黃(二升)
上四味 咀
,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三升,下地黃汁及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即斷。尤宜羸瘦人服之。 生地黃湯
治崩中漏下,日去數(shù)升方
生地黃(一斤) 細(xì)辛(三兩)
上二味 咀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服七合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方∶
龜甲 牡蠣(各三兩)
上二味治下篩
又方燒亂發(fā)灰
又方桑耳(二兩半) 鹿茸(十八銖)
上二味以醋五升漬
又方燒鹿角為末
又方燒桃核為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又方地榆 知母(各指大
,長(zhǎng)一尺)上二味 咀
,以醋三升,東向灶中治極濃,去滓服之。又方桑木中蜴屎燒灰
,酒服方寸匕。治崩中下血,羸瘦少氣,調(diào)中補(bǔ)虛止血方∶
澤蘭 川椒(二兩六銖) 本 柏子仁 山茱萸 濃樸(各十八銖) 干地黃 牡蠣(各一兩半) 代赭 桂心 防風(fēng) 細(xì)辛 干姜(各一兩) 甘草 當(dāng)歸 芎 (各一兩十八銖)蕪荑(半兩)
上十七味治下篩,空心溫酒服方寸匕
,日三,神良。一方加白芷治崩中方∶
白茅根(三斤) 小薊根(五斤)
上二味 咀
丹參酒
治崩中去血
丹參 艾葉 地榆 忍冬 地黃(各五斤)
上五味銼,先洗臼熟舂
牡丹皮湯
治崩中血盛
牡丹皮 干地黃 斛脈(各三兩) 禹余糧 艾葉 龍骨 柏葉 濃樸 白芷 伏龍肝 青竹茹 川芎 地榆(各二兩) 阿膠(一兩) 芍藥(四兩)
上十五味 咀
治崩中單方∶
燒牛角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桑耳燒令黑為末
又方生薊根一斤半
又方 羊胰一具以醋煮
灸小腹橫紋當(dāng)臍孔直下百壯,又灸內(nèi)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壯
論曰∶治漏血不止
白堊丸
治女人三十六疾
邯鄲白堊 禹余糧 白芷 白石脂 干姜 龍骨 桂心 瞿麥 大黃 石葦 白蘞 細(xì)辛 芍藥 甘草 黃連 附子 當(dāng)歸 茯苓 鐘乳 川椒 黃芩(各半兩) 牡蠣 烏賊骨
上二十三味為末
治女人漏下
上七味治下篩
白多者加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