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yè)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白螺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01 15:01:16

    白螺散

    《種福堂方》卷四:白螺散

    處方 : 白螺螄不拘多少,片腦少許

    功能主治 : 痘抓破

    用法用量 : 香油調(diào)搽患處。

    摘錄 : 《種福堂方》卷四

    《本草綱目》卷四十六引《醫(yī)方摘要》:白螺散

    別名 : 生肌散

    處方 : (墻上)白螺螄殼(洗凈

    ,煅研)

    功能主治 : 痘瘡不收。

    用法用量 : 生肌散(《瘍醫(yī)大全》卷九)

    摘錄 : 《本草綱目》卷四十六引《醫(yī)方摘要》

    金華散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洪氏集驗(yàn)方》卷五:金華散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良朋匯集》卷一:金華散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3.5注意3.6摘錄 4《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shū)》卷八:金華散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普濟(jì)方》卷一六九:金華散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醫(yī)略六書(shū)》卷二十六:金華散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6.5各家論述6.6摘錄 7《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金華散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7.5摘錄 8《小兒藥證直訣》卷下:金華散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8.5摘錄 9《惠直堂方》卷一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9.6用藥禁忌 10《外科百效》卷一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普濟(jì)方》卷四○四 11.1方名11.2組成11.3功效11.4主治11.5金華散的用法用量11.6制備方法 12《女科百問(wèn)》卷上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12.6金華散的臨床應(yīng)用12.7附注 13《幼幼新書(shū)》卷八引《鳳髓經(jīng)》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青囊秘傳》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14.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金華散 1拼音 jīn huá sǎn

    2《洪氏集驗(yàn)方》卷五:金華散

    2.1處方

    黃皮(去粗皮)半兩(炙焦)
    ,黃連半兩,海螵蛸3錢(qián)
    ,五倍子3錢(qián)
    ,輕粉1分(研入)。

    2.2制法

    上為細(xì)末
    ,和勻

    2.3功能主治

    小兒一切瘡瘍。

    2.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瘡干用油調(diào)敷
    ,濕時(shí)干敷

    2.5摘錄

    《集驗(yàn)方">洪氏集驗(yàn)方》卷五

    3《良朋匯集》卷一:金華散

    3.1處方

    松花3錢(qián),地榆2錢(qián)
    ,干荷葉2錢(qián)
    ,椿根白皮1兩(臭者佳
    ,去粗皮,取根向東南者)

    3.2制法

    上為末

    3.3功能主治

    赤白痢。

    3.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
    。紅痢
    ,蜜調(diào)服;白痢
    ,黑糖調(diào)服
    ;紅白相間,蜜與糖調(diào)服
    ,加溫水少許

    3.5注意

    忌面食、葷腥
    、油膩之物

    3.6摘錄

    《良朋匯集》卷一

    4《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shū)》卷八:金華散

    4.1處方

    黃丹、黃柏
    、黃耆
    、黃連、大黃
    、輕粉
    、麝香。

    4.2制法

    上為極細(xì)末

    4.3功能主治

    收水
    ,涼肌,解毒
    。主痘癥后肌瘡
    ,疳瘡,疥癬

    4.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方中黃耆
    ,《準(zhǔn)繩·幼科》作黃芩。

    4.5摘錄

    《瘡瘍經(jīng)驗(yàn)全書(shū)》卷八

    5《普濟(jì)方》卷一六九:金華散

    5.1處方

    大黃30兩
    ,瞿麥(凈)10兩
    ,荊三棱5錢(qián),檳榔5錢(qián)
    ,茴香5錢(qián)
    ,黃芩4兩,木香4兩。

    5.2制法

    上為細(xì)末
    。用白面1斤,和藥勻
    ,水搜作10余餅
    ,微晾干,用猛火焙1夜
    ,極干
    ,又為末,入木香

    5.3功能主治

    遠(yuǎn)年沉積
    ,酒食過(guò)多,生冷所傷
    ,驚憂(yōu)聚結(jié)不散
    ,胸膈膨悶,脅肋堅(jiān)痛
    ,肌瘦減食
    ,時(shí)發(fā)寒熱,夜多盜汗
    ,身體俱黃
    ,四肢浮腫,痰涎壅盛
    ,咳嗽胸滿(mǎn)
    ,嘔逆惡心,臟腑虛弱
    ,臍腹刺痛
    ,腸滑下利,膿血瘡癩
    ,不服水土
    ,及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

    5.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
    ,臨臥服
    ,用酒調(diào)下,至五更時(shí)取惡物
    ,更以溫粥補(bǔ)之

    5.5摘錄

    《普濟(jì)方》卷一六九

    6《醫(yī)略六書(shū)》卷二十六:金華散

    6.1處方

    當(dāng)歸3兩(醋炒),蒲黃1兩半(炒黑)
    ,干姜6錢(qián)(炮黑)
    ,桂心6錢(qián)(炒黑),黃連6錢(qián)(炒黑)
    ,石膏6錢(qián)(煨過(guò))
    ,靈仙6錢(qián)(炒黑)

    6.2制法

    上為散。

    6.3功能主治

    暴崩腹痛
    ,脈數(shù)澀者

    6.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米飲調(diào)下

    6.5各家論述

    冷熱不調(diào)
    ,血瘀沖任,故腹痛心煩
    ,暴崩不止焉
    。姜、桂溫沖任之寒
    ,膏
    、連平肝胃之熱;當(dāng)歸醋炒
    ,養(yǎng)血?dú)w經(jīng)
    ;蒲黃炒黑,破瘀止血
    ;靈仙走經(jīng)絡(luò)以調(diào)經(jīng)也
    。為散,以散其瘀
    ;飲下
    ,以和其胃,使胃氣調(diào)和
    ,則冷熱無(wú)不調(diào)
    ,而血無(wú)瘀逆之患,何煩痛不除
    ,暴崩不止乎

    6.6摘錄

    《醫(yī)略六書(shū)》卷二十六

    7《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金華散

    7.1處方

    大黃末4錢(qián),牽牛末4錢(qián)
    ,樸消(研末)8錢(qián)
    ,巴豆肉5個(gè)(研)。

    7.2制法

    上藥都拌勻

    7.3功能主治

    水氣腫滿(mǎn)
    ,通身明亮。

    7.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此方猛烈
    ,斟量所宜

    7.5摘錄

    《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8《小兒藥證直訣》卷下:金華散

    8.1處方

    黃丹(煅)1兩,輕粉1錢(qián),黃柏半兩
    ,黃連半兩
    ,麝香少許。

    8.2制法

    上為末

    8.3功能主治

    干濕瘡癬

    8.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先洗,次干摻之
    ;如干癬瘡,用臘月豬脂和敷
    ;如無(wú)
    ,用麻油亦可。

    8.5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9《惠直堂方》卷一

    9.1方名

    金華散

    9.2組成

    椿白皮1兩(須臭氣者
    ,去粗皮
    ,取向東南者),松花3錢(qián)

    9.3主治

    紅白痢

    9.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紅痢,蜜調(diào)
    ;白痢
    ,沙糖調(diào);紅白痢
    ,蜜糖兼調(diào)
    ,每服3錢(qián),空心滾水調(diào)下

    9.5制備方法

    上為末

    9.6用藥禁忌

    忌厚味。

    10《外科百效》卷一

    10.1方名

    金華散

    10.2組成

    綿紋大黃(炒斷煙)

    10.3主治

    惡毒惡瘡
    ,作熱作痛。

    10.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或添入它藥內(nèi)亦妙

    10.5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xì)末

    11《普濟(jì)方》卷四○四

    11.1方名

    金華散

    11.2組成

    黃連1兩,菊花1兩
    ,枸杞子1兩
    ,甘草3分,牛蒡子半兩

    11.3功效

    明目
    ,除昏暗,退翳膜。

    11.4主治

    痘瘡入眼
    ,昏暗
    ,翳膜遮障。

    11.5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湯調(diào)下

    11.6制備方法

    上為末

    12《女科百問(wèn)》卷上

    12.1方名

    金華散

    12.2組成

    玄胡索1兩,瞿麥1兩
    ,當(dāng)歸1兩
    ,牡丹皮1兩,干葛1兩
    ,石膏2兩
    ,蒲黃半兩,桂心3分
    ,威靈仙3分

    12.3主治

    婦人經(jīng)血后熱,崩漏不止
    ,口苦
    ,舌干,經(jīng)候不通

    12.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
    ,水1盞,姜3片
    ,煎至6分
    ,空心服。

    12.5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12.6金華散的臨床應(yīng)用

    崩漏:仆常療一婦人
    ,崩漏暴下,諸醫(yī)投姜
    、桂
    、附子等藥,服之愈甚
    。召余診之
    ,六脈緊數(shù),遂用此藥兼《局方》龍腦雞蘇丸
    ,數(shù)服即安

    12.7附注

    凡方中云分者,二錢(qián)五分也

    13《幼幼新書(shū)》卷八引《鳳髓經(jīng)》

    13.1方名

    金華散

    13.2組成

    郁金(皂角水煮)1錢(qián)
    ,天竺黃1錢(qián)
    ,牙消(煅)1分,甘草(炒)1分
    ,朱砂1錢(qián)半

    13.3主治

    小兒一切驚風(fēng),積實(shí)潮熱

    13.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qián)或1字
    ,薄荷蜜水調(diào)下。

    13.5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14《青囊秘傳》

    14.1方名

    金華散

    14.2組成

    大黃3兩
    ,熟虎(即熟石膏)3兩,姜黃2兩

    14.3主治

    一切火癥

    14.4金華散的用法用量

    馬蘭根汁調(diào)敷。

    14.5制備方法

    上為末

    古籍中的金華散 《幼科證治準(zhǔn)繩》:[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潰爛 瘡口濕

    ,及膿血雜流者
    ,百花膏(收靨)
    、生肌散、金華散
    、綿繭散(收靨)
    、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證治準(zhǔn)繩·幼科》:[集之六·心臟部四痘瘡(下)]潰爛 瘡口濕

    ,及膿血雜流者
    ,百花膏(收靨)、生肌散
    、金華散
    、綿繭散(收靨)、魏氏白螺散
    、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三十四·婦人部調(diào)經(jīng)]血崩 分四服

    。〔丹〕漏下乃熱兼虛
    ,四物加黃連
    。〔云〕金華散治血室有熱
    ,崩下不止
    ,服溫藥不效者。延胡索瞿麥...

    《幼幼新書(shū)》:[卷第二十九]蠱痢第十一 加啼急則不治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而P髓經(jīng)》歌括同
    。有注云∶宜與金華散、香連丸
    。(香連丸方見(jiàn)冷熱痢門(mén)
    ,吉氏方同。金華...

    《嬰童百問(wèn)》:[卷之十]瘡癬第九十七問(wèn)

    螺螄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注解附:1用到中藥螺螄的方劑2用到中藥螺螄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螺螄 1拼音 luó sī

    2注解

    螺螄 推拿穴位名

    。又名螺螄骨
    。位于腕部?jī)蓚?cè)骨突起處,即尺
    、橈骨莖突處
    。《小兒 *** 經(jīng)·手訣》:“猿猴摘果:以?xún)墒謹(jǐn)z兒螺螄上皮
    ,摘之
    。消食可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用到中藥螺螄的方劑 酒炒螺螄 拼音:jiǔchǎoluósī處方:螺螄500克白酒適量制法:將螺螄洗凈泥土

    ,置鐵鍋中炒熱,加適量白...

    白螺散 iluósǎn《種福堂方》卷四:白螺散:處方:白螺螄不拘多少

    ,片腦少許
    。功能主治:痘抓破。用法用量:...

    莧菜湯 ncàitāng《瘍科選粹》卷五:組成:馬齒莧

    、螺螄
    。主治:痔瘡。用法用量:先用馬齒莧煎湯洗
    ,次用螺...

    雙煉百草膏 (燒灰)

    、百草霜(燒雜草者佳)、水龍骨
    、輕粉
    、陳螺螄殼各等分。主治:臁瘡
    。制備方法:上為末
    ,熟桐油拌...

    收口摻藥 乳香5分(去油),沒(méi)藥5分(去油)

    ,琥珀5分
    ,白螺螄殼(煅末)2錢(qián)。功效:長(zhǎng)肉收口
    。用法用量:摻患處...

    更多用到中藥螺螄的方劑
    用到中藥螺螄的中成藥 復(fù)方消痔栓 B294698處方:五倍子59g大黃59g白螺螄殼(煅)89g青果核(炭)89g冰片4g制法:以...

    百部丸 甘

    。鑒別: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蟬殼形
    、螺螄形
    、矩圓形
    、棒槌形、類(lèi)圓形
    、腎形
    、類(lèi)橢圓形或不規(guī)...

    螺旋藻片 見(jiàn)分隔,偶見(jiàn)完整者盤(pán)旋成螺旋狀,直徑5~7μm

    ,螺旋寬30~50μm
    ,頂端鈍。(2)取本品細(xì)粉約1...

    益氣止血沖劑 拼音:yìqìzhǐxuèchōngjì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拼音名:YiqiZhixueChongji標(biāo)準(zhǔn)...

    五海癭瘤丸 拼音:wǔhǎiyǐngliúwán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拼音名:WuhaiYingliuWan標(biāo)準(zhǔn)編號(hào):W...

    更多用到中藥螺螄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螺螄 《本草綱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蝸螺 (《別錄》)【釋名】螺螄

    。時(shí)珍曰∶師
    ,眾多也。其形似蝸牛
    ,其類(lèi)眾多
    ,故有二名。爛殼名鬼眼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炯狻?..

    《本草品匯精要》:[續(xù)集卷之七上蟲(chóng)魚(yú)部]甲蟲(chóng) 痰嗽鼻淵脫肛痔疾瘡癤下疳湯火傷(本草綱目)【名】螺螄(李時(shí)珍云)師眾多也其形似蝸牛其類(lèi)眾多故有二名爛...

    《本草綱目拾遺》:[卷十介部]石上螺螄 俗名鬼螺螄,形如海螄而小

    ,秋冬常在墻腳石隙中
    ,夏月在濕地青苔上,取用洗去土
    。治黃膽慈航活人書(shū)∶取石上...

    《驗(yàn)方新編》:[卷十八胸膈部]治噎膈神方 肉為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酒湯送下
    。又方∶取螺螄數(shù)斗,清水浸之
    ,俟螺螄吐出泥砂
    ,去螺螄,取水底之...

    《文堂集驗(yàn)方》:[卷三]兒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127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ái)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ái)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yùn)用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shū)中張仲景對(duì)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qián),干葛1錢(qián)
    ,山楂1錢(qián)
    ,澤瀉1錢(qián),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yáng)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yíng)固衛(wèi),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不問(wèn)陰陽(yáng)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dāng)歸、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