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碧霞丹
處方 : 石綠(研.九度飛)十兩,附子尖
、烏頭尖、蝎梢
,各七十個
。
炮制 : 上將三味為末,入石綠令勻
,面糊為圓,如雞頭大
。

功能主治 : 治卒中急風(fēng)
,眩運(yùn)僵仆
,痰涎壅塞
,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急
,目睛上視,及五種病
,涎潮搐搦
。
用法用量 : 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圓,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
,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治之
。如牙關(guān)緊急
,斡開灌之立驗(yàn)
。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碧霞丹
處方 : 石綠(研九度,飛)300克 附子尖 烏頭尖 蝎梢各70個
制法 : 后三味為末,入石綠拌勻
,面糊為丸
,如雞頭子大
。
功能主治 : 主卒中急風(fēng)
,眩暈僵仆,痰涎壅塞
,心神迷悶,牙關(guān)緊閉
,目睛上視
,及五種癇病
,涎潮搐搦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
,以薄荷汁80毫升化下,再飲熱酒適量
,須臾吐出痰涎,然后隨證治之
。如牙關(guān)緊閉
,撬齒灌服,立驗(yàn)
。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飼鶴亭集方》:碧霞丹
處方 : 飛青黛 硼砂 人中白(煅)玄明粉 兒茶 薄荷葉 川連 山豆根 天蟲 馬勃 膽星 金果欖各15克 大梅片4.5克
制法 : 上藥共研至無聲為度,瓷瓶密收
。
功能主治 : 主風(fēng)火上郁
,咽喉糜痛,牙痛
。
用法用量 : 用時(shí)吹點(diǎn)患處。
摘錄 : 《飼鶴亭集方》
《雞峰》卷十九:碧霞丹
處方 : 寒水石半兩
,滑石半兩
,膩粉半兩
,粉霜3錢
,硇砂3錢
。
制法 : 上同研勻
,滴水為膏
,用濕紙一張裹在內(nèi),面1斤和作球
,盛藥于牛糞熟火內(nèi)燒面勻翻焦熟為度
,取藥出
,用青黛半兩同研
,滴水為丸,如豌豆大
。
功能主治 : 十種水氣。
用法用量 : 第1日服3粒
,日3次
。嚼龍腦或生姜
、燈心
、木通湯送下。
摘錄 : 《雞峰》卷十九
《宣明論》卷十四:碧霞丹
處方 : 龍腦2錢
,麝香2錢,硇砂2錢
,血竭1錢
,沒藥1錢,乳香1錢
,銅青1錢,硼砂3錢
。
制法 : 上為末
,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一切惡眼風(fēng)赤者。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
,新水化開
,點(diǎn)之
。
摘錄 : 《宣明論》卷十四
《理瀹》:碧霞丹
處方 : 爐甘石(制)2兩
,黃丹(炒)2兩
,銅綠8錢,海螵蛸5錢
,歸尾1錢,沒藥1錢
,血竭1錢,白丁香1錢
,硼砂1錢,牙硝1錢
,乳香1錢
,青鹽1錢,輕粉1錢
,雄黃1錢
,元明粉1錢,膽礬1錢
,明礬1錢
,朱砂1錢,熊膽1分
,冰片3分
,麝1分,黃連1兩
,川芎3錢
,當(dāng)歸3錢
,赤芍3錢
,生地3錢,柴胡3錢
,龍膽草3錢,蕤仁3錢
,杏仁3錢
,蟬蛻3錢,菊花3錢
,黃柏3錢,五倍3錢
,羌活3錢
,防風(fēng)3錢
,木賊草3錢
。
制法 : 麝前21味共研細(xì)末
;后下16味熬膏,槐
、柳、桑枝各5錢攪
,令條盡為度
,去滓入蜜,和前藥為丸
,蜜不足加阿膠5錢,煎湯和藥
。
功能主治 : 目內(nèi)外障
。
用法用量 : 臨用熱水化洗。
摘錄 : 《理瀹》
《圣惠》卷八十五:碧霞丹
處方 : 硫黃半分
,膩粉1錢,青黛1分
,巴豆7粒(研去油)
。
制法 : 上研令細(xì),用軟飯和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急驚風(fēng)
,小兒膈實(shí)涎盛者
。
用法用量 : 《普濟(jì)方》引本方有朱砂一分。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證類本草》卷五引《經(jīng)驗(yàn)方》:碧霞丹
別名 : 碧霞丸
處方 : 北來黃丹4兩
。
制法 : 上篩過,用好米醋半升同藥入銚內(nèi)煎
,令干
,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nèi)煅透紅
,冷取研細(xì)為末
,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吐逆
。
用法用量 : 碧霞丸(《赤水玄珠》卷四)。
摘錄 : 《證類本草》卷五引《經(jīng)驗(yàn)方》
《百一》卷十一:碧霞丹
別名 : 神效碧霞丹
處方 : 巴豆(取肉
,去油,別研細(xì))
、官桂(去粗皮
,研細(xì))、硫黃(去砂石
,研細(xì))、白礬(別研細(xì))
、青黛(別研細(xì))各等分。
制法 : 于五月1日修治
,用紙各裹,以盤一盛
,至端午日午時(shí)
,用五家粽尖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瘧疾。
用法用量 : 神效碧霞丹(《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七)
。
摘錄 : 《百一》卷十一
《仙拈集》卷二:碧霞丹
處方 : 千年石灰
、獨(dú)蒜。
制法 : 共搗為丸
,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
功能主治 : 九種心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13丸
,燒酒送下
;急痛,陳石灰3錢澄清
,燒酒送下
;胃痛
,濃煮小蒜
,食飽
,勿著鹽
,黃酒送下即愈
。
摘錄 : 《仙拈集》卷二
《惠直堂方》卷三:碧霞丹
處方 : 銅綠1兩,蟾酥2錢
,巴豆霜1錢,麝5分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用蝸牛搗為丸,如米粒大
。
功能主治 : 疔瘡不疼者。
用法用量 : 刺瘡出血
,入藥粒
,膏蓋之。
摘錄 : 《惠直堂方》卷三
《普濟(jì)方》卷三七○引《全嬰方》:碧霞丹
處方 : 石綠1兩
,膽礬半兩,白礬1錢
,輕粉1錢
。
制法 : 上為末,面糊丸
,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急中卒風(fēng)
,牙關(guān)緊急
,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 5歲每服1丸
,生油化下,吐涎立效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儒門事親》卷十五:碧霞丹
處方 : 銅綠
、白土、芒硝各等分
。
制法 : 上為末,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 : 赤眼暴發(fā)
,赤瞎
。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白湯研化
,洗之。
摘錄 : 《儒門事親》卷十五
《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沈陽方):碧霞丹
處方 : 當(dāng)歸2錢
,沒藥2錢
,血竭1錢
,白丁香1錢
,硼砂1錢,冰片1錢
,臺麝香1錢
。
制法 : 上研極細(xì)面
,熬黃連膏
,和為小丸。
功能主治 : 清熱
,磨云
,退障
。主視物不清,于澀難睜
,內(nèi)障眼疾。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
,新汲水半盞
,瓷器浸汁洗之。
摘錄 : 《全國中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衛(wèi)生寶鑒》卷十:碧霞丹
處方 : 銅綠3錢
,枯白礬3錢
,乳香1錢。
制法 : 上為末
,將黃連熬成膏子,入藥
,丸如雞頭子大
。
功能主治 : 目赤腫,隱澀難開。
用法用量 : 水浸開洗之
。
摘錄 : 《衛(wèi)生寶鑒》卷十
《局方》卷一:碧霞丹
別名 : 碧窮丹、碧穹丹
處方 : 石綠(研九度
,飛)10兩
,附子尖70介,烏頭尖70個
,蝎梢70個。
制法 : 上為末
,入石綠令勻
,面糊為丸,如雞頭大
。
功能主治 : 卒中急風(fēng)
,眩運(yùn)僵仆,痰涎壅塞
,心神迷悶
,牙關(guān)緊急,目睛上視
,及五種癇病,涎潮搐搦
。
用法用量 : 碧窮丹(《幼科類萃》卷十四)
、碧穹丹(《準(zhǔn)繩·幼科》卷二)。本方方名
,《醫(yī)學(xué)綱目》引作“碧露丹”。
摘錄 : 《局方》卷一
《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yàn)普濟(jì)加減方》:碧霞丹
處方 : 南硼砂5錢(研)
,硇砂5錢(研)
,乳香5錢(研),銅綠(研)5錢
,螺兒粉5錢,4味入豬膽汁和膏
,攤碗內(nèi)
,艾煙熏
,就入:輕粉1錢
,沙糖1錢
,麝香1錢,龍腦半錢
,豬膽2個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入前碗內(nèi)相和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 諸般病眼
,無問久新,昏暈
,腫毒
,隱澀,翳膜
,發(fā)赤睛痛,羞明怕日
。
用法用量 : 每用1丸
,沸湯化1盞,點(diǎn)洗
。
摘錄 : 《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經(jīng)驗(yàn)普濟(jì)加減方》
黃丹有何作用?
【主治】
1、消渴煩亂
。用鉛丹一錢
,新汲水送下。服藥后
,宜吃蕎麥粥
。
2、吐逆不止
。用鉛丹四兩
,加米醋半斤,煎干
,在炭火中煅紅
,冷定后
,研為末,和米飯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醋湯送下
。此方名“碧霞丹”
。
3、小兒吐逆水上
。用鉛丹研末,加棗肉搗勻
,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針挑一丸
,在燈上燒過
,研為細(xì)末
,乳汁調(diào)服
。此方名“燒針丸”。另一配方:在燒針丸的藥方中加朱砂
、枯礬各少許。
4
、反胃氣逆
。用鉛丹、白礬各二兩
,生石亭脂半兩。先把丹
、礬兩藥放在坩鍋里
,燒炭煅紅,放冷兩天
,再加入石亭脂,共研為末
,和米飯少許
,捏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日服十五丸
,米湯送下。
5
、赤白泄痢
。把棗肉搗爛,加入鉛丹
、白礬等分,各如皂角子大
,再加米飯少許
,和成團(tuán)丸,如彈子大
。以鐵絲穿團(tuán)丸,在燈上燒透
,冷后研為細(xì)末
,米湯沖服。又方:鉛丹
,炒成紫色,加入炒黃連
,各等分
。研細(xì),加糊作丸
,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
,生姜甘草湯送下
。
6、妊婦腹痛下痢
。用烏骨雞蛋一個,殼上開小孔
,讓蛋白流出,單留蛋黃
。從孔口裝進(jìn)鉛丹五錢
,攪勻
,外用泥封好
,放在火灰里煨干
,研為細(xì)末
。每服二錢
,米湯送下。
7
、吐血
、咳血
。用鉛丹一錢
,新汲水送下。
8
、寒熱瘧疾
。用鉛丹
、百草霜等分
,研細(xì)。發(fā)病之日
,空腹服三錢,米湯送下
。兩服可愈
。加飯或蒜做成丸藥吃,也有效
。又方:鉛丹一兩、恒山末三兩
,和蜜做丸
,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濕酒送下。清晨吃一次
,病將發(fā)未發(fā)時(shí)吃一次
,有效。又方:鉛丹(炒過)二兩
、獨(dú)蒜一百個,共搗成泥
,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九丸,空腹服
,長流水送下
。瘧發(fā)過兩、三次后才服藥
,最見效
。此方亦可治痢疾
。又方:鉛丹(炒過)半兩
、童便浸過的青蒿二兩,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
,寒多酒送下
,熱多用茶送下
。
9、小兒 瘧
,壯熱不寒。用鉛丹二錢
,蜜水送下
。如兼惡寒,則以酒送下
。此方名“鬼哭丹”
。
10
、風(fēng)
。用鉛丹二兩、白礬二兩
,分別研細(xì)。取兩塊磚鋪地上
,磚上墊紙七層
,紙上鋪丹,丹上輔礬
。周圍架柳木柴焚燒,約燒完柴十斤,即停燒待冷
,取藥合研。每服二錢
,溫酒送下
。此方名“驅(qū)風(fēng)散”
。
11
、客忤中惡(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絞痛
,脹滿氣沖
;或突然倒地
,四肢闕冷
,甚至不救)。用鉛丹一小茶匙
,調(diào)蜜三合灌下
。
12
、一切目疾(凡目疾
,翳障而伴有昏花現(xiàn)象者可治,可障而無錯花感者不治)
。用蜂蜜半斤,在鉛鍋中熬成紫色塊
,放入鉛丹二兩
,水一兩,再煉至水氣全盡
,倒在一塊絹布上過濾
。取濾下的細(xì)粉
,裝在瓶子里
,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點(diǎn)眼
。每日點(diǎn)七次
。如藥粘眼不開
,則洗了重點(diǎn)
。又方:鉛丹、蜂蜜調(diào)勻,攤布片上
,貼太陽穴。治赤眼痛有效
。又方:鉛丹
、白礬,等分研末
,點(diǎn)眼。又方:鉛丹
、烏賊骨
,等分為末,加蜂蜜蒸后點(diǎn)眼
。治眼睛紅久生翳
。又方:鉛丹半兩
,調(diào)鯉魚膽汁成膏
,點(diǎn)眼。治眼生珠管
。又方:鉛丹、輕粉
,等分為末
,吹少許入耳內(nèi)。左眼病
,欠吹右耳
,右眼病
,吹左耳
。治痘疹生翳。
13
、小兒重舌(舌腫厚)
。用鉛丹一粒
,如黃豆大
,放在舌下。
14
、小兒口瘡糜爛。用鉛丹一錢、生蜜一兩
,調(diào)勻
,蒸到黑色,用雞毛蘸取搽瘡上
。
15、腋下狐臭
。用鉛丹加在輕粉中,以口水調(diào)和
,經(jīng)常搽腋下
。
16、蝎子螫傷
。用醋調(diào)鉛丹涂搽
。
17、刀傷
。用鉛丹
、滑石等分,敷傷處
。
18
、外痔腫痛。用鉛丹
、滑石等分
,研細(xì),新汲水調(diào)涂
。一天涂五次
。
19、臁瘡
。用鉛丹一兩
,黃蠟一兩
,香油五錢
,熬成膏子。先以蔥椒湯洗患處
,然后貼敷藥膏
。又方:鉛丹
,水飛過
,再炒過,取一兩;黃
,酒浸七日,焙干
,也取一兩
;另取輕粉半兩。分別研為細(xì)末
。先以苦茶洗瘡,隨用輕粉把瘡填滿
,再敷上鉛丹
,外層則用黃 細(xì)末攤成膏貼上,不要揭動
,幾天即見效
。
【附方】鉛丹作藥
,用途很廣
。李明珍對這種藥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鉛丹體重性沉
,能墜痰去怯
,故治驚 癲狂
、吐逆反胃有奇故
;能消積殺蟲,故漢疳疾
、下痢、瘧疾有實(shí)績
;能解熱
、拔毒、長肉
、去瘀
,故治惡瘡腫毒及入膏藥
,是外科必用的藥物
。
樟丹粉是什么
樟丹是一種藥品,有墜痰去怯
、消積殺蟲
、下痢、瘧疾
、解熱
、拔毒的功效。是用鉛
、硫磺、硝石等合煉而成
。
藥效:樟丹作藥
,用途很廣。李時(shí)珍對這種藥的主要功效
,概括得很好:樟丹體重性沉,能墜痰去怯
,故治驚 癲狂、吐逆反胃有奇故
;能消積殺蟲
,故漢疳疾、下痢
、瘧疾有實(shí)績;能解熱
、拔毒
、長肉、去瘀
,故治惡瘡腫毒及入膏藥,是外科必用的藥物
。
擴(kuò)展資料:
用法
1
、消渴煩亂。用樟丹一錢
,新汲水送下。服藥后
,宜吃蕎麥粥
。
2、吐逆不止
。用樟丹四兩
,加米醋半斤,煎干
,在炭火中煅紅
,冷定后,研為末
,和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
,醋湯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
3
、小兒吐逆水上
。用樟丹研末
,加棗肉搗勻,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
。針挑一丸
,在燈上燒過
,研為細(xì)末
,乳汁調(diào)服。此方名“燒針丸”
。另一配方:在燒針丸的藥方中加朱砂、枯礬各少許
。
-樟丹
章丹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
樟丹是一種藥品
,有墜痰去怯、消積殺蟲
、下痢
、瘧疾、解熱
、拔毒的功效
。是用鉛、硫磺
、硝石等合煉而成
。
藥效:樟丹作藥,用途很廣
。李時(shí)珍對這種藥的主要功效,概括得很好:樟丹體重性沉
,能墜痰去怯
。
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
。服藥后,宜吃蕎麥粥
。用鉛丹四兩
,加米醋半斤,煎干
,在炭火中煅紅
,冷定后
,研為末
,和米飯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七丸,醋湯送下
。此方名“碧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