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毒和中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02 15:12:09
敗毒和中散
《種痘新書》卷四:敗毒和中散
處方 : 連翹
、牛蒡1錢
,黃連
、枳殼6分
,防風(fēng)
、荊芥
、川芎
、紫草4分
,蟲退3分,前胡8分
,麥冬8分
,玄參
、黃芩
。
功能主治 : 解毒。主痘癥毒郁之甚
,其火上炎,喉痛初起
。

用法用量 : 方中連翹
、黃連、防風(fēng)
、荊芥
、川芎、玄參
、黃芩用量原缺。
摘錄 : 《種痘新書》卷四
《痘疹傳心錄》卷十九:敗毒和中散
處方 : 連翹7分(去心
,研碎)
,防風(fēng)7分
,荊芥7分
,黃連1分(不用酒炒),牛蒡子7分(揀凈
,炒香,研碎)
,桔梗6分
,陳枳殼5分(炒),前胡1錢
,紫草茸5分(酒洗,研末)
,小川芎7分
,升麻3分,木通7分
,蟬蛻12只,如有閏月13只(洗凈
,曬
,去頭足),麥門冬1錢(去心)
,甘草2分(生,去皮)
。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疏利
。主發(fā)熱1日,即見痘苗
,極痘稠密
,大熱蒸蒸,煩躁昏沉
,不省人事
,唇焦口渴
。
用法用量 : 加生姜1片
,燈心50寸,水煎服
。若毒火內(nèi)盛,大便結(jié)燥
,2-3日不解
,小便短澀又黃,加酒炒大黃8分
;毒火盛,加酒炒黃芩2分
。
摘錄 : 《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敗毒和中散作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敗毒和中散--《種痘新書》卷四
【處方】連翹
、牛蒡1錢
,黃連
、枳殼6分
,防風(fēng)、荊芥
、川芎、紫草4分
,蟲退3分,前胡8分
,麥冬8分
,玄參、黃芩
。
【功能主治】解毒
。主治痘癥毒郁之甚,其火上炎
,喉痛初起。
【用法用量】方中連翹
、黃連
、防風(fēng)、荊芥
、川芎、玄參
、黃芩用量原缺
。
【摘錄】《種痘新書》卷四
敗毒和中散--《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處方】連翹7分(去心,研碎)
,防風(fēng)7分,荊芥7分
,黃連1分(不用酒炒)
,牛蒡子7分(揀凈,炒香
,研碎),桔梗6分
,陳枳殼5分(炒)
,前胡1錢,紫草茸5分(酒洗
,研末),小川芎7分
,升麻3分
,木通7分
,蟬蛻12只
,如有閏月13只(洗凈,曬
,去頭足)
,麥門冬1錢(去心)
,甘草2分(生
,去皮)
。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利。主治發(fā)熱1日
,即見痘苗,極痘稠密
,大熱蒸蒸
,煩躁昏沉,不省人事
,唇焦口渴。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
,燈心50寸
,水煎服
。若毒火內(nèi)盛
,大便結(jié)燥,2-3日不解
,小便短澀又黃
,加酒炒大黃8分
;毒火盛
,加酒炒黃芩2分。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九
夏天感冒吃什么藥好得快?
夏天感冒吃什么藥比較好
風(fēng)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
、流涕、咳嗽
、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癥狀外
,還有發(fā)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等特點
。治療應(yīng)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感冒退熱沖劑
、板藍(lán)根沖劑
、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
。風(fēng)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
、理肺丸等藥物
。
夏天感冒
,吃什么好得快
夏天感冒了吃什么好得快
夏季感冒不必吃藥
,是藥三分毒
,我們可以通過飲食治療的方法來應(yīng)對夏季風(fēng)熱感冒,那么夏季感冒如何食療
,感冒食療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 三聯(lián)我就為大家推薦6款食療安全有效預(yù)防感冒
。
綠豆綠茶飲
材料:綠豆50克
,綠茶5克
,冰糖15克。
做法:綠豆洗凈
,搗碎,同茶
、冰糖放入碗內(nèi)
,用開水沖泡,約泡20分鐘
,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
,治療流行性感冒
,癥見咽痛、熱咳
,也可用于預(yù)防流感。
西瓜番茄汁
材料:西瓜
、番茄各適量
。
做法:西瓜取瓤,去籽
,用紗布絞擠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燙
,剝?nèi)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也用紗布絞擠汁液。二汁合并
,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祛暑化溼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芍委熛募靖忻埃Y見發(fā)熱
、口渴、煩躁
、小便赤熱
、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
姜糖飲
材料:生姜片15克,蔥白適量
,紅糖20克
。
做法:將蔥白切成3厘米長的段(共3段)與生姜一起
,加水500克煮沸
,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止嘔吐
,發(fā)汗解表
,和中散寒
,適用于風(fēng)寒感冒
、發(fā)熱頭痛、身痛無汗者
。
桑葉菊花茶
材料:桑葉15克
、菊花10克
做法:放鍋內(nèi)加水煎茶
,每日服飲兩次
。
功效:桑葉和菊花均性寒味甘苦,兩者合而為茶飲
,可潤肺止熱咳,適合風(fēng)熱感冒
。
銀翹合劑
材料:板藍(lán)根
、銀花、連翹各30克
,荊芥10克(后下)。
做法:煎成50%膿液,每服30~60毫升
,一日3次
,兒童酌減
。服藥后多飲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人约由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桔梗、杏仁各10克
,咽喉腫痛加錦燈籠、山豆根各10克
。
功 效:主治風(fēng)熱感冒
,咽紅喉痛,目赤發(fā)熱或咳嗽痰黃等
。風(fēng)熱外感忌用
薄荷粥
材料:粳米100克
做法:淘凈放鍋內(nèi)加水煮稀粥,臨熟時加洗凈的薄荷10克
,稍煮后
,空腹食用
功效:此粥適用于頭痛目赤,咽喉疼痛
。
夏天感冒流鼻涕要吃什么藥呢?
要區(qū)分是風(fēng)熱感冒還是風(fēng)寒感冒
,維C銀翹片是治風(fēng)熱感冒的
。另外感冒怎么樣也要三五七天才會好的,吃藥是為了控制癥狀
。除非用激素才好得快。
中醫(yī)認(rèn)為感冒一般可分為風(fēng)寒感冒與風(fēng)熱感冒兩大類
。這兩種感冒病因病機(jī)
、癥狀、治療原則及用藥差別很大
。
一、風(fēng)寒感冒是風(fēng)寒之邪外襲
、肺氣失宣所致
。
癥狀可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
、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
、咳嗽吐稀白痰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
治法應(yīng)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
、荊芥
、防風(fēng)、蘇葉等解表散寒藥
。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
。服中成藥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
、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
、川芎茶調(diào)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
,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qū)散風(fēng)寒
。患風(fēng)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jié)
、淡豆豉9克
、生姜3片,水煎服
,日一次;或生姜30克
、紅糖30克
,煎湯分三次服用。
二
、風(fēng)熱感冒是風(fēng)熱之邪犯表
、肺氣失和所致。
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
、微惡風(fēng)
、頭脹痛
、有汗
、咽喉紅腫疼痛、咳嗽
、痰粘或黃
、鼻塞黃涕
、口渴喜飲、舌尖邊紅
、苔薄白微黃
。
治法應(yīng)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
、薄荷
、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
、《桑菊飲》
。服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
、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
。如發(fā)熱較重
、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
、清熱解毒口服液
。這些藥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硷L(fēng)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
。患風(fēng)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
、蘆根30克
、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
,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
、薄荷3克
、杏仁9克、連翹9克
,每日一劑。
夏天感冒吃什么好的快
看你是什么感冒
,一般感冒一周左右不吃藥也會自己好
,
感冒中醫(yī)分風(fēng)寒 風(fēng)熱型的,
西醫(yī)病毒性和細(xì)菌性的
,
不同類型的感冒吃不同類型的藥物
,比如腸胃感冒 吃藿香正氣丸
咨詢下醫(yī)生確定自己是什么類型的感冒 再吃藥!
和中散簡介
目錄1拼音2《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和中散 2.1處方2.2炮制2.3功能主治2.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衛(wèi)生總微》卷十:和中散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局方》卷十:和中散 4.1和中散的別名4.2處方4.3制法4.4功能主治4.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4.6摘錄 5《衛(wèi)生總微》卷十:和中散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普濟(jì)方》卷三九五:和中散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6.5摘錄 7《慎齋遺書》卷五:和中散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7.5摘錄 8《普濟(jì)方》卷二十五引《衛(wèi)生家寶》:和中散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8.5摘錄 9《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9.1方名9.2組成9.3主治9.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10《閻氏小兒方論》 10.1方名10.2組成10.3功效10.4主治10.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10.6制備方法 11《活幼心書》卷下 11.1方名11.2組成11.3功效11.4主治11.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12《直指小兒》卷一 12.1方名12.2和中散的別名12.3組成12.4功效12.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12.6制備方法12.7附注 13《袖珍小兒》卷九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準(zhǔn)繩·幼科》卷四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和中散*和中散藥品說明書 1拼音 hé zhōng sǎn
2《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和中散
2.1處方
厚樸(去皮.姜炙)六兩
,白術(shù)三兩
,干姜(炮)、甘草(炙)
,各二兩。
2.2炮制
上為末
。
2.3功能主治
治小兒脾胃不和
,嘔逆惡心,冷熱不調(diào)
,減食泄瀉,腹痛腸鳴
,少力嗜臥
。
2.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水八分盞
,生姜二片,煎六分
,去滓
,稍熱服
,乳食前服。
2.5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衛(wèi)生總微》卷十:和中散
3.1處方
白術(shù)
、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
,生姜制)
、甘草(炙)各等分(一方有藿香葉減半)。
3.2制法
上為細(xì)末
。
3.3功能主治
小兒痰逆胃虛泄瀉。
3.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
,以水1小盞
,生姜3片,大棗1個
,同煎至6分,溫服
。
3.5摘錄
《衛(wèi)生總微》卷十
4《局方》卷十:和中散
4.1和中散的別名
和中湯
4.2處方
厚樸(去皮,姜炙)6兩
,白術(shù)3兩
,干姜(炮)2兩,甘草(炙)2兩
。
4.3制法
上為末。
4.4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不和
,嘔逆惡心
,冷熱不調(diào),減食泄瀉
,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
4.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和中湯(《醫(yī)統(tǒng)》卷八十九)
。
4.6摘錄
《局方》卷十
5《衛(wèi)生總微》卷十:和中散
5.1處方
藿香(去土)1兩,白豆蔻1兩
,人參(去蘆)1兩,木香半兩
,丁香半兩
,干姜(炮)半兩
,厚樸(去皮,生姜制)半兩
,甘草1分。
5.2制法
上為細(xì)末
。
5.3功能主治
小兒三焦不調(diào)
,停寒膈上,吐瀉不定
。
5.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
,入生姜3片
,煎至6分,溫服
,不拘時候。
5.5摘錄
《衛(wèi)生總微》卷十
6《普濟(jì)方》卷三九五:和中散
6.1處方
干姜1兩
,厚樸(去皮
,炙制)1兩,甘草(炙)1兩
。
6.2制法
上為細(xì)末
。
6.3功能主治
陰陽不和
,清濁相干
,霍亂吐利,壯熱煩渴
,胸膈痞悶
,腹脹滿
,面色青白
,手足厥冷,困頓多睡
,全不思食
。
6.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
,水8分
,生姜3片,同煎至3分
,去滓溫服
。
6.5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九五
7《慎齋遺書》卷五:和中散
7.1處方
炮姜4兩,肉桂2兩
,吳茱萸2兩
。
7.2制法
上為末。
7.3功能主治
上通下達(dá)
,安胃和中。主中寒腹痛
,或寒瀉清水
,或飲食傷,噯麩氣
,或久痢虛寒
。臌脹屬虛寒者
。
7.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
,名“和中丸”(見《風(fēng)勞臌膈》),方用干姜四兩(切片
,分四份:一份用人參一兩煎湯拌炒汁盡
,一份用青皮煎汁拌炒
,一份用紫蘇煎湯拌炒
,一份用陳皮煎湯拌炒,各炒焦黑)
、肉桂二兩(分三份:一份用益智仁三錢煎湯拌炒,一份用小茴香二錢同煎
,一份用破故紙同煎)、吳萸一兩(分二份:一份用苡仁一兩煎湯炒
,一份用鹽三錢同浸炒)
,共為末,蘇葉煎湯
,打神曲糊丸。隨癥輕重
,作湯送下
;虛者人參湯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渡魅嵛鍟繁痉接梅ǎ好糠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用苦烈好大酒一杯,燉半熱調(diào)下
。
7.5摘錄
《慎齋遺書》卷五
8《普濟(jì)方》卷二十五引《衛(wèi)生家寶》:和中散
8.1處方
人參1兩(去蘆)
,白茯苓1兩(去皮),白術(shù)1兩
,黃耆1兩(去蘆),甘草半兩(微炒)
,白扁豆半兩(姜汁浸1宿
,蒸過,去皮
,焙干
,微炒)
,木香1分(煨)
,藿香葉半兩(去梗),縮砂仁半兩
,半夏1兩(湯泡洗7次)
。
8.2制法
上為細(xì)末
。
8.3功能主治
補脾胃
,解勞倦,退熱止嘔
,消痰進(jìn)食
,輕健四肢
。主
8.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
,用水1盞,加生姜5片
,大棗1個(去核)
,煎至6分
,稍熱服
,不拘時候。
8.5摘錄
《普濟(jì)方》卷二十五引《衛(wèi)生家寶》
9《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9.1方名
和中散
9.2組成
附子(炮7度
,水淬
,去皮臍,為末)1兩
,黃連(去須
,為末)1兩,乳香(研)1分
。
9.3主治
冷熱痢
,腹痛里急
。
9.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上3味
,如患冷熱痢,取黃連半錢
,附子半錢
、乳香1字
,以陳米飲調(diào)下
,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湯調(diào)下
;如患赤痢
,附子末半錢、黃連末1錢
、乳香1字;如患白痢
,黃連末半錢
、附子末1錢、乳香1字
,米飲調(diào)下
,未止以黑豆7粒煎湯止之
。
10《閻氏小兒方論》
10.1方名
和中散
10.2組成
人參(切
,去須,焙)
、白茯苓、白術(shù)
、甘草(銼,炒)
、干葛(銼)
、黃耆(切,焙)、白扁豆(炒)
、藿香葉各等分。
10.3功效
和胃氣
,止吐瀉
,定煩渴。
10.4主治
小兒腹痛吐瀉
,煩渴厭食
。
10.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
,水1盞
,干棗2個(去核),生姜5片
,煎8分
,食前溫服
。
10.6制備方法
上為細(xì)末
。
11《活幼心書》卷下
11.1方名
和中散
11.2組成
人參(去蘆)1兩,白扁豆(炒
,去殼)1兩
,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
,縮砂仁1兩,香附子1兩
,半夏(湯浸
,煮透,銼
,焙干)1兩,甘草1兩
,肉豆蔻7錢
,訶子(去核)7錢。
11.3功效
和胃氣
,進(jìn)飲食
,悅顏色
,理風(fēng)痰
。
11.4主治
小兒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
,脾胃未實
,食物過傷
,停飲生痰
,留滯中脘,耗虛真氣
,或成吐瀉
。
11.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每服2錢
,水1盞,加生姜2片
,大棗1個
,煎7分
,空心溫服
,或不拘時候。
12《直指小兒》卷一
12.1方名
和中散
12.2和中散的別名
和中湯
12.3組成
茯苓1分
,石蓮肉1分
,藿香半分
,人參半分
,天麻半分,白扁豆(制)半分
,木香半分
,白術(shù)半分,甘草(炒)半分
。
12.4功效
和胃氣,止吐瀉
。
12.5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字
,水煎服。
12.6制備方法
上銼散
。
12.7附注
和中湯(《袖珍小兒》卷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缎湔湫骸繁痉接梅ǎ荷箱S散。每服二錢,加生姜
、大棗煎服
。
13《袖珍小兒》卷九
13.1方名
和中散
13.2組成
藿香5錢,枳殼(麩炒)5錢
,陳皮5錢,甘草5錢
,厚樸(姜制)3錢5分
。
13.3主治
小兒五色瀉痢。
13.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錢
,紅棗煎湯調(diào)服。
13.5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xì)末
。
14《準(zhǔn)繩·幼科》卷四
14.1方名
和中散
14.2組成
厚樸(姜汁制炒)1錢半
,人參1錢,白術(shù)1錢
,茯苓1錢
,干姜(炮)6分
,甘草(炙)6分
。
14.3主治
小兒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瘡欲出來出而吐利者
。
14.4和中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
、大棗,水煎服
。
古籍中的和中散 《瘍醫(yī)大全》:[卷三十一痘疹部(上)]朱氏辨別七暈 涼之藥切不可投;倘或身不退熱
,微有煩躁
,宜用敗毒和中散去芩、連
、紫草茸
,加羌活
、蘇葉
、白芷以托其苗;...
《醫(yī)學(xué)正傳》:[卷之八小兒科]痘疹 焦停寒
,或挾宿食也
,宜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
,或和中散
。如挾宿食者,用紫霜丸
。惺惺散(王氏)白術(shù)(炒...
《證治準(zhǔn)繩·幼科》:[集之七·脾臟部(上)吐瀉]補虛
。姜汁面糊丸
,如綠豆大
。米飲下二三十丸,無時
。和中散和胃止吐瀉
,定煩渴,治腹痛
。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
《醫(yī)學(xué)綱目》:[卷之三十八·小兒部脾主濕]吐瀉 白附子減半
,生姜煎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插X〕玉露散(方見上。)和中散和胃止吐瀉
,定煩渴
,治腹痛。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
《周慎齋遺書》:[卷九]腹痛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15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