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但如眩冒,移時(shí)乃寤者,C,方劑,倉公散" />
  •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倉公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02 19:33:56

      倉公散

      《全生指迷方》卷三:倉公散

      處方 : 瓜蒂
      、藜蘆
      、雄黃(研)
      、礬石(火煅1伏時(shí)
      ,研)各等分

      功能主治 : 郁冒血厥

      。居常無苦
      ,忽然如死
      ,身不動(dòng),默默不知人
      ,目閉不能開
      ,口噤不能語;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
      ;或但如眩冒
      ,移時(shí)乃寤者。

      臨床應(yīng)用 : 郁冒血厥:樟鎮(zhèn)寶全小僧善醫(yī)術(shù)

      。一日
      ,偶偕往鋪中市藥,藥鋪主人請(qǐng)僧就視一病
      。僧因拉予同到病者榻前
      ,扶一病婦,年約五十
      ,閉目昏默
      ,醫(yī)者五六輩環(huán)視問之,皆以三生飲
      、順元散對(duì)
      。僧診脈后
      ,一揖而出,病家邀之不來
      。主人曰:以倉公散吹入鼻中
      ,嚏而醒,后與藥
      。問之
      。則曰:諸醫(yī)家但不察耳,此病乃郁冒血厥
      ,許學(xué)士《本事方》白薇湯其證也
      ,若風(fēng)藥則謬矣。

      用法用量 : 上為末

      。以豆許吹鼻內(nèi)
      。醒為度。

      摘錄 : 《全生指迷方》卷三

      《千金》卷十二:倉公散

      處方 : 特生礜石
      、皂莢
      、雄黃、藜蘆各等分

      制法 :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 卒鬼擊、鬼痱

      、鬼刺
      ,心腹痛如刺,下血便
      ,死不知人
      ;及臥魘嚙腳踵不覺,諸惡毒氣

      用法用量 : 取散如大豆

      ,納管中,吹病人鼻
      。得嚏則氣通
      ,便活;若未嚏
      ,復(fù)更吹之
      。以得嚏為度。

      摘錄 : 《千金》卷十二

      倉公散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普濟(jì)本事方》卷七方之倉公散 3.1組成3.2制法3.3倉公散的用法用量3.4功能主治 4《全生指迷方》卷三方之倉公散 4.1處方4.2功能主治4.3倉公散的用法用量4.4倉公散的臨床應(yīng)用4.5摘錄 5《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之倉公散 5.1組成5.2功能主治5.3倉公散的用法用量5.4制備方法 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倉公散 1拼音 cāng gōng sǎn

      2概述 倉公散為方劑名

      ,其同名方劑約有三首

      3《普濟(jì)本事方》卷七方之倉公散

      3.1組成

      瓜蒂、藜蘆、雄黃
      、煅礬石各等分[1]

      3.2制法

      上藥為細(xì)末[1]。

      3.3倉公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吹鼻[1]

      3.4功能主治

      《普濟(jì)本事方》卷七方之倉公散主治過汗血少
      ,氣并于血,獨(dú)陽而上
      ,氣壅塞不行而致的郁冒
      ,忽如死人,身不動(dòng)搖
      ,默不知人
      ,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言
      ,或微知人
      ,惡聞人聲,但如眩冒
      ,移時(shí)方悟[1]

      4《全生指迷方》卷三方之倉公散

      4.1處方

      瓜蒂、藜蘆
      、雄黃(研)
      、礬石(火煅1伏時(shí),研)各等分

      4.2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三方之倉公散主治郁冒血厥
      。居常無苦
      ,忽然如死
      ,身不動(dòng),默默不知人
      ,目閉不能開
      ,口噤不能語;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
      ;或但如眩冒
      ,移時(shí)乃寤者。

      4.3倉公散的用法用量

      上藥為末
      。以豆許吹鼻內(nèi)
      。醒為度。

      4.4倉公散的臨床應(yīng)用

      郁冒血厥:樟鎮(zhèn)寶全小僧善醫(yī)術(shù)
      。一日
      ,偶偕往鋪中市藥,藥鋪主人請(qǐng)僧就視一病
      。僧因拉予同到病者榻前
      ,扶一病婦
      ,年約五十,閉目昏默
      ,醫(yī)者五六輩環(huán)視問之
      ,皆以三生飲、順元散對(duì)
      。僧診脈后
      ,一揖而出,病家邀之不來
      。主人曰:以倉公散吹入鼻中
      ,嚏而醒,后與藥
      。問之
      。則曰:諸醫(yī)家但不察耳,此病乃郁冒血厥
      ,許學(xué)士《本事方》白薇湯其證也
      ,若風(fēng)藥則謬矣。

      4.5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三

      5《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之倉公散

      5.1組成

      特生礜石
      、皂莢
      、雄黃、藜蘆各等分

      5.2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方之倉公散主治卒鬼擊
      、鬼痱、鬼刺
      ,心腹痛如刺
      ,下血便,死不知人
      ;及臥魘嚙腳踵不覺
      ,諸惡毒氣。

      5.3倉公散的用法用量

      取散如大豆
      ,納管中
      ,吹病人鼻。得嚏則氣通
      ,便活
      ;若未嚏,復(fù)更吹之
      。以得嚏為度

      5.4制備方法

      ?礬石散作用與功效
      ,有什么副作用

      礬石散--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jì)方》卷五十六
      【別名】礬石藜蘆散
      【處方】礬石6銖

      ,藜蘆6銖
      ,瓜蒂2-7枚,附子11銖

      【制法】上藥各為末
      ,合和。
      【功能主治】鼽鼻
      。鼻中息肉不得息

      【用法用量】礬石藜蘆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摘錄】方出《千金》卷六
      。名見《普濟(jì)方》卷五十六
      礬石散--《醫(yī)心方》卷七引《令李方》
      【處方】礬石1分(燒)
      ,細(xì)辛1分,白芷1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陰勞創(chuàng),生息肉
      ,爛破痛

      【用法用量】以溫水洗創(chuàng),乃粉之

      【摘錄】《醫(yī)心方》卷七引《令李方》
      礬石散--《眼科錦囊》
      【處方】獨(dú)頭蒜
      、明礬。
      【制法】先取獨(dú)頭蒜生者
      ,搗爛
      ,去滓,納明礬
      ,陰乾為末

      【功能主治】眼目昏花,風(fēng)眼疫眼
      ,偏正頭痛,其余病毒結(jié)于胸中者

      【用法用量】每用自3-5分
      ,白湯送下。其效緩和
      ,能得快吐

      【摘錄】《眼科錦囊》
      礬石散--《普濟(jì)方》卷二九六
      【處方】白礬2兩,硼砂2錢,辰砂半錢
      ,麝香50文
      ,綠礬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痔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點(diǎn)在痔上
      ,即化作水出
      。上藥5-7日了,便使后藥:土朱5文
      ,牡蠣5文
      ,白及5文,為細(xì)末
      ,敷在痔上
      ,自然干,脫落即愈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六
      礬石散--《普濟(jì)方》卷二五四
      【別名】吹鼻散
      、倉公散
      【處方】生礬石1分(以水和赤土裹之,炭火3斤
      ,燒兩炊久
      ,取出去赤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鬼氣排擊
      ,心腹刺痛,吐下血
      ,死不知
      ,及臥魘嚙踵不覺者,諸惡毒病

      【用法用量】吹鼻散
      、倉公散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五四
      礬石散--《普濟(jì)方》卷二一六引《余居士選奇方》
      【別名】礬蠣散
      【處方】礬石(燒令汁盡)、牡蠣(熬)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遺尿不知出時(shí)

      【用法用量】礬蠣散(《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六引《余居士選奇方》
      礬石散--《楊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白礬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
      ,臍腹急脹

      【用法用量】用水和面條,作圈子
      ,圍臍高1寸許
      ,納安礬末,以冷水逐旋滴礬末上
      ,令濕透
      ,更以水滴,覺內(nèi)冷透
      ,即小便通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四
      礬石散--《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
      【處方】白礬(熬令汁枯)半兩,龍骨半兩
      ,鉛丹(炒)半兩
      ,麝香1分,竹蚛(末)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汁出不止

      【用法用量】先用綿杖子拭干耳內(nèi)
      ,以藥少許摻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
      礬石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
      【處方】白礬(燒令汁枯)半兩
      ,李白皮1分
      ,桃白皮1分,獨(dú)活(去蘆頭)1分
      ,知母(焙)1分
      ,生干地黃1分,雌黃(研)1分
      ,猬皮(炙焦)3分
      ,白術(shù)3分,蜀椒(去目并合口
      ,炒出汗)100枚
      ,青黛(研)1分,斑蝥(去足翅
      ,糯米炒)1分
      ,白芷1分,柏枝1分
      ,芍藥1分
      ,海苔1分,當(dāng)歸(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蚍蜉瘺,始發(fā)在項(xiàng)
      ,如患傷寒
      。此因吃食中有以蚍蜉,其根在腎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
      ,空心溫水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
      礬石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五
      【處方】礬石(燒令汁盡
      ,研)1分,食鹽(研)1分

      【制法】上各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聤耳出膿汁。
      【用法用量】先以紙捻子拭去膿汁令干
      ,次以鹽摻之
      ,次又以礬石摻之,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五
      礬石散--《圣濟(jì)總錄》卷一○一
      【處方】礬石(燒令汁盡)1分
      ,白石脂1分,白蘞3分
      ,杏仁(湯浸
      ,去皮,研)半兩

      【制法】上為散
      。以雞子白調(diào)令勻,入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面皯皰
      ,令光白。
      【用法用量】臨臥時(shí)
      ,先用漿水洗面
      ,后涂藥,明旦以井花水洗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
      礬石散--方出《肘后方》卷六
      ,名見《普濟(jì)方》卷五十四引《千金》
      【處方】礬石(燒)。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耳卒腫
      ,出膿水。耳聾不愈
      ,有積蟲

      【用法用量】每以葦管吹少許入耳中
      ,每日3-4次;或以綿裹如棗核大
      ,塞耳中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見《普濟(jì)方》卷五十四引《千金》
      礬石散--《外臺(tái)》卷二十二引《廣濟(jì)方》
      【處方】吳白礬8分(燒汁盡)
      ,麻勃1分
      ,青木香2分,松脂4分

      【制法】上為末
      。先消松脂,后入藥末

      【功能主治】通耳
      。主治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每用取如棗核大
      ,凈拭以塞耳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二引《廣濟(jì)方》
      礬石散--《外臺(tái)》卷二十二引《必效方》
      【處方】礬石(燒令汁盡)8分,藜蘆(炙)8分
      ,防風(fēng)8分
      ,細(xì)辛8分,干姜8分
      ,白術(shù)8分
      ,椒(汗)8分,甘草(炙)8分
      ,蛇床子8分
      ,附子(炮)8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疼痛
      ,風(fēng)齲蟲食,挺根出
      ,齒已落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溫酒半升
      ,攪調(diào)含之
      ,漱吐勿咽之,1日3次
      。更以空酒漱去藥氣
      ,然后吃食,百日齒已落者還生

      【摘錄】《外臺(tái)》卷二十二引《必效方》
      礬石散--《普濟(jì)方》卷三○一引《海上方》
      【處方】白礬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陰囊上生濕瘡,黃水流注
      ,有妨行步

      【用法用量】入冷水內(nèi)洗瘡
      ,即愈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引《海上方》
      礬石散--方出《海上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八
      【處方】明礬5錢
      ,麝香1分

      【功能主治】口氣臭。(匿蟲)齒

      【用法用量】上藥相和
      ,搽齒上。
      【摘錄】方出《海上方》
      ,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八
      礬石散--《千金翼》卷十一
      【處方】礬石(上上白者)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目翳及胬肉

      【用法用量】每用如黍米大
      ,納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淚出
      ,以綿拭之
      ,令得惡汁盡,1日1次
      。其病逐惡汁出盡
      ,日日漸自薄,便愈

      【摘錄】《千金翼》卷十一
      礬石散--方出《千金》卷十
      ,名見《外臺(tái)》卷五
      【別名】礬石滑石散
      【處方】礬石5兩,滑石5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濕疸之病,始得之
      ,一身盡疼
      ,發(fā)熱,面色黑黃
      ,7-8日后壯熱
      ,熱在里,有血當(dāng)下
      ,去之如豚肝狀
      ,其小腹?jié)M者
      ,亦一身盡黃,目黃
      ,腹脹滿
      ,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礬石滑石散(《三因》卷十)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
      ,名見《外臺(tái)》卷五
      礬石散--方出《干金》卷六,名見《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白礬6銖
      ,石硫黃6銖
      ,白附子6銖。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面(黑干)(黑曾)

      【用法用量】以酢1盞,漬之3日
      ,夜凈洗面
      ,敷之。
      【注意】莫見風(fēng)日21日

      【摘錄】方出《干金》卷六
      ,名見《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礬石散--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見《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古今錄驗(yàn)》
      【處方】礬石2分(熬)
      ,甘草半分(炙)
      ,大黃1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婦人陰腫堅(jiān)痛

      【用法用量】取棗大,綿纏
      ,導(dǎo)陰中
      。20日即愈。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五
      ,名見《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古今錄驗(yàn)》
      礬石散--方出《千金》卷六
      ,名見《普濟(jì)方》卷五十五

      【處方】礬石、烏賊骨
      、黃連
      、赤石脂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15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
      ,桂枝9g,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gè)(每個(gè)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gè)(每個(gè)分5塊),半夏25個(gè)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