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柴胡
功能主治 : 少陽外感
,嘔吐苦水。摘錄 : 《癥因脈治》卷二
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
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
,任何食物都有其特別的功效和作用,它的功效與作用涉及很多方面,而且是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作用的藥材,中醫(yī)學上這種藥材可以活血益氣,養(yǎng)生就看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1 一、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和解表里
,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官脫垂,脫肛。用于寒熱往來、感冒發(fā)熱等癥。方解: 本方多由邪在少陽
,經(jīng)氣不利,郁而化熱所致。治療以和解少陽為主。少陽經(jīng)病證表現(xiàn)為三焦經(jīng)以及膽經(jīng)的病證。少陽病證,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膽經(jīng)
人參
使用以上方劑后,可使邪氣得解
二、小柴胡湯臨床運用
1
、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傷寒少陽證的基礎方,又是和解少陽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苔白,脈弦為辨證要點。臨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證2
3
三 1 2 3 4、抗病毒 5、促進免疫功能 6 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2 小柴胡湯 方歌: 小柴胡湯和解功 組成: 柴胡 功效: 和解少陽。 主治: 1 2 3 配伍意義: 本方中柴胡苦平 配伍特點: 柴胡苦平升散 使用禁忌: 因柴胡升散 傷寒五六日中風 基本方 目錄1拼音2《傷寒大白》卷三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 3方出《明醫(yī)雜著》卷二 2《傷寒大白》卷三 3方出《明醫(yī)雜著》卷二 4《癥因脈治》卷二 5《癥因脈治》卷一 古籍中的羌活柴胡湯 《癥因脈治》:[卷一發(fā)熱總論]內(nèi)傷發(fā)熱 肺熱【氣分發(fā)熱之治】左脈洪數(shù) 《癥因脈治》:[卷二勞傷總論]外感勞傷 感寒 《傷寒大白》:[卷三]呃逆 呃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卷之二十五瘟疫門]藥方 各七分)水二盞,姜三片 《傷寒大白》:[卷四]溫病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183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柴胡清肝飲
下一篇:
柴胡清骨散
小柴胡湯第96條
傷寒五六日中風,傷寒日久則中氣虛而血弱氣盡,又復中風而疏泄汗出,氣血更虛;往來寒熱,即氣血虛氣機運行不暢之表現(xiàn);胸脅苦滿,少陽經(jīng)經(jīng)氣不利,氣機郁滯于經(jīng)而胸脅苦滿;嘿嘿
或胸中煩而不嘔,相火結(jié)聚于胸膈而煩,胃腑功能未受影響故不嘔;或渴,相火不降傷則陰津;或腹中痛,肝膽經(jīng)相表里,膽經(jīng)不降,肝經(jīng)不升,肝郁克脾土故腹痛;或脅下痞硬,少陽經(jīng)脈郁滯較重;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即中氣不運,津血虛;或不渴,身有微熱,上逆之相火不旺,津傷較輕;或咳,膽不降
此少陽病表現(xiàn)有三:1)相火不降郁于上而心煩
小柴胡湯方
病機:膽火上炎
病癥:1)口苦 咽干 目眩 2)嘿嘿 心煩 3)不欲飲食 喜嘔 4)寒熱往來 胸脅苦滿 5)脈弦
主證:口苦
治法:清膽熱,運氣機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膽經(jīng),有解熱,解郁,升陽的功效;黃芩,味苦性寒,入肺經(jīng)膽經(jīn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
若胸中煩而不嘔清熱利膽湯方歌組成
金錢草30g
加減
腹脹甚者加枳實,重用大黃羌活柴胡湯簡介
2.1方名
羌活柴胡湯2.2組成
羌活、柴胡、防風、黃芩、廣皮、半夏、甘草。2.3主治
少陽、太陽為病,寒熱嘔苦,耳聾脅痛而呃,惡寒頭痛。3.1方名
羌活柴胡湯3.2組成
羌活1錢,蒼術(泔浸)1錢,柴胡1錢,黃芩1錢,橘紅1錢,半夏(湯洗)1錢,枳實1錢,甘草(炙)1錢3.3功效
解表清熱,降氣行痰3.4主治
一切時行感冒疫氣3.5羌活柴胡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6附注
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引作“羌活蒼術湯”。4.1方名
羌活柴胡湯4.2組成
羌活、獨活、柴胡、防風、川芎、白芍藥。4.3主治
血分感寒勞傷,左脈浮緊。5.1方名
羌活柴胡湯5.2組成
羌活、柴胡、黃芩、廣皮、甘草。5.3主治
肝膽氣分發(fā)熱,左脈洪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