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定痛丸
別名 : 沉香化滯定痛丸
處方 : 沉香2錢,乳香2錢,沒藥5錢,大黃(炒)5錢,元胡索(酒炒)3錢
,莪術3錢,瓦楞子1個(煅紅,酒淬)
。

制法 : 上為末,醋糊為丸
,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胃脘痛
,胸中滿悶,停痰積塊
,滯氣壅塞
,不拘遠年近日。
用法用量 : 沉香化滯定痛丸(《回春》卷五)
。
摘錄 : 《萬氏家抄方》卷三
中藥沉香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沉香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沉香自古以來便金貴之物
,受到文人雅士,上流社會熱捧
。沉香屬自然界中少數(shù)具有強烈抗菌效能的生藥材主辛散疏通
,在溫胃行氣藥中,功效顯著
,沉香的藥用價值豐富成為沉香在中藥材中珍貴的因素之一
。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闹兴幊料愕墓πc作用的知識,歡迎閱讀
。
中藥沉香的功效與作用現(xiàn)代的中醫(yī)學普遍認為沉香具有行氣鎮(zhèn)痛
、降氣溫中止嘔、暖腎納氣平喘等功效
,但是陰虛火旺
、氣虛下陷的人應該慎重服用。作為食療
,沉香氣香行散
,降而能升,具有行氣溫中
,降逆
,暖腎納氣平喘的功效。關于沉香的藥用價值
,各類古籍中亦有不少記載
。
《本草綱目》中記載:“沉香,氣味辛
,微溫
,無毒。主治:風水毒腫
,去惡氣;主心腹痛
,霍亂中惡,邪鬼疰氣
,清人神;調(diào)中
,補五臟,益精壯陽
,暖腰膝
,止轉(zhuǎn)筋吐瀉冷氣
,破癥癖,冷風麻痹
,骨節(jié)不任
,風濕皮膚瘙癢,氣痢;補脾胃
,益氣和神
。治氣逆喘急,大腸虛閉
,小便氣淋
,男子精冷”。
《南 方草木狀》:蜜香
、沉香
、雞骨香、黃熟香
、棧香
、青桂香、馬蹄香
、雞舌香
,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樹也
。交趾有蜜香樹,斡似柜柳
,其花白而繁
,其葉如橘。欽取香
,伐之經(jīng)年
,其根斡枝節(jié),各有別色也
。木心與節(jié)堅黑
,沉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斡為棧香;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香;其根節(jié)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
,成實乃香
,為雞舌香。珍異之木也
。
《本草綱目拾遺》:伽香 今俗作奇楠乘雅作奇南棧
、香棧、木速香名
,而廣人亦呼奇南為棧
,名同而香異也
。……伽本與沉香同類
,而分陰陽∶或謂沉牝也
,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
,燒乃芳烈
,陰體陽用也;伽牡也,味辛而氣甜
,甘香勃發(fā)
,而性能閉二便,陽體陰用也
。
《桂 海虞衡志》:上品出海南黎峒
,一名土沉香,少有大塊其次
,如璽栗角
、如附子、如芝菌
、如茅竹葉者佳
,至輕薄如紙者入水亦沉。香之節(jié)因久蟄土中
,滋液下流結(jié)而為香
,采時香面悉在下,其背帶木性者乃出土上
,環(huán)島四邵界皆有之
,悉冠諸番所出,又以出萬安者為最勝
。... 中州人士但用廣州舶上占城真臘等香,近來又貴登流眉來者
。余試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
。舶香往往腥烈不甚
,腥者氣味又短,帶木性尾煙必焦
。其出海北者
,生交趾及交人得之海外番舶而聚于欽州謂之欽香。質(zhì)重實多大塊氣尤酷烈不復醞藉
,惟可入藥
,南人賤之。
《本草備要》:“重
、宣
、調(diào)氣
、補陽。辛苦性溫
。諸木皆浮
,而沉香獨沉,故能下氣而墜痰涎(怒則氣上
,能平則下氣)
。能降亦能升,氣香入脾
,故能理諸氣而調(diào)中(東垣曰:上至天
,下至泉,用為使
,最相宜)
。其色黑,體陽
,故入右腎命門
,暖精助陽。行氣不傷身
,溫中不助火
。治心腹疼痛,噤口毒痢
,癥癖邪惡
,冷風麻痹,氣痢氣淋
。色黑
,沉水者良。香甜者性平
,辛辣者熱
。入湯劑
,磨汁用
,入丸散,紙裹置懷中
,待燥碾之
。忌火(鷓鴣斑者,名黃沉);如牛角黑者
,名黑沉;咀之軟
,削之卷者,名黃臘沉
,甚難得
,名棧香;半沉者
,名煎香;雞骨香雖沉而心空,并不堪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最新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沉香有明顯的'抗癌作用
,其抗癌藥理表現(xiàn)為:沉香的熱水提取物體外實驗
,對JTC-26(人子宮頸癌細胞)抑制率為70%-90%;從沉香的莖皮中提取兩種細胞毒成分,經(jīng)淋巴性白血病的388細胞系統(tǒng)體外實驗
,它們分別在0.8ug和0.0022ug之間濃度顯示活性
,均達到該系統(tǒng)體外實驗規(guī)定的半數(shù)有限量EDSO4ug的標準。據(jù)此可研制沉香的抗癌藥物
。
以下是幾個較常見的方子(僅供了解
,具體病癥請依據(jù)醫(yī)生指示):
1.食管癌
①沉香、硼砂各1g
,姜半夏12g
,光陳皮6g,茯苓
、山豆根各9g
,射干6g,烏梅3個
,生甘草4.5g
,桃仁泥9g。水煎兩次
,每日一劑
。(《安徽單驗方選集》)
②沉香10g,礞石15g
,冰片10g
,硼砂60g,火硝30g
,砌砂6g
。共研為細末,每次3g
,噙化緩下
,至黏末吐盡,連服兩天即停藥
。(《腫瘤臨床》)
③沉香4.5g
,硼砂4.5g,青黛3g,共研細末
。取白蘿卜500g
,生姜250g,搗碎壓汁
,荸薺汁500g
,調(diào)勻,每日3次
,每次3匙
,加上藥末0.2g沖服。(《癌癥秘方驗方偏方大全》)
2.胃癌
①沉香
、紫蘇子
、豆蔻各3g。共研為末
,每服1.5~2.1g
,柿蒂湯送下。(《抗癌植物藥及其驗方》)
②沉香4g
,黨參30g
,白術15g,茯苓12g
,陳皮
、天南星各10g,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各30g
,炒大黃(研粉吞)10g,豆蔻(后下)6g
。水煎服
,每日一劑。(新疆中醫(yī)藥)
3.賁門癌
①沉香50g
,硼砂80g
,山慈菇200g,硵砂
、三七各20g
,冰片30g。諸藥共研極細末
,每日4次
,每次10g
,10天為一療程
。服完一療程后改為每日兩次,每次10g
,以鞏固療效
。(浙江中醫(yī)雜志)
②沉香曲12g
,姜半夏、姜竹茹各9g
,黃連3g
,煅瓦楞子30g,生雞內(nèi)金6g
,公丁香
、廣木香、川楝子各9g
,延胡索
、失笑散各12g,砂仁
、豆蔻仁3g
,大小薊、太子參
、生大黃(后下)各12g
。水煎服,每日一劑
。(《千家妙方》)
4.腸癌
沉香曲9g
,木饅頭30g,石見穿12g
,廣木香6g
,天龍2條,山慈菇12g
,黃柏
、浙貝母各9g,生熟薏苡仁各24g
,制大黃9g
,夏枯草24g。水煎服
,每日一劑
。
;
沉香有什么藥用價值?
自古中國就有“沉檀龍麝”之說
,使得我們認為這沉香是一種香料罷了,把沉香的藥用價值給遺忘了
。實際上沉香最初還是被人們當做治病良藥的絕佳配方
。這個證據(jù)可以從中國古代醫(yī)書上看到:我們這就一一從古書中尋找沉香的價值。
【名稱考證】
沉香(《別錄》),蜜香(《南方草木狀》)
,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
【科目來源】
瑞香科植物
【藥用部位】
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
【性味歸經(jīng)】
辛
、苦
,溫。歸脾
、胃
、腎經(jīng)。
【功效主治】
行氣止痛
,降逆調(diào)中
,溫腎納氣。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脹悶作痛
;胃寒嘔吐
,呃逆;下元虛冷
,腎不納氣之虛喘
。
【用法用量】
研末沖服1~1.5克。
【用藥忌宜】
陰虛火旺者慎服
。
【炮制方法】
刷凈
,劈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
【資源分布】
主產(chǎn)于我國廣東
、海南、廣西及臺灣等地
。
【藥材鑒定】
①進口沉香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多呈盔帽形、棒狀或片狀
,外形極不規(guī)則
,長7~20厘米,直徑1.5~6厘米
。表面褐色
,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
。質(zhì)堅實
,沉重,難折斷
,用刀劈開
,破開面呈灰褐色
。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氣
,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
,香氣濃烈
。 ②國產(chǎn)沉香又名:海南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多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片狀
,長3~15厘米,直徑3~6厘米
。表面凹凸不平
,有加工的刀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姾诤稚暮瑯渲糠峙c黃色的木部相間
,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
。質(zhì)較輕
,折斷面刺狀,棕色
。大多不能沉水
。有特殊香氣,味苦
。燃燒時有油滲出
,發(fā)濃煙,香氣濃烈
。
沉香中油性足
、體質(zhì)重而性糯者,經(jīng)精選加工后即為伽喃香
。
【古籍考證】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沉香屬陽而性沉
,多功于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
。
然香劑多燥
,未免傷血,必下焦虛寒者宜之
。
若水臟衰微
,相火盛炎者,誤用則水益枯而火益烈
,禍無極矣
。
今多以為平和之劑
,無損于人,輒用以化氣
,其不禍人者幾希
。
②《藥品化義》:沉香,純陽而升
,體重而沉
,味辛走散,氣雄橫行
,故有通天徹地之功
,治胸背四肢諸癰及皮膚作癢。
且香能溫養(yǎng)臟腑
,保和衛(wèi)氣
。
若寒濕滯于下部,以此佐舒經(jīng)藥
,善驅(qū)逐邪氣
;若跌撲損傷,以此佐和血藥
,能散瘀定痛
;若怪異諸病,以此佐攻痰藥
,能降氣安神
。
總之,疏通經(jīng)絡
,血隨氣行
,痰隨氣轉(zhuǎn),凡屬痛癢
,無不悉愈
。
③《本草新編》:沉香,溫腎而又通心
,用黃連
、肉桂以交心腎者,不若用沉香更為省事
,一藥而兩用之也
。
但用之以交心腎,須用之一錢為妙
,不必水磨
,切片為末,調(diào)入于心腎補藥中同服可也
。
【化學成分】
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經(jīng)皂化后蒸餾
,得揮發(fā)油13%
,中含芐基丙酮、對甲氧基芐基丙酮等
,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
、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
、沉香醇
、二氫沉香呋喃、4-羥基二氫沉香呋喃
、3
,4-二羥基二氫沉香呋喃
、去甲沉香呋喃酮
;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
、沉香醇等
。
【相關選方】
①治胸膈痞塞,心腹脹滿
,喘促短氣
,干噦煩滿,腳氣上沖:香附(炒
,去毛)四百兩
,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
,甘草(爁)一百二十兩
。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
,入鹽少許
,沸湯點服,空心食
。
(《局方》沉香降氣丸) ②治陰虛腎氣不歸原:沉香磨汁數(shù)分
,以麥門冬、懷熟地各三錢
,茯苓
、山藥、山茱萸肉務二錢
,牡丹皮
、澤瀉、廣陳皮各一錢
。
水煎
,和沉香汁服
。
(《本草匯言》) ③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
,上乘肺經(jīng)
,咳嗽短氣,腹脅脹
,小便不利:沉香一錢
,烏藥三錢,茯苓
、陳皮
、澤瀉、香附子各半兩
,麝香半錢
。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
。
每服二
、三十丸,熟水下
。
(《雞峰普濟方》沉香丸) ④治七情傷感
,上氣喘息,妨悶不食:人參
、檳梅
、沉香、天臺烏藥
,上各濃磨
,水和作七分盞,煎三
、五沸
,放溫服。
或下養(yǎng)正丹尤佳
。
(《濟生方》四磨湯) ⑤治胸中痰熱
,積年痰火,無血者:半夏曲八兩(用姜汁一小杯
、竹瀝一大盞制)
,黃連二兩(姜汁炒),木香一兩
,沉香二兩
。
為細末,甘草湯泛為丸
。
空心淡姜湯下二錢
。
(《張氏醫(yī)通》沉香化痰丸) ⑥治傷寒虛痞
,氣逆嘔吐:沉香(銼)一兩,青橘皮
、陳橘皮(并湯浸去白
,焙)、胡椒
、蘹香子(炒)
、楝實(銼,炒)
、蓽澄茄(炒)各半兩
。
上七味,粗搗篩
。
每服二錢匕
,水半盞,酒半盞
,入蔥白一握
,煎至半盞
,去滓熱服
。
(《圣濟總錄》沉香丸) ⑦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蘇
、白豆蔻各-錢
。
為末。
每服五
、七分
,柿蒂湯下。
(《活人心統(tǒng)》) ⑧治大腸氣滯
,虛閉不行:沉香磨汁八分
,以當歸、枳殼
、杏仁泥
、肉蓯蓉各三錢,紫菀一兩
,水煎
,和沉香汁服。
(《方脈正宗》) ⑨治胞轉(zhuǎn)不通
,或過忍小便所致
,當治其氣則愈,非利藥可通也:沉香
、木香各二錢
。
為末
。
白湯空腹服之,以通為度
。
(《醫(yī)壘元戎》)
【原生形態(tài)】
①沉香常綠喬木
,高達30米。幼枝被絹狀毛
。葉互生
,稍帶革質(zhì),橢圓披針形
、披針形或倒披針形
,長5.5~9厘米,先端漸尖
,全緣
,下面葉脈有時被亞絹狀毛;具短柄
,長約3毫米
。傘形花序;無梗
,或有短的總花梗
,被絹狀毛;花白色
,與小花梗等長或較短
;花被鐘形,5裂
,裂片卵形
,長0.7~1厘米,喉部密被白色絨毛的鱗片10枚
,外被絹狀毛
,內(nèi)密被長柔毛,花冠管與花被裂片略等長
;雄蕊10
,著生于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較長
;子房上位
,長卵形,密被柔毛
,2室
,花柱極短,柱頭大,扁球形
。蒴果倒卵形
,木質(zhì),扁壓狀
,長4.6~5.2厘米
,密被灰白色絨毛,基部有略為木質(zhì)的宿存花被
。種子通常1枚
,卵圓形,基部具有角狀附屬物
,長約為種子的2倍
。花期3~4月
。果期5~6月
。 野生或栽培于熱帶地區(qū)。
②白木香(《南越筆記》)
,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