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淡竹葉清熱瀉火
2
、淡竹葉上能清心火而除煩,下能利小便而滲濕,用于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心神不寧,小便短赤,尿急尿頻尿痛等。3
、用于熱病心煩口渴,可以與麥冬蘆根天花粉同用,用于小便短赤,尿急尿痛,口舌生瘡,可以與黃連白茅根木通等同令,淡竹葉,清利濕熱,用于濕熱,黃疸,可以化濕。01
淡竹葉性味甘淡寒,具有清熱
,利尿的功效。臨床中可用于溫熱初起或者氣分有熱的病癥,同時可以治療熱淋以及水腫,主要是用于心火下移小腸導致的小便短赤澀痛,常見的方劑有導赤散,主要是生甘草和淡竹葉,用于熱淋和心火下移小腸02
淡竹葉也叫竹葉麥冬
03
淡竹葉功效與作用
1、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是中藥淡竹葉的主要功效
,它性質(zhì)寒涼,能入腎經(jīng),可以提高腎功能,能緩解人類的小便短赤和澀痛,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干燥以后的淡竹葉與生地,還有木通以及車前子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煎湯服用,這種方法對人的口舌生瘡和牙齦腫痛,以及咽喉腫痛,也有一定治療作用。2
、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癥:淡竹葉這種中藥材,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它能增強人體內(nèi)免疫細胞活性,對身體內(nèi)t細胞和淋巴細胞再生,能讓人體免疫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另外它含有的多種活性成分,還具有明顯抗癌作用,可以阻止人體細胞癌變,預防癌癥發(fā)生。3
、延緩衰老:淡竹葉能為人體補充豐富葉綠素04
淡竹葉與竹葉區(qū)別:
淡竹葉和竹葉
淡竹葉的作用和功效
淡竹葉的作用和功效,大家說起淡竹葉都知道淡竹葉不僅可以作為藥用,還可以作為食材
,它來源于野生禾本科植物,而且竹葉中還含有豐富的葉綠素,以下分享淡竹葉的作用和功效。淡竹葉的作用和功效1
中藥名】淡竹葉 danzhuye
【別名】碎骨子
、山雞米、金雞米、竹葉門冬青、金竹葉、地竹。【英文名】Lophatheri Herba
。【藥用部位】禾本科植物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te Brongn.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
,高達1米。根狀莖粗短,堅硬【產(chǎn)地分布】多生于山坡林下或陰濕處
【采收加工】夏季抽花穗前采割
【藥材性狀】莖圓柱形,長2575厘米
【性味歸經(jīng)】性寒
【功效與作用】清熱除煩
【臨床應(yīng)用】用量69克
【藥理研究】通過家兔和貓的試驗證明
【化學成分】含三萜類和甾類物質(zhì)蘆竹素、白茅素
【使用禁忌】無實火
【配伍藥方】
①治熱病余熱未凈
②治口舌糜爛:鮮淡竹葉30克
③治口腔炎
④治咽喉腫痛:淡竹葉30克
,山梔子根15克。煎服。(《廣東省惠陽地區(qū)中草藥》)⑤治肺炎:鮮淡竹葉30克
,三椏苦9克,麥冬15克。水煎服。(《福州中草藥臨床手冊》)⑥治火眼痛:淡竹葉915克
。加白糖煮豆腐吃。(江西《草藥手冊》)淡竹葉的作用和功效2
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
1
淡竹葉是一種能力尿排毒的中藥材
2、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也是淡竹葉的重要功效
3
淡竹葉不但能用于人類多種疾病的治療,它還能當保健食材供人們食用
,能為人體補充豐富纖維素和天然多糖,以及植物蛋白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能為人體補充能量,也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快人體代謝,經(jīng)常食用可以維持人體健康,并能預防身體肥胖。 4、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淡竹葉還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因為淡竹葉中含有的植物蛋白和天然多糖能促進人體內(nèi)免疫球蛋白再生,也能提高人體免疫細胞的活性,能讓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種情況下,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另外但乳液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它能阻止病毒滋生也能減少病毒對人體的傷害,這也是它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的主要原因。淡竹葉的作用和功效3
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淡竹葉又名山雞米
,它的根部可以用作藥材。淡竹葉大多數(shù)都為野生植物,對周圍環(huán)境要求不是很高。通常其味甘,性寒,無毒。在中醫(yī)學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治療口渴、心煩。幫助清除人體內(nèi)的心火,對肝火旺盛的人起到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排除心煩意亂等癥狀。除此之外淡竹葉有利小便之功效,對于小兒胃熱等其他癥狀有良好的療效。淡竹葉制成的藥劑能夠抑制葡萄球和溶血球菌
,所以它起到了一定的抑菌作用。葉片中含有的葉綠素對抗氧化效果顯著,不僅增強了人體的免疫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人體對疾病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同時還有效地預防了衰老和心腦血管等疾病。食用價值
淡竹葉不僅可以作藥用,還能作為食材
。淡竹葉可以喝粥一起煮食,也可以將葉片煮水喝,能夠起到安神養(yǎng)顏,清熱解渴的作用。夏季高溫容易讓人中暑,淡竹葉可以預防中暑和治療中暑患者,是一種非常好的植物。但是,作為草本植物
,淡竹葉的觀賞價值微乎其微,野生淡竹葉較多,很少有把淡竹葉當做觀賞花卉來進行種植的,可謂是差別顯著。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2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