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遠志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05 02:48:21
辰砂遠志丸
《普濟本事方》卷二:辰砂遠志丸
處方 : 石菖蒲(去須
,洗)遠志(去心
,洗,銼
,炒令黃色)人參(去蘆)茯神(去木)川芎 山芋 鐵粉 麥門冬(用水濕潤
,去心)天麻 半夏曲 南星(銼骰子大,麩炒黃)白附子(生)各30克 細辛(去葉)辰砂(水飛)各15克
制法 : 上藥為細末
,用生姜150克取汁
,入水煮糊,丸如綠豆大
,別以朱砂為衣
,曬干。

功能主治 : 消風(fēng)化痰
,鎮(zhèn)心安神
。主風(fēng)痰上擾,驚悸眩暈
。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粒
,夜臥時用生姜湯送下,小兒減丸服。
摘錄 : 《普濟本事方》卷二
《本事》卷二:辰砂遠志丸
處方 : 石菖蒲(去須
,洗)1兩
,遠志(去心,洗
,銼
,炒令黃色)1兩,人參(去蘆)1兩
,茯神(去木)1兩
,川芎1兩,山芋1兩
,鐵粉1兩
,麥門冬(水浥,去心)1兩
,天麻1兩
,半夏曲1兩,南星(銼骰子大
,麩炒黃)1兩
,白附子(生)1兩
,細辛(去葉)半兩
,辰砂(水飛)半兩
。
制法 : 上為細末
,生姜5兩取汁
,入水煮糊為丸
,如綠豆大
,別以朱砂為衣
,干之
。
功能主治 : 安神鎮(zhèn)心,消風(fēng)痰
,止頭眩
。補腎益志。主驚悸
。產(chǎn)后中風(fēng)驚狂
,起臥不安,或痰涎上涌
。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
,夜臥生姜湯送下;小兒減丸服
。
各家論述 : 《本事方釋義》:石菖蒲氣味辛溫
,入手少陰、足厥明;遠志氣味辛微溫
,入心腎
;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
;茯神氣味甘平
,入心;川芎氣味辛溫
,入肝膽
;山芋氣味辛平,入足陽明
;鐵粉氣味咸平
,入足厥陰,能安神強志
;麥冬氣味甘涼
、微苦,入手太陰
、少陰
;天麻氣味辛平,入足陽明
、厥陰
;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胃
;天南星氣味辛溫
,入手足太陰;白附子氣味辛甘溫
,入胃
;細辛氣味辛溫,入腎
;辰砂氣味苦溫
,入心。因驚悸致病
,故必鎮(zhèn)心安神
,兼以扶持正氣,以姜為引
,雖有微毒之味
,只能搜病,并不能傷正氣也
。
摘錄 : 《本事》卷二
龍眼湯簡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摘錄附:1古籍中的龍眼湯 1拼音 lóng yǎn tāng
2處方龍眼
、丹參
、人參、遠志
、麥冬
、茯神、黃耆
、甘草
、升麻、柴胡
。
3功能主治健忘
,上虛下盛者。
4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古籍中的龍眼湯 《經(jīng)驗丹方匯編》:[經(jīng)驗丹方匯編]虛勞血證 等分
。煎膏
,滴水不散為度。每晨空心
,湯下半盞
。龍眼湯更好。病深者多服全愈
。忌服寒涼藥
。不救。(《單...
《回生集》:[卷下小兒門]小兒痘極多不能灌漿丹方 用白水牛身上虱二三錢
。新瓦焙干
。龍眼湯送下。此方妙不可言
。服后亦不灌漿
。只起黑衣而愈。其虱在牛耳中...
《保嬰撮要》:[卷十]驚悸
,各一錢半)上用豬心血為丸
,粟米大,每服百丸
,龍眼湯下。本事辰砂遠志丸消風(fēng)化痰
,鎮(zhèn)心安神
。人參石菖...
《目經(jīng)大成》:[卷之三熱陣]春陽回令丸五 (參湯下。如吝
,龍眼湯亦好)枸杞(一斤)補骨脂(八兩)白術(shù)(四兩)胡椒(二兩)久蒸
,曬,極純?yōu)槊睢?..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二十一]驚悸
鎮(zhèn)潛、熄風(fēng)藥整理——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劑學(xué)》
凡具有鎮(zhèn)靜安神或平肝熄風(fēng)作用的藥物
,統(tǒng)稱為鎮(zhèn)潛藥;由這些藥物為主所組成的方劑
,統(tǒng)稱為鎮(zhèn)潛劑
。鎮(zhèn)潛法就是運用具有鎮(zhèn)靜潛降作用的方藥治療心神不寧或肝陽上亢,肝風(fēng)內(nèi)動等癥的一種治法
。
凡具有平肝潛陽
、熄風(fēng)止痙等作用的藥物稱熄風(fēng)藥;由這些藥物為主所組成的方劑
,稱熄風(fēng)劑
。本類藥物主要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風(fēng)內(nèi)動
、中風(fēng)
、頭暈?zāi)垦!Ⅲ@風(fēng)
、癲癇和破傷內(nèi)
,以及熱性病熱極生風(fēng)和子癇等病證。
臨床應(yīng)用本類藥物時
,還應(yīng)根據(jù)病因適當(dāng)配伍有關(guān)藥物如因熱引起的
,配清熱瀉火藥;因痰引起的
,配化痰藥
;因腎陰不足、水不涵木引起的
,配滋補腎陰藥
。還應(yīng)注意脾虛慢驚病人,羚羊角
、玳瑁等寒涼藥當(dāng)忌用
;血虛陰虧病人,又當(dāng)慎用偏于溫燥的全蝎
、蜈蚣等
。
前人有“諸風(fēng)掉眩、畢屬于肝”之說
,故鎮(zhèn)潛熄風(fēng)藥多入肝經(jīng)
。本類藥物藥性多屬寒涼而主沉降。
一
。鎮(zhèn)潛
、熄風(fēng)藥:
一)鎮(zhèn)潛藥
(一)龍骨《本經(jīng)》
為古代多種哺乳動物,如象類
、犀牛類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骨骼的化石(龍骨)和齒和化石(龍齒)
。主產(chǎn)于河南
、河北、山西
、內(nèi)蒙等地
,入藥打碎生用或煅用。
處方用名:龍骨
、煅龍骨
、生龍骨。
藥用部分
;骨骼化石
。
性味:甘、澀
、微寒
。
歸經(jīng):心、肝
、腎經(jīng)
。
功能:平肝潛陽、鎮(zhèn)靜安神
、收斂固澀
。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陰虛陽亢所致的煩躁易怒、頭暈?zāi)垦5茸C
,多與白芍
、牡蠣、代赭石配伍
,如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
。
2.能鎮(zhèn)靜安神,適用于心神不安
,失眠健忘
、驚悸、多夢等證
。多與遠志
、朱砂、牡蠣等配用
。
3.煅用長于收斂固澀
,用于遺精、盜汗
、崩漏
、帶下
、久瀉不止等證
,常與牡蠣
、山藥、沙苑蒺藜
、芡實等配伍
;治帶下赤白及月經(jīng)過多,可與牡蠣
、海螵蛸
、山藥等配用;治虛汗
,常與牡蠣
、五味子等配伍。
此外
,煅龍骨研末外用
,有吸濕斂瘡作用,可用于濕瘡癢疹及瘡瘍潰后久不愈合
。
用量用法:15-30克
。入煎劑宜先煎。外用適量
。收斂固澀煅用
,其他生用。
參考資料:
主含碳酸鈣
。另含少量的鐵
、鎂、鋁
、鉀鈉及氯
、硫酸根離子,所含鈣鹽吸收后有促進血液凝固
,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的興奮等作用
。
附藥:龍齒
與龍骨來源相同,為古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的牙齒骨骼化石
。采掘龍骨時即可收集龍齒
。碾碎生用或火煅用。
性味:澀涼
,功能與龍骨相似
,重鎮(zhèn)安神作用較強,而收澀作用較弱
,用量同龍骨
。
(二)牡蠣《本經(jīng)》
為牡蠣科海產(chǎn)動物牡蠣的貝殼。產(chǎn)于沿海地區(qū)
。入藥粉碎生用或煅用
。
處方用名:貝殼
。
性味:咸、微寒
。
歸經(jīng):肝
、腎經(jīng)。
功能: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
, 軟堅散結(jié)。
主治與應(yīng)用:
1.平肝潛陽:治肝陽上亢所致的驚悸不安
、煩燥失眠
、頭昏目眩及驚癇發(fā)狂諸證,常與龍骨
、龜板
、石決明、代赭石等配伍
,如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
。
2.收斂固澀:煅用治虛汗、遺精
、遺尿
、崩漏、帶下
、吐血
、吐酸。如牡蠣散治虛汗
。
3.軟堅散結(jié):可用于痰火郁結(jié)之瘰疬
、痰核等證,常與浙貝母
、玄參配伍
、如消瘰丸。近年來臨床上又用以治肝脾腫大
,常與丹參
、澤蘭、鱉甲等配藥使用
。
此外
,本品有制酸作用,可用于胃酸過多
、胃潰瘍等
。
用量:15-30克。
參考資料:
1.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
,并含鎂
、鋁、鉀及氧化鐵等
。
2.含有大量鈣,有制酸作用
,可用治胃酸過多證
。牡蠣與蒼術(shù)同用治小兒鈣質(zhì)缺乏而引的佝僂病效果良好。
(三)朱砂《本經(jīng)》
為汞礦含硫化汞的礦石
。湖南產(chǎn)者
。入藥研細水飛入丸散中用,忌用火煅
。
別名:朱砂
、辰砂、丹砂
。
處方用名:朱砂
、辰砂、丹砂
。
藥用部分:礦石
。
性味:甘、寒
。有毒
。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
;清心
、鎮(zhèn)驚、安神
、解毒
。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有清心、鎮(zhèn)驚
、安神的作用
,可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心煩不寐
、驚悸等證
。可配伍黃連
、甘草等以清心安神
,如朱砂安神丸。若血虛心悸、失眠
、亦可配丹參
、生地、當(dāng)歸
、柏子仁等養(yǎng)心安神藥
,以增強其安神作用。
2.朱砂外用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主要用于瘡瘍腫毒
,常與雄黃合研外涂;對于咽喉腫痛
,口舌生瘡
,可配冰片、硼砂
、西瓜霜等研末外
,能解毒、消腫
、止痛之效
。
此外,本品可作丸劑的外衣
,有防腐作用
。
用量:0.3-1克。研末沖服或入丸散用
。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
,內(nèi)服不宜過量,也不可持續(xù)服用以免汞中毒
。
參考資料:
本品含硫化汞
,常混有少量的粘土
、氧化鎂
、氧化鐵等雜質(zhì)等。朱砂內(nèi)服有鎮(zhèn)靜作用
。外用能抑制和殺滅細菌
、寄生蟲等。
(四)琥珀《別錄》
為松柏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埋藏于地下
,經(jīng)久而成的化石狀物質(zhì)
。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
、遼寧等地
。入藥研細末用
。
別名:血珀、明珀
、紅松脂
。
處方用名:琥珀、血珀
。
藥用部分:樹脂化石
。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心
、肝
、膀胱經(jīng)。
功能
;定驚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驚風(fēng)癲癇等癥,常與朱砂
、金蝎等息風(fēng)鎮(zhèn)痙藥同用
;對于心悸不安、失眠
、多夢等證
,可與酸棗仁、夜交藤
、朱砂等配伍應(yīng)用
。
2.本品活血調(diào)經(jīng),又能散瘀破癥
,用治血滯經(jīng)閉癥瘕痙痛等證
,常與其他活血破瘀藥同用。如琥珀散
,配當(dāng)歸
、莪術(shù)、芍藥
,以治血滯氣阻
、月經(jīng)不通。
3.能利尿通淋
,適用于小便不利或癮閉之證
,因能散瘀及止血,故尤宜于血淋
,也可用于石淋
,熱淋等癥。亦可配伍金錢草、木通
、扁蓄等利尿通淋之品同用
。
用量:1.5-3克。研末沖服
,不入煎劑
。
參考資料:
本品含樹脂、揮發(fā)油
。樹脂中含有琥珀香酸
、琥珀銀松酸、琥珀脂醇
、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
(五)磁石《本經(jīng)》
為天然的等軸晶系磁鐵礦的礦石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入藥生用
,煅用或醋淬研細用
。
別名;慈石
、靈磁石
。
處方用名:磁石、靈磁石
。
藥用部分:礦石
。
性味:咸、寒
。
歸經(jīng):入肝
、心、腎經(jīng)
。
功能:潛陽安神
、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陰虛陽亢所致的煩燥不寧
、心悸、失眠
、頭暈頭痛及癲癇等證
,有平肝潛陽,鎮(zhèn)靜安神之功
。常與朱砂配伍
,如磁朱丸;亦可與石決明
、白芍
、生地等同用
。
2.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耳鳴、耳聾及目昏等證
,能養(yǎng)腎益陰而有聰耳明目之效
。治耳鳴、耳聾
,可與熟地
、山芋肉、五味子等藥配伍治視力模糊
,可以磁朱丸配合養(yǎng)肝腎藥同用
。近年臨床報導(dǎo),用磁朱丸治療白內(nèi)障
,可使部分病例視力增進
。
3.用于腎虛攝納無權(quán),氣逆作喘之證
,能納氣而平喘
。宜與代赭石,五味子
,胡桃肉等配合使用
。
用量:9-10克
。入丸
、散,每次用1-3克
。
注意事項:困難于消化
,入丸,散不可久服多服
。脾胃虛弱者慎用
。
(六)代赭石《本經(jīng)》
為赤鐵礦石。主含三氧化二鐵
。山西
、河北等地皆產(chǎn)。入藥打碎
,生用或醋淬后粉碎曬干用
。
處方用名:代赭石、赭石
、釘頭赭石
。
藥用部分;礦石
。
性味:苦
、寒
。
歸經(jīng):入肝、心包經(jīng)
。
功能
;平肝潛陽、降逆
、止血
。
主治與應(yīng)用:
1.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證
。常與龍骨
、牡蠣、白芍等藥同用
,如鎮(zhèn)肝息風(fēng)湯
。
2.用于曖氣、呃逆
、嘔吐及氣喘等癥
,有降逆之功。治噯氣
、呃逆
、嘔吐,常與旋復(fù)花
、半夏
、生姜等同用,如旋復(fù)代赭石湯
;若治肺腎兩虛所致的氣逆
、喘息、可與黨參
、山茱芋等補肺納氣藥同用
。如參赭鎮(zhèn)氣湯。
3.用于吐血
,衄血及崩漏等證
,有涼血止血作用。用治血熱所致的吐血
、衄血
,可與白芍、竹茹
、牛蒡子等配伍
、如寒降湯。
用量:10-30克
。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
參考資料:
為三氧化二鐵混有粘土
,鈦鎂、砷鹽等雜質(zhì)
。有鎮(zhèn)靜作用
,并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新生。小量長期飼養(yǎng)動物
,可引起砷中毒
。
(七)酸棗仁《本經(jīng)》
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酸棗的成熟種子。多野生于北方各省
,陜西主產(chǎn)于陜北
。簡稱棗仁。入藥生用或微炒宜搗碎用
。
別名:山棗仁
。
處方用名:酸棗仁、棗仁
、炒棗仁
。
藥用部分;種子
。
性味:甘
、酸、平
。
歸經(jīng):心
、肝、脾
、膽經(jīng)
。
功能
;養(yǎng)心安神
、斂汗。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養(yǎng)心陰
,益肝血而寧心安神
,為有效的滋養(yǎng)性安神藥,主要用于心肝血虛引起的心煩失眠及驚悸怔仲等癥
,單用研末
,竹葉湯下,即可取效
。若肝虛有熱之眠
,可與知母、茯苓等同用
,如酸棗仁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