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橘皮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05 04:48:50
陳橘皮丸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一: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
,焙),干姜半兩(炮裂
,銼),蓽茇3分
,桂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白術(shù)1兩
,神曲1兩(炒微黃)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霍亂,脾胃虛冷氣逆
,嘔吐不止
。
用法用量 : 本方蓽茇用量
,《普濟(jì)方》引作“三兩”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
,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一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去白,焙)4兩
,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
,銼)1兩
,肉豆蔻(去殼)3分
,干姜(炮裂)3分
,木香3分
,吳茱萸(醋炒
,焙)3分,白術(shù)(銼
,炒)3分,訶黎勒皮3分
,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
,銼)1分
,枳殼(去瓤
,麩炒)半兩
,沉香(銼)半兩
,芍藥(炒)半兩
,丁香半兩
,阿魏半兩(酒煮后細(xì)研
,更用酒煎,入少陳曲末同煎成膏
,丸諸藥末)。
制法 : 上將前十四味為末
,用阿魏煎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脾胃氣虛弱
,嘔吐不食
,腹中虛鳴。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米飲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
,焙)
,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神曲1兩(微炒),木香半兩
,檳榔3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柴胡3分(去苗),白術(shù)3分
,訶黎勒3分(煨,用皮)
,白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兩(銼)
,白茯苓3分
,沉香3分
,枳實(shí)3分(麩炒令微黃)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氣勞
,脾胃乏弱,飲食不消
,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生姜
、大棗湯送下
,不拘時(shí)候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七: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2兩(湯浸
,去白瓤
,焙),檳榔1兩
,柴胡1兩半(去苗),訶黎勒皮1兩
,白芍藥1兩,紫菀1兩(去苗土)
,川大黃2兩(銼碎
,微炒)
,木香3分
,杏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咳嗽,腹脅妨悶
,大腹氣滯
,肢節(jié)煩疼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湯浸
,去白,焙)2兩
,紫蘇子3分
,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銼)1兩
,赤茯苓(去黑皮)1兩
,木通(銼)1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
,微炒)1兩
,甜葶藶(微炒)1兩。
制法 : 上為散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虛勞上氣喘促
,坐臥不安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生姜
、大棗湯送下
,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九: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湯浸
,去白瓤,焙)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赤茯苓半兩
,連翹半兩
,海藻(洗去咸味)半兩
,商陸(干者)半兩
,杏仁1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羊靨3枚(炙黃),檳榔3分。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癭氣
,咽喉噎塞
。
用法用量 : 2-3歲兒以溫水送下7丸;兒大者
,綿裹1丸如皂莢子大,含咽津
。不拘時(shí)候
。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九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湯浸
,去白
,炒)1兩
,木香1兩
,厚樸(去粗皮
,姜汁浸)1兩
,檳榔(生,銼)1兩
,硫黃(細(xì)研)1兩,大黃(銼
,炒)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堅(jiān)癖
,腹脹羸瘦
,食久不消
,面色萎黃,四肢少力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溫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酒浸
,去白,焙)1兩
,白茯苓(去黑皮)3分,陟厘(微炒)半兩
,麥糵(炒熟)3分
,白石脂1兩
,赤石脂3分
,無食子3枚(燒令煙出)
,龍骨1兩
,酸石榴皮(炙黃)1兩。
制法 : 上為末
,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氣痢年深不愈。
用法用量 : 每服25丸
,空心以溫漿水送下
,日午再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湯浸
,去白
,炒干)1兩
,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shù)2兩
,甘草(炙)2兩,干姜(炮)2兩
,半夏(溫水洗去滑7遍)2兩
,枳實(shí)(去瓤,麩炒)2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涂酥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
,心中煩悶
,頭眩,惡聞食氣
,聞便嘔吐
,悶亂顛倒,四肢怠墮
,不自勝舉。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生姜湯送下
,食前服。先服半夏湯2劑后
,再服此方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四
《圣惠》卷七十五: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
,焙),赤芍藥半兩
,當(dāng)歸1兩(銼,微炒)
,吳茱萸1分(湯浸7遍
,焙干
,微炒)
,芎3分,甘草1分(炙微赤
,鐵)
,干姜半兩(炮裂
,銼)
,艾葉半兩(炒微黃)。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心胸氣滿
,腹脅(疒丂)痛
,腰重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以粥飲送下
,不拘時(shí)候
。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四十二: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
,焙),豬苓1兩(去黑皮)
,紫菀1兩(洗去苗土),桂心1兩
,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
,微炒)
,桑根白皮1兩(銼)
,人參1兩(去蘆頭)
,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杏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上氣喘急
,或心腹氣滯
,身面浮腫
,吃食減少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二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2兩(湯浸
,去白瓤,焙)
,川樸消1兩,木香1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五膈氣
,胸背俱悶
,不下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以熱酒送下,不拘時(shí)候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
《圣惠》卷九十二: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湯浸
,去白瓤
,焙)半兩,當(dāng)歸(銼
,微炒)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
,白芍藥半兩
,芎半兩
,甘草1分(炙微赤
,銼)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內(nèi)冷,大便青
,不欲食
,皆是胎寒
。
用法用量 : 3歲兒
,每服7丸
,以溫粥飲送下
,日3次
。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三十:陳橘皮丸
處方 : 陳橘皮2兩(湯浸
,去白瓤,焙)
,紫蘇子3分(微炒),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尖,微炒)
,甘遂半兩(煨微黃)
,漢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1兩(銼)
,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赤茯苓1兩
,木通1兩(銼)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虛勞
,心胸壅悶,喘促
,大小便不利,四肢浮腫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生姜
、大棗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
木橘簡介
目錄1拼音2藏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2.1拼音名2.2英文名2.3標(biāo)準(zhǔn)編號2.4來源2.5性狀2.6鑒別2.7炮制2.8性味2.9功能與主治2.10用法與用量2.11貯藏 附:1用到中藥木橘的方劑2用到中藥木橘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木橘 1拼音 mù jú
2藏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2.1拼音名
Muju
2.2英文名
FRUCTUS AECLIS MARMELI
2.3標(biāo)準(zhǔn)編號
WS3BC001395
2.4來源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木橘Aegie marmelos(L.)Correa的干燥未成熟果實(shí)
。11~12月采 集
,整個(gè)或橫剖,曬干
。
2.5性狀
本品呈長圓形或近球形,表面墨綠色
,較光滑
。外果皮較硬
、脆,斷面 微帶紅色
,中果皮和內(nèi)果皮淡黃色,可見8~15個(gè)心皮
。具松節(jié)油樣香氣,味微苦,常粘 液性
。
2.6鑒別
本品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橫向長方形表皮細(xì)胞
,下皮為7~8列多角形 厚壁細(xì)胞,其中有類圓形油室
。果肉為多列橢圓形薄壁細(xì)胞
,中有維管束
,束內(nèi)可見導(dǎo) 管和纖維束
。
2.7炮制
除去雜質(zhì),粉碎
。
2.8性味
酸、澀
,涼。
2.9功能與主治
止瀉
,止吐
。用于熱痢
,大小脈熱瀉
,慢性腹瀉,嘔吐
。
2.10用法與用量
15~ 30g。
2.11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
青海省藥品檢驗(yàn)所起草
用到中藥木橘的方劑 香橘餅子 六十四:方名:香橘餅子別名:香橘餅、香橘丸組成:木香(炮)2錢半
,青皮(去白)2錢半
,陳皮(去白)...
郁李仁散 兩
,赤茯苓1兩
,貝母1兩(煨令微黃),商陸1兩
,木香1兩
,檳榔1兩,桑根白皮1兩(銼)
,杏仁1兩(...
青橘丸 去白,焙)檳榔(銼)郁李仁(麩炒,去皮)各30克木香羌活(去蘆頭)半夏(湯洗七遍)各15克牽牛子2...
消腎湯 (俱洗淡)2錢
,橘核2錢
,桃仁2錢,楝子肉2錢
,木香1錢
,白術(shù)1錢,茯苓1錢
,玄胡5分
,木通5分,...
木瓜分氣丸 n《雞峰》卷二十:組成:干木瓜1兩
,姜黃1兩
,陳橘皮1兩
,黑牽牛1兩
,蓬莪術(shù)1兩,蘿卜子1兩
。主治...
更多用到中藥木橘的方劑
用到中藥木橘的中成藥 二十五味珊瑚丸 25g磁石25g沉香30g紫菀30g禹糧土30g木橘30g芝麻30g獐牙菜30g爐甘石50g銀朱15...
橘核疝氣丸 0g附子(制)50g肉桂30g澤瀉(鹽制)50g木香50g胡蘆巴(炒)50g蒼術(shù)(炒)50g吳茱萸...
橘紅丸 巴豆30粒(去皮,同前3味炒令焦
,去巴豆不用),木香1分
。主治:《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之橘紅丸主治小...
茴香橘核丸 )
、肉桂
、川楝子
、延胡索(醋制)、莪術(shù)(醋制)
、木香、香附(醋制)
、青皮(醋炒)、昆布
、檳榔
、乳香...
香橘丸 使用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方名:香橘丸組成:青橘皮(去白)2兩,肉豆蔻2兩
,黑牽半兩,木香(銼)...
更多用到中藥木橘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木橘 《臨證指南醫(yī)案》:[卷八]脅痛 傷
。左脅腹背痛
。炒桃仁歸須炒延胡片姜黃五加皮桂枝木橘紅炒小茴沈暮夜五心熱
。嗌干
。左脅痛
。肝腎陰虧
。(...
《針灸大成》:[卷六足太陰經(jīng)穴主治]足太陰脾經(jīng)穴歌 脹兮,大黃滑石樸牽牛
,木香苓瀉;腹虛脹兮
,參苓樸木橘辰砂
,曲附子
。大抵物滯氣傷
,補(bǔ)益兼行乎消導(dǎo)
,橘皮...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八]治心積氣諸方 以酒醋各一升熬如膏)京三棱(一兩銼碎醋拌炒令干)木橘皮(上件藥
。搗細(xì)羅為末。入大黃煎中
。更入蒸餅少許...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一]腹脹第七 氣不和門中),未愈
,漸加丸數(shù)
。不可以丁香
、木香
、橘皮、豆蔻散大溫散藥治之
。何以然?脾虛氣未出
,腹脹...
《圣濟(jì)總錄》:[卷第七十二]積聚心腹脹滿
干姜丸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三冊方之干姜丸 4.1處方4.2制法4.3干姜丸的用法用量4.4功能主治 5《普濟(jì)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之干姜丸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方之干姜丸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6.5摘錄 7《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干姜丸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7.5摘錄 8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二方之干姜丸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8.5摘錄 9《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方之干姜丸 9.1處方9.2制法9.3功能主治9.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9.5摘錄 10《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干姜丸 10.1處方10.2制法10.3功能主治10.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0.5摘錄 1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方之干姜丸 11.1處方11.2制法11.3功能主治11.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1.5摘錄 12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秘要》卷二引《深師方》之干姜丸 12.1處方12.2制法12.3功能主治12.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2.5注意12.6摘錄 13《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方之干姜丸 13.1處方13.2制法13.3功能主治13.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3.5摘錄 14《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方之干姜丸 14.1處方14.2制法14.3功能主治14.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4.5摘錄 15《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方之干姜丸 15.1處方15.2制法15.3功能主治15.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5.5摘錄 16《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方之干姜丸 16.1處方16.2制法16.3功能主治16.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6.5摘錄 17《普濟(jì)本事方》卷四方之干姜丸 17.1處方17.2制法17.3功能主治17.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7.5各家論述17.6摘錄 18《普濟(jì)方》卷三三一方之干姜丸 18.1處方18.2制法18.3功能主治18.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8.5摘錄 19《普濟(jì)本事方》卷三引《太平圣惠方》之干姜丸 19.1處方19.2制法19.3功能主治19.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19.5各家論述19.6摘錄 20《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方之干姜丸 20.1方名20.2組成20.3主治20.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0.5制備方法 21《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干姜丸 21.1方名21.2組成21.3主治21.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1.5制備方法 22《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方之干姜丸 22.1方名22.2組成22.3主治22.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2.5制備方法 23《備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干姜丸 23.1方名23.2組成23.3主治23.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3.5制備方法23.6各家論述 24《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方之干姜丸 24.1方名24.2組成24.3主治24.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4.5制備方法 25《外臺秘要》卷七引《范汪方》之干姜丸 25.1方名25.2組成25.3主治25.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5.5制備方法25.6用藥禁忌25.7附注 26《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方之干姜丸 26.1方名26.2組成26.3主治26.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6.5制備方法 27《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方之干姜丸 27.1方名27.2組成27.3主治27.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7.5制備方法 28《雞峰普濟(jì)方》卷十六方之干姜丸 28.1方名28.2組成28.3主治28.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8.5制備方法 29《醫(yī)心方》卷九引《效驗(yàn)方》之干姜丸 29.1方名29.2組成29.3功效主治29.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29.5制備方法 30《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方之干姜丸 30.1方名30.2組成30.3主治30.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30.5制備方法 31《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二方之干姜丸 31.1方名31.2組成31.3主治31.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31.5制備方法 32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干姜丸 1拼音 gàn jiāng wán
2英文參考 Zingiberis Pill [湘雅醫(yī)學(xué)專業(yè)詞典]
3概述 干姜丸為方劑名
,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八首。
4《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三冊方之干姜丸
4.1處方
干姜
、枳殼、橘紅
、葛根
、前胡各五錢
,白術(shù)
、半夏曲各一兩,吳茱萸
、甘草各二錢半[1]。
4.2制法
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梧桐子大[1]
。
4.3干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
,米飲送下[1]。
4.4功能主治
《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三冊方之干姜丸主治吐酸[1]
。
5《普濟(jì)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之干姜丸
5.1處方
曲末6兩,干姜6兩
,當(dāng)歸末3錢,厚樸2兩
,人參2兩
,阿膠2兩,甘草(炙)1兩半
。
5.2制法
上為末。
5.3功能主治
《普濟(jì)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之干姜丸主治冷痢
。
5.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升,煮膠令消
,煎取半合為丸
,如小豆大
,曬干
。每服6070丸,微以水濕
,以干面拌丸,令著面上厚薄勻調(diào)
,先煮1升湯令極沸
,下藥
,即將匙抄取
,及暖吞之,日3夜1
。
5.5摘錄
《普濟(jì)方》卷二一一引《肘后方》
6《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方之干姜丸
6.1處方
干姜(炮)1兩半,吳茱萸(湯洗
,焙
,炒)1兩半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
,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兩
,熟干地黃(焙)1兩
,當(dāng)歸(切
,焙)1兩
,大黃(銼,炒)1兩
,桂(去粗皮)1兩,白術(shù)1兩
,赤芍藥半兩,人參半兩
,石韋(去毛)半兩
,桃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
,炒黃)35枚
,薏苡仁2兩。
6.2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6.3功能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方之干姜丸主治婦人月水不調(diào)
,繞臍痛
,手足煩熱
,兩腳酸疼。
6.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溫酒送下,1日2次
。未知稍加
,以知為度
。
6.5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7《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干姜丸
7.1處方
干姜10兩
,赤石脂6兩。
7.2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7.3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干姜丸主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
。
7.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
,1日3次,不拘時(shí)候
。稍加至30丸。
7.5摘錄
《千金翼方》卷十九
8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二方之干姜丸
8.1處方
干姜2分(炮裂
,銼)
,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巴豆3枚(去皮心
,研
,紙裹壓去油),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干,微炒)
。
8.2制法
上為末,入巴豆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8.3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二方之干姜丸主治干霍亂。心腹痛
,氣短急
,四體悶,不吐利
。
8.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
,以粥飲送下。須臾更以熱茶投之
。當(dāng)吐利即愈
。
8.5摘錄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二
9《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方之干姜丸
9.1處方
干姜1兩(炮裂
,銼)
,葛根1兩(銼),白術(shù)2兩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陳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
,焙)
,甘草1兩。
9.2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9.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方之干姜丸主治酒癖痃水不消
,兩脅脹滿,時(shí)復(fù)嘔吐
,腹中如水聲
。
9.4干姜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以粥飲送下
,1日3次。
9.5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10《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干姜丸
10.1處方
干姜1兩(炮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