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06 12:15:59
大補湯
《痘疹全書》卷下:大補湯
處方 : 人參
、黃耆
、生地、甘草
、當(dāng)歸
、川芎、白芍、桂心、木香
、青皮。
功能主治 : 女子痘疹起發(fā)至泡漿數(shù)日
,忽然行經(jīng)
,恐血出里寒而生陷伏之變。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痘疹全書》卷下
《種痘新書》卷八:大補湯
處方 : 黃耆、人參
、當(dāng)歸
、官桂、牛子
、連翹
、甘草、茯苓
。
功能主治 : 痘損破
,灌腫作痛,不干膿水者
,名麻蝕瘡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外敷綿繭散
。
摘錄 : 《種痘新書》卷八
《萬氏家抄方》卷六:大補湯
處方 : 人參
、黃耆、當(dāng)歸
、牛蒡
、甘草、連翹
、官桂
。
功能主治 : 痘瘡破損,灌膿作痛
,出血不止
,膿水不干
;痘疹,正氣不足而不能成痂者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白水煎服。
摘錄 : 《萬氏家抄方》卷六
《千金翼》卷六:大補湯
處方 : 當(dāng)歸3兩
,干地黃3兩
,半夏(洗去滑)3兩,桂心3兩
,吳茱萸1升(一本無)
,人參2兩,麥門冬(去心)2兩
,芎2兩
,干姜2兩,甘草(炙)2兩
,白芷2兩
,芍藥4兩,大棗40枚(擘)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虛不足
,少氣乏力,腹中拘急痛
;及諸疾痛
,內(nèi)崩傷絕,虛竭里急
,腰及小腹痛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
,煮取3升
,分3服。
摘錄 : 《千金翼》卷六
《片玉心書》卷五:大補湯
處方 : 當(dāng)歸
、人參
、黃耆、白芍
、生地
、甘草(炙)、白術(shù)
、白茯苓
、川芎。
功能主治 : 慢驚危癥
,自汗
,遍身俱有
,其冷如冰;痘疹氣血兩虛者
。
用法用量 : 熟附子1片
,浮小麥1撮為引,水煎服
。
摘錄 : 《片玉心書》卷五
《痘疹全書》卷下:大補湯
處方 : 人參
、黃耆、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白芷
、牛蒡(炒)
、官桂、連翹
、甘草
。
功能主治 : 痘瘡收靨之后,內(nèi)有不著痂者
,內(nèi)蝕肌肉
,膿血日久不干,或時作痛
。
用法用量 : 白水煎服。外用綿繭散敷之
。
摘錄 : 《痘疹全書》卷下
《玉案》卷六:大補湯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白茯苓
、甘草
、當(dāng)歸、川芎
、白芍
、熟地、黃耆
、肉桂
、白芷、連翹
、金銀花各等分
。
功能主治 : 痘毒流膿不止,氣血兩虛
。
用法用量 : 水煎
,溫服
。
摘錄 : 《玉案》卷六
《痘疹全書》卷下:大補湯
處方 : 人參、當(dāng)歸
、黃耆
、熟地、川芎
、桂心
、炙甘草。
功能主治 : 孕婦正產(chǎn)時出痘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虛甚者,加熟附子
;腹中不和
,有滯氣者,加青皮
、木香
。
摘錄 : 《痘疹全書》卷下
《痘疹全書》卷下:大補湯
處方 : 人參、黃耆
、熟地
、當(dāng)歸、川芎
、白術(shù)
、白芍(酒炒)、木香
、官桂
、甘草、白茯苓
、青皮
。
功能主治 : 婦人產(chǎn)后,遇天行出疹痘者
。
用法用量 : 水煎
,入燒人屎服。發(fā)熱
,加酒炒升麻
、葛根;出大甚
,加連翹
、大力子;虛甚者,加熟附子
;自利
,加訶子;寒月
,加桂
。
摘錄 : 《痘疹全書》卷下
《準(zhǔn)繩·女科》卷五:大補湯
處方 : 當(dāng)歸頭、大川芎
、大白術(shù)
、白芍藥、白茯苓(多)
、人參(多)
、黃耆(多)、五味子
、熟地黃
、干姜(上下)、甘草(少)
。
制法 : 上銼散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百日外,面青
,浮腫
,唇白,氣急有汗
,乃大虛之證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服此2帖不退
,即加川烏
、木香(另磨入服);有瀉
,加訶子
、肉豆蔻
、粟殼
。
摘錄 : 《準(zhǔn)繩·女科》卷五
《幼科指南》卷下:大補湯
處方 : 人參、黃耆
、白術(shù)
、茯苓、甘草
、當(dāng)歸
、川芎、生地、赤芍
、連翹
。
功能主治 : 小兒生癰毒、癤腫已潰者
。
用法用量 : 《幼幼集成》本方有白芷
。
摘錄 : 《幼科指南》卷下
十全大補湯的做法
補湯,中醫(yī)方劑名
。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具有補腎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
,氣衰神疲
,畏寒肢冷,腰腿怯弱
,小便白濁等
。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功用 補腎
目錄
1 組成
2 用法
3 功用
4 主治
5 方義
6 運用
7 加減化裁
8 使用注意
9 附方
組成
防風(fēng)、桂心各二兩
,車前子二兩
,五加皮三兩,丹參
、鹿茸
、巴戟天、干地黃
、枸杞皮各五兩
。
用法
上?咀。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分三次服
。
功用
補腎
。
主治
腎陽不足,氣衰神疲
,畏寒肢冷
,腰腿怯弱,小便白濁等
。
方義
本方專以溫補腎臟之真陽為功
,故用肉桂、巴戟天
、鹿茸溫腎陽
,養(yǎng)精血
,通經(jīng)脈。真陽之化
,化于陰精
,故以生地、枸杞滋肝腎
,補陰血
,填精髓,以陰中求陽
。五加皮辛苦而溫
,強肝腎,壯筋骨
,為肉桂之匡佐
;防風(fēng)走督脈,利腰脊
,為鹿茸之外使
;丹參達心包,行血脈
,為地黃之內(nèi)助
;車前子分清濁,澀精氣
,為補腎之首推
。諸藥合用,溫腎益氣
,補精強骨
。
運用
可用于冠心病、慢性腎功能衰竭
、腰椎增生等所致之腎臟虛損屬腎陽不足者
。
加減化裁
神疲乏力甚者,加熟地
、山藥
。小便白濁者,加萆薢
、覆盆子
、山萸肉。
使用注意
本方藥性偏溫
,夏季慎用或忌用
。
附方
黃芪湯
組成:黃芪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大棗(擘)三十枚,芍藥二兩,干地黃二兩
,黃芩一兩
,桂心二兩,生姜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甘草(炙)二兩。
功用:益氣補腎
,滋陰養(yǎng)血
。
主治:虛勞腎虧,少氣
,小便過多
。
出處:《外臺秘要》卷十七引《小品方》
大補湯
組成:人參、黃芪
、當(dāng)歸
、川芎、白芍
、白芷
、牛蒡(炒)、官桂
、連翹
、甘草。
主治:痘瘡收靨之后
,內(nèi)有不著痂者
,內(nèi)蝕肌肉,膿血日久不干
,或時作痛
。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附方2大補湯
組成:人參、黃芪
、生地
、甘草、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桂心
、木香
、青皮。
主治:女子痘疹起發(fā)至泡漿數(shù)日
,忽然行經(jīng)
,恐血出里寒而生陷伏之變
。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附方3大補湯
組成:人參、當(dāng)歸
、黃芪
、熟地、川芎
、桂心
、炙甘草。
主治:產(chǎn)婦正產(chǎn)時出痘
。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附方4大補湯
組成:當(dāng)歸
、干地黃、半夏(洗去滑)
、桂心各三兩
,吳茱萸一升(一本無),人參
、麥門冬(去心)
、芎?、干姜
、甘草(炙)
、白芷各二兩,芍藥四兩
,大棗四十枚(擘)
。
主治:產(chǎn)后虛不足,少氣乏力
,腹中拘急痛
;及諸疾痛,內(nèi)崩傷絕
,虛竭里急
,腰及小腹痛。
出處:《千金翼》卷六
十全大補湯的做法是什么?
十全大補湯
原料:豬肉500克,墨魚
、豬肚各50克
,黨參、茯苓
、酒白芍
、炙黃芪、炒白術(shù)各10克
,肉桂3克
,熟地
、當(dāng)歸15克,炙甘草
、炒川芎各6克,姜30克
,豬骨
、蔥、姜
、花椒
、料酒各適量。
制作:首先將所有中藥洗凈裝入紗布袋中
,豬肉
、墨魚、豬肚洗凈切件
,豬骨洗凈捶破
,將所有原料放在同一砂鍋中;起上湯調(diào)味
,注入砂鍋中猛火燒開
,改用文火煨燉,待肉類熟爛(約二小時左右)去蔥
、姜及藥袋
。功效:氣血雙補,久病體虛
,精神倦怠
,腰膝酸軟。營養(yǎng)分析:墨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還有脂肪
、無機鹽、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物質(zhì)
,加上它滋味鮮美
,遠(yuǎn)在唐代就有食用墨魚的記載,是人們喜愛的佳肴
。
大補湯做法大全
第一
、十全大補湯
原材料
500-600克的有機化學(xué)雞肉/雞
一包十全大補湯藥粉
3-4片生姜片
6-8只大棗/烏棗
10-15朵平菇(清洗泡開)
一把枸杞子
鹽適量
作法
1、雞洗干凈汆燙
,再洗干凈
;
2、隨后和十杯的水
、生姜片
、平菇
,加藥粉燉兩個小時。
3
、添加大棗/烏棗再燉半小時
。
4、最終添加枸杞子
,放鹽調(diào)料就可以
。
space
?
第二、十全大補湯作法
原材料
主要材料:黨參10克
,炙黃芪蔑10克
,肉桂粉3克,熟地15克
,炒白術(shù)10克
,炒羌活6克,川芎6克
,酒白芍6克
,獲菩6克,生甘草6克
。生豬肉500克
,豬小肚50克,墨斗魚50克
,豬雜骨100克
,雞鴨鵝爪翅100克,豬肉皮50克
。姜片30克
,蔥10克,麻椒2克
,雞精1克
。
作法
參等10味藥品用茶包袋裝好,扎口將墨斗魚自來水發(fā)透
,除掉骨膜
。生豬肉、豬小肚
、墨斗魚
、雜骨、雞鴨鵝爪翅
、豬肉皮各自清洗
,將棒子骨捶破,姜片拍松。將以上備好的藥品和食材另外放進鍋中
,加適當(dāng)冷水
,用文火燒開,打凈白沫子
,挪到火上燉約2鐘頭
,將生豬肉、墨斗魚
、雞鴨鵝爪翅撈出
,放涼,切一片
、絲
、塊
,各自取各種各樣食材混和裝在碗里
,引入藥湯,加少量雞精即成
。
space
?
第三
、五紅氣血雙補湯
原材料
1.紅棗7到8粒;
2.紅衣服花生仁12粒
;
3.枸杞子24粒
;
4.紅豆100g;
5.老紅糖適當(dāng)
;
輔材:龍眼肉12個
,瘦豬肉300g
作法
1.紅棗削皮,清洗
,我是用刀割后削皮
,紅衣服花生仁枸杞子清洗備用;
2.瘦豬肉用鹽提早腌漬三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