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大黃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06 17:43:24

《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
、尖、雙仁
,炒)各)5克

制法 : 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 : 主腸癰

。少腹堅硬,腫大如掌而熱
,按之則痛
,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數(shù)
,汗出憎寒
,其脈遲緊者來成膿,如脈數(shù)則膿已成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

,煎至150毫升
,去滓
,空腹時溫服
。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 : 《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

《外臺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大黃湯

處方 : 大黃6克 黃連6克(去毛)黃柏6克 梔子6克(擘)

制法 : 上四味

,切。

功能主治 : 主天行

,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
,四肢煩疼
,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 : 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

,納豉12克
,蔥白7莖
,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 : 服藥期間

,忌豬肉
、冷水。

摘錄 : 《外臺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0克

制法 : 上藥細銼。

功能主治 : 主久痢不愈

,膿血稠粘,里急后重
,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 : 用好酒300毫升

,同浸半日許
,再同煎至230毫升
,去大黃不用
,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
,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
。以利為度
。后服芍藥湯和之

摘錄 :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經(jīng)驗女科》:大黃湯

處方 : 大黃
、枳殼

功能主治 : 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經(jīng)驗女科》

《醫(yī)方簡義》卷四:大黃湯

處方 : 生錦紋大黃8錢,生石膏3錢
,銀花4錢
,栝樓子6錢,桔梗2錢
,焦梔子3錢,牛蒡子(炒)3錢,蘇子2錢
,連翹2錢
,射干8分(即烏扇)。

功能主治 : 通便泄熱

。主喉癥火毒太甚
,壯熱痰盛,胸痞便秘
,咽痛水漿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 : 加竹瀝1盞

,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
,沖入,徐徐呷下。得吐出膠痰數(shù)碗
,痰出便通
,可轉(zhuǎn)危為安

摘錄 : 《醫(yī)方簡義》卷四

《外科學(xué)講義》: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
,穿山甲3錢
,川厚樸3錢
,白芷3錢
,大楓子仁3錢
,花椒3錢
,甘草3錢。

功能主治 : 楊梅瘡

用法用量 : 水煎,和酒1杯服

。令毒氣從大便出
,7日全愈

摘錄 : 《外科學(xué)講義》

《普濟方》卷三○七:大黃湯

處方 : 牛膝
、大青草
、下馬草
、胡麻草、鐵掃草、將軍草(如無
,用雄黃少許)、槐花頭
、淡竹葉
、小青各等分

功能主治 : 毒蛇傷

用法用量 : 上同搗汁

,用煮酒調(diào)服
。將針破傷處,用蔥鹽湯洗凈
,將藥滓敷瘡口。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七

《普濟方》卷二八四: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
,木鱉仁半兩
,甘草節(jié)2錢半

功能主治 : 宣熱拔毒。主癰疽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入少酒煎。

摘錄 : 《普濟方》卷二八四

《普濟方》卷一一九:大黃湯

處方 : 川大黃2兩
,山梔子仁1兩
,樸消2兩
,連翹2兩
,薄荷2兩(去枝根梗),甘草1兩
,干葛2兩
,赤芍藥1兩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大人小兒五臟積熱

,煩躁多渴
,唇裂喉閉,目赤鼻衄
,頷頰結(jié)硬
,口舌生瘡
;陽明證傷寒發(fā)狂
,見鬼譫語,大小便秘;一切風(fēng)塞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水1盞
,加竹葉7片,蜜3匙
,同煎至7分
,去滓
,食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一一九

《普濟方》卷七十四: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炒令香)1兩
,細辛(去苗)1兩
,甘草(炙)1兩
,黃芩1兩(去黑心)
,芍藥2兩
,青州棗(去核)
,淡竹葉1分

功能主治 : 赤眼腫痛

用法用量 : 方中青州棗用量原缺

摘錄 : 《普濟方》卷七十四

《脈因證治》卷下: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煨)、皂角、甘草(炙)。

功能主治 : 瘰疬

,癭瘤
,結(jié)核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外以麝香
、瓜蔞仁敷之。

摘錄 : 《脈因證治》卷下

《直指》卷四:大黃湯

處方 : 木香半兩
,大黃半兩
,黑豆1兩
,升麻3分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腳氣風(fēng)熱

,煩悶發(fā)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加烏梅2個,新水煎服

摘錄 : 《直指》卷四

《圣濟總錄》卷一八○: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分,柴胡(去苗)1分
,防風(fēng)(去叉)1分
,甘草(炙)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腦熱

,鼻干無涕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

,水7分,煎至3分
,去滓放溫
,食后、臨臥各1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

《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桃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49枚
,虻蟲(去翅足
,微炒)30枚
,水蛭(糯米內(nèi)炒,候米黃,即去米)3枚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婦人月水不利,結(jié)積無子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

,酒1盞
,煎至7分
,去滓,空腹溫服

注意 : 如無結(jié)積

,不可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

《鬼遺》卷三:大黃湯

別名 : 五利湯
、五利大黃湯

處方 : 大黃3兩,梔子50個

,升麻2兩
,黃芩3兩,芒消1兩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癰疽,發(fā)背

,時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
,脈實數(shù)
;年四十已,還強壯
,常大患熱癰無定處,大小便不通

臨床應(yīng)用 : 時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腫

,發(fā)熱口干
,脈洪實而便秘
,此三陽蘊熱癥也
。必舍時從癥治之
,以五利大黃湯一劑便行二次
,赤腫稍退,內(nèi)熱稍疏
。又以升麻解毒湯二服,腫消而病愈。此為用寒遠寒之意也

用法用量 : 五利湯(《千金》卷二十二)

、五利大黃湯(《圣濟總錄》卷一三○)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升麻升舉清陽于上,消

、黃蕩滌熱毒于下,黃芩
、梔子兼清表熱
,從滲道而泄也

摘錄 : 《鬼遺》卷三

《鬼遺》卷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2兩
,牡丹3兩,芥子半升
,消石3合
,桃仁50枚(去皮
,炒
,切之)

功能主治 : 腸癰之為病,診小腹腫痞堅

,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
,其色或赤
,或白色,堅大如掌
,熱
,小便欲調(diào)
,時色色汗出
,時復(fù)惡寒。其脈遲堅
,未成膿者
;腸內(nèi)生癰
,腹痛
,小便數(shù)似淋
,身甲錯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腫狀
,或連臍生瘡。腸癰初起,小腹隱痛
,小便淋澀,小腹堅硬如掌而熱
,按之則痛
,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6升5合
,煮取1升,分為兩服
,膿下
;無者
,下血大良

注意 : 脈數(shù)膿成

,不可服此方

摘錄 : 《鬼遺》卷三

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
,名見《金匱翼》卷七:大黃湯

處方 : 黃連(茱萸炒)
、木香各等分
,生大黃加倍

功能主治 : 五痢

用法用量 : 《金匱翼》引本方用川黃連(吳茱萸炒)一兩

,廣木香一兩,大黃(酒浸
,炒)二兩

摘錄 : 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

,名見《金匱翼》卷七

《圣惠》卷三十八:大黃湯

處方 : 川大黃3分(銼碎
,微炒),前胡半兩(去蘆頭)
,當(dāng)歸半兩(銼碎
,微炒)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蔥白2兩半(切),豉1合,生姜半兩

制法 : 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動,大腸壅滯

,心膈痞滿
,腹痛煩熱。

用法用量 : 每服半兩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三十八

《圣濟總錄》卷三十: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黃
,研)半兩,水蛭(米炒黃)1分
,木通半兩(銼)

制法 : 上4味

,除桃仁外,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 : 傷寒,內(nèi)有瘀血

,大便不利
,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以水1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

《圣濟總錄》卷七十九: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碎
,醋炒)2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
,銼)1兩
,人參1兩
,細辛(去苗葉)1兩
,桑根白皮(炙黃色
,銼)2兩

功能主治 : 水腫

用法用量 : 上為粗末

。每服用水3盞
,藥5錢匕,加大棗2枚(擘破)
,同煎至9分
,去滓,入白餳1匙頭
,更煎1沸
,溫服
,每日3次。利小便3-5升即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九

《圣濟總錄》卷一四四: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生)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折

,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2兩
,牛膝(去苗
,酒浸
,切,焙)2兩
,牡丹皮1兩
,紫葳(凌霄花是也)1兩
,虻蟲(去翅足
,炒)1兩,甘草(炙)1兩
,水蛭(炒)半兩,代赭(別研)半兩
,干姜(炮)半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4兩,麻仁1兩半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經(jīng)年月水不通

,胞中有風(fēng)冷

用法用量 : 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注意 : 取下惡物后避風(fēng)。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圣濟總錄》卷一六二: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碎,醋少許炒)半兩
,當(dāng)歸(切
,焙)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芍藥半兩
,吳茱萸(浸洗,焙干
,炒)1分
,雄黃(研)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中風(fēng),角弓反張

,不得俯仰
,筋脈急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

、加羊脂1棗大
,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炒)1兩半
,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1分
,干姜(炮)1分
,桂(去粗皮)1分
,甘草(炙)1分
,當(dāng)歸(切
,焙)半兩
,人參半兩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白術(shù)半兩
,桔梗(微炒)3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暴冷

,洞泄注下,或乳冷結(jié)不消
,或吐下嘔逆,及赤白利下
。若中乳,或乳母洗浴
,水氣未消
,飲兒為霍亂者

用法用量 : 一二百日兒每用1錢匕,水半盞

,煎至3分
,去滓,分3次溫服
;2-3歲兒每服2錢匕,水1盞
,煎至6分
,去滓
,分2次溫服
,空心
、午后各1次
。若已服諸利藥
,胃中虛冷
,大下如水,干嘔眼白者
,可去大黃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普濟方》卷三八六:大黃湯

處方 : 麝香3株(別研),大黃4分
,甘遂3分
,石膏3分,黃芩3分
,甘草3分
,青木香3分
,前胡4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咳腫

,壯熱有實

用法用量 : 水7升,煮1升9合

,每服3合,日4服
,夜3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八六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分
,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吐血。

用法用量 : 3-4歲兒每服1錢匕

,水7分
,加黑豆30粒
,同煎至4分
,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肘后方》卷五:大黃湯

別名 : 大黃散
、升麻湯

處方 : 大黃2兩

,甘草2兩
,炙黃芩2兩
,升麻2兩
,梔子100枚

功能主治 : 發(fā)背上初欲腫

,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用法用量 : 大黃散(《圣惠》卷六十一)

、升麻湯(《圣濟總錄》卷一三一)

摘錄 : 《肘后方》卷五

《圣濟總錄》卷一八二:大黃湯

別名 : 大黃散

處方 : 大黃(銼

,炒)半兩
,升麻半兩
,梔子仁半兩
,樸消(別研)半兩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黃耆(銼)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癰瘡

,臟腑壅熱
,心神煩躁
,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 大黃散(《普濟方》卷○五)。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二

《千金》卷十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半兩
,茯苓半兩(一本作黃芩)
,烏賊骨2枚
,皂莢6枚(如豬牙者)
,甘草(如指大者)1尺
,芒消(如雞子)1枚

功能主治 : 蛇癥

,蛇瘕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6升
,煮3沸
,去滓納消
。適寒溫
,盡服之
。10日1劑
,作如上法
,欲服之宿勿食
,平旦服
,當(dāng)下病根也。

注意 : 忌海藻、菘菜等

摘錄 : 《千金》卷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八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梔子仁半兩
,犀角屑半兩
,栝樓根2兩
,升麻半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
,甘草(炙,銼)3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疏利毒氣

。主乳石發(fā)動,癰疽發(fā)背。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用水1盞半,煎至1盞
,濾去滓
,空心
、日午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三

《圣濟總錄》卷二十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甘草(炙
,銼)半兩,麥門冬(去心
,焙)1兩
,柴胡(去苗)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

,心神煩躁,壯熱狂言,毒氣伏留于胸膈。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

,水1盞
,加竹葉10片
,生姜3片
,煎至6分,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方》:大黃湯

處方 : 大黃5兩
,滑石2兩,龍骨2兩
,當(dāng)歸2兩
,芍藥2兩
,黃芩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
,人參2兩
,青石脂2兩
,牡蠣(煅)2兩,石膏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囊盛

功能主治 : 五癇吐痢,寒熱不乳

用法用量 : 5歲以下加大棗5枚

,水8合
,煮5合
,撮藥湯中煮3沸
,絞滓,先食盡服。有乳痰即吐宿乳
,若下宿乳當(dāng)止
。中風(fēng)汗出(疒丂)痛
,服后安臥衣蓋。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方》

方出《肘后方》卷二
,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臺》卷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半兩
,黃連半兩,黃柏半兩
,梔子半兩。

功能主治 : 除六經(jīng)之熱

。主傷寒5-6日不解
,頭痛壯熱
,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 : 水8升

,煮6-7沸
,納豉1升
,蔥白7莖,煮取3升
,分服。

注意 : 忌豬肉

、冷水。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二

,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臺》卷三)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2分
,柴胡12分,甘草(炙)12分
,生姜12分
,升麻7分
,知母7分
,黃芩7分
,大青5分
,石膏10分
,芍藥6分
,枳實(炙)6分

功能主治 : 小兒結(jié)實

,壯熱頭痛,自下

用法用量 : 以水4升7合

,煮取1升3合
,分為4服。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外臺》卷四引《必效方》:大黃湯

別名 : 大黃散

處方 : 大黃3兩(切)

,芒消2兩。

功能主治 : 急黃疸

用法用量 : 大黃散(《普濟方》卷一九五)。

摘錄 : 《外臺》卷四引《必效方》

《備急方》引蔣家方(見《外臺》卷五):大黃湯

處方 : 大黃3兩
,常山3兩,升麻3兩
,甘草(炙)3兩。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患瘴熱實

,兼吐利者。

用法用量 : 以水7升

,煮取2升半
,分3服,發(fā)前盡服
。任取吐利

注意 : 忌海藻

、菘菜、生蔥
、生菜。

摘錄 : 《備急方》引蔣家方(見《外臺》卷五)

《千金翼》卷二十二:大黃湯

處方 : 大黃3兩
,麥門冬1兩(去心)
,梔子14枚(擘),黃芩2兩
,芒消2兩
,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 : 石發(fā),煩熱脹滿

,身生瘡
,年月深久
,治不愈,虛熱生瘡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7升

,煮取2升5合,分為5服
。得下止。

摘錄 : 《千金翼》卷二十二

《千金翼》卷十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芒消1兩
,莽草2兩
,黃芩2兩
,蒺藜子半升(一方有黃連)

功能主治 : 頭面風(fēng)瘙腫癢。

用法用量 : 上切

。以水7升,煮取3升半
,去滓
;納芒消令烊
,以帛搨腫上數(shù)百遍,日5夜3

注意 : 勿令近眼

摘錄 : 《千金翼》卷十七

《千金翼》卷六: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
,黃芩1兩,當(dāng)歸1兩
,芍藥1兩,芒消1兩
,甘草(炙)1兩,桃仁30枚
,杏仁30枚(去皮尖)。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惡露不行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1斗
,煮取3升
,去滓
;納芒消令烊,分為4服
。法當(dāng)下利。利若不止
,作白粥飲1杯暖服;去1炊久
,乃再服。

摘錄 : 《千金翼》卷六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
,名見《三因》卷十四:大黃湯

別名 : 單煮大黃湯

處方 : 大黃

功能主治 : 宣熱拔毒

。主癰疽,大便秘結(jié)
,熱盛脈數(shù)者
,熱毒蓄于內(nèi);脈實沉而數(shù)
,膏粱食肉之輩,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 : 單煮大黃湯(《外科精要》卷中)。

摘錄 :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

,名見《三因》卷十四

《千金》卷十五:大黃湯

別名 : 三物湯

處方 : 大黃1兩,甘草1兩

,麥門冬1兩

功能主治 : 少小下痢

,苦熱不食
,傷飽不乳

用法用量 : 三物湯(《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注意 : 所稟偏燥者宜之

,若兒肥
,痰多滑脫
,殊非所宜。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大黃滌除積熱

,麥門冬滋培氣化,甘草調(diào)和中氣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圣濟總錄》卷一八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炒)2兩
,黃連(去須)2兩,石膏(研)2兩
,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
,銼)1兩,細辛(去苗葉)1兩
,半夏(湯洗,去滑盡)1兩
,山梔子仁7枚。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目昏赤痛

,不睹物。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3盞
,加生姜1分(拍碎)
,煎至1盞半,去滓
,早
、晚分3次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三

《圣濟總錄》卷一○四: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梔子仁1兩
,茯神(去木)1兩半
,生麥門冬(去心
,焙)1兩半,犀角(鎊)1兩半
,旋覆花1兩半。

制法 : 上銼

,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眼暴赤熱痛

用法用量 : 以水6盞,煎至3盞

,下芒消1兩
,再煎至2盞,去滓
,食后分3次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

《圣濟總錄》卷一五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生用)1兩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1兩
,桂(去粗皮)半兩
,生干地黃(焙)1兩,郁李仁(去皮
,研)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血瘀不消,及撲損血瘀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

,水半盞
、酒半盞,同煎至7分
,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圣濟總錄》卷一五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
,地膚草1兩,豬苓(去黑皮)1兩
,知母(微炒)1兩,芍藥1兩
,枳實(去瓤
,麩炒)1兩
,升麻1兩,木通(銼)1兩
,甘草(炙)1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子淋

,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

,以水1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1日2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圣濟總錄》卷一七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炒)1兩
,柴胡(去苗)3分
,升麻3分
,黃芩(去黑心)3分,知母(焙)3分
,芍藥3分,梔子仁3分
,枳實(去瓤,麩炒黃)半兩
,細辛(去苗葉)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8歲以上熱結(jié)痰實,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

,加竹葉10片,同煎至6分,去滓
,分溫3服
,早、晚各1次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七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碎,微炒)1兩
,樸消1兩,當(dāng)歸(微炙)1兩
,芍藥1兩,芎1兩1分
,桂(去粗皮)2兩半,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煙出,如此7遍)1兩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月水來腹痛

,臍下堅硬
,積血不下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

,加生姜3片,煎至7分
,去滓溫服。血行即止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圣濟總錄》卷一四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炒)5兩
,滑石3兩半,芒消(研)1兩
,桑根白皮(銼)1兩
,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
,炒)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數(shù)十年五痔

,下血如雞肝
,肛邊結(jié)核如鼠乳
,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6錢匕

,以酒1盞
,水1盞,加大棗2枚(擘破)
,同煎至1盞
,去滓
,空心溫服。微利1-2行為度
,未利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圣濟總錄》卷一三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3錢
,樸消3錢。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瀉毒氣。主發(fā)背潰后

用法用量 : 水1盞

,濃煎熱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一

《圣濟總錄》卷一一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1兩
,芒消(研)半兩,黃連(去須)半兩
,黃柏(炙)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口糜生瘡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

,水1盞
,煎至6分,去滓
,加蜜半匙
,酥少許
,細呷含咽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圣濟總錄》卷一一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3兩,枳殼(去瓤
,麩炒)3兩
,芍藥3兩
,山梔子仁2兩,黃芩(去黑心)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眼暴熱痛

,眥頭腫起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
,煎至7分,去滓
,食后
、臨臥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一三

《圣濟總錄》卷一○八: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2兩
,枳殼(去瓤
,麩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
,菊花1兩
,梔子仁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時氣病后

,風(fēng)毒眼熱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煎取8分
,去滓,食后溫服
。得利即止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

《圣濟總錄》卷一○八: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半兩
,當(dāng)歸半兩,生干地黃(焙)半兩
,芎半兩
,葛根(銼)半兩
,甘草(炙,銼)半兩
,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
,焙)半兩
,麥門冬(去心
,焙)半兩
,天門冬(去心
,焙)半兩,山梔子仁1兩
,地骨皮1兩
,黃連(去須)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丹石熱毒上攻

,目生翳,心躁
,面赤
,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

,加竹葉10片
,煎至8分
,去滓
,食后、臨臥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

《千金翼》卷六: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
,黃芩1兩
,甘草(炙)1兩
,蒲黃半兩
,大棗30枚(擘)。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余疾

,有積血不去
,腹大短氣
,不得飲食,上沖心胸
,時時煩憒逆滿
,手足煩疼
,胃中結(jié)熱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3升
,煮取1升,清朝服
。至日中當(dāng)利
。若下不止
,進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
,與少熱飲自下
。人羸者半之

摘錄 : 《千金翼》卷六

《圣濟總錄》卷一○六:大黃湯

處方 : 大黃(蒸過)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目熱痛暴腫。

用法用量 : 每用5錢匕

,水2盞
,漬之1宿
,明旦絞汁服之。以利為度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

《腳氣治法總要》卷下:大黃湯

處方 : 紅雪(研)1兩
,大黃(銼)1兩
,木香(銼)2兩,黑豆2兩。

功能主治 : 腳氣

,大便秘澀,服諸藥不通
,風(fēng)毒攻心,氣悶心欲狂
,熱悶口干,喉中如火生
,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 以水1升

,煎取8合
,將藥汁浸大黃1炊久
,去滓
,不限早晚
,分3次溫服
。以通為度。

摘錄 : 《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圣濟總錄》卷一○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
,黃連(去須)半兩
,龍膽半兩
,郁金半兩,黃柏半兩
,甘草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肝經(jīng)邪熱攻眼,赤澀腫痛

,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

,水1盞
,加竹葉7片
,同煎至6分,去滓放溫
,食后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4兩,梔子仁(炒)4兩
,升麻2兩,前胡(去蘆頭)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榮衛(wèi)否澀,蘊熱不散

,腹中煩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
,煎至8分,去滓
,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圣濟總錄》卷九十五: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微炒)3分,前胡(去蘆頭)3分
,半夏(湯洗7遍,炒)3分
,人參3分
,黃芩(去黑心)半兩
,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
,檳榔(銼)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中焦熱實閉塞

,關(guān)格不通
,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加生姜5片
,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五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大戟(銼
,炒)1兩
,赤茯苓(去黑皮)1兩
,甘遂(炮)1兩,黃芩(去黑心)1兩
,芫花(醋拌炒焦)半兩
,蕘花(炒)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骨極

,色黑痛
,隱曲膀胱不通,小便壅塞
,四肢滿急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半

,加大棗2枚(擘破)
,煎至1盞
,去滓
,溫分2服
,空心
、日午各1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圣濟總錄》卷八十: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碎
,醋拌炒干)1兩半
,麥門冬(去心,焙)3分甘遂(微炒)1兩
,茅根(銼)1兩,黃連(去須)1兩
,貝母(炮,去心)3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水蠱

,大小便不通
,急脹壅塞。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

,水1盞,煎至7分
,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八十

《圣濟總錄》卷七十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炒)2兩
,芍藥2兩
,桂(去粗皮)1兩半
,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半
,甘草(炙)1兩
,訶黎勒(微煨
,去核)1兩,防葵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痃氣急痛,日漸黃瘦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

,去滓,下樸消1字
,攪勻溫服,空心
、日晚各1次
。以利下爛肉血為驗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圣濟總錄》卷六十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木香1兩
,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厭黃

。病人四肢煩疼,手足無力
,吐逆不下飲食
,漸漸瘦弱

用法用量 : 先烙玉泉及灸三十壯,次烙口中黑脈并曲池

,灸里廉后心百壯
。如未愈
,宜服本方。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十一

《圣濟總錄》卷三十五: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生)半兩
,甘草(炙,銼)1分
,常山(銼)1分
,桂(去粗皮)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間日瘧。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
,煎至7分
,去滓,未發(fā)前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三十五

《圣濟總錄》卷二十八: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細銼
,微炒)3分
,木通(銼)3分,木香1分
,升麻半兩,羚羊角屑半兩
,白茅根(銼)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

,狂言欲走
,大小便不通,腹痛脹滿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用水1盞半
,加蔥白5寸,同煎至8分
,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八

《圣濟總錄》卷二十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
,白術(shù)1兩
,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
,銼)1兩
,大腹皮(銼)1兩
,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樸消(研)半兩
,牽牛子(炒)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食毒

,心腹脹滿
,時復(fù)嘔吐
,憎寒,不下食
,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

,水1盞,加生姜3片
,煎至6分,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外臺》卷三十五引《備急方》:大黃湯

處方 : 甘草(炙)1兩
,大黃1兩,甘皮1兩
,當(dāng)歸1兩
,細辛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少小二十五癇。

用法用量 : 以指撮

,著水1升,煮取2合
。一歲兒服1合
,每日2次

摘錄 : 《外臺》卷三十五引《備急方》

《圣濟總錄》卷一○六: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炒)4兩
,麻黃(去根節(jié))2兩
,旋覆花2兩
,甘草(炙,銼)1兩
,山梔子仁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眼風(fēng)腫熱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以水1盞半
,煎取8分
,去滓
,入樸消末半錢匕
,食后服
,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六

《外臺》卷二十一引謝道人方:大黃湯

處方 : 大黃4兩
,芍藥5兩
,細辛4兩
,甘草(炙)4兩,黃芩2兩

功能主治 : 兩眼痛

。眼赤腫痛

用法用量 : 上切。以水7升

,煮取2升半,分為3次溫服

摘錄 : 《外臺》卷二十一引謝道人方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大黃湯

處方 : 大黃4分,升麻2分
,芍藥3分
,竹葉(切)5合
,甘草1分,細辛半分
,杏仁20個(麩炒
,去皮尖)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百日兒結(jié)實痰多

,自下

用法用量 : 以水2升,煮6合

,為3服
。如兒未百日
,用藥量多少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續(xù)本事》卷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生姜自然汁半茶盞,炙大黃令干
,又淬入姜汁中
,如此淬盡
,切,焙
,為末)。

功能主治 : 冷涎翻胃

。其候欲發(fā)時先流冷涎,次則吐食

用法用量 : 上每服2錢,加陳米1撮

,蔥白2莖
,水1大盞
,煎至7分,先食蔥白
,次服其藥
。不10日去根

摘錄 : 《續(xù)本事》卷三

《保命集》卷中:大黃湯

別名 : 將軍飲、酒煎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

制法 : 上細銼

功能主治 : 痢疾

,膿血稠粘,里急后重
,腹痛
,一脈實。泄痢久不愈
,膿血稠粘
,里急后重
,日夜無度,久不愈者
。便血
,身熱,脈勝
。痢初作及久不愈,或脈實
。休息痢
。濕熱痢無表邪者。

用法用量 : 將軍飲(《古今醫(yī)鑒》卷五)

、酒煎大黃湯(《癥因脈治》卷四)

各家論述 : 《玉機微義》:此乃陽明經(jīng)蕩滌邪熱之藥,用酒煎者

,欲其上至頂巔
,外徹皮毛也

摘錄 : 《保命集》卷中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碎,微炒)1兩
,人參1兩
,牛膝(去苗
,酒浸,切
,焙)1兩
,桂(去粗皮)3分
,羌活(去蘆頭)3分,枳殼(去瓤,麩炒黃)3分
,當(dāng)歸(微炙)3分
,芎3分,瞿麥穗3分
,檳榔(銼)3枚,芍藥
,吳茱萸(微炒)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月水不利

,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 : 方中芍藥用量原缺。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五一

《圣濟總錄》卷四十九: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錢半
,甘草(炙,銼)1分
,桑根白皮(炙,銼)3分
,蔥白(并根)3莖。

功能主治 : 肺熱

,久咳嗽,涕唾多

用法用量 : 上銼

,如麻豆大
,童便1盞半,同煎至7分
,去滓
,空腹溫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方出《金匱》卷下
,名見《普濟方》卷三一二: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兩(切
,浸
,湯成下)
,緋帛如手大(燒灰),亂發(fā)如雞子大(燒灰用)
,久用炊單布1尺(燒灰)
,敗蒲1握(3寸)
,桃仁49個(去皮尖,熬)
,甘草如中指節(jié)(炙,銼)

功能主治 : 利大便,散風(fēng)活血

。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墜馬及一切筋骨損
,腹中有驚風(fēng)瘀血
,煩悶
,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

,《古方選注》引作“敗蒲煎”。

各家論述 : 《古方選注》:馳騁之時

,陽鼓于上
,卒然而墜
,傷在于首,病頭脹頸粗
,發(fā)熱體痛
,故其所治有不同于平常跌撲所傷者
。方中多用陳敗之物
,取其伏陽而行瘀也。敗蒲席須作帆之蒲
,惟鄉(xiāng)船中嘗以為臥具者佳,借其精神所憑
,可以伏陽
,且陳蒲可逐上焦瘀血;炊單布久蒸
,則受湯熟之氣、可以化陽自熄
,退腫除陳;亂發(fā)療驚安神
;緋帛行瘀搜傷
;大黃
、桃仁、甘草
,即桃仁
、調(diào)胃承氣二湯之義,用以掃除三焦之瘀
;外用敗蒲沐浴,以逐肌肉筋骨之瘀
,內(nèi)外兼治

摘錄 : 方出《金匱》卷下,名見《普濟方》卷三一二

《醫(yī)心方》卷十五引《鬼遺》:大黃湯

處方 : 大黃2兩
,黃芩1兩
,白蘞1兩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癰疽臭爛

用法用量 : 以水1升2合,煮1沸

,絞去滓
,適冷暖以洗瘡,每日10遍

摘錄 : 《醫(yī)心方》卷十五引《鬼遺》

《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古今錄驗》:大黃湯

處方 : 大黃2兩半,黃芩2兩
,黃柏2兩
,半夏2兩
,細辛2兩,生地黃2兩
,虎掌1兩半
,菵草1兩半。

功能主治 : 婦人

、男人陰蝕
,及膿血不禁
,男子莖盡入腹。

用法用量 : 以新汲井水1斗

,煮取3升。洗瘡
。若陰里病,取練沾湯中
,著陰道中
,時復(fù)易
,半日久佳。

摘錄 : 《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古今錄驗》

《千金》卷三:大黃湯

處方 : 大黃3兩
,當(dāng)歸3兩
,甘草3兩
,生姜3兩,牡丹3兩
,芍藥3兩
,吳茱萸1升。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惡露不盡

,妊娠墮胎后
,血不出。

用法用量 : 加人參二兩

,名“人參大黃湯”。

摘錄 : 《千金》卷三

《圣濟總錄》卷一八四: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
,黃芩(去黑心)3兩
,黃連(去須)2兩,甘草(炙
,銼)2兩
,麥門冬(去心,焙)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動

,上氣熱實,心腹?jié)M
,小便赤,大便不利
,痞逆沖胸,口焦燥
,目赤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
,煎至8分,去滓
,納芒消1錢匕
,再煎2-3沸
,溫服
,早晨、近晚各1次
。通利即愈。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四

《圣濟總錄》卷一八四:大黃湯

處方 : 大黃(銼
,炒)1兩
,芍藥1兩
,赤茯苓(去黑皮)1兩
,大麻仁半升(別研
,每服旋入1合)

制法 : 上藥除麻仁外

,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動,熱結(jié)

,小便淋澀
,小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3盞

,加麻仁1合
,同煎至1盞半
,去滓,分2次溫服
,空心1服
,日午再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八四

《千金》卷五:大黃湯

別名 : 干姜湯

處方 : 大黃3銖

,人參3銖
,細辛3銖,干姜3銖
,當(dāng)歸3銖
,甘皮3銖。

功能主治 : 少小風(fēng)癇

,積聚腹痛

用法用量 : 干姜湯(《圣濟總錄》卷一七一)。方中甘皮

,《圣濟總錄》作“甘草”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方下所治少小風(fēng)癇

,明是木邪內(nèi)盛,乘克中土
,殊非外風(fēng)襲入之謂。故于理中方內(nèi)除去白術(shù)之滯
、甘草之緩,但取參
、姜
,參人細辛以散內(nèi)盛之風(fēng)
,當(dāng)歸以調(diào)紊亂之血
,甘皮以豁壅遏之痰,大黃以滌固結(jié)之積
,與黃龍湯同一手筆。彼以病氣盤錯
,胃氣傷殘
,雖用消、黃
,徒增脹滿,必藉人參大力以鼓蕩練之威
;此以孩提血氣未實,不勝病氣留連
,雖宜大黃迅掃
,必兼參
、姜溫散
,可無傷中之虞
。然此僅堪為智者道
,難使庸俗知也。

摘錄 : 《千金》卷五

《圣濟總錄》卷一七一:大黃湯

處方 : 大黃(碎銼
,炒令香熟)1兩
,當(dāng)歸(切,焙)半兩
,赤芍藥半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
,栝樓根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人參半兩
,赤石脂半兩
,麻黃(去節(jié),先煎
,掠去沫
,焙)半兩
,牡蠣粉(微炒)半兩
,紫石英(碎)半兩,甘草(炙
,銼)半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諸種風(fēng)癇,吐痢寒熱百病

,不食

用法用量 : 7-8歲兒每服2錢匕,水1盞

,加大棗3枚(擘),同煎至5分,去滓
,1日4-5服
,帶熱服。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七一

方出《千金》卷五
,名見《普濟方》卷三六七:大黃湯

處方 : 大黃12銖
,牡蠣12銖,龍骨12銖
,栝樓根12銖
,甘草12銖
,桂心12銖,赤石脂6銖
,寒水石(如無
,以樸消代之)6銖

功能主治 : 少小中風(fēng),狀如欲絕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1升
,納藥半兩
,煮再沸,絞去滓
,半歲兒服如雞頭子大1枚,大兒盡服
。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
。藥無毒
,可每日2服。有熱
,加大黃;不汗
,加麻黃

摘錄 :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大黃湯

處方 : 大黃半兩
,甘草半兩,芒消半兩
,桂心8銖,石膏1兩
,大棗5枚

功能主治 : 小兒傷寒

,肉中久挾宿熱
,瘦瘠,熱進退
,休作無時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3升,煮取1升
,每服2合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肉中久挾宿熱

,故用大棗引消、黃
、甘
、石入于營分,然非桂心
,無以散之

摘錄 : 《千金》卷五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298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
,桂枝9g,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以御風(fēng)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