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命一字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06 21:17:19
定命一字散
處方 : 干蝦蟆1個(炙令焦黃)
,葶藶子(隔紙炒令紫色)
、五靈脂、杏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法 : 上藥各為細散
,各抄1錢,調(diào)和令勻
。

功能主治 : 小兒咳逆上氣喘息
。
用法用量 : 每服1字,以清粥飲調(diào)下
。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三
清代文學家魏源經(jīng)典名句名言
年代:清朝
魏源作品:《海國圖志》
魏源簡介:
魏源(1794~1857)清代啟蒙思想家
、政治家、文學家
,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名遠達,字默深
,又字墨生
、漢士,號良圖
,漢族
,湖南邵陽隆回人,道光二年舉人
,二十五年始成進士
,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
,潛心佛學
,法名承貫。魏源認為論學應(yīng)以“經(jīng)世致用”為宗旨
,提出“變古愈盡
,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
,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shù),總結(jié)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
魏源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
、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他積極要求清政府進行改革
,強調(diào):“天下無數(shù)百年不弊之法
,無窮極不變之法,無不除弊而能興利之法
,無不易簡而能變通之法
。”他著重于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改革
,在鴉片戰(zhàn)爭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
、漕運、鹽政的方案和措施
,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國計民生”
,認為“變古愈盡
,便民愈甚”
。這些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于后來的資產(chǎn)階級變法維新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1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
,圣人惜時
。——魏源
2
、以細行律身
,不以細行取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p>
3
、用人者,取人之長
,辟人之短
;教人者,成人之長
,去人之短也——魏源
4
、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p>
5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魏源
6
、憤與憂
,天道所以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遠寐而之覺也
,人才所以革虛而之實也
。——魏源《海國圖志》
7
、獨得之見
,必不如眾議之參同也——魏源
8、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艱
。——魏源
9
、白光盡處火輪現(xiàn)
,草木山河金瀲滟;落日如人老更赤
,初日如人少方艷——魏源
10
、"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飛必決——魏源"
11、教育的含義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魏源
12
、不知人之短
,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
,不知人短中之長
,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涸础赌隆?/p>
13、執(zhí)古以繩今是為誣今
,執(zhí)今以律古是為誣古——魏源
14
、天地之性,人為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p>
15、執(zhí)古以繩今
,是為誣今
;執(zhí)今以律古,是為誣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p>
16
、聞見廣則聰明辟,勝友之而學易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p>
17、欲任天下之重任
,必自其勤問訪始
。——魏源
18
、得擲且擲即今日
,人生百歲駒過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涸?/p>
19
、用人者,取人之長
,辟人之短
。——魏源
20
、中淺外易者
,不足以當大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涸?/p>
清代文學家張潮經(jīng)典名言
清代文學家張潮經(jīng)典名言句子大全摘抄: 少年讀書
,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
,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
,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
,為所得之深淺耳
。
痛可忍,而癢不可忍;苦可耐
,而酸不可耐
。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
,非劍不能消也
。
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
,閻浮有如蓬島
。
寧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臺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
寧為小人之所罵
,毋為君子之所鄙;寧為盲主司之所擯棄,毋為諸名宿之所不知
。
情之一字
,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
善讀書者
,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
,花月亦書也
。善游山水者,無之而 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
,詩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文人讀武事
,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
,半屬道聽途說。
讀經(jīng)宜冬
,其神專也;讀史宜夏
,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
,其機暢也
。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
古今至文
,皆血淚所成。
能讀無字之書
,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
,方可參最上禪機。
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難;求知己于君臣則尤難之難
。
籌畫決斷;或事當利害關(guān)頭
,有所需而后濟者,即不必與聞
,亦不慮其負我與否
,竟為力承其事,此皆所謂密友也
。
人莫樂于閑
,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
,閑則能交益友
,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
。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
,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
。
雨之為物
,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
春聽鳥聲
,夏聽蟬聲,秋聽蟲聲
,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
,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
, 水際聽欸乃聲
,方不虛此生耳。若惡少斥辱
,悍妻詬誶
,真不入耳聲也。
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邱壑深邃;書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
山之光,水之聲
,月之色
,花之香,文人之韻致
,美人之姿態(tài)
,皆無可名狀
,無可執(zhí)著;真足以攝召魂夢
,顛倒情思。
昔人云:若無花月美人
,不愿生此世界
。予益一語云: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
,在樂莫如琴,在動物莫如鵑,在植物莫如柳
。
若無詩酒
,則山水為具文;若無佳麗,則花月皆虛設(shè)
。才子而美姿容
,佳人而工著作,斷不能永年者
。匪獨為造物之所忌
,蓋此種原不獨為一時之寶,乃古今萬世之寶
,故不欲久留人世以取褻耳
。
嬌顏陋質(zhì),不與鏡為仇
,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使鏡而有知
,必遭撲破矣。
天下無書則已
,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
,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游;無花月則已
,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
,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所謂美人者
,以花為貌
,以鳥為聲,以月為神
,以柳為態(tài)
,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
,以秋水為姿
,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
梅令人高
,蘭令人幽,菊令人野
,蓮令人淡
,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
,蕉與竹令人韻
,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
,柳令人感
。
美人之勝于花者,解語也;花之勝于美人者
,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解語者也
。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
,則領(lǐng)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
貌有丑而可觀者
,有雖不丑而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者
。此未易與淺人道也
。
種花須見其開,待月須見其滿
,著作須見其成
,美人須見其暢適,方有實際;否則皆為虛設(shè)
。
花不可見其落
,月不可見其沉,美人不可見其夭
。
鏡不幸而遇嫫母
,硯不幸而遇俗子,劍不幸而遇庸
。
有青山方有綠水
,水惟借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詩,詩亦乞靈于酒
。
梅邊之石宜古
,松下之石宜拙,竹旁之石宜瘦
,盆內(nèi)之石宜巧
。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
,燈前看月
,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
,另是一番情境。
蓺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云
,栽松可以邀風
,貯水可以邀萍,筑臺可以邀月
,種蕉可 以邀雨
,植柳可以邀蟬。
賞花宜對佳人
,醉月宜對韻人
,映雪宜對高人。
花不可以無蝶
,山不可以無泉
,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
,喬木不可以無藤蘿
,人不可以無癖。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名句名言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名句名言
1
、世事茫茫
,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
,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shù)
,得失難量
。看那秋風金谷
,夜月烏江
,阿房宮冷,銅雀臺荒
,榮華花上露
,富貴草頭霜。機關(guān)參透
,萬慮皆忘
,夸什么龍樓鳳閣,說什么利鎖名僵
。閑來靜處
,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
,歌一調(diào)湖海茫茫
。逢時遇景
,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
,到野外溪旁
,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
;或說些善因果報
,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
,聽鳥語弄笙簧
。沈復《浮生六記》
2、情之所鐘
,雖丑不嫌
。沈復《浮生六記》
3、從此擾擾攘攘
,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沈復《浮生六記》
4、世事茫茫
,光陰有限
,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
,競短論長
,卻不道榮枯有數(shù),得失難量
。沈復《浮生六記》
5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沈復《浮生六記》
6
、若布衣暖,菜飯飽
,一室雍雍
,優(yōu)游泉石,如滄浪亭
、蕭爽樓之處境
,真成煙火神仙矣。沈復《浮生六記》
7
、奉勸世間夫婦
,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于情篤
。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
。沈復《浮生六記》
8
、當是時,孤燈一盞
,舉目無親
,兩手空拳
,寸心欲碎
。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沈復《浮生六記》
9
、余與琢堂冒雪登焉,俯視長空
,瓊花飛舞
,遙指銀山玉樹,恍如身在瑤臺
。江中往來小艇
,縱橫掀播,如浪卷殘葉
,名利之心至此一冷
。沈復《浮生六記》
10、余曰:來世卿當為男
,我為女子相從
。沈復《浮生六記》
11、布衣飯菜
,可樂終身
,不必作遠游計矣。沈復《浮生六記》
12
、夏日泛舟
,以荷為傘,沉睡不知光陰之須臾
。沈復《浮生六記》
13
、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
,眉彎目秀
,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
;似非佳相
。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
。沈復《浮生六記》
14
、識趣之人看美人
,三分容貌有姿態(tài)等于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態(tài)等于三四分沈復《浮生六記》
15
、蕓則拔釵沽酒
,不動聲色,良辰美景
,不放輕過
。沈復《浮生六記》
16、潔一室
,開南牖
,八窗通明。勿多陳列玩器
,引亂心目
。設(shè)廣榻、長幾各一
,筆硯楚楚
,旁設(shè)小幾一,掛字畫一幅
,頻換
。幾上置得意書一二部,古帖一本
,古琴一張
。心目間常要一塵不染。晨入園林
,種植蔬果
,芟草,灌花
,蒔藥
。歸來入室,閉目定神
。時讀快書
,怡悅神氣;時吟好詩
,暢發(fā)幽情
。臨古帖,撫古琴
,倦即止
。知己聚談,勿及時事,勿及權(quán)勢
,勿臧否人物
,勿爭辯是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蚣s閑行
,不衫不履,勿以勞苦徇禮節(jié)
。小飲勿醉
,陶然而...沈復《浮生六記》
17、何時黃鶴重來
,且共倒金樽
,澆洲渚千年芳草
。但見白云飛去
,更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沈復《浮生六記》
18
、余友淡公最慕柴桑翁,書不求解而能解
,酒不期醉而能醉
。且語余曰:詩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
,子何必五男
,宅何必五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芍^逸矣
!沈復《浮生六記》
19、時方七月
,綠樹陰濃
,水面風來,蟬鳴聒耳
。鄰老又為制魚竿
,與蕓垂釣于柳陰深處。日落時登土山觀晚霞夕照
,隨意聯(lián)吟
,有獸云吞落日,弓月彈流星之句
。少焉月印池中
,蟲聲四起,設(shè)竹榻于籬下
,老嫗報酒溫飯熟
,遂就月光對酌
,微醺而飯。浴罷則涼鞋蕉扇
,或坐或臥
,聽鄰老談因果報應(yīng)事。三鼓歸臥
,周體清涼
,幾不知身居城市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h邊倩鄰老購菊
,遍植之。九月花開
,又與蕓居十日
。吾母亦欣然來觀,持螯對菊
,賞玩竟日
。沈復《浮生六記》
20、且從來拂意之事
,自不讀書者見之
,似為我所獨遭,極其難堪
;不知古人拂意之事
,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細心體驗耳
。即如東坡先生歿后
,遭逢高、孝
,文字始出
,而當時之憂讒畏譏,困頓轉(zhuǎn)徙潮惠之間
,且遇跣足涉水
,居近牛欄,是何如境界
?又如白香山之無嗣
,陸放翁之忍饑,皆載在書卷
,彼獨非千載聞人
,而所遇皆如此,誠一心平靜觀,則人間拂意之事
,可以渙然冰釋
。沈復《浮生六記》
21、勸世間夫婦
,固不可彼此相仇
,亦不可過于情篤。沈復《浮生六記》
22
、雖嘆其才思雋秀
,竊恐其福澤不深沈復《浮生六記》
23、時當六月
,內(nèi)室炎蒸
,幸居滄浪亭愛蓮居西間壁,板橋內(nèi)一軒臨流
,名曰"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ⅲ
。⑶逅瑰t
,濁斯濯足"意也。檐前老樹一株
,濃蔭覆窗,人畫俱綠
,隔岸游人往來不絕
。此吾父稼公垂簾宴客處也。稟命吾母
,攜蕓消夏于此
。因暑罷繡,終日伴余課書論古
,品月評花而已
。蕓不善飲,強之可三杯
,教以射覆為令
。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于此矣
。沈復《浮生六記》
24
、蕓曰"世間反目多由戲起,后勿冤妾
,令人郁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⒂嗄送熘霊眩瑩嵛恐冀忸仦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沈復《浮生六記》
25
、其每日飯必用茶泡,喜食芥鹵乳腐
,吳俗呼為臭乳腐
,又喜食蝦鹵瓜。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惡者
,因戲之曰:狗無胃而食糞
,以其不知臭穢;蜣螂團糞而化蟬
,以其欲修高舉也
。卿其狗耶?蟬耶
?蕓曰:腐取其價廉而可粥可飯
,幼時食慣,今至君家已如蜣螂化蟬
,猶喜食之者
,不忘本出;至鹵瓜之味
,到此初嘗耳
。余曰;然則我家系狗竇耶
?蕓窘而強解曰:夫糞
,人家皆有之,要在食與不食之別耳
。然君喜食蒜
,妾亦強映之。沈復《浮生六記》
26
、置之檐下與蕓品題:此處宜設(shè)小閣
,此處宜立茅亭,此處宜鑿六字:落花流水之間
,此可以居
,此可以釣,此可以眺
。沈復《浮生六記》
27
、蕓曰:"今日得見美麗韻者矣......余駭曰:"此非金屋不能貯,窮措大豈敢生此妄想哉
?況我兩伉儷正篤
,何必外求
?"蕓笑曰:"我自愛之,子姑待之
。"沈復《浮生六記》
28
、是年七夕。是夜月色頗佳
,蕓曰:宇宙之大
,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
,亦有如我兩人之情性否
?余曰:若夫婦同觀,所評論著恐不在此云霞耳
。納涼賞月到處有之
,夫婦同賞的確令人羨慕沈復《浮生六記》
29、庭中有木犀一株
,清香撩人
。有廓有廂,地極幽靜
。移居時
,有一仆一嫗,并挈其小女來
。仆能成衣
,嫗能紡績,于是蕓繡
、嫗績
、仆則成衣,以供薪水.余素愛客
,小酌必行令。沈復《浮生六記》
30
、鴻案相莊廿有三年
,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內(nèi)
,或暗室相逢
,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
?私心忒忒
,如恐旁人見之者。實則同行并坐
,初猶避人
,久則不以為意
。蕓或與人坐談,見余至
,必起立偏挪其身
,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覺其所以然者
,始以為慚
,繼成不期然而然。獨怪老年夫婦相視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日:非如是
,焉得白頭偕老哉
?斯言誠然欽?沈復《浮生六記》
31
、情深不壽,壽則多辱。沈復《浮生六記》
32
、佳人已屬沙叱利沈復《浮生六記》
33、以老篷子磨薄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