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宮人洗浴之后的脂粉水,又通過水道流出宮
,以致使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
。由此可以想見阿房宮中又許多沐浴設施,專供嬪妃洗浴
,而這些沐浴設施又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
,既可吸納河水,又能經(jīng)過循環(huán)排出污水
,甚至有過濾渭水
、樊水的設施,使其晝夜不舍
,汩汩流淌
。阿房宮中的沐浴設施可謂奇巧,杜牧的描述雖不免有文學的虛詞夸飾
,但自立行間仍有真實的歷史遺影
,可以視為阿房宮中盛行沐浴的例證。
進入西漢,漢武帝劉徹在歷史上亦留下與沐浴相關的記載
,自先秦以來
,有臨河祓禊的習俗,即暮春三月到河中洗浴亦祓除不祥
,去病消災
。此俗在漢代十分流行,漢武帝曾經(jīng)常臨河參加祓禊活動
,在霸水洗浴以去不祥祈子
。
古人舉行重大祭祀前,與祭者為表示對神靈的敬懼
,都要沐浴凈身
,否則就會褻瀆神靈,據(jù)《益都耆舊傳》載
,有一年
,漢武帝到甘泉宮去祭祀,時任侍中的蜀人張寬隨同前往
。一行人馬走到渭橋時
,漢武帝突然發(fā)現(xiàn)載橋下的水中有個女人載洗澡,奇怪的是
,那女人的乳房非常之大
,足有七尺長。漢武帝十分詫異
,便派人去詢問
。那女人說:“皇帝后面第七輛車上的人,知道我的來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碑敃r,張寬坐在第七輛車上
,漢武帝又讓人去問
。張寬回答說:“她是天星,主管祭祀
,祭祀者如果齋戒不潔凈
,長乳女人就會出現(xià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齋戒
,就是要求祭祀者在祭祀之前禁食葷腥,并沐浴凈身
。很顯然
,主管祭祀的天星是負責監(jiān)督祭祀者齋戒的
,天神深惡齋戒不清潔,“每齋即降而視之”
。按張寬的解釋
,天上主管祭祀的天星肯定是發(fā)現(xiàn)祭祀者齋戒不潔凈,才幻形長乳女人在渭水河中洗澡
,以告誡祭祀者要認真地沐浴凈身
,否則不僅不能免災獲福,恐怕還要獲罪
。經(jīng)歷此事后
,想必漢武帝再參加祭祀活動,一定會認認真真地沐浴凈身了
。
秦漢之際
,全社會性的沐浴習俗已經(jīng)形成,尤其是《禮儀·聘禮》所載的“三日具沐
,五日具浴”的良俗
,在漢代已經(jīng)正式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來。所謂“休沐”是漢代朝廷官員法定的假期
。《漢宮儀》云:“五日以假洗沐
,亦曰休沐
。”《初學記》云:“漢律:吏五日一下沐
,言休息以洗沐也
。”《漢書·霍光傳》載:“光時休沐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蓖豕庵t補注云:“《通鑒》胡注:漢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睗h代皇帝每五日給官吏放假一天讓他們回家去洗澡浣衣,并作為法定的假日被固定下來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沐浴為理由而制定的假日
,足見漢代非常重視儀容河體膚整潔,朝廷內外
,上上下下都有著經(jīng)常沐浴的良好習慣
。
到了唐代,“五日一下沐”才改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
,叫作:“休浣”
。俗以每月上旬
、中旬、下旬為上瀚
、中瀚
、下瀚,瀚即浣的異體字
,本意是洗濯
,大概因為十天一浣的緣故,浣又有了一種計時的意義
,一浣為十天
,所以唐代制度十天一休沐有休浣之名。
三
、魏晉南北朝貴族沐浴奇習
貴族作為上層社會的代表者
,需要整潔的外表儀容與其赫赫聲威相匹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赌鲜贰ち罕炯o下》記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對沐浴格外鐘愛
,還專門撰寫梁三卷《沐浴經(jīng)》,大力倡導沐浴
,可稱是中國最早的沐浴專著
。為此在當時洗頭洗澡成為人們日常清潔衛(wèi)生的生活環(huán)節(jié)。自先秦以來就已形成三日一洗頭
、五日一沐浴的生活習俗
,古人洗頭如此之勤是有原因的,因為古代無論男女均束發(fā)覆巾
,容易積累塵膩
,所以必須勤洗頭。
晉元帝司馬睿和太子司馬紹父子之間有一段有關洗頭的對話十分有意思
。史稱“性至孝”的太子司馬紹聽說父皇洗頭
,專門上啟表示祝福,因為“吉日沐頭
,老壽多宜”
。而晉元帝的回答是頭上“大垢臭”,故而要好好洗一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磥硪活^長發(fā)要洗一洗也是很費勁的,司馬紹又說
,聽說洗頭洗了很久
,想必十分疲勞,不知父皇龍體如何
。晉元帝回答:洗去垢膩感覺特別好
,身子一點不感到疲乏
。洗頭舒服,溢于言表
。
《禮記·玉澡》曾對洗澡規(guī)定了一套程序
,沐浴出水后,要分用干凈的精
、粗兩巾擦拭身子
,然后再用熱水淋身,披上專門的布衣
,以俟身燥
,其間還要喝一些飲料,以止口渴
。這樣的沐浴至少是中產(chǎn)以上的人家才可以為之
,應該說是為貴族沐浴所定的程序,貧苦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古人還有沐浴必更衣的習俗
,《楚辭·漁父》云:“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更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睍x代貴族已將沐浴作為個人清潔衛(wèi)生的一個重要內容,遵循古俗沐浴必更衣
。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載
,車騎將軍桓沖喜歡沐浴,因其節(jié)儉不愛穿新衣
。一次桓沖沐浴后,祈自故意送新衣給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笡_生氣地催促拿走,其妻說:“沒有新衣
,哪來的舊衣
。”桓沖聽罷大笑
,便穿上了新衣
。桓沖沐浴
,其妻送衣
,且不論新衣舊衣,當時人洗完澡必要換衣服
,換上干凈衣服自然舒服多了
。
然而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人性張揚的時代,誠如唐人杜牧《潤州》詩中所說:“大抵南朝皆曠達
,可憐東晉最風流
。”在這樣的時代里
,不同的人對待沐浴各有不同的態(tài)度
,一是不好沐浴,一是沐浴成癖
,走向極端
。
南朝濟陰冤句人卞彬,是個恃才傲物的人
,但卞彬由于“澡刷不謹
,浣沐失時”,導致身上虱蟲極多
,盡管淫癢難忍
,但他仍然不沐浴,并聲稱也可以安然無恙地生存下去
。
饑要食
,困欲眠,污垢需清洗
,這是作為文明人都會有的生活內容
,只有經(jīng)常沐浴,才能使人清潔衛(wèi)生
。而南朝齊人何佟之卻又沐浴成癖
。何佟之出身于名門貴族,師心獨學
,強力專精
,手不輟卷,讀禮論三百余篇
,略皆上口
。在歷史上何佟之除了才高出名外,要讓他大出風頭的是他有沐浴癖
,史書稱其為人性好潔
,往往一天之內,要洗浴十幾次
,幾乎是成天不停地洗浴還覺得不夠
。由于何佟之一日十幾洗,時人送給他一個響當當?shù)赝馓柦小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沐浴凈身
,講究清潔衛(wèi)生
,本是個良好地生活習慣,然而
,何佟之似乎有些過分
,一天洗十幾次澡,這樣的人世上確實罕見
,故而
,唐人李延壽撰寫《南史》為何佟之作傳時,就突出地寫了何佟之地沐浴癖
。這一點確實讓何佟之出盡了風頭
,明人李贄、馮夢龍在其著作中都大談何佟之洗浴
。
四
、隋唐皇家愛洗溫泉浴
古人很早就流行洗溫泉浴,但溫泉浴地盛行是在唐代
,由于皇帝酷愛洗溫泉浴
,所以,人們一提起溫泉浴
,就想到唐代著名的華清池
。
陜西驪山溫泉,在秦代就有“神女湯”的美名
,自秦以后
,千城萬國之民接踵而來洗溫泉浴。唐太宗貞觀十八年
,在驪山建起“湯浴宮”
;天寶六年,唐玄宗大興土木
,再行擴建
,將泉池納入豪華的宮殿內,改稱為“華清宮”
,因為宮殿再泉池之上,所以又名“華清池”
,專為帝王所享用
。華清池分為九龍湯和芙蓉池,九龍湯專供皇帝御洗
,芙蓉池專供楊貴妃沐浴
,后來亦稱為“貴妃池”,并設有專人管理
,《舊唐書·職官志三》云:“溫泉監(jiān)掌湯池官禁之事”
,這溫泉監(jiān)一官就是專門負責皇家湯池事務的專職官員
。考古工作者在唐代華清宮御湯遺址內發(fā)掘出蓮花湯
、海棠湯
、星辰湯、太子湯
、尚食湯等五處湯池遺址
。這就映證了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長湯十六所》的記載:“華清宮中除供奉兩湯外
,而別更有長湯十六所
,嬪御之類浴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迦耸穳籼m《全史宮詞》亦云:
雨過華清樹影涼
,風來前殿玉龜香。
至尊浴罷金輿出
,嬪御分尋十六湯
。
可見當時華清宮內溫泉浴之多,正是華清宮的鼎盛時期
。
唐代皇帝從唐太宗開始
,大多喜歡溫泉浴,唐高宗李治有《過溫湯》詩
。唐中宗李顯景龍三年十二月駕臨新豐溫宮
,賜浴湯池,大臣們還紛紛獻詩
,上官婉兒也賦絕句三首進獻
,名為《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
。而唐玄宗李隆基身體力行
,罷溫泉浴推向極盛。唐玄宗每年十月要偕楊貴妃到華清宮過冬
,沐浴嬉樂
,盡情享受溫泉浴的樂趣。
當時古都西安四周有不少溫泉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驪山湯
、石門湯和鳳泉湯。驪山溫泉成了皇上的御洗之地
,鳳泉湯也是皇上常去之地
,唐玄宗在《幸鳳泉湯》詩中抒發(fā)“愿將無限澤,沾沐眾心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倍挥谒{田湯峪河口西側的石門湯
,雖然唐玄宗未能駕臨,然而他卻十分關心
,特賜名“大興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