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十三味,搗羅為細末
功能主治 : 主虛勞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制法 : 上為末,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熱瘡。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至30丸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目錄1拼音2概述3《圣濟總錄》卷九十二方之二參丸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二參丸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圣濟總錄》卷一三三方之二參丸 4.1組成4.2主治4.3二參丸的用法用量4.4制備方法 5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二參丸 1拼音 èr shēn wán
2概述 二參丸為方名,同名方約有2首
3《圣濟總錄》卷九十二方之二參丸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方之二參丸組成為人參、菟絲子(酒浸一夜
如頑痹
,加附子(炮裂,去皮、臍)7.5克;婦人血虛
4《圣濟總錄》卷一三三方之二參丸
二丹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丹參45克
丹砂6克(為衣)
遠志(去心)15克
茯神30克
人參15克
菖蒲15克
熟地黃45克
天門冬45克(去心)
麥門冬30克(去心)
甘草3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注解4參考資料附:1治療小便余瀝的方劑2治療小便余瀝的穴位3治療小便余瀝的中成藥4小便余瀝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小便余瀝 1拼音 xiǎo biàn yú lì
2英文參考 dribbling urination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注解
小便余瀝為病證名
,出自《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1]。指小便之后,滴瀝不盡的病癥,多因腎虛膀胱冷所致[1]
4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32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二參三子方
下一篇: 二參二藤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