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肝補脾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08 20:39:47
伐肝補脾湯
處方 : 黃連1錢2分
,芍藥1錢,柴胡1錢,青皮8分
,白術1錢半
,人參8分
,白茯苓1錢
,甘草(炙)5分
。
功能主治 : 脾胃氣弱
,木乘土位而口酸者
。

用法用量 : 水煎
,食前服。
摘錄 : 《赤水玄珠》卷三
一個勞心者的專用補血湯方,補氣血,益心脾
,簡單好用
,效果佳
歸脾湯為補血名方,具有補血養(yǎng)心
、健脾益氣的功效
。歸脾湯出自南宋的醫(yī)家嚴用和的《濟生方》。當時
,嚴用和的歸脾湯的方子還不完整
,到了明代時,太醫(yī)院的院長薛立齋在這個方子里加上了當歸和遠志
,至此歸脾湯就變成了現(xiàn)在藥店里的中成藥人參歸脾丸的原方了
。
歸脾湯組成:人參、白術
、茯苓
、龍眼肉、酸棗仁各二錢(各3克)
,黃芪一錢半(2克)
,當歸、遠志各一錢(各1.5克)
,木香
、炙甘草各八分(各1.2克) 。
此組方用量來源于《湯頭歌訣》。 歸脾湯適合經(jīng)常操心
、勞累的人,因為操心勞累而損傷了心血
,所以方劑中的藥物也重在補血
。在《濟生方》中,對歸脾湯的應用只有“ 治思慮過度
,勞傷心脾,怔忡健忘 ”這短短的一句話
,不過話雖少
,但涵蓋的范圍卻很廣,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
、心慌心悸
、崩漏或月經(jīng)量少等心脾兩虛癥狀的患者均可使用。
1. 氣血雙補的經(jīng)典方
歸脾湯這方子看似簡單
,但是里面的學問可大了
。首先,這個方子里包含著補氣的四君子湯
,黃芪也是補氣的
,乍一看,大家似乎覺得歸脾湯是補氣的
,但是
,它在方劑學中確實歸屬補血類,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要從氣和血的關系談起
,氣和血是互生的
,氣生血,血生氣
。中醫(yī)講血需要依靠脾氣才能行使功能
,所以中醫(yī)在補血的時候很少只開補血劑,一般都要同時補氣
,就好像是賦予了血細胞干活的動力一樣
。有人將氣血的關系比作夫妻,氣為陽
,主動
,扮演著丈夫的角色;血為陰
,主靜
,扮演著妻子的角色。一個美滿的家庭
,夫妻和睦是關鍵
,同樣,對于身體而言
,如果想要保持 健康
,氣血平衡是關鍵。一旦氣虛或者血虛
,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正如《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所說:“ 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那么,氣虛是什么呢?
我們剛才說了氣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氣虛
,就好比一個家庭里
,作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無能。在這種情況下
,這個家首先經(jīng)濟來源會出現(xiàn)問題
,而沒了錢的支援,各家庭成員的吃喝問題就得不到保證
,可以說這家人只能處在低水平的生活狀態(tài)
;其次,因為丈夫太懦弱
,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強勢者的欺侮
。相應地,人的身體在氣虛之后又會怎么樣呢?首先
,這人的氣不足
,臟腑功能會低下,以至于整個人出現(xiàn)精神萎靡
、少言懶語
、倦怠乏力、動不動就會出虛汗等現(xiàn)象
;其次
,身體的抗病能力減弱,即便是很微小的外邪都可以欺負自己
,刮來一陣寒風
,別人可能都會安然無恙,但氣虛之人卻可能大病一場
。
當然
,氣的問題不止氣虛,還有氣陷
、氣滯
、氣逆等情況,但氣虛是其中最主要的問題
。氣虛的人比較好辨認
,他們通常容易感冒,也比較容易生病
。體型消瘦或偏胖
,身體容易疲倦,全身乏力
。另外
,還伴有面色蒼白
,說話聲音低微,稍微活動則出汗
、心悸,舌淡苔白
,脈虛弱等身體特征
。
當人血虛時,又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呢?血液具有濡養(yǎng)四肢百骸的功能
,身體的所有器官都需要血液帶來的營養(yǎng)
,所以如果血液不足了,全身的各個臟腑都會出現(xiàn)問題
。
如果心血虛
,將會出現(xiàn)心悸、怔忡等情況
。原因在于心藏神
,需要血的滋養(yǎng),心血不足時
,身體上關于“思考”的整個系統(tǒng)都會出現(xiàn)問題
,典型的就是記憶力會變差,夜晚夢多
,白天煩躁
,不喜思考。以上這些都是血不養(yǎng)心造成的問題
。
如果肝血虧
,對身體造成的危害也很大。我們知道
,肝藏血
,屬木,需要濡潤
,血液不足
,就好像一棵樹沒有了充足的水源,失去了水的滋潤
,再茁壯的樹木也會變得逐漸枯萎
。肝臟缺少血,人就會變得容易發(fā)火
,常感頭昏腦漲
、目赤腫痛;同時
,因為肝開竅于目
,目得肝血的濡養(yǎng)才能看清東西
,假如肝血虛,還會影響到視力
,出現(xiàn)視物模糊
、眼睛易疲勞等情況。
如果肺血不足
,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肺血虧虛,就會出現(xiàn)胸悶
、氣短
、呼吸不利等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心悸
,很多老人的心臟問題
,其實都和肺血不足密切相關。對于這種心臟不適
,如果只是一味地活血化瘀
,往往還會導致病情越來越重。
高明的中醫(yī)在補血的時候
,往往會考慮到這個人的氣是否充足
,如果不足,單靠補血是不夠的
,所以一定要先補氣再補血
,而補氣其實補的就是脾氣。中醫(yī)對血的描述是:“中焦取汁化氣
,變化為赤
,是為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血是通過脾氣對食物吸收轉(zhuǎn)化而來的,脾胃為后天生化之源
,調(diào)理好脾胃
,才能養(yǎng)好血,這也正是歸脾湯的高明之處
。這在西醫(yī)里也一樣
,只有保證了營養(yǎng),才不會貧血
。
2. 勞心者的首選方
脾胃是“后天之本”
,是氣血生化之源,很多因素可影響到脾胃的強弱,比如生病傷了元氣
,或飲食無節(jié)損傷脾胃
,另外憂思也會對脾胃造成損傷。大家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如果突然聽到一個壞消息
,即便面對著一桌子自己喜歡吃的美味佳肴,也沒了胃口
。有的高中生在高考前夕
,因為反復的學習和考試,用腦過度
,很少有胃口特好的時候。脾胃是一個跟心關系很密切的器官
,用腦過度
,操心太多都可能直接傷脾,這也是中醫(yī)所謂的“憂思傷脾”的含義
。
一個人壓力大
,肝氣郁結(jié),肝克伐脾
,就會傷及脾臟
,主要癥狀就是食欲不振或食不甘味。除此之外還容易疲勞
,睡眠質(zhì)量差
,這是因為脾主肌肉,脾虛肌肉無力
,脾是生血
、運化血的大本營,血虛無以養(yǎng)心安神
。
腦力勞動者通常感情比其他人細膩
,更容易產(chǎn)生憂思,所以是脾虛的高發(fā)人群
,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
,失眠健忘。對這種人而言
,歸脾湯就是很不錯的調(diào)養(yǎng)方子
。
歸脾湯,從名稱上能夠很清晰地看出
,這個藥是針對脾的
,為何又在里面加入了龍眼肉、酸棗仁、當歸等養(yǎng)血的藥呢
?現(xiàn)代人的工作壓力大
,思慮過度,就會耗傷心血
,所以要想養(yǎng)血
,一定要把這個漏洞給補上。歸脾湯用的是心脾同治的方法
,這才是高手出招
。
當經(jīng)常感到焦慮、疲勞
、壓力大的時候
,不妨用歸脾湯調(diào)理一下,有的人因為食欲不振所出現(xiàn)的心悸
、心慌之癥也可用此方
,為什么這么說呢?氣血不足,養(yǎng)心的能力就會減弱
,而氣血從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中來
,所以吃得少就沒有足夠的氣血養(yǎng)心,人就會出現(xiàn)心悸
、心慌的癥狀
。另外,失眠健忘
、夜有盜汗以及神經(jīng)衰弱等屬于心脾兩虛者等
,都可應用本方。
3. 失眠者的安神藥
失眠
,在傳統(tǒng)中醫(yī)里又稱為“不寐”
,是一種經(jīng)常性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病癥,主要為人眠困難
,或睡眠時間不足
,或睡眠不深以致醒后疲倦,嚴重者可徹夜不眠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種
,其中久病或年邁的人往往因為氣血虧虛、營氣不足而失眠
,營主血
,血虛則心失所養(yǎng),神不守舍
,以致失眠
。
歸脾湯能夠通過補氣血而安心神,使睡眠得安,健忘得愈
。方中人參
、黃芪、白術補脾氣
,運化水谷生血
,使心得血養(yǎng);當歸
、龍眼肉補血養(yǎng)心安神
;茯苓、酸棗仁
、遠志寧心以安神
;木香柔肝解郁;炙甘草引藥入脾
。諸藥配伍
,共奏補氣健脾、養(yǎng)心安神之效
。
失眠多因情志不遂耗傷心神,以致神情損傷引起
。因此
,失眠患者在服用歸脾湯的同時,還應該用以情制情法
,排除困擾的原因
,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 養(yǎng)生 方法
。入睡前可聽聽鎮(zhèn)靜
、催眠的音樂來引導人眠,平時則以輕松
、優(yōu)雅的樂聲來疏導情緒
。從飲食上來看,失眠患者除了清淡飲食外
,還應遠離辛辣厚味
,可多食黑芝麻、核桃
、首烏粥
、桑葚粥等。吃飯不宜過飽
,尤其是晚餐
,更要注意,晚餐后多散步。
# 健康 科普大賽#
?診治各種老年病
慢性支氣管炎
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很多
,治療時不宜只顧虛弱
,過多地應用補劑。尤其是急性發(fā)作時
,過于發(fā)散
,不先事疏解,或只補虛不去邪
,都可能使外邪久駐
,病情加劇。
臨證多用保元湯合生脈散加麻黃
、附子
、枸杞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有效,并指出
,此方標本兼顧
,肺腎同治,還可酌加葶藶
、大棗
。本方對老年肺氣腫,腎虛作喘及心氣虛作喘均可用
。一例老年婦女
,患常年咳喘,為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
,感冒或勞累后即發(fā)作
,夜間常不能平臥,平臥時即咳嗽氣喘
,曾用延年半夏湯
,略有好轉(zhuǎn),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加補骨脂
、紫河車也未控制
,改用此方得以控制。停藥又作
,服藥則好轉(zhuǎn)
,屢經(jīng)驗證。后以此方配成丸藥緩調(diào)
。老人慢性咳嗽于外邪掃除后
,咳嗽基本平復,可服固本丸扶正培本
。
支氣管哮喘 中醫(yī)治療咳喘和哮喘
,一般是新咳治肺
,痰咳治脾,虛喘治腎
。支氣管哮喘痰氣交阻
,上壅于肺,痰多者肺脾同治
,可用蘇子降氣湯
。虛者加人參,氣逆短氣息促者
,可加盔沉香1~3分沖服
,腎不納氣,可加五味子
、冬蟲夏草
。曾用此方法控制過一些老年哮喘病,或使發(fā)作間隔延長
。
在辨證用方方面
,風寒襲肺者,應先治風寒
。新喘呼吸急促
,胸悶息粗,可用定喘湯
。痰喘也用六安煎或六君子湯加蘇子
、杏仁、厚樸
。腎不納氣
、腎虛精氣虧乏作喘者
,可以八味地黃湯加鵝管石
、補骨脂、五味子
。平時可服金匱腎氣丸
。麻杏甘石湯合半夏厚樸湯治哮喘有效。
冠心病 根據(jù)傳統(tǒng)理論「胸為清陽之府」
,「心體陰而用陽」的觀點
,指出治療「胸痹心痛」應以陽藥及通藥以廓清陰邪,不可摻雜「陰柔滋斂」之品
。因為冠心病的病機可能與「胸陽衰弱
,濁陰干犯清陽」有關。心居陽位
,屬于少陰經(jīng)脈
,主血
,血屬陰,故「心體陰而用陽」
,不容「濁邪侵襲」
。
本病老年人尤多見,因年高者代謝失調(diào)
,胸陽不振
,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緩慢迂滯
,易成「痰濁」
,「血瘀」。故應宣痹行氣
,活血化瘀
。可用通心陽之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薏苡附子散也可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钛鰟t可用「變通血府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去地黃、柴胡
、白芍加肉桂
、薤白)。開寒閉則可用蘇合香丸
。這些方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效果
。老年人「心脈痹阻」心痛、心悸
、胸悶
,人參、三七
、琥珀末有益心氣
,通脈絡之效,可每日服三次
,每次服二分
,偏重化瘀者三七生用,偏重補虛者三七芝麻油拌半干炒如虎皮色用
。氣陰不足者用洋參
,喘者加蛤蚧尾同研末服用。心肌梗死者可用生脈散或生脈散加保元湯補氣生津為主方
,益陰復脈用炙甘草湯
,老年心肌梗死作喘者也可用黑錫丹50粒送服
,通瘀血,止喘
。
高血壓病 老年高血壓病人其舒張壓常較難降
,不易控制。此類患者氣虛的多
,可有腎氣虛及中氣虛之不同
。用苦寒瀉肝或二仙湯之類不起效用,用大量黃芪有時可有一定作用
。用法:一般黃芪用一兩以上
,配陳皮一錢。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中的補陽還五湯也有一定效果
,但有「火熱」者不宜用
。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鎮(zhèn)肝熄風湯對肝陽上亢型老年人也適用。有的病人血壓波動
,忽高忽低
,李東垣半夏白術天麻湯為粗末小量頻服,有助調(diào)整
。
腎及輸尿管結(jié)石 本病為「五淋」中的「石淋」
,多為下焦?jié)駸後劤桑g有腎陽不足或腎陰不足而致者
,也有因氣滯血瘀
,氣道不行,血脈瘀阻而成的
,審其因之不同而辨證選方用藥
。
在辨證治療方面,濕熱下注者豬苓湯
、石韋散
;腎陰虛者六味地黃湯合二至丸;腎陽虛者濟生腎氣丸或六味地黃加小茴香
、巴戟肉
;偏實證者用八正散或活命飲
;氣滯血瘀者用木香流氣飲或血府逐瘀湯
。
本病在老年中也相當常見,曾以金錢草七兩
、海金沙一兩
,塊滑石四錢,甘草梢一錢
,川杜仲六錢
,川牛膝四錢
,洗石韋三錢,車前子四錢
,扁蓄三錢
,廣木香一錢半,全當歸四錢
,王不留行四錢
,大生地五錢,進退加減治療一例老年腎結(jié)石患者
,前后用金錢草三十余斤以清熱利濕
,并用強腎藥,排出結(jié)石
,并使左腎功能由喪失而基本恢復
。以豬苓湯、石韋散
、八正散為主方加減治療老年尿路結(jié)石
,也都行之有效,都有排出結(jié)石的案例
。
慢性腎炎 老年慢性腎炎一般不用峻下或發(fā)汗的方法
,多取健脾溫腎補氣法治療。六君子湯治療「氣虛痰飲
、吐嘔痞滿
,脾胃不和,變生腫癥」較好
,所以對于疲勞
、血虛、腹軟
、脈弱
、平素手足易冷者可用,還可辨證加木香以通三焦
,加砂仁以通中氣
。脾虛身重浮腫也可用實脾飲,以達到氣行水行
,實脾以制水的目的
。濟生腎氣湯也可用,本方很少用于幼童及青年
,多用于中年后尤其老年病人
。治水腫方劑中五苓散、五皮飲均較穩(wěn)妥
,對于老年人
,初起用黃芪劑(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芪湯),末后用地黃劑(濟生腎氣丸常服)
,對消腫及改善腎功能均有一定作用
。氮質(zhì)血癥病人用大黃附子細辛湯或溫脾湯也有一定效果。
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肺燥
、胃熱
、腎陰虛表現(xiàn)常很突出,病久也可陰損及陽
,常見腎陽虛衰和陰陽俱虛
。針對這一病機,常以六味地黃湯加石膏
、附子治療
,每劑附子用八分,石膏用三錢
,不驗時按比例適當遞加附子
、石膏量,以附子推動石膏發(fā)揮止渴作用
。糖尿病末期皮膚生瘡癤的很多
,常久治不愈,經(jīng)驗鹿茸有效
,每次服一分
,每日二次,一即可生效
,此方曾給自己用過
,確有較快收口和止癢功用,加蛤蚧尚可降血糖
。
前列腺炎 本病一般呈慢性經(jīng)過
,屬中醫(yī)「勞淋」范疇。勞累即重
,急性發(fā)作時可有膿尿及血尿
、尿頻、尿急及尿痛
,可用豬苓湯加生大黃
,紅細胞多加元參、旱蓮草
,善后可用金匱腎氣丸或濟生腎氣丸
,如屬陰虛
,則用六味地黃丸
。腎脈虛數(shù)
,舌根發(fā)白的慢性病也可用濟生腎氣丸作湯常服。八正散不好用
,因陰虛證的多
,用了恐苦寒化燥,小薊飲子也不理想
,曾治療一例前列腺肥大并有前列腺炎的老年病人(七十二歲)
,尿流分叉或細,不易排出
,用濟生腎氣湯一個月余后
,排尿基本正常。
慢性泄瀉 老年人慢性瀉泄有的用健脾法可以取效
,對于谷食不化
,便溏薄、次數(shù)多
,精神差
,面色萎黃,舌淡
、脈緩弱的較好
,如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等都可用
。但也有用健脾法無效者
,蒲輔周老中醫(yī)生前曾和他共同討論過,認為還得用右歸丸
,以升腎火和蒸發(fā)脾陽
,或脾腎雙治。老年人腎陽大衰
,黎明之前
,腸鳴作泄,稱五更泄或雞鳴泄
,或腎泄
,古方有用資生丸的,還不夠
,應加右歸丸
。還有一種是屬于「肝氣乘脾」的痛泄,要用「抑肝扶脾」法才行
。曾治療二高年婦女
,腹瀉數(shù)月,瀉前必腹痛,曾用治脾治腎法均略好轉(zhuǎn)而不能根治
,診之肝脈弦
,脾脈弱,遂以劉草窗「痛瀉要方」加川芎以條達肝氣
,升運脾氣
,日見好轉(zhuǎn),后以異功散善后
。有此證
,用此方藥,效果確實很好
。
便秘 老年人大便秘結(jié)是相當多見的
,多為氣血不足所致,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
,血虛則少津不能滋潤大腸
。也有年高體衰腎陽衰微而為寒秘、冷秘的
。氣虛者舌淡苔薄脈弱
,有時大便并不干結(jié),但排出困難
,甚至排便時汗出氣短
,補中益氣湯加肉蓯蓉主治。血虛津少者可用《沈氏尊生書》潤腸丸
,方中當歸是治老人便秘養(yǎng)血潤腸的好藥
。陽衰溫通可用《局方》半硫丸或加當歸、肉蓯蓉
、核桃肉
。
慢性肝炎 老年人慢性肝炎常表現(xiàn)有「血瘀」證候,面色晦暗
,肌膚甲錯
,肝大,肝區(qū)痛
,舌質(zhì)暗紅
,或有瘀斑,脈多弦澀
,這些常為氣郁已久
,病久入絡,營氣絡脈瘀阻的表現(xiàn)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父尾∪缧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宜伐肝,宜調(diào)肝
,調(diào)中加補
。光補不行,不論補肝或補脾都不行
。脾胃癥狀也可能很突出
,為肝盛脾弱
,病根還是在肝
,肝為多血之臟,仍以調(diào)補為好
,可用柴芍六君湯合當歸補血湯加活血化瘀的瓦楞子
、刀豆子。
一般都認為肝炎病機是「濕熱蘊積」所致
,以清熱利濕為治
。在初期有濕熱征象者,是正治法
。但若執(zhí)一法一方
,不辨證施治,久清熱必傷陽
,久利濕必傷陰
,陰陽俱傷,則必導致陰陽俱病
,轉(zhuǎn)化成他種病變
。曾治一例肝炎久治不愈者,用補血益氣法很快治愈
。也有的用清化法不效
,以李東垣圣愈湯而使肝功能獲顯著好轉(zhuǎn)者。
震顫麻痹綜合征 老年人腦動脈硬化引起震顫麻痹綜合征的并非少見
。中醫(yī)治療可以使癥狀減輕
。認為本病病機和中風前驅(qū)相似,為氣虛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