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浮石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09 09:15:52

      浮石丸

      《名家方選》:浮石丸

      處方 : 莪術(shù)
      、三棱
      、桃仁、大黃
      、浮石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糊為丸。

      功能主治 : 經(jīng)閉

      ,及血塊。

      用法用量 : 口服

      摘錄 : 《名家方選》

      《眼科錦囊》卷四:浮石丸

      處方 : 海浮石2錢
      ,龍骨2錢,牡蠣2錢
      ,消石2錢
      ,蕎麥3錢,大黃3錢

      制法 : 上為末

      ,糊為丸。

      功能主治 : 青盲闊大等內(nèi)障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

      ,白湯送下。

      摘錄 : 《眼科錦囊》卷四

      方出《時后方》卷三
      ,名見《普濟方》卷一五八:浮石丸

      處方 : 浮石

      制法 : 上為末服;亦可為蜜丸

      功能主治 : 卒得咳嗽

      用法用量 : ①浮石,原作“浮散石”

      ,據(jù)《圣惠》改
      。②《普濟方》本方用浮石二兩,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米飲送下
      ,一日三四次

      摘錄 : 方出《時后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五八

      浮石簡介

      目錄1拼音2出處3拼音名4浮石的別名5來源6原形態(tài)7生境分布8性狀9化學成份10炮制11性味12歸經(jīng)13功能主治14浮石的用法用量15注意16各家論述17浮石的臨床應用18摘錄附:1用到中藥浮石的方劑2用到中藥浮石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浮石 1拼音 fú shí

      2出處1.浮石始載于《日華子》

      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

      3.《綱目》曰:“浮石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jié)成者

      。狀如水沫及鐘乳石
      ,有細孔如蛀窠,白色
      ,體虛而輕
      。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
      ,入藥更良
      。”4.《綱目》又引《交州記》云:“海中有浮石
      ,輕虛可以磨腳
      ,煮水飲之止渴,即此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卑锤∈癁榛鹕絿姵龅膸r漿,當其凝固時散發(fā)出多量氣體而成的多氣孔石塊
      ,以上文獻所述與此相符

      3拼音名Fú Shí

      4浮石的別名水花、白浮石

      、海浮石
      、海石、水泡石
      、浮水石
      、大海浮石

      5來源藥材基源:為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浮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umice Stone

      采收和儲藏:夏

      、秋季采
      ,浮石多附著在海岸邊,用鎬刨下
      ,清水泡去鹽質(zhì)及泥沙
      ,曬干。

      6原形態(tài)為多礦物集合體

      。礦物組分90%以上為非晶質(zhì)火山玻璃
      ;或含少量晶質(zhì)礦物
      ,晶質(zhì)主要是長石,其次有石英
      、輝石及其變化產(chǎn)物角閃石
      ;另外填充在礦物顆粒間或孔隙中的,尚有沸石等次生礦物

      非晶質(zhì)玻璃構(gòu)成多孔骨架

      。晶質(zhì)礦物長石呈條柱狀、板柱狀的白至灰白色小晶體或碎粒嵌生在玻璃質(zhì)中
      ,有石英共生的酸性火山巖浮石中主要是鉀鈉長石,無石英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巖浮石中主要是鈉鈣長石
      。石英則呈白至灰白色粒狀嵌生在玻璃質(zhì)中
      。輝石,多數(shù)已變化成角閃石
      ,未脫鐵時為黑褐色
      ,已脫鐵時為灰白色或綠白色。浮石中的沸石都是長石沸石化的產(chǎn)物
      ,為白色粉末狀
      、纖維狀微粒,或為填充在孔洞(氣孔)中的白色纖維狀集合體

      7生境分布分布遼寧

      、山東、浙江
      、廣東
      、廣西、海南等地

      8性狀性狀鑒別:呈稀松似海綿狀的卵形不規(guī)則塊體

      。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
      ,偶而呈淺紅色
      。具多數(shù)細孔,形似蛀窠
      ,有時呈管狀
      。體輕,質(zhì)硬而脆
      ,易碎
      ,斷面疏松,具小孔
      ,常有玻璃或絹絲樣光澤
      。放大鏡下可見玻璃質(zhì)構(gòu)成多孔骨架,晶質(zhì)礦物呈斑晶或隱晶質(zhì)微晶分布在骨架中。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氣微弱
      ,味微咸。以體輕
      、色灰白者為佳

      9化學成份主要為二氧化硅(SiO2),并含有鈣

      、鈉
      、鐵、鋁
      、鎂
      、鋅、鈦
      、磷等多種元素

      10炮制1.浮石《壽世保元》:“研,水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冻煞角杏谩罚骸叭ド啊
      !爆F(xiàn)行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洗凈
      ,曬干,搗碎
      。生用以清肺化痰為主

      2.煅浮石《藥品辨義》:“火煅為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兜门浔静荨罚骸办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水飛過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增廣驗方新編》:“煅存性
      。”現(xiàn)行
      ,取凈浮石
      ,置適宜的容器中,用無煙武火加熱
      ,煅至紅透
      ,取出
      ,放涼,搗碎
      。煅后質(zhì)脆
      ,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軟堅散結(jié)為主

      飲片性狀:浮石參見“藥材鑒別”項

      。煅浮石形如浮石,多粉狀
      ,暗灰色
      ,質(zhì)酥脆而易碎。氣微
      ,味淡
      。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
      ,防塵。

      11性味咸

      ;寒
      ;無毒

      12歸經(jīng)肺;腎

      ;肝
      ;大腸經(jīng)

      13功能主治清肺火;化老痰

      ;利水通淋
      ;軟堅散結(jié)。主痰熱壅肺
      ;咳喘痰稠難咯
      ;小便淋瀝澀痛;癭瘤瘰疬

      14浮石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 1015g
      ;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水飛后吹耳或點眼。

      15注意虛寒咳嗽患者禁服

      16各家論述1.《本草拾遺》:“水花……江海中間

      ,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
      ,猶軟者是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本草衍義》:“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無出此石
      。玲球
      ,肺之象也。氣味咸寒
      ,潤下之用也
      。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
      。清其上源
      ,故又治諸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綱目》)3.賈所學:“海石
      ,味咸能降火,又能軟堅
      ,故力降熱痰
      、軟結(jié)痰、消頑痰
      ;因其體浮
      ,專主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間消化凝結(jié)
      ,化痰丸中必用之藥也
      。”(《藥品化義》)

      17浮石的臨床應用1.海蛤散:海浮石100g

      ,蛤殼200g
      。以上二味,共研細粉
      ,過60目篩
      ,混勻,即得
      。本品為灰白色的粉末
      ;味淡。功能順氣化痰
      ,清肺平肝
      。用于肺虛咳嗽,氣急痰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诜看?g
      ,每日12次
      ,布袋包煎
      。(《上海市藥品標準》1980年)2.消癭順氣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
      ,海帶45g
      ,昆布45g,蛤粉45g
      ,浙貝母60g
      ,地黃60g。以上七味
      ,粉碎成細粉
      ,過篩,混勻
      ,每袋裝12g
      ,即得。本品為黃褐色的粉末
      ;氣微腥
      ,味微咸。功能消癭散結(jié)
      。用于肝郁結(jié)引起的項部癭瘤
      ,瘰疬結(jié)核,腫硬不散
      ,年久不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每次6g,每日2次
      。(《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

      18摘錄《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浮石的方劑 浮石丸 úshíwán《名家方選》:浮石丸:處方:莪術(shù)

      、三棱、桃仁
      、大黃
      、浮石各等分。制法:上為末
      ,糊為丸...

      浮石散 六

      ,名見《普濟方》卷一七六:方名:浮石散組成:浮石、舶上青黛各等分
      ,麝少許
      。主治:消渴。用法用量:...

      夷則丸 拼音:yízéwán《家塾方》:別名:海浮石丸組成:海浮石

      、大黃
      、桃仁各等分
      。主治:腹不滿,其人言我...

      硫黃散 一》《圣惠》卷二十四:硫黃散:處方:硫黃1錢

      ,水浮石1錢
      ,槐白皮1錢,寒水石1錢
      ,不灰木1錢
      ,蝸牛子...

      麝香丸 93處方:山慈菇90g紅大戟90g五倍子45g浮石60g蟾酥3g麝香9g千金子霜45g冰片12g熊...

      更多用到中藥浮石的方劑
      用到中藥浮石的中成藥 麝香丸 93處方:山慈菇90g紅大戟90g五倍子45g浮石60g蟾酥3g麝香9g千金子霜45g冰片12g熊...

      京制咳嗽痰喘丸 (煅)馬兜鈴(蜜炙)茯苓甘草(蜜炙)遠志(炒焦)石膏細辛五味子(醋炙)桂枝(炒)浙貝母白芍(酒炙)...

      化毒丹 5錢,乳香5錢(另研)

      ,草烏頭(醋浸泡制)1兩
      ,浮石1兩(燒赤,醋淬7次
      ,研
      ,余醋另放),巴豆49個...

      消瘰丸 拼音:xiāoluǒwán英文:概述:消瘰丸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其中《醫(yī)學心悟》記載者為常用方
      ,其組成...

      復方川貝母片 170g法半夏160g陳皮300g紫菀40g浮海石40g罌粟殼160g制法:以上十一味,川貝母

      、法...

      更多用到中藥浮石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浮石 《本草綱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浮石 【釋名】海石(《綱目》)

      、水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炯狻繒r珍曰∶浮石
      ,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
      ,日久結(jié)成者
      。狀如水沫及...

      《本草述鉤元》:[卷五石部]浮石 。治疝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咸怠Oe塊及瘤癭結(jié)核
      。下氣
      。治淋。浮石色白體輕
      。肺之象也
      。氣味咸寒。潤下之用也
      。故入肺...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癰

      、疽 (日飲一升。)銹釘(調(diào)齏水
      ,冷服
      ,同人乳敷。)浮石(同沒藥
      ,醋糊丸服
      。)銀朱(水和丸服。)礬石(煨...

      《本草綱目拾遺》:[卷十鱗部]龍涎香 理極細

      ;黑者亞之
      ,如五靈脂而光澤,其氣近于臊
      ,似浮石而輕香
      ,本無損益,但能聚香耳
      。和香而用真龍涎
      ,焚...

      《重慶堂隨筆》:卷上

      海浮石簡介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匯編》:海浮石 2.1拼音名2.2海浮石的別名2.3來源2.4性味2.5功能主治2.6海浮石的用法用量2.7備注2.8摘錄 附:1用到中藥海浮石的方劑2用到中藥海浮石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海浮石 1拼音 hǎi fú shí

      2《全國中草藥匯編》:海浮石

      2.1拼音名

      Hǎi Fú Shí

      2.2海浮石的別名

      浮石、浮海石
      、浮水石
      、海石花

      2.3來源

      藥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兩類。海浮石為火山噴發(fā)出的巖漿所形成的石塊
      ;海石花為胞科動物脊突苔蟲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或瘤苔蟲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的干燥骨骼
      。海浮石全年可采,自海中撈出
      ,揀凈曬干
      。海石花夏秋自海中撈出,清水洗去鹽質(zhì)及泥沙
      ,曬干

      2.4性味

      咸、寒

      2.5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
      ,軟堅散結(jié)
      。用于肺熱咳嗽
      ,痰稠色黃,咯血
      ,支氣管炎
      ,淋巴結(jié)結(jié)核。

      2.6海浮石的用法用量

      3~5錢

      2.7備注

      (1)山東煙臺產(chǎn)一種小海石
      ,為海濱石灰華。系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鈣等鹽類圍繞貝殼
      、貝殼碎片或其他砂礫等質(zhì)點沉積而成
      。呈不規(guī)則塊狀
      。直徑1~2厘米,表面凹凸不平
      ,光滑
      ,灰白色或灰黃色,有空洞而無細孔
      。質(zhì)實體重
      ,斷面灰白色,無臭
      、味淡
      。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此外含有少量海水中所含的其他鹽類
      。上海產(chǎn)者較大
      ,直徑2~4厘米,多圓形突起
      ,斷面可見層次

      2.8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到中藥海浮石的方劑 夷則丸 拼音:yízéwán《家塾方》:別名:海浮石丸組成:海浮石、大黃

      、桃仁各等分
      。主治:腹不滿,其人言...

      喉癥含化丸 處方:膽礬2錢

      ,牙皂1錢
      ,月石2錢,明礬1錢
      ,海浮石3錢
      ,杏仁3錢,樸消1錢
      ,蔞仁3錢
      ,郁金2錢,...

      海浮石滑石散 拼音:hǎifúshíhuáshísǎn處方:海浮石4錢

      ,飛滑石4錢
      ,杏仁4錢,薄荷2錢
      。制法:上...

      海浮石丸 拼音:hǎifúshíwán處方:海浮石半錢

      ,人中白半錢,麝香少許
      ,雄黃1錢
      。制法:上為細末,以糯...

      海浮石散 拼音:hǎifúshísǎn處方:海浮石。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腎氣熱證
      ,小便秘澀黃色。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藥海浮石的方劑
      用到中藥海浮石的中成藥 小兒肺閉寧片 人參45g前胡45g甘草45g枳殼(炒)45g海浮石90g五味子15g葶藶子15g細辛15g麥冬9...

      哮喘丸 5g苦杏仁(炒)25g訶子肉25g罌粟殼25g海浮石25g檳榔20g川貝母20g前胡20g烏梅肉2...

      蕩石片 197795處方:苘麻子125g石韋100g海浮石125g蛤殼125g茯苓240g小薊125g玄...

      京制咳嗽痰喘丸 子(炒)化橘紅(鹽炙)紫菀款冬花(蜜炙)旋復花海浮石(煅)馬兜鈴(蜜炙)茯苓甘草(蜜炙)遠志(炒焦...

      小兒久嗽丸 00g桑白皮100g葶藶子100g石菖蒲20g海浮石(煅)100g藿香50g紫蘇子(炒)100g忍...

      更多用到中藥海浮石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海浮石 《驗方新編》:[附錄∶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咽喉門二∶嗆食啞喉

      。 爛斑火郁之癥
      。用六味湯加炒黃芩三錢,熟軍五錢
      ,海浮石二錢
      ,外吹藥,來日換加丹皮一錢半
      ,生地二錢
      ,酒...

      《張聿青醫(yī)案》:[卷一]風溫 冬瓜子(五錢打)栝蔞皮(四錢)川貝(去心三錢)海浮石(三錢)薏仁(五錢)枇杷葉(去毛一兩)風化霜(...

      《丁甘仁醫(yī)案》:[卷四咳嗽案]附∶痰飲、哮喘案 竹瀝半夏(三錢)水炙遠志(一錢)炙兜鈴(一錢)海浮石(三錢)象貝母(三錢)冬瓜子(三錢)活蘆根(去...

      《王旭高臨證醫(yī)案》:[卷之三]痰飲門 氣疲憊

      ,虛亦甚矣
      。治上無益,當治中下
      。大熟地(海浮石拌炒)五味子(炒)補故紙(鹽水炒)牛膝(鹽水炒...

      《王氏醫(yī)案繹注》:卷二

      ?浮石丸作用與功效
      ,有什么副作用

      浮石丸--《名家方選》
      【處方】莪術(shù)、三棱

      、桃仁
      、大黃、浮石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糊為丸。
      【功能主治】經(jīng)閉
      ,及血塊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名家方選》
      浮石丸--《眼科錦囊》卷四
      【處方】海浮石2錢
      ,龍骨2錢
      ,牡蠣2錢,消石2錢
      ,蕎麥3錢
      ,大黃3錢

      【制法】上為末
      ,糊為丸。
      【功能主治】青盲闊大等內(nèi)障。
      【用法用量】每服1錢
      ,白湯送下

      【摘錄】《眼科錦囊》卷四
      浮石丸--方出《時后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五八
      【處方】浮石

      【制法】上為末服
      ;亦可為蜜丸。
      【功能主治】卒得咳嗽

      【用法用量】1浮石
      ,原作「浮散石」,據(jù)《圣惠》改
      。2《普濟方》本方用浮石二兩
      ,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以米飲送下
      ,一日三四次

      【摘錄】方出《時后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五八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34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保真湯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