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浮萍葛根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09 09:42:02

浮萍葛根湯

《四圣懸樞》卷二:浮萍葛根湯

處方 : 浮萍3錢,葛根3錢
,石膏3錢,玄參3錢
,甘草3錢
,芍藥3錢

功能主治 : 溫疫

,陽明經證,目痛鼻干
,煩躁不臥者。

用法用量 : 流水煎大半杯

,熱服

摘錄 : 《四圣懸樞》卷二

《治疫全書》卷五:浮萍葛根湯

處方 : 浮萍3錢
,葛根2錢
,石膏(煅)2錢,元參2錢
,生姜3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 : 瘟疫,陽明經證

,目痛鼻干
,煩渴不眠。

用法用量 : 流水煎大半杯

,熱服

摘錄 : 《治疫全書》卷五

教你骨質疏松的調理方法

1

、風邪偏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患部紅斑瘙癢
、肢體關節(jié)屈伸不利、關節(jié)游走性疼痛
、手足麻木、舌淡
、苔薄白
、脈浮
。治療大法為:祛風
、通痹、止痛
。處方如下:炙黃芪30g、黨參20g
、防風30g
、當歸20g、云茯苓20g
、秦艽30g、肉桂5g
、葛根30g
、荊芥8g
、浮萍10g
、炙麻黃10g、生甘草6g
、生姜10g、大棗7枚等


2
、寒濕侵襲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膝酸軟無力、腰部冷痛
、畏寒而喜暖
、渾身肢體重著、關節(jié)屈伸不利
、腫脹麻木、小便清長
、舌白
、苔膩、脈沉
。治療大法為:溫陽祛濕。處方如下:僵蠶30g
、獨活20g
、川芎20g
、川斷30g
、補骨脂15g、雞血藤20g
、蒼術20g、桑寄生20g
、仙靈脾15g
、防風30g、細辛5g


3、腎陽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部冷痛
、腰膝酸軟
、畏寒肢冷
、尤其以下肢冷為甚
、目眩頭暈、精神萎靡不振
、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
、大便溏泄
、完谷不化
、五更泄瀉
、或有浮腫
、腰以下更甚
、甚則腹部脹滿、全身腫脹
、咳喘心悸
、面色晃白、舌胖
、苔白、脈沉而弱
。治療大法為:溫腎助陽補虛
。處方如下:菟絲子30g
、山茱萸30g
、山藥20g、熟地20g
、枸杞20g、制附子10g
、肉桂5g
、鹿角膠(烊化)6g、杜仲10g
、當歸20g。

4
、腎陰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膝酸軟
、喜揉喜按、時發(fā)骨痛
、眩暈耳鳴、患部痿軟微熱
、失眠多夢
、關節(jié)僵硬
;男子陽強
、婦女經少
、或經閉
、或崩漏
、形體也消瘦、五心煩熱
、潮熱盜汗、咽干顴紅
、舌紅少津
、脈細數。治療大法為:滋陰壯骨,益腎填精
。處方如下:菟絲子30g、熟地20g
、知母20g
、山藥20g、枸杞子20g
、鹿角膠(烊化)6g、龜板膠10g
、 牛膝20g
、山茱萸30g、黃柏15g


5、腎精不足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部隱痛
、酸楚
、筋骨痿弱、早衰
、齒搖發(fā)脫、耳聾耳鳴
、骨骼痿軟無力
、動作也遲緩
、健忘
、精神萎靡、性功能低下
、舌淡
、苔白、脈細弱
。治療大法為:滋腎填精補血
。處方如下:龜板30g、紫河車10g
、熟地20g、杜仲10g
、麥冬20g
、天冬20g、黃柏15g
、牛膝20g


6
、氣血不足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肢體沉重乏力、壓痛
、患部腫脹、乏力自汗
、面色萎黃
、少氣懶言
、食少便溏
、舌淡、脈細
。治療大法為:補氣健脾養(yǎng)血。處方如下:炙黃芪50g
、人參20g
、熟地20g、當歸20g
、川芎20g、白術20g
、茯苓30g
、杭白芍20g、炙甘草5g
、肉桂5g


7、脾氣虛衰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背酸軟
、疼痛、行走無力
、腰彎背駝
、納少腹脹、飯后尤甚
、大便溏薄、輕微運動就引起渾身劇痛
、少氣懶言
、肢體倦怠
、面色萎黃
、或浮腫、或消瘦
、舌淡、苔白
、脈緩
。治療大法為:健脾益氣,溫陽補腎。處方如下:人參20g
、蓮子肉15g
、薏苡仁20g
、砂仁10g
、桔梗10g、白扁豆20g
、茯苓20g、白術20g
、山藥20g
、炙甘草10g、陳皮10g


8、氣滯血瘀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渾身骨節(jié)劇痛
、筋脈板滯
、日輕而夜重
、肌膚甲錯
、唇甲晦暗
、活動不利、四肢麻木
、舌暗有瘀斑、脈沉細
。治療大法為:行氣活血化瘀
。處方如下:秦艽30g、羌活20g
、乳香10g
、沒藥10g、五靈脂15g
、桃仁15g、紅花10g
、川芎20g、生甘草6g
、懷牛膝20g、地龍20g
、當歸30g


9、 肝腎陰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背部隱痛而酸軟
、喜揉喜按、足跟痛
、遇勞加重
、口干舌燥
、眩暈耳鳴
、心煩失眠、便干溲黃
、潮熱盜汗、舌紅
、少苔
、脈細數
。治療大法為:滋補肝腎,填精益髓
。處方如下:菟絲子30g
、補骨脂15g、淫羊藿10g
、蛇床子20g、川斷30g
、山藥20g
、山茱萸30g
、熟地20g、枸杞子20g
、澤瀉15g、丹皮15g
、牛膝20g
、鹿角膠(烊化)6g。

10
、脾腎陽虛型骨質疏松 臨床表現為:腰部髂處冷痛、腰膝酸軟
、面色蒼白
、畏寒肢冷
、或五更泄瀉
、下利清谷、面浮肢腫
、小便不利、性欲低下
、女子帶下清稀
、月經紊亂、舌淡胖
、苔白、脈沉。治療大法為:溫補脾腎
。處方如下:附子(先煎2小時)30g
、山藥20g、炒白術20g
、茯苓20g、熟地20g
、澤瀉20g
、肉桂6g、丹皮15g
、枸杞子20g、菟絲子30g
、鹿角膠(烊化)6g
、杜仲10g、當歸20g
、黨參20g、干姜10g
、山茱萸30g
、甘草6g。

11
、骨質疏松
,用土元和骨碎補就能修復如初。骨碎補15克
、土元10克。熬水喝
,每天早晚各喝50~60毫升;熬的時候不要加太多水
,150毫升就足夠了
;武火熬到沸騰后,再用文火熬20分鐘左右
,湯水差不多剩下一半時即可
;若有飲酒的.習慣
,可以用骨碎補泡酒
,每天喝一點。請注意:服具有補腎壯骨作用的中成藥
,如強骨膠囊
、仙靈骨葆等。

麻疹是什么病?怎樣才能更好的治療?日常生活注意哪些問題

麻疹(Measles)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

,主要發(fā)生在兒童
,以發(fā)熱
、流涕
、眼結合膜炎、咳嗽
、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為其臨床特征。
[病原學]
麻疹病毒屬副粘膜病毒
,亦為DNA病毒
,與其它的副粘膜不同之處為無特殊的神經氨酸酶。麻疹病毒電鏡下呈球形
,直徑150-300nm,衣殼外有囊膜
,囊膜有血凝素(HL)
,有溶血作用。此病毒低抗力不強
,對干燥、日光
、高溫均敏感
,紫外線
、過氧乙酸
、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

麻疹病毒為單股核糖核酸型副粘液病毒
,病毒隨飛沫侵人呼吸道和眼結膜上皮
,細胞內小量繁殖
,引起局部炎癥,并由局部入血形成病毒血癥
,引起廣泛病變,表現為高熱、皮疹及周身不適
。全身皮膚和粘膜的毛細血管內皮亦被病毒所侵犯
,峽
、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炎性滲出及小皰狀灶性壞死而形成麻疹粘膜斑(即科潑力克斑)
,皮膚真皮和表皮層也有類似病變而出現皮疹。少數病人可發(fā)生麻疹性肺炎
。麻疹患者由于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易繼發(fā)細菌感染。
[流行病學]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
,從潛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內都具有傳染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叩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咽
、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
,并隨飛沫排出體外,故呼吸道飛沫為主要傳播途徑
。四季均有可發(fā)病
,以冬春季最多6個月至5歲小兒發(fā)病率最高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再次發(fā)病者極少
。近年廣泛采用減毒麻疹疫苗作預防注射
,其發(fā)病率已顯著下降

麻疹病毒隨飛沫進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氣管
、支氣管,在局部的上皮細胞內繁殖
,并經過淋巴管內的流動細胞到達局部淋巴結
,繼續(xù)繁殖并擴散到血流
,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癥。病毒進入血中淋巴細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組織
、肝、脾器官,在這些組織和器官廣泛增殖后再次進入血流
,導致第二次病毒血癥
,引起廣泛病變
,全身皮膚和粘膜的毛細管內皮細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本病全年可見,以冬末早春較多
。麻疹減毒疫苗的預防接種已控制了流行
,目前只是散發(fā)病例
。病人為主要的傳染源
。呼吸道吸入為主要的傳播途徑。
抓好計劃免疫
,提高疫苗接種率是預防麻疹的主要措施。8月以上小兒
,凡未超過麻疹者均要行麻疹減毒疫苗接種
,皮下注射0.2~0.25ml,一次接種保護率可達90%
,若初種后4~5年再接種一次
,保護率更高。流行期間集體兒童機構要加強晨間檢查
,對患者要早發(fā)現、早隔離
、早治療
。隔離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接觸麻疹的易感兒應隔離觀察3周
,并可肌注丙種球蛋白0.2~0.3ml/kg防止發(fā)病和減輕癥狀。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0-12天(6-12)
,應血清被動免疫后
,有的可延長至3周

前驅期2-4天
,表現為高熱。眼結合膜有充血
、怕光
、流淚、流涕
、咳嗽
、噴嚏等卡他癥狀,并伴全身不適
。發(fā)口香糖后2-3天可在第一臼對面兩側頰粘膜上,出現針尖大小
,藍白色或紫色小點
,周圍紅暈
,此即Kiplik斑初起僅數個
,很快增多,且可融合
,擴散至整個頰粘膜
,以及唇內
、牙齦等處
,一般維持2-3天,在發(fā)疹后的第二天消退

發(fā)疹期為3-5天,起病后第4天開始發(fā)疹
,初見于耳后
、發(fā)際、顏面
,爾后迅速蔓延到頸部、上肢
、軀干及下肢
,直達手心足底,約經2-3天
,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為主
,壓之褪色
,大小不等直徑2-5mm,疹盛時可互相融合
,顏色漸轉暗。皮疹在2-5天內出齊
,出疹高峰時中毒癥狀加重
,體溫高達40度,神萎倦怠
,昏睡終日,或煩躁不安甚而驚厥
。頸淋巴結
、肝、脾均腫大
。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癥狀常比小兒為重,皮疹多密集
,但繼發(fā)細菌感染者較少

臨床上根據癥狀分典型
、輕型
、重型、異型四型麻疹

1
、典型麻疹:見于未接種或初免失敗者
。此型分三期:①前驅期:主要表現為中度以下發(fā)熱
、咳嗽、流涕
、畏光、流淚
、結合膜充血
,2~3天左右頰粘膜可見灰白色針尖大小的小點,周邊有毛細血管擴張的麻疹粘膜斑
;②出疹期(病后3~4天):發(fā)熱增高
,從耳后發(fā)際開始出現直徑為1~3mm大小的淡紅色斑丘疹
,逐漸蔓延至頸部
、軀干,直至四肢
。疹間皮膚正常
,壓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紅色
,此期全身中毒癥狀加重
,可出現驚厥、抽搐
、譫妄、舌尖緣乳頭紅腫似猩紅熱樣舌
,體查淺表淋巴結及肝脾可腫大
,重者肺部可聞濕羅音
,胸片可見彌漫性肺部浸潤小點
。③恢復期:出疹高峰后,發(fā)熱漸退
,病情緩解
,皮疹依出疹先后順療隱退
,留有棕褐色斑痕
,1~2周消失,整個病程約10天
。成人麻疹較小兒重、發(fā)熱高
、皮疹多
,但并發(fā)肺炎者少。
2.輕型麻疹 多見于接受過疫苗免疫者
。目前以輕型患者多見。發(fā)熱低
,上呼吸道癥狀輕
,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少
,并發(fā)癥少

3.重型麻疹 病情重篤
。高熱
、譫妄、抽搐者為中毒性麻疹
;伴循環(huán)衰竭者為休克性麻疹
;皮疹為出血性,壓之不退色者為出血性麻疹

4.異型麻疹 見于接種滅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種者
。我國用減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見

恢復期為2-3天
,皮疹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
,食欲增加。一般熱退后2-3天周內退盡
。整個病程約2周。
最多見的并發(fā)癥為支氣管肺炎
、心肌炎
、喉炎及耳炎,其它可發(fā)生腦炎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心血管機能不全以及結核病變播散等

[診斷]
本病依據流行病史
、上呼吸道癥狀、結膜充血
、畏光及頰部典型的粘膜斑即可診斷。非典型者需分離病毒或作血清抗體測定
,也可從鼻咽分泌物或痰涂片中找多核巨細胞來確診

本病需與風疹與猩紅熱鑒別。
風疹:多見于幼兒及學齡前兒童
,前驅期短而輕,無口腔Koplik斑
,1-2天后出疹
,為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1-2天消退
,不脫屑,不留疤
,同時有耳后
,枕后
、頸淋巴結腫大
,無并發(fā)癥
,預后好,病程2-4天

猩紅熱:前驅期發(fā)熱
,咽痛明顯
,1-2天出現針頭大小紅疹
,疹間皮膚充血,一片猩紅
,壓之退色,疹退可見大片脫屑
。出疹期可見楊梅舌
。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治療]
目前仍為對癥治病

①一般及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加強護理
,保護室內清潔
,通風,多飲水
,勿須忌油忌蛋以免引起維生素缺乏及營養(yǎng)不良。高熱者酌情用小量解熱藥
,也可輸液
,咳嗽用核痰止咳劑,煩躁酌情用安定劑

②并發(fā)癥治療:繼發(fā)細菌性肺炎時常用青霉素肌注或參考痰菌藥敏選擇抗生素。高熱及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用少量氫化可的松
。心肌炎嚴重者也可用氯化考的松
、心衰者用洋地黃類。麻疹喉炎除根據藥敏選擇抗生素外
,可用安息香酸酊蒸氣吸入,10分鐘/次,1日3次
。嚴重氣道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
,以免窒息。
③中藥治療:麻疹屬濕熱病
,前驅期以辛涼透表為主,用升麻葛根湯
;出疹期以清熱解毒透疹為主
,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驗方浮萍
、生麻黃、鮮芝湯
、西河柳各15克,布包煎水
,稍涼后用毛巾蘸濕皮疹部位有助皮疹透發(fā)
;恢復期以養(yǎng)陰
、清余熱
、調理脾胃為主,用沙參麥冬湯

一般處理及對癥治療
患者在家中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后6天
。單間隔離與專人護理則更為恰當
。居室應保持空氣流通
,曬到陽,溫度
、濕度適當
,不宜直接吹風或過分悶熱
。應臥床休息至體溫正常和皮疹消退
。給予皮膚清潔,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清洗
,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及其干痂,保持鼻腔通暢
。每日多次以生理鹽水
、呋喃西林液嗽口及3%碳酸氫鈉水清洗口腔,防止口腔炎癥、潰瘍和鵝口瘡的發(fā)和生

體溫較高者,一般可不予降溫
,以免影響出疹
。對高熱驚厥伴煩躁不安者,可給小劑量退熱劑
,或頭部冷專用敷,或給予鎮(zhèn)靜劑
,如魯米那
、非那更、安定
、水合氯醛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人灾卣呖蛇m量鎮(zhèn)咳劑
,并行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4次
。可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
、B
、C、D
,酌情補充鈣劑
。特別體弱多病者
,為減輕中毒癥狀
,可在早期給丙種球蛋白15ml肌注
,每日1次共2-3次
。為防止繼發(fā)感染
,可酌情適當應用抗生素。
[預后]
[預防]
參考資料:
麻疹的癥狀與預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fā)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約90%發(fā)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
。臨床上以發(fā)熱
、上呼吸道炎、結膜炎
、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征;傳染性極強
,在人群密集的小學及幼兒園容易發(fā)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通常要直接與患者接觸才被感染,通過第三者或衣物間接傳染的可能性較小
。因此出疹前后5天內為本病的傳染期
。沒有患過麻疹的,不論男女老幼皆易受到傳染
。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
。如果母親沒有患過麻疹,新生兒也能發(fā)病
。患病后大多能獲得終身免疫
,個別人可能兩次患麻疹。
麻疹潛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
,少者可短到6天
,接受過免疫注射者可延長至3~4周。起病有發(fā)熱
、咳嗽、流涕
、打噴嚏
、咽喉痛、眼結膜充血
、流淚、怕光
、眼瞼浮腫
、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欲減退
,有時出現惡心、嘔吐
、腹瀉
,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
、3天口腔粘膜充血
、粗糙
。在頰粘膜出現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
,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唇粘膜上也有發(fā)現
,醫(yī)學上稱為“麻疹粘膜斑”,是診斷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據

一般第4天出現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
,皮疹先在耳后、頸部
、發(fā)際出現
,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
、面部
、軀干四肢、手掌及足底
。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
,壓之褪色
,疹間皮膚正常
。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時體溫上升可達40℃左右
,中毒癥狀加重
,精神委靡
、咳嗽加重
、兩眼紅腫、聲音嘶啞
,有時出現腹瀉
。肺部呼吸音增粗、頸淋巴結和肝脾腫大
。隨著體溫逐漸恢復
,皮疹依出疹順序消退,附有糠秕樣細屑并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
。民間歸納為三齊、四透
、五退
、七凈。 麻疹患者如果治療
、護理不當,易出現并發(fā)癥
,較常見的有麻疹喉炎
、肺炎、腦炎
、中耳炎
、角膜炎
、消化不良
、營養(yǎng)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并心力衰竭
、敗血癥
、腹瀉引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
,不及時救治,會發(fā)生生命危險

由于計劃免疫的開展
,目前相當一部分麻疹患者的臨床表現變得不十分典型,易與風疹
、幼兒急診、病毒疹
、蕁麻疹以及水痘
、濕疹、猩紅熱
、藥物疹等混淆
,應注意鑒別診斷。
麻疹的預防主要有:
①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
,在流行期間,醫(y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y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
,做到“病人不出門
,醫(y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后5天
。托兒所
、幼兒園要設置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
;如無癥狀
,才能回班活動
。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
。醫(y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后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后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yī)院)
,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④注意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
,不挑剔食物
,多喝開水

⑤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后12天左右可產生免疫力
,即使得病
,病情也較輕

⑥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
,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
,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
,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
,可能免于患病或減輕病情

何謂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傳染性的
,有疫苗可預防的發(fā)疹癥。雖然普遍認為是兒童的疾病
,但易感者不分老幼
,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發(fā)肺炎
,而在麻疹死者中
,60%死于肺炎
。腦炎
、中耳感染、驚厥也可能發(fā)生
。如嬰幼兒感染麻疹
,可能很危險

如何感染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
。感染是由于接觸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導致
。麻疹極易傳播
,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有哪些癥狀?
一般分為二階段
。第一階段表現為發(fā)熱
、流涕、咳嗽
。第二階段出現紅疹,可持續(xù)至少4天
。皮疹一般出現于臉
,后蔓延至全身
。發(fā)疹期除咳嗽
。結膜炎
、流涕
,還可伴有高熱
,(華氏101度或更高)。
何時出現癥狀

一般在接觸病毒后10天開始發(fā)熱
、流涕
、咳嗽
。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癥狀后的3-7天出現

傳染期多長

患者從剛出現癥狀到疹子出現后4天內有傳染性

如何治療

無特效療法。對無并發(fā)癥的患者
,要求休息和對癥治療即可
。如從前患過麻疹便可免受再次感染

有否預防疫苗

有。每個1995年出生的
,未患麻疹的人必須接種疫苗
。即麻疹
、腮腺炎和風疹的疫苗
。第一次須在12個月時接種。第二次在4-6歲時(或入學前)所有兒童在上學或參加學前班前都必須接種疫苗

是否需要隔離

。任何診斷為麻疹的患者
,必須從學校或工作中隔離
,直到疹子出現后的4天

如何預防麻疹

最好的辦法是接種疫苗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青少年多見
。臨床癥狀有發(fā)熱
,咳嗽
,流涕
,眼結膜充血
,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為其特征。我國自1965年應用麻疹減毒活疫苗
,已控制該病的大流行
。但近年部分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在接觸麻疹病人后也表現為出疹
,可能是變態(tài)反應引起的
。麻疹的并發(fā)癥有支氣管肺炎,心肌炎
,喉炎
,腦炎及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
,是好發(fā)于兒童的呼吸道傳染病,亦可通過眼結膜傳染
。全年均可發(fā)生
,但以冬春為多
。由于麻疹疫苗的普及應用
,本病已不常見,但仍有偶發(fā)
,且癥狀多變異
,易與許多種疹病混淆,故應注意識別

麻疹潛伏期9~11天。病程可分為3期:
(1)前驅期 一般為4天
,表現為高熱
、咳嗽、流膿性鼻涕
、眼結膜充血、畏光
,還可出現嘔吐
、腹瀉。起病2~3天后,在第2臼齒相對的頰粘膜上出現藍白色或紫色小點
,周圍有紅暈,稱為科氏(koplik)斑
,為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現。初起2~3個
,后逐漸增多
,到全身發(fā)疹期可蔓延到整個頰粘膜及唇內側,且可互相融合
,在發(fā)疹后第2天開始消退。
(2)發(fā)疹期 于病后第4天開始發(fā)疹
,先出現于耳后
、發(fā)際、面部
,而后迅速蔓延到頸部
、上肢
、軀干及下肢
,2~5天內出全。皮疹為一種玫瑰色斑丘疹
,壓之褪色
,疹間皮膚正常,疹多時可相互融合
。出疹時全身癥狀加重
,體溫可高達40℃以上,頸淋巴結
、肝、脾均可腫大

(3)恢復期 出疹5~7天后
,熱度下降,全身癥狀減輕
,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
,疹退處遺留棕褐色色素沉著斑伴細小糠狀脫屑
。整個病程約2周

麻疹的并發(fā)癥,以支氣管肺炎和中耳炎多見,也可發(fā)生腦炎
、心血管機能不全及結核病變播散等

對于一些不典型或異型麻疹
,可進行麻疹病毒的培養(yǎng)
,或麻疹抗體效價的測定。這種特殊的抗體
,在發(fā)疹后3~4天出現
,在2~4周后達高峰

所謂特殊類型的麻疹
,即臨床表現不典型的麻疹,共有以下5種:
(1)非典型麻疹綜合征 患者曾接種麻疹疫苗
,若干年后
,血中抗體水平下降,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起病
。多見于10~24歲青年人,冬春季散發(fā)
,無傳染性
。突然起病,高熱
、頭痛、腹痛及肌肉痛
,但無咳嗽
、流涕或結膜炎現象。發(fā)病48~72小時出疹
,常見于踝
、腕及肢體皺褶部
。皮疹多為瘀點
,少數為斑疹、拓疹
、風團或水皰
,在3~5天內,逐漸由頭部蔓延到軀干
、四肢
。掌跖部可有水腫,腭部可有瘀點
,但無科氏斑
。以往接種疫苗處,皮疹更明顯
。皮疹常在2周內消退。并發(fā)癥有肺炎
、胸腔積液、肺門淋巴結腫大
、腦炎
、遷延性關節(jié)痛、心肌炎
、舌炎等。
(2)重型麻疹 多見于有嚴重繼發(fā)感染
、營養(yǎng)極度不良或兼患其他病癥者
。全身癥狀重,高熱40℃~41℃
,可有驚厥,昏迷
,十分兇險
。皮疹或稠密融合,顏色深重
;或稀少不齊
,顏色暗淡
。此型預后較差
,易致死亡。
(3)輕型麻疹 發(fā)熱至出疹間隔1~7天
。皮疹1~2天內出齊
。疹從頭、面擴散在軀干
,四肢極少,為淡紅色斑丘疹
,疹退后有淺淡色素沉著
。口腔粘膜斑大都不顯,可僅見口腔粘膜粗糙
、充血。
(4)成人麻疹 皮疹與兒童麻疹相似
,但科氏斑少見
。全身癥狀較重,但合并癥少

(5)皰疹型麻疹 皰液澄清
,可變?yōu)榇蟀挕O少數病例有出血性皰疹
,似多形紅斑或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完整版請看這里:/sljk/crb/mazhen.htm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341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固衛(wèi)御風湯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