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葵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09 21:45:47
防葵丸
《圣惠》卷二十八:防葵丸
處方 : 防葵1兩,柴胡1兩(去苗)
,木香3分
,桃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
,去裙襕)
,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當(dāng)歸半兩,京三棱1兩(炮
,銼)
,赤芍藥半兩
,檳榔1兩
,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
,微炒)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積聚,脅下妨滿
,腹脹不能食
,及腹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
注意 : 忌莧案、生冷
、濕面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防葵丸
處方 : 防葵4分,當(dāng)歸4分
,旋覆花4分
,橘皮4分,訶黎勒皮4分
,吳茱萸4分
,桂心4分,桔梗4分
,杏仁60個(炒)
,大附子1個(炮)
,大黃12分,鱉甲6分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老小痃癖
,不食,羸瘦
。
用法用量 : 本方去桔梗
,加枳殼四分,名“當(dāng)歸防葵丸”(見《普濟(jì)方》)
。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防葵丸
處方 : 防葵3分(銼碎)
,柴胡3分(去苗),赤茯苓(去黑皮)3分
,桂半兩(去粗皮)
,木香半兩,鱉甲1兩半(去裙襕
,醋蘸慢火炙令黃色)
,檳榔(銼)1兩半,桔梗1兩(炒)
,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尖,別研如膏)
,大黃(銼碎
,微炒)1兩1分,當(dāng)歸半兩(切
,焙)
,京三棱半兩(炮,銼)
,五味子半兩
。
制法 : 上藥除研外,為末
,入郁李仁同研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癥癖氣塊
,脅肋滿,腹脹不能飲食
,腹痛
。
用法用量 : 方中赤茯苓
,原書卷七十三作赤芍藥。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圣惠》卷九十二:防葵丸
處方 : 防葵1兩
,牡丹1兩
,桂心1兩,黃柏1兩(銼)
,滑石1兩
,豉半兩(微炒)。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陰偏大
,卵核堅硬
。
用法用量 : 3-4歲兒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
,早晨
、晚后各1次。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八十八:防葵丸
處方 : 防葵半兩
,當(dāng)歸半兩(銼
,微炒),桔梗半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訶黎勒皮半兩
,附子1分(炮裂
,去皮臍),陳橘皮半兩(湯浸
,去白瓤
,焙),川大黃半兩(銼碎
,微炒)
,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
,微炒)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杏仁20枚(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痃氣
,不能下食
,肌體瘦。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
,晚后再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防葵丸
處方 : 防葵1兩
,人參半兩
,訶黎勒皮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
,微炒)
,桑菌半兩,郁李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
,微炒)。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癖氣
,久不消散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溫酒送下
,日2次
。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防葵丸
處方 : 防葵半兩,肉豆蔻1分(去殼)
,木香1分
,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
,去裙襕),京三棱半兩(微煨
,銼)
,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
,麝香1分(細(xì)研)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食癥
。
用法用量 : 3歲兒,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
,日2-3次。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五:防葵丸
處方 : 防葵半兩(末)
,牛黃半分
,巴豆20枚(取霜),滑石半兩
,膩粉1分
,蛇蛻皮1條(燒灰),朱砂1分
,麝香半分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以糯米飯為丸
,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食癇,心胸痰滯
,大小便常多秘澀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七十二:防葵丸
處方 : 防葵1兩
,沒藥半兩,干漆半兩(搗碎
,炒令煙出)
,硇砂半兩(細(xì)研),水蛭1分(炒令微黃)
,狗膽1枚(干者),姜黃半兩
,芫花1分(醋拌
,炒令干)。
制法 : 上為末
,用糯米飯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婦人月水不通
,結(jié)為癥塊
,時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 : 方中硇砂
,《普濟(jì)方》作硼砂
。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四十九:防葵丸
處方 : 防葵3分
,芎半兩,赤茯苓3分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
,去裙襕),桃仁3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木香半兩,川大黃2兩(銼
,微炒)
,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
,干姜半兩(炮裂
,銼),桂心半兩
,細(xì)辛半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京三棱3分(微煨
,銼)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癖氣。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以粥飲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九
方出《外臺》卷三十五引劉氏方,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九一:防葵丸
處方 : 防葵8分
,當(dāng)歸8分,枳實8分(炙)
,厚樸8分(炙)
,楮實8分,人參8分
,黃耆8分
,茯神8分,白術(shù)8分,訶黎勒皮8分
,郁李仁6分(去皮)
,柴胡6分,大麻仁6分
,芍藥6分
,橘皮6分,防風(fēng)6分
,紫菀6分(洗去土)
,薏苡仁6分,鱉甲12分(炙)
,三棱根12分
,桂心7分,仙鼠2枚(如無
,以糞2合代)
,大附子2枚(炮),干姜(末)2分
,甘草10分(炙)
,干地黃10分,大黃10分
,五味子4分
,檳榔4顆,牛膝2分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冷癖痃癖氣
,不下食,羸瘦
,時時肋下痛
。
用法用量 : 大小增減,以意量之
,須飲服之
,良。
摘錄 : 方出《外臺》卷三十五引劉氏方
,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九一
《圣惠》卷四十八:防葵丸
處方 : 防葵半兩,芫花半兩(醋拌
,炒令干)
,干姜半兩(炮裂,銼),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
,去裙襕)
,硼砂1兩(不夾石者,細(xì)研入)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研人硼砂令勻,以米醋1升
,煎令稠
,下諾藥末,慢火熬
,入少蒸餅
,和溶可丸,即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積聚氣成塊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三十一:防葵丸
處方 : 防葵1兩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川大黃1兩半(銼碎
,微炒)
,京三棱1兩(炮,銼)
,桃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骨蒸痃癖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煎橘皮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一
?防葵丸作用與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防葵丸--《圣惠》卷二十八
【處方】防葵1兩,柴胡1兩(去苗),木香3分
,桃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
,去裙襴),桂心半兩
,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當(dāng)歸半兩
,京三棱1兩(炮
,銼),赤芍藥半兩
,檳榔1兩
,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
,微炒)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虛勞積聚,脅下妨滿
,腹脹不能食
,及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
【注意】忌莧案、生冷
、濕面
。
【摘錄】《圣惠》卷二十八
防葵丸--《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處方】防葵4分,當(dāng)歸4分
,旋覆花4分
,橘皮4分,訶黎勒皮4分
,吳茱萸4分
,桂心4分,桔梗4分
,杏仁60個(炒)
,大附子1個(炮)
,大黃12分,鱉甲6分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老小痃癖,不食
,羸瘦
。
【用法用量】本方去桔梗,加枳殼四分
,名「當(dāng)歸防葵丸」(見《普濟(jì)方》)
。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二引《嬰孺方》
防葵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處方】防葵3分(銼碎),柴胡3分(去苗)
,赤茯苓(去黑皮)3分
,桂半兩(去粗皮),木香半兩
,鱉甲1兩半(去裙襴
,醋蘸慢火炙令黃色),檳榔(銼)1兩半
,桔梗1兩(炒)
,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
,別研如膏)
,大黃(銼碎,微炒)1兩1分
,當(dāng)歸半兩(切
,焙),京三棱半兩(炮
,銼)
,五味子半兩。
【制法】上藥除研外
,為末
,入郁李仁同研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癥癖氣塊,脅肋滿
,腹脹不能飲食
,腹痛
。
【用法用量】方中赤茯苓,原書卷七十三作赤芍藥
。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防葵丸--《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防葵1兩
,牡丹1兩,桂心1兩
,黃柏1兩(銼)
,滑石1兩,豉半兩(微炒)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小兒陰偏大
,卵核堅硬。
【用法用量】3-4歲兒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
,早晨、晚后各1次
。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防葵丸--《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防葵半兩
,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
,桔梗半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訶黎勒皮半兩
,附子1分(炮裂
,去皮臍),陳橘皮半兩(湯浸
,去白瓤
,焙),川大黃半兩(銼碎
,微炒)
,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
,微炒)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襴)
,杏仁20枚(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痃氣
,不能下食
,肌體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
,晚后再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防葵丸--《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防葵1兩
,人參半兩,訶黎勒皮半兩
,川大黃3分(銼碎
,微炒),桑菌半兩
,郁李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微炒)
。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小兒癖氣
,久不消散。
【用法用量】每服5丸
,以溫酒送下
,日2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防葵丸--《圣惠》卷八十八 【處方】防葵半兩
,肉豆蔻1分(去殼)
,木香1分,川大黃1分(銼碎
,微炒)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襴)
,京三棱半兩(微煨
,銼),枳殼1分(麩炒微黃
,去瓤)
,麝香1分(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小兒食癥。
【用法用量】3歲兒
,每服5丸
,以粥飲送下,日2-3次
。
【摘錄】《圣惠》卷八十八
防葵丸--《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防葵半兩(末)
,牛黃半分,巴豆20枚(取霜)
,滑石半兩
,膩粉1分,蛇蛻皮1條(燒灰)
,朱砂1分
,麝香半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以糯米飯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食癇
,心胸痰滯
,大小便常多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2丸
,以粥飲送下
。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防葵丸--《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防葵1兩,沒藥半兩
,干漆半兩(搗碎
,炒令煙出),硇砂半兩(細(xì)研)
,水蛭1分(炒令微黃)
,狗膽1枚(干者),姜黃半兩
,芫花1分(醋拌
,炒令干)。
【制法】上為末
,用糯米飯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通
,結(jié)為癥塊
,時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硇砂
,《普濟(jì)方》作硼砂
。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防葵丸--《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防葵3分
,芎?半兩,赤茯苓3分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
,去裙襴),桃仁3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木香半兩,川大黃2兩(銼
,微炒)
,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
,干姜半兩(炮裂,銼)
,桂心半兩
,細(xì)辛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
,京三棱3分(微煨
,銼)。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癖氣
。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防葵丸--方出《外臺》卷三十五引劉氏方,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九一 【處方】防葵8分,當(dāng)歸8分
,枳實8分(炙)
,厚樸8分(炙),楮實8分
,人參8分
,黃耆8分,茯神8分
,白術(shù)8分
,訶黎勒皮8分
,郁李仁6分(去皮),柴胡6分
,大麻仁6分
,芍藥6分,橘皮6分
,防風(fēng)6分
,紫菀6分(洗去土),薏苡仁6分
,鱉甲12分(炙)
,三棱根12分,桂心7分
,仙鼠2枚(如無
,以糞2合代),大附子2枚(炮)
,干姜(末)2分
,甘草10分(炙),干地黃10分
,大黃10分
,五味子4分,檳榔4顆
,牛膝2分
。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小兒冷癖痃癖氣,不下食
,羸瘦
,時時肋下痛。
【用法用量】大小增減
,以意量之
,須飲服之,良
。
【摘錄】方出《外臺》卷三十五引劉氏方
,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九一
防葵丸--《圣惠》卷四十八 【處方】防葵半兩,芫花半兩(醋拌
,炒令干)
,干姜半兩(炮裂,銼),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
,去裙襴)
,硼砂1兩(不夾石者,細(xì)研入)
。
【制法】上為細(xì)末
。研人硼砂令勻,以米醋1升
,煎令稠
,下諾藥末,慢火熬
,入少蒸餅
,和溶可丸,即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積聚氣成塊
。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溫酒送下
。
【摘錄】《圣惠》卷四十八
防葵丸--《圣惠》卷三十一 【處方】防葵1兩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襴)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川大黃1兩半(銼碎
,微炒),京三棱1兩(炮
,銼)
,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骨蒸痃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食前煎橘皮湯送下
。
【摘錄】《圣惠》卷三十一
小兒食癇的癥狀與治療
病名
。小兒癇病因傷乳或傷食而發(fā)者。《諸病源候論·癇候》:“癇者
,小兒病也
。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其發(fā)之狀
,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搖
,或手足掣縱
,或背脊強直,或頸項反折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卑l(fā)病之源,有風(fēng)癇
、驚癇
、食癇三種。食癇者
,因乳哺不節(jié)所成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癇為病
,傷肉食
,手足搐動,角弓反張
,或拳攣
,或張狂大聲,如羊如犬大叫
,吐出飲食方定
。其飲食盡被痰涎包裹在其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眳⒁姲B
、五癇條。治食癇的傳統(tǒng)方劑有哪些?
(1)紫丸
出處: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治小兒變蒸
,發(fā)熱不解
,并挾傷寒溫?zé)幔购鬅岵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及腹中有痰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