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fēng)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洗)川芎 天麻(去苗
,酒浸一宿)甘草(炙)各60克 朱砂(研,為衣)15克
制法 : 上藥為末
,煉蜜為丸
,每丸3克,以朱砂為衣
。
丸.png)
功能主治 : 主風(fēng)痰郁熱上攻
,頭痛惡心,項背拘急
,目眩旋暈
,心中煩悶,手足無力
,骨節(jié)疼痹
,言語謇澀,口眼瞤動
,神思恍惚
,痰涎壅滯,昏憤健忘
,虛煩少睡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荊芥湯化服
,或茶
、酒嚼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羌活(去蘆頭)茯神
制法 : 上十九味藥
,搗羅為末,煉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主熱痹。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丸
,空腹時用溫酒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兩,玄參1兩
,決明子(炒)1兩
,車前子1兩,茯神(去木)1兩
,地骨皮1兩
,枳殼(去瓤,麩炒)1兩
,龍齒1兩
,甘菊花1兩,苦參1兩
,大黃(銼
,炒)1兩,麥門冬(去心
,焙)1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五臟風(fēng)熱毒氣攻目,或赤或澀
,或昏或痛
,翳障不明者。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食后溫漿水送下
,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圣惠》卷三十三: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1兩(去蘆頭)
,黃芩1兩
,茺蔚3分,玄參3分
,川大黃半兩(銼碎
,微炒),知母3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茯苓3分,甘草3分(炙微赤
,銼)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斑豆瘡入眼,體熱心煩
,少得睡臥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煎竹葉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四十五: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1兩(去蘆頭)
,秦艽3分(去苗)
,石斛2兩(去根,銼)
,薏苡仁1兩
,白術(shù)1兩,芎1兩
,杜仲1兩(削去皺皮
,微炙,銼)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大麻仁1兩
,萆薢1兩(銼)
,丹參1兩,桂心1兩
,牛膝1兩(去苗),獨活1兩
,檳榔1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腳氣
,疼痛不仁,腳膝無力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兩半
,決明子1兩半
,人參1兩半,車前子1兩半
,黃連(去須)1兩,菊花1兩
,槐實(炒)1兩
,藍(lán)實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目赤腫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
,食后溫漿水送下,臨臥再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方出《千金》卷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五二: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1兩半
,桔梗30銖
,人參1兩
,菖蒲18銖
,半夏18銖
,丹參18銖
,厚樸18銖,干姜18銖
,紫菀18銖,杜衡18銖
,秦艽半兩
,白蘞半兩
,牛膝半兩
,沙參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白蜜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勞損
,無子
,陰中冷汁溢出
。子門閉,積年不愈
,身體寒冷
。
用法用量 : 每食后服15丸,日3次
。不知,增至20丸
,有妊止
。服藥后7日,方合陰陽
。
摘錄 : 方出《千金》卷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五二
《千金》卷十三: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3兩
,桂心3兩
,通草3兩,茯神3兩
,遠(yuǎn)志3兩,甘草3兩
,人參3兩
,麥門冬3兩
,白石英3兩
。
制法 : 上為末,白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bǔ)虛調(diào)中
。主小腸腑寒
,脈虛極則咳
,咳則心痛
,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
,驚跳不定,乍來乍去
。
用法用量 : 方中茯神
,《三因》作“茯苓”
。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脈虛而用桂心
,石英
、遠(yuǎn)志當(dāng)矣,反用防風(fēng)為主
,兼木通同入手、足太陽
,引領(lǐng)人參
、茯神等味歸就心與小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肚Ы稹穵W旨,于此稍露一斑
,特為拈出
,以開學(xué)人心目
。
摘錄 : 《千金》卷十三
《千金翼》卷十七: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2兩,秦艽2兩
,石斛2兩,丹參1兩
,薏苡仁3合
,前胡1兩
,橘皮1兩
,杜仲(炙)1兩,附子(炮
,去皮)1兩,白術(shù)1兩
,桂心1兩半
,麻仁1升(熬取脂)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風(fēng)壅氣澀,痰涎不利,言語謇澀
,大腸燥結(jié)
,神昏氣濁
,及服補(bǔ)虛防風(fēng)湯己
,腳氣仍不止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酒送下
,日2次
摘錄 : 《千金翼》卷十七
《外臺》卷十五引《千金翼》: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3分,茯神3分
,天門冬4分(去心)
,芎2分,白芷2分
,人參2分。
制法 : 上為末
,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肺間風(fēng)熱
,旦朝好噴嚏。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
,加至15丸
,酒送下
,日2次
。
注意 : 忌鯉魚、酢物
。
摘錄 : 《外臺》卷十五引《千金翼》
《圣惠》卷三: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犀角屑3分
,茯神1兩
,遠(yuǎn)志半兩(去心)
,人參3分(去蘆頭)
,白僵蠶3分(微炒)
,白附子半兩(炮裂)
,芎半兩
,朱砂3分(別研,水飛過)
,羌活半兩,桂心3分
,當(dāng)歸半兩(銼
,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
,焙)。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入研了朱砂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肝風(fēng)筋脈拘攣,不得屈伸
,恍惚,或多喜忘
,有時恐怖。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酒送下
,不拘時候
。
注意 : 忌豬肉
、毒魚等。
摘錄 : 《圣惠》卷三
《圣惠》卷四: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3分(去蘆頭)
,茯神1兩,人參3分(去蘆頭)
,麥門冬1分(去心
,焙),天麻3分
,白鮮皮1兩
,薏苡仁3分,小草3分
,犀角屑1兩,天竺黃3分
,牛黃1分(研入)
。
制法 : 上為末,加研了牛黃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心臟中風(fēng)
,驚悸
,言語混濁
,煩熱恍惚,心神不安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糯米飲送下
,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四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兩半,山芋1兩半
,萎蕤2兩,赤芍藥1兩半
,車前子3兩
,秦皮(去粗皮)1兩
,澤瀉1兩
,芎2兩,山梔子仁1兩半
,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
,白檳榔(煨
,銼)1兩,甘菊花(擇)1兩
,羚羊角(鎊)1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眼生翳
,目系急
,其翳生瞳人上,及瞼腫合
,痛如針刺。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
、臨臥煎苦竹葉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
《普濟(jì)方》卷三七三引《鮑氏方》:防風(fēng)丸
處方 : 全蝎半兩(略炒)
,白附子(炮)1兩,天麻1兩
,白茯苓1兩,僵蠶1兩
,甘草1兩
,防風(fēng)1兩
。
制法 : 上為末
,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朱砂為衣
。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痰壅盛
,驚風(fēng)已成或未成者。
用法用量 : 每服半丸至1丸
。熱加知母,寒加附子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七三引《鮑氏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六: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兩半
,蟬殼1兩半
,豬牙皂莢(酥炙
,去皮子)1兩半
,天麻2兩。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
,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一切風(fēng)瘡疥癬
,皮膚瘙癢
,搔成癮疹。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荊芥酒或茶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六
《永類鈐方》卷二十引《全嬰方》:防風(fēng)丸
處方 : 天麻1兩
,防風(fēng)1兩
,人參1兩,川芎1兩
,全蝎1兩半,甘草1兩半
,僵蠶1兩半
,朱砂1分
,雄黃1分
,牛膽南星1分。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驚風(fēng)痰熱
,神昏驚悸。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
,薄荷湯化下。
摘錄 : 《永類鈐方》卷二十引《全嬰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2兩
,細(xì)辛(去苗葉)1兩半
,五味子1兩半
,茺蔚子2兩
,黃芩(去黑心)1兩
,桔梗(銼
,炒)1兩
,車前子2兩,知母2兩
,人參1兩
,玄參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目風(fēng)腫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后米飲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蘆頭)1兩
,連翹1兩,桑根白皮(炙
,銼)1兩,牡丹皮1兩
,白頭翁1兩
,黃柏(去粗皮
,微炙)1兩
,豉(炒令黃)1兩,獨活(去蘆頭)1兩
,秦艽(去苗土)1兩,海藻(洗去咸
,焙)3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瘰疬結(jié)核
,寒熱。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
,米飲送下
,早晨、日晚各1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
《保命集》卷下: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半兩,枳殼半兩(去瓤
,麩炒)
,白術(shù)1兩。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燒餅為丸。
功能主治 : 痰嗽
,胸中氣不清利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
,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保命集》卷下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2兩,蒼耳(炒)2兩
,苦參2兩,蒺藜子(炒)2兩
,枳殼(去瓤
,麩炒)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婦人血風(fēng)
,皮膚痛疹癢痛,或有細(xì)瘡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荊芥茶送下亦得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分
,芎1分,黃耆(銼)半兩,術(shù)半兩
,五味子1分
,續(xù)斷1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1分
,石硫黃(研)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大腸氣虛
,又因傷風(fēng)冒雨
,大腸中下血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鹽米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圣濟(jì)總錄》卷五: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
,酸棗仁(炒)3分
,肉蓯蓉(酒浸,切
,焙)1兩1分,五味子3分
,桂(去粗皮)半兩
,石斛(去根,銼)3分
,人參3分,山茱萸3分
,檳榔(銼)3分
,熟干地黃(焙)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腎中風(fēng)
,腰胯重疼,腳膝無力
,胸中氣滿,兩脅膨脹
。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
,空腹時煎棗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
《圣濟(jì)總錄》卷六: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分
,白僵蠶(炒)1分,干蝎(酒炒)1分
,白附子(炮)1分,五靈脂(研)1分
,丹砂(研)1分
,羌活(去蘆頭)1分,天麻1分
,天漿子(去殼,入藥末
,研)1分
,牛黃(研)1錢。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拌勻,糯米煮糊為丸
,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中急風(fēng)
,及小兒急驚風(fēng)
。
用法用量 : 每次5丸,加至7丸
,薄荷酒送下;或口噤
,研化灌下
。小兒急驚風(fēng),每次2-3丸
,荊芥
、薄荷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
《圣濟(jì)總錄》卷十二: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2兩
,酸棗仁(炒)1兩
,檳榔(煨過)1兩半
,薏苡仁(炒熟)2兩
,獨活(去蘆頭)1兩,甘菊花1兩
,芎1兩,藁木(去苗土)2兩
,大麻仁(別研如粉)1兩半
。
制法 : 上8味為末,和大麻仁粉重羅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氣血不和
,為風(fēng)寒所侵,不得宣泄
,蘊結(jié)皮膚間,寒熱相搏
,痛如針刺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溫酒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十二: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2兩
,桔梗(銼,炒)2兩
,丹砂(研)2兩
,天麻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
,獨活(去蘆頭)1兩,秦艽(去苗土)1兩
,芎1兩
,木香1兩
,天南星(用牛膽制者)1兩半
,由跋(炮)1兩半
,甘草(炙,銼)半兩
,茯苓(去黑皮)半兩,藿香葉3分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雞頭子大
。
功能主治 : 風(fēng)氣
,肢節(jié)疼痛
,四肢少力,頭痛煩悶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食后
、臨臥荊芥湯嚼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1兩,甘草(炙)1兩
,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
,桔梗(去蘆頭
,炒)半兩,芎3分
,白芷3分。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櫻桃大
。
功能主治 : 風(fēng)頭旋
,眩暈.肩背拘急,發(fā)熱惡寒
,膠節(jié)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食后荊芥湯嚼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圣濟(jì)總錄》卷十九: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去叉)半兩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細(xì)辛(去苗葉)半兩
,白術(shù)半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澤瀉半兩
,甘草(炙,鉸)半兩
,紫菀(去留)半兩,芍藥半兩
,牛膝(去苗
,酒浸,切
,焙)半兩
,栝樓根3分
,山茱萸1分
,熟干地黃(焙)1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
,焙)1分
,獨活(去蘆頭)1分,山芋1分
,黃耆3兩(銼)。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臟虛冷
,邪氣乘虛
,或因房室發(fā)動,身體冷痹不仁
,手足牽強(qiáng)
,舉動艱難,或肌肉瞤動
,引腰脊及左右偏急,不能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
,空腹溫酒送下,日2次
。未愈,更加丸數(shù)
。此藥宜久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九
《圣惠》卷三十:防風(fēng)丸
處方 : 防風(fēng)1兩(去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