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散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附子散
處方 :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干姜(炮.一兩) 防風(去叉.一兩) 山茱萸(去核.一兩) 細辛(一兩) 山芋(一兩半)
炮制 : 上為細末
。

功能主治 : 治風眩,目痛耳聾
。
用法用量 : 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附子散
處方 : 附子(炮)、官桂
、當歸
、白術,各二錢半
。干姜(炮)、半夏曲
,各二錢
。
功能主治 : 治陰證傷寒,唇青面黑
,身背強痛
,四肢厥冷
;及諸虛寒沉寒。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
,水二鐘
,生姜五片,紅棗二枚
,煎至一鐘
,食前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子散
處方 : 附子(生.去皮.臍)
、龍骨,各一兩
。
炮制 : 上搗羅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治小兒大腸虛冷,肛門脫出
,多因下痢得之
,宜以藥傅。
用法用量 : 每服一錢
,傅在脫肛上
,按令入,頻用之
。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附子散
處方 : 附子30克(炮裂
,去皮、臍)敗龜版60克(涂酥炙微黃)虎脛骨60克(涂酥炙微黃)當歸30克(銼
,微炒)芎藭30克 桂心30克 沒藥30克 澤蘭30克 亂發(fā)灰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
,銼)麝香7.5克(細研)檳榔30克
制法 : 上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
,研令勻
。
功能主治 : 治一切傷折,疼痛不可忍
。
用法用量 : 不計時候
,以溫酒調下6克。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附子散
處方 : 附子30克(生
,去皮
、臍)龍骨30克
制法 : 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 : 治小兒脫肛
。
用法用量 : 每用散3克
,敷在肛上,挼按令入
,頻頻用之
,以愈為度
。
摘錄 :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類證活人書》卷十六:附子散
處方 : 附子23克(炮裂,去皮)桂心15克 當歸15克(銼
,微炒)干姜7.5克(炮裂
,銼)半夏7.5克(湯洗七次去滑)白術15克
制法 : 上藥搗篩為細散。
功能主治 : 治陰毒傷寒
,唇青面黑
,身背強,四肢冷
,婦人血室痼冷沉寒
,赤白崩漏,臍腹癘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
,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
,煎至180毫升
,去滓,不計時候
,熱服
。衣覆取汗。如一小時后仍未出汗
,再服
。
摘錄 : 《類證活人書》卷十六
《圣惠》卷十四:附子散
別名 : 沉香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熟干地黃1兩半
,芎3分,桂心3分
,人參3分(去蘆頭)
,白茯苓1兩,桑螵蛸1兩(微炒)
,當歸3分(銼
,微炒),沉香1兩
,牛膝1兩(去苗)
,磁石2兩(搗碎,淘去赤汁)
,石斛1兩(去根)
,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
,炙干)
。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腎臟虛羸
,耳無所聞
,腳膝乏力。
用法用量 : 沉香散(《普濟方》卷一四 四)
。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
,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附子散處方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1兩
,五味子1兩,木香1兩
,桃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
。
制法 : 上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風虛耳聾,頭腦旋悶
,四肢不利
。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空心以暖酒調下
,夜臨臥時再服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圣惠》卷三十五: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顆(炮裂
,去皮臍
,切4分,涂蜜炙令微黃)
,馬藺子1兩
,牛蒡子1兩。
制法 : 上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咽喉閉塞
。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溫水調下
,1日4-5次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五
《圣惠》卷三十: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3分
,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白術3分,人參1兩(去蘆頭)
,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焙)
,白茯苓1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
制法 : 上為粗散
。
功能主治 : 虛勞
,四肢逆冷,心神煩躁
,不能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大棗3枚,煎至6分
,去滓
,稍熱服,1日3-4次
。
摘錄 : 《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十二: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桂心3分
,白術1兩
,高良姜3分(銼),甘草2分(炙微赤
,銼)
,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
,手足厥冷
,脈細欲絕。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稍熱服
,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十二
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見《圣濟總錄》卷十八:附子散
處方 : 附子半兩(去皮臍)
,硫黃半兩(細研)
,蒼耳1握(陰干)。
制法 : 上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癘瘍風
,斑駁如白瘕。
用法用量 : 用米醋調
,先以布揩其上赤
,即以藥涂之,干即更涂之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二十四
,名見《圣濟總錄》卷十八
《圣惠》卷四十四: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杜仲3分(去粗皮
,炙微黃,銼)
,五味子3分,磁石3兩(搗碎
,水淘去赤汁)
,牡丹3分,萆薢1兩(銼)
,桂心3分
,續(xù)斷3分,牛膝3分(去苗)
,熟干地黃1兩
,羌活3分,當歸3分(銼
,微炒)
,木香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
,去瓤)
。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五種腰痛,腎臟虛冷
,行立艱難
。
用法用量 : 每服用羊腎1對,切去脂膜
,先以水1大盞半
,煮腎令熟,去腎
,加藥末5錢
、生姜半分、大棗3枚
、椒3-7枚
,煎至5分,去滓
,空心溫服
,晚食前再服之。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
,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附子散處方 : 黑豆1合(揀令凈)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別搗為細末)
,生姜1兩(切,與豆同炒
,豆熟為度)
。
功能主治 : 風毒攻注頭目,痛不可忍者
。
用法用量 : 上以酒1大盞
,煎姜、豆至7分
,去滓
,分為2服,每服調附子末1錢
,不拘時候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見《普濟方》卷四十四
《外臺》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附子散
處方 : 蜀附子1枚(炮)
,曲3分
,干姜3分。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中寒下痢膿血
,婦人漏下。
用法用量 : 每服方寸匕,食前以酒送下
,1日2次
。
摘錄 : 《外臺》卷二十五引《古今錄驗》
方出《隱居效方》(見《肘后方》卷五)。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七引《古今錄驗》:附子散
處方 : 附子8分
,藜蘆2分
。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羊疽瘡
,有蟲癢
。
用法用量 : 敷之。蟲自然出
。
摘錄 : 方出《隱居效方》(見《肘后方》卷五)
。名見《醫(yī)心方》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圣濟總錄》卷六:附子散
處方 : 生附子
。
制法 : 上為末
,置管中。
功能主治 : 中風
,口噤不開
。
用法用量 : 吹口內舌下。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一
,名見《圣濟總錄》卷六
《衛(wèi)生總微》卷十:附子散
處方 : 白附子(炮)半兩
,南星(炮)半兩,黑附子(炮
,去皮臍)1分
。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虛風呵欠
,吐逆涎盛
。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以水1盞
,加生姜2片同煎,仍不住手攪
,煎至半小盞
,分3服。甚效
。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
《圣惠》卷六:附子散
別名 : 附子湯
處方 : 附子1兩半(炮裂
,去皮臍),人參1兩(去蘆頭)
,干姜1兩(炮裂
,銼),赤芍藥1兩,桂心1兩
,甘草1兩(炙微赤
,銼)。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大腸虛冷
,乏氣拘急,腰痛羸瘦
。
用法用量 : 附子湯(《圣濟總錄》卷五十)
。
注意 : 忌熱面、雞
、豬
、魚等。
摘錄 : 《圣惠》卷六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
,名見《普濟方》卷二○一:附子散別名 : 定嘔湯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干姜1兩(炮裂
,銼)。
制法 : 上為粗散
。
功能主治 : 霍亂
,吐少嘔多。
用法用量 : 定嘔湯(《普濟方》卷二○一)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七
,名見《普濟方》卷二○一
《圣惠》卷四十四: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牛膝3分(去苗)
,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
,銼)
,羌活1兩,桂心半兩
,當歸1兩半(銼
,微炒),防風2兩(去蘆頭)
,延胡索1兩
。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腰痛強直
,不能俯仰
,及筋脈拘急
。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煎至6分,去滓
,食前溫服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二十七:附子散
處方 :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芎1兩
,石斛(去根,銼)1兩
,獨活1兩
,牛膝(去苗)1兩,當歸1兩
,熟干地黃1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分
,丹參3分
,防風(去蘆頭)3分,白術3分
,黃耆(銼)3分
,木香3分,五加皮3分
。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虛勞偏枯,肌體虛弱
,氣血不行
,半身枯細,肢節(jié)無力
,食少羸瘦
。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煎至6分,去滓
,空腹及晚食前溫服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四十七: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干姜3分(炮裂
,銼),桂心1兩
,青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焙)
,芎3分
,當歸1兩(銼碎,微炒)
,木香半兩
,五味子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
,微炒)
,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下焦虛寒,腹痛氣逆
,不下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
,煎至5分,去滓
,空心溫服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十四: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半兩(炮裂
,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
,焙干
,微炒),桂心3分
,白術3分
,細辛3分,木香3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后
,百日內未平復
,合陰陽,遂成陰陽易病
,四肢厥冷
,心痛煩悶,手足拘拳
。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
,以水1中盞,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十四
方出《圣惠》卷六十九
,名見《普濟方》卷三一八:附子散處方 : 附子5兩(生用)
,熏陸香1兩,松脂1兩半
,杏仁1兩(湯浸
,去皮尖,研)
,桂心1兩
,當歸1兩(銼,微炒)
,蕓苔子1兩
,芫花1兩,巴豆1兩(去心)
。
制法 : 上為末
。
功能主治 : 婦人血風走注,腰膝骨節(jié)疼痛不可忍
。
用法用量 : 方中巴豆
,《普濟方》作“巴戟”。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六十九
,名見《普濟方》卷三一八
《圣惠》卷六十九:附子散
處方 : 附子3分(炮裂
,去皮臍),當歸1兩(銼
,微炒)
,芎1兩,前胡1兩(去蘆頭)
,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黃芩1兩,細辛3分
,白鮮皮1兩,茯神1兩
,羌活1兩
,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漢防己1兩,桂心1兩
,甘草1兩(炙微赤
,銼),麻黃1兩(去根節(jié))
。
制法 : 上為粗散
。
功能主治 : 婦人中風,筋脈拘急
,四肢疼痛
,言語謇澀,心胸不利
。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
,煎至6分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九
《圣惠》卷六十七: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敗龜2兩(涂酥炙微黃)
,虎脛骨2兩(涂酥炙微黃)
,當歸1兩(銼,微炒)
,芎1兩
,桂心1兩,沒藥1兩
,澤蘭1兩
,亂發(fā)灰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麝香1分(研細)
,檳榔1兩。
制法 : 上為細散
,入麝香研令勻
。
功能主治 : 一切傷折,疼痛不可忍
。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七
《圣惠》卷七十九:附子散
處方 : 附子半兩(炮裂
,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
,銼)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甘草3分(炙微赤
,銼),白術2分
,黃耆3分(銼)
,赤石脂2兩。
制法 : 上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產后膿血痢
,日夜數(shù)十行,疼痛不止
。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以粥飲調下,1日3-4次
。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十: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人參1兩(去蘆頭)
,桂心1兩
,麻黃1兩(去根節(jié)),茯神1兩
,漢防己1兩半
,黃芩1兩半,甘草1兩(炙微赤
,銼)
,赤芍藥1兩,枳殼2兩(麩炒微黃,去瓤)
。
制法 : 上為粗散
。
功能主治 : 傷寒中風,四肢不舉
,言語謇澀
,煩疼壯熱。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
,去滓,稍熱頻服
。
摘錄 : 《圣惠》卷十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枚(炮裂
,去皮臍)。
制法 : 削去外面
,留中心如棗大
,為細散。
功能主治 : 大便冷秘
。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匕
,蜜水調下。
摘錄 : 《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神曲3分(炒微黃),干姜3分(炮裂
,銼)
,甘草1分(炙微赤,銼)
,當歸半兩(銼
,微炒)。
制法 : 上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冷熱氣不和
,腹痛,下痢膿血
。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黃連1兩(去須,微炒)
,訶黎勒1兩(煨
,用皮),干姜1兩(炮裂
,銼)
,甘草1兩(炙微赤,銼)
,密陀僧1兩(燒
,研細)。
制法 : 上為細散
。
功能主治 : 久赤白痢
,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
,以粥飲調下
,1日3-4次。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附子散
處方 : 附子1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