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感染外洗煎劑

中醫(yī)世家 2023-05-10 18:41:10

感染外洗煎劑

處方 : 雙花9克,連翹9克

,黃柏9克
,苦參9克,川椒6克
,艾葉30克,冬青葉30克
,大蔥3根。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溫通經(jīng)絡
。主正氣衰頹
,肌膚瘡瘍
,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 水煎后外洗患處

,每日2次。

摘錄 : 朱長庚方

怎樣用藥浴治療癬(頭癬
、體癬、股癬
、手足癬)

癬是由于感染真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

,屬于淺部真菌病
,因其發(fā)病部位和形狀不同
,臨床有頭癬
、體癬、股癬
、手足癬、甲癬
、疊瓦癬、花斑癬等不同類型

頭癬多發(fā)生于兒童,俗稱“癩痢頭”或“禿瘡”等
。其主要癥狀是頭皮結痂或產生鱗屑,瘙癢
,頭發(fā)逐漸失去光澤,易于拔除和折斷
,甚至禿頭。由于引起頭癬的真菌有所不同
,因此臨床有黃癬、白癬和黑癬三種頭癬

體癬是指發(fā)生于面、頸
、軀干和四肢皮膚上的癬,中醫(yī)稱其為“銅錢癬”
、“圓癬”。其癥在光滑皮膚上出現(xiàn)丘疹
、丘皰疹
、水皰
、鱗屑組成的圓形或同心圓病損,中央皮膚正常或有色素沉著
,劇癢,有時抓破結痂

股癬與體癬基本癥狀相同,是指局限于大腿內側靠近生殖器和臀部的癬
,中醫(yī)稱其為“陰癬”。
手足癬是指發(fā)生在手掌和足底(趾)的癬
。手癬俗稱“鵝掌風”,足癬俗稱“濕腳氣”
、“香港腳”。皮損以水皰
、糜爛
、脫屑
、角化
、伴有瘙癢為特征
。根據(jù)癥狀的突出表現(xiàn)
,可分為:①指(趾)間浸漬型:主癥為指或趾間浸潤發(fā)白
,脫皮
,剝去表皮,其下為濕潤的潮紅糜爛面
;②水皰型:主癥為手掌或足底出現(xiàn)密集或分散的粟粒至帽針大小的水皰,皰液澄清
,外周可有輕度潮紅,干破后疊起白皮
,日久又生水皰
,反復發(fā)作;③鱗屑增厚型:主癥為皮損干燥粗糙變厚
,形如胼底,皮紋增寬加深
,冬天裂開。以上3種類型均自覺劇癢

甲癬俗稱“灰指(趾)甲”,常伴發(fā)于手足癬
。其主癥為指(趾)甲初起出現(xiàn)灰白斑點,日久增厚變形
,表面不平,失去光澤
,呈灰白色。
疊瓦癬的形狀比較特殊
,很像疊瓦,故有此名
。其癥表現(xiàn)為鱗屑組成的許多同心環(huán),猶如大樹橫切面的樹輪
,由于不斷搔抓,癬向周圍蔓延擴大
,同心環(huán)逐漸模糊而變成不規(guī)則的花紋狀。
花斑癬中醫(yī)稱“汗斑”
,多發(fā)生于頸、胸
、背
、上臂和下腹部等處
。皮膚呈黃豆大小的圓形斑疹
,上有細小鱗屑,隨著皮疹的增多
,可融合成大片狀細小鱗屑斑,呈黃褐色或灰白色
,邊緣較為清楚。病情夏重冬輕
,無明顯自覺癥狀,或出汗時有輕度瘙癢
,病程漫長,不治則多年不愈

方一【組成】鮮蠶豆適量。
【用法】將鮮蠶豆搗爛如泥
,榨取汁水,外洗患處
,每日數(shù)次。
【功用】祛濕解毒

【適應證】禿瘡。
【說明】蠶豆性味甘平
,微辛
,功能祛濕解毒
,故適宜于濕熱禿瘡
。如無鮮蠶豆
,可用于豆以水煎汁外洗
,或搗敷亦有效。
方二【組成】生白果適量

【用法】將白果去殼,切開,水煎取汁
,頻洗癬瘡面。
【功用】消毒殺菌

【適應證】頭面癬瘡。
【說明】白果
,能消毒殺蟲。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白果水浸劑對真菌有抑制作用。但須注意的是白果含有小毒
,不可內服過量。
方三【組成】清油1碗
,豬膽汁1個。
【用法】將清油用文火熬熟
,與豬膽汁和勻。將患處剃光發(fā)
,然后取汁擦洗
,每日2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禿癬

【說明】豬膽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
,可敷惡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豬膽汁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方四【組成】蔥1把
,蜂蜜少許

【用法】將頭部患處用米泔水洗凈,蔥搗爛如泥
,和蜂蜜共拌勻,外洗患處
,再以清水洗凈。
【功用】解毒滅菌

【適應證】小兒禿瘡。
【說明】蔥含有的揮發(fā)油中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
,又叫植物殺菌素,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特別是對皮膚真菌抑制作用更強。
方五【組成】干桃30克
,黑豆50克。
【用法】將干桃
、黑豆共煮,濾取汁
,與豬油少許調和,外洗患處

【功用】解毒收斂。
【適應證】白禿頭瘡

【說明】干桃是未成熟桃的干燥果實,又稱碧桃干
,有收斂之功
。黑豆功能解毒
,療一切毒腫
。兩者相合
,解毒收斂,對頭皮癬有一定的療效

方六【組成】火麻仁適量。
【用法】將火麻仁研為末
,以水和絞取汁,與蜂蜜和勻
,外洗患處。
【功用】抗菌殺蟲

【適應證】小兒頭面癬瘡或疥瘡。
【說明】火麻仁為大麻的種仁
,含有豐富的脂肪酸
。外敷治瘡癩,殺蟲
。蜂蜜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兩者合用
,對小兒皮膚真菌或疥蟲感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方七【組成】烏梅數(shù)枚

【用法】將烏梅入鍋中,加水煎取汁
,外洗患處。
【功用】抗真菌

【適應證】小兒頭瘡。
【說明】烏梅的水煎液在試管內對須瘡癬菌
、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八【組成】黑豆適量。
【用法】將黑豆炒焦
,入鍋中
,水煎取汁,外洗患處
,每日1次。
【功用】祛風清熱
,活血解毒。
【適應證】小兒頭瘡

【說明】黑豆,外敷一切毒腫
。能祛風熱、活血解毒
。故可用于熱毒引起的小兒頭瘡。
方九【組成】生姜適量

【用法】將生姜搗取汁,加溫后外洗頭上患處
,每日2次。
【功用】殺菌止癢

【適應證】禿頭瘡。
【說明】生姜含辛辣芬香的揮發(fā)油
,其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
、姜酚等,對皮膚真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方十【組成】花椒10克。
【用法】將花椒入鍋
,加水煎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燥濕殺蟲

【適應證】頭上白禿

【說明】花椒有除濕止痛
、殺蟲解毒之效
,主治禿斑。
方十一【組成】鯽魚1條
,醬汁適量。
【用法】將鯽魚燒灰存性
,醬汁和勻
,外洗患處。
【功用】清熱
,利濕,解毒

【適應證】小兒禿瘡。
【說明】鯽魚功能清熱利濕解毒
,主各種瘡瘍,又方用去腸鯽魚
,入皂礬再燒研,外搽患處
。或用鯽魚去腸后
,填入大附子1枚
,炙焦研末
,外敷患處

方十二【組成】香油適量

【用法】將香油與水等份拌和,外洗患處
,每日2次。
【功用】潤燥解毒

【適應證】赤禿發(fā)落。
【說明】香油
,生用,有潤燥
、解毒、止痛
、消腫功效。
方十三【組成】馬齒莧250克

【用法】將馬齒莧煎煮取汁,外洗患處
,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小兒白禿。
【說明】馬齒莧對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可治濕癬白禿,本方還可用馬齒莧燒灰
,調豬油外涂患處。
方十四【組成】鮮桑椹適量

【用法】將桑椹搗爛,取汁外洗患處
,每日1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赤禿

【說明】桑椹為桑樹的果穗,能治禿瘡
,故以桑椹外洗對治療因真菌引起的禿瘡有較好的效果。
方十五【組成】鮮馬齒莧、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鮮馬齒莧洗凈,搗爛絞取汁
,用等量米醋混合后,外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手足癬

【說明】馬齒莧功能清熱解毒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馬齒莧煎劑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米醋亦有解毒殺蟲之功。兩者合用
,其效更佳。
方十六【組成】茶葉適量

【用法】將茶葉煎煮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腳癬

【說明】茶葉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現(xiàn)代研究表明
,茶葉浸劑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方十七【組成】鹽適量。
【用法】將鹽溫水化開
,外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瘡癬初起。
【說明】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
,性味咸寒,功能清熱解毒
,能去皮膚風毒,故能有效地治療腳癬

方十八【組成】米仁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藥共煎取汁,趁熱蘸藥液擦洗患部
,每日數(shù)次,至愈為止

【功用】利濕解毒。
【適應證】手癬

【說明】米仁功能健脾利濕。甘草有解毒作用
,以其煎劑外洗,能治療陰下濕癢等
,說明甘草對癬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方十九【組成】韭菜根適量
,豬油少許。
【用法】將韭菜根燒灰存性
,搗為末
,以豬油調和,擦洗患處

【功用】祛風解毒。
【適應證】體癬
、股癬。
【說明】韭菜根性味辛溫
,能治各種癬疾,再配合豬油外敷
,其祛風解毒作用更強,故可有效地治療體癬
、股癬等各部位癬瘡

方二十【組成】豆豉、醋各適量

【用法】將豆豉研細末,過篩
,和醋相合,擦洗患處

【功用】祛風宣郁,解毒殺菌

【適應證】白禿。
【說明】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經(jīng)發(fā)酵加工而成
,具有祛風宣郁、解毒的作用
。米醋功擅散瘀解毒殺蟲,現(xiàn)代研究證實有抗菌作用
。兩者合而用之
,對皮膚真菌病有一定療效。
方二十一【組成】紫甘蔗皮適量

【用法】將紫甘蔗皮加水煎煮,濾去渣
,取藥汁,外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頭癬

【說明】甘蔗皮功能清熱解毒,能治百毒諸瘡
,民間常用此治療瘡瘍腫毒及癬瘡。
方二十二【組成】黃柏
、黃精各適量。
【用法】將上藥煎成湯液
,用藥汁外洗頭皮,每次15分鐘
,每日3次。
【功用】清熱燥濕
,解毒殺蟲。
【適應證】白禿瘡(頭癬)炎癥明顯
,分泌物多者。
【說明】黃柏功能清熱解毒
,燥濕瀉火,其所含的小檗堿對常見的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黃精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十三【組成】淘米水3大碗
,川椒3克
,白礬6克,麻柳葉1把

【用法】將上藥煎熬后熏洗頭部。每日1或2次

【功用】殺蟲止癢。
【適應證】頭癬

【說明】淘米水功能解毒止癢,配伍川椒
、白礬、麻柳葉
,有解毒、殺蟲
、止癢功效,故對頭癬有效

方二十四【組成】當歸
、生百部、木槿皮
、紫槿皮、白鮮皮各15克
,川椒10克,醋100毫升

【用法】上藥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時后煎煮至沸
,取汁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洗至藥液涼后止
,用布擦干
,暫禁下水。
【功用】清熱解毒
,殺蟲止癢,潤膚

【適應證】鵝掌風(手癬)。
【說明】當歸能養(yǎng)血潤膚
,百部、木槿皮
、紫槿皮
、白鮮皮、川椒均有清熱解毒殺蟲的作用

方二十五【組成】側柏葉250克,艾葉65克
,桐油適量。
【用法】先將柏葉
、艾葉加清水適量,煎至3 000毫升
,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處
,以紙蘸桐油,用火點燃
,候溫度稍低,即將患手置湯中浸泡
,泡至藥液涼止。
【功用】涼血祛風
,消炎止癢。
【適應證】鵝掌風(手癬)

【說明】側柏葉功能涼血祛風
,藥理學研究亦證實,本品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艾葉、桐油均有殺蟲止癢之效

方二十六【組成】貫眾、烏梅等量

【用法】用陶器盛藥,加水高出藥面約4厘米
,煎沸20分鐘后,將藥液倒入盆內
,趁熱先熏后浸患處,待藥溫變涼即停
,每日2次,2日1劑

【功用】清熱解毒,護發(fā)止癢

【適應證】鵝掌風(手癬)。
【說明】貫眾功能清熱解毒
,烏梅有殺蟲止癢作用
,藥理學研究亦表明
,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十七【組成】新艾葉90克,蒼耳草60克
,白鮮皮30克。
【用法】先將上藥入瓦罐中
,加水3 000毫升煮沸取汁
,將藥汁倒入臉盆內
,上覆毛巾
,再將兩手伸于毛巾下熏一會兒,待藥汁’轉溫時
,將兩手放入藥液中浸泡,并轉擦洗滌
,直至藥汁將冷為止,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護皮,祛風
,止癢

【適應證】鵝掌風(手癬)

【說明】艾葉苦溫燥濕,能殺蟲
,藥理學實驗證明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配伍蒼耳草
、白鮮皮則作用更強。
方二十八【組成】川烏
、草烏、何首烏
、天花粉、赤芍
、防風、荊芥
、蒼術
、地丁草各30克,艾葉12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
,趁熱先熏后洗患部。每日熏洗2次
,每劑連用2日。
【功用】祛風濕
,活血通絡
,解毒止癢

【適應證】鵝掌風。
【說明】川草烏辛熱能散風寒
,何首烏
、天花粉、赤芍
、艾葉活血通絡,防風
、荊芥、蒼術祛風化濕
,地丁草解毒。諸藥合用
,對久治不愈的鵝掌風有一定的療效。
方二十九【組成】荊芥
、防風、紅花
、地骨皮各15克,皂角
、大楓子各30克
,明礬18克
,米醋1 500毫升。
【用法】將上藥用米醋1 500毫升
,放盆中浸泡3~5日后,備用
。治療時,每晚將手或足人藥醋中浸泡30分鐘
。每劑藥可連續(xù)浸泡2周,為1個療程
。用之有效,可連續(xù)泡2~3個療程

【功用】滅菌止癢。
【適應證】鵝掌風(手癬)
、干腳癬。
【說明】方中荊芥
、防風祛風勝濕,紅花
、地骨皮活血潤膚,皂角
、大楓子殺蟲,明礬燥濕
。諸藥合用,祛風濕
、殺蟲毒
,對手足癬皮膚干澀者均有效

方三十【組成】藿香、黃精、生大黃
、皂礬各12克

【用法】用米醋500毫升浸泡上藥5~7天
,去渣備用
,用時將患部放入藥液內浸泡
。每次浸泡30~60分鐘,每日1或2次

【功用】活血潤膚,殺蟲止癢

【適應證】手癬

【說明】藿香功能利濕除風
,藥理學實驗表明
,藿香煎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配黃精養(yǎng)陰潤燥
,皂礬
、大黃清熱解毒,故可用于治癬

方三十一【組成】枯礬50克,地骨皮60克
,豬牙皂、側柏葉
、花椒、雄黃各15克
,冰醋酸10毫升(或米醋50毫升)

【用法】先將豬牙皂
、地骨皮
、側柏葉、花椒加水1 000毫升
,煎至600毫升
,過濾取液
,將渣加適量水再煎
,取濾液400毫升,將2次濾液混合后加熱并投入枯礬
、雄黃
、冰醋酸
,攪溶;待溫浸泡病甲20~30分鐘
,然后用刀削除肥厚病甲至甲床,外用紗布
、膠布固定,每周2或3次
,至新甲正常生長為止

【功用】解毒殺蟲

【適應證】甲癬。
【說明】枯礬燥濕力強
,豬牙皂搜風殺蟲,其他側柏葉等均有殺癬作用

方三十二【組成】苦參50克
,蛇床子
、生百部
、黃柏
、土槿皮
、白鮮皮各25克,明礬3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1 500~2 5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
,文火煮沸15~30分鐘
,將藥液倒入腳盆內
,浸泡患足
。每日1或2次
,每次10~20分鐘
,藥液第2天可以加溫再用

【功用】清熱除濕,殺蟲止癢

【適應證】足癬(腳氣)

【說明】苦參,祛風瀉火
、燥濕去蟲,藥理學研究表明
,本品在體外對常見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等均為燥濕殺蟲之良藥

方三十三【組成】地膚子
、蛇床子
、苦參
、白鮮皮
、川黃芩各25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
,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
,待溫時將患足浸泡在藥液中30分鐘
,每劑浸泡2次,每日1劑

【功用】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適應證】手足癬。
【說明】地膚子去皮膚中積熱
,除皮膚外濕癢
。水煎劑對各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蛇床子
、苦參、白鮮皮
、黃芩均有清熱燥濕殺蟲功效

方三十四【組成】蒼耳子(搗碎)60克
,明礬、苦參
、地膚子、黃柏各25克
,露蜂房20克

【用法】上藥加水適量煎沸后,將藥液倒入盆內
,待溫時浸洗患處。每次30分鐘
,每日1次,3日為1個療程
,隔4日再繼續(xù)洗之。
【功用】清熱燥濕
,解毒殺蟲
,祛風止癢

【適應證】足癬

【說明】蒼耳子性味甘溫
,能祛風濕
,止痛
。藥理實驗表明
,其煎劑在體外對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至于明礬等亦有抑制真菌功效

方三十五【組成】徐長卿15克
,甘草
、牛蒡子各5克
,蒲公英6克
,紫草9克

【用法】取上藥放入藥鍋或瓷盆內
,加水1 500~2 0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
,然后用文火熬至沸10~15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
,待溫時將患足放入藥液中浸泡10~20分鐘
,并反復擦洗之。每日臨睡前或早晚各1次
,每劑可用2次。
【功用】活血解毒
,祛風止癢

【適應證】足癬、體癬
、股癬。
【說明】牛蒡子
,為散風除熱毒之要藥。藥理實驗亦表明
,其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徐長卿
、紫草則有活血解毒的作用。
方三十六【組成】浮萍
、僵蠶各12克,防風
、羌活
、生川烏
、生草烏
、威靈仙
、鶴草芽
、白鮮皮
、獨活
、黃精各9克,鮮鳳仙花1株

【用法】上藥用食醋1 000毫升浸泡24小時后,小火煎開
,去渣取醋液備用,浸泡患處
,每日2或3次
,每次30分鐘
,拭干即可
,勿用水沖洗
,泡至第3日
,煎開1次,再泡2天
,1劑可用5日

【功用】祛風燥濕
,解毒殺蟲。
【適應證】手足癬
、甲癬。
【說明】浮萍能祛皮膚瘙癢之風
,僵蠶功能清熱解毒,配伍防風
、羌活祛風
,川草烏散寒
,白鮮皮、威靈仙燥濕
,鳳仙花、鶴草芽殺蟲
,故對手足癬有較好療效

方三十七【組成】土槿皮
、地膚子、蛇床子各25克
,黃柏、沒食子各15克。
【用法】加水2 000毫升煮沸20分鐘
,過濾后加入明礬12克溶化即可,每劑藥可連用2日
。治療時將患足浸泡于微溫的藥液內,每次15~20分鐘
,每日2或3次
。療后暴露患處
,保持清潔干燥,不須包敷

【功用】燥濕殺蟲。
【適應證】足癬感染

【說明】沒食子性味苦溫
,功能燥濕殺蟲
,主治小兒疳積
,濕瘡。土槿皮
、黃柏
、地膚子均有燥濕殺蟲的功效

方三十八【組成】蒼術
、黃柏各15克
,川牛膝10克
,皂角9克
,龍膽草30克
,枯礬40克。
【用法】上藥水煎取汁
,浸洗患足,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鐘
,浸洗后待其自然干燥。
【功用】清熱
,燥濕,殺蟲

【適應證】足癬并細菌感染。
【說明】龍膽草性味苦寒
,主瘡癰腫毒,藥理學實驗證明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蒼術
、黃柏
、明礬均有清熱燥濕功效,川牛膝既祛風濕
,又引藥下行。
方三十九【組成】辣蓼30克
,桃葉、羊蹄各15克
,烏臼子30克,野菊花
、蒲公英各1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2 000毫升
,煎后過濾,先熏后洗30分鐘
,1日2次。
【功用】祛風殺蟲

【適應證】手足癬

【說明】辣寥性味辛溫,功能祛風消腫殺菌
;桃葉祛風濕殺蟲;羊蹄清熱殺蟲
,其酊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烏臼子亦能殺蟲

方四十【組成】苡仁、甘草各適量

【用法】將上方按3~4:1組成,濃煎成汁
,趁熱洗患處,每日數(shù)次
。若化膿者,除用上方外
,可用鵝掌皮燒灰,菜油調涂患處
,2日洗換1次

【功用】解毒殺蟲

【適應證】鵝掌風(手癬)。
【說明】苡仁能清熱除濕
,甘草功能解毒,兩者相伍
,解毒殺蟲之力更強

方四十一【組成】樟木適量

【用法】將樟木打碎煎湯
,每日早晚各溫洗1次

【功用】祛風勝濕。
【適應證】鵝掌風

【說明】樟木含有樟腦及芳香性揮發(fā)油,辛烈香竄
,能去濕氣,民間常用以治療疥癬等癥

方四十二【組成】艾葉125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煎
,取汁趁熱先熏后洗半小時,每日1或2次

【功用】苦溫燥濕。
【適應證】鵝掌風

【說明】艾葉苦溫燥濕、殺蟲
,藥理學實踐證明,本品對于多種致病真菌有殺滅或抑制的作用

方四十三【組成】枯礬
、皂礬各35克
,兒茶15克,側柏葉60克

【用法】上藥加水煮沸備用
,用時先用桐油擦患處
,再用浸透桐油的紙捻點燃
,熏患處10分鐘
,然后將上述藥液倒入小桶
,將患手伸入
,用布緊蓋桶口熏之
,等藥液微冷后,再將患手浸藥液中20~30分鐘

【功用】清熱燥濕,解毒殺蟲

【適應證】鵝掌風。
【說明】枯礬
、皂礬、兒茶均有燥濕殺蟲的作用
,側柏葉功能涼血解毒。諸藥合用
,清熱燥濕,解毒殺蟲
,故適用于鵝掌風病人。
方四十四【組成】冬瓜皮(干品為佳)50克

【用法】上藥熬湯,取汁趁熱先熏后洗
,每日1次。
【功用】祛風勝濕

【適應證】足癬。
【說明】冬瓜皮
,利水除濕,干品則向內卷曲成筒狀
,有粉霜
,其祛風勝濕之力較佳

方四十五【組成】葛根、千里光
、白礬各等量。
【用法】將上藥烘干研為細末
,密封包裝
,每袋40克備用
。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3 000毫升混勻
,將患腳置于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天為1個療程
,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功用】解毒殺蟲

【適應證】足癬及并發(fā)癥。
【說明】葛根功能解毒散郁火
,千里光有清熱解毒作用
,能去瘡癰腫毒

方四十六【組成】丁香、藿香
、百部、明礬
、黃柏、苦參各30克
,蛇床子
、硼砂各20克

【用法】用紗布將上藥包裹放入瓷盆或瓦罐內,以食醋1 000~2 000克浸泡2日
,取上醋液浸泡患腳,每日1~3次
,每次10~30分鐘

【功用】殺滅真菌。
【適應證】足癬
、灰趾甲。
【說明】丁香所含的揮發(fā)油對許蘭黃癬菌
、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四十七【組成】鮮蒲公英
、鮮敗醬草各500克

【用法】上藥洗凈切碎
,放入盆內加水1 500毫升,煮開后再煎10分鐘
,離火待溫,浸泡患部
,每劑可如此用3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足癬。
【說明】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
,治癰腫療毒
,敗醬草解毒
,消癰排膿。兩者合用
,清熱解毒殺蟲,故對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四十八【組成】馬鞭草適量

【用法】水煎外洗
,每日1次。
【功用】抑菌殺蟲。
【適應證】腳氣發(fā)腫

【說明】馬鞭草性味苦涼,能破血殺蟲
,藥理實驗表明,其水煎劑在體外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我得陰道炎都半年多了~~怎么還不好?

陰道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多種陰道粘膜炎性疾病的總稱

。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
,陰道的組織解剖學及生物化學特點足以防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襲
。如果遭到破壞,則病原菌即可趁機而入
,借種種因素,導致陰道炎癥

①非特異性陰道炎:外陰、陰道有下墜和灼熱感
,陰道上皮大量脫落,陰道粘膜充血
,觸痛明顯
。嚴重時出現(xiàn)全身乏力
、小腹不適,白帶量多
、呈膿性或漿液性,白帶外流刺激尿道口
,可出現(xiàn)尿頻
、尿痛

②霉菌性陰道炎:也叫陰道念珠菌感染
。突出癥狀是白帶增多及外陰、陰道奇癢
。嚴重時坐臥不寧、痛苦異常
,還可有尿頻、尿痛
、性交痛。白帶呈白色稠厚豆渣樣
,陰道膜高度水腫,有白色片塊狀薄膜粘附
,易剝離,其下為受損粘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
,嚴重者可遺留瘀斑是本病的典型癥狀;另一類病人的白帶為大量水樣或膿性而無白色片狀物
,陰道粘膜呈中等度發(fā)紅,水腫
,無嚴重的瘙癢及灼熱感,僅有外陰潮濕感覺
。霉菌性陰道炎的發(fā)病率僅次于滴蟲性陰道炎
,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一般認為白色念珠菌主要由肛門部傳染而致,與手足癬無關
。當然,霉菌性陰道炎也可經(jīng)性交傳播
。據(jù)統(tǒng)計
,約10%非孕婦女、30%孕婦陰道中有此菌寄生
,無明顯癥狀。
念珠菌可存在于人的口腔
、腸道與陰道粘膜而不引起癥狀
,這三個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傳染
。當局部條件適合時或衛(wèi)生習慣不好
,長期使用抗生素者
,易引起陰道酸堿度改變,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霉菌性陰道炎患者主要有外陰瘙癢、灼痛
,嚴重時癢得無法忍受,痛苦異常
;有的患者還有尿路刺激癥狀及性交痛;急性期白帶增多
,呈白色稠厚豆渣樣。發(fā)現(xiàn)上述情況應及時就醫(yī)
,經(jīng)過檢查化驗很容易診斷。治療一定要嚴格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

③滴蟲性陰道炎:白帶增多且呈黃白色,偶帶黃綠色膿性
,常帶泡沫,有腥臭
,病變嚴重時會混有血液;其次為腰酸
、尿頻、尿痛、外陰瘙癢
、下腹隱痛。陰道粘膜紅腫
,有散在的出血點或草莓狀突起,偶爾會引起性交疼痛

④老年性陰道炎:白帶增多且呈黃水樣,感染嚴重時分泌物可轉變?yōu)槟撔圆⒂谐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偶有點滴出血癥狀。有陰道灼熱下墜感
、小腹不適
,常出現(xiàn)尿頻
、尿痛。陰道粘膜發(fā)紅
、輕度水腫
、觸痛
,有散在的點狀或大小不等的片狀出血斑,有時伴有表淺潰瘍

診斷:
①非特異性陰道炎取分泌物作涂片,用革蘭氏染色鏡檢
,可找到常見的病原菌,而無霉菌或滴蟲存在

②霉菌性陰道炎取分泌物作涂片
,用革蘭氏染色
,鏡下可找到成群革蘭氏陽性濃染的卵圓形胞子,或可見到假菌絲與出芽細胞相連接成鏈狀或分枝狀
。最可靠的方法是進行霉菌培養(yǎng)檢查

③滴蟲性陰道炎取分泌物與已滴在玻璃片上的少量溫生理鹽水調和、鏡檢
。可見活動的陰道毛滴蟲
。如果特殊的病例查不到滴蟲的,可改用培養(yǎng)法檢查
,檢查結果準確度高。
④老年性陰道炎的分泌物檢查應與滴蟲性
、霉菌性陰道炎相區(qū)別。注意宮頸
,子宮體大小及其形態(tài)、出血來源與陰道細胞學檢查結果
,必要時作宮頸或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以排除子宮癌的可能

治療:
可采用飲食療法和藥物療法。在藥物療法中:
①非特異性陰道炎:治療原則在于糾正陰道酸堿度及局部應用抗生素

②霉菌性陰道炎:應治療相關誘因
,如糖尿病
,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等。
③滴蟲性陰道炎:分全身用藥與局部用藥兩種方法

④老年性陰道炎:治療原則為補充小量雌激素,增加陰道抵抗力及抑制細菌生長

預防:
①非特異性陰道炎:加強鍛煉
,增強體質
。積極治療致病的原因,如陰道損傷
、盆腔炎
、子宮出血等,減少病原菌的生長繁殖

②霉菌性陰道炎:注意合理應用廣譜抗生素及激素。糖尿病患者應特別注意皮膚及外陰清潔
。陰道霉菌常與其他部位的霉菌病菌并存或交叉感染,如皮膚瘙癢而用手搔抓則使指甲帶有霉菌
;肛門周圍瘙癢的患者,可能有腸道感染霉菌
。本病還可通過性生活感染,故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
,必要時夫婦同時進行診治。
③滴蟲性陰道炎:毛滴蟲能在冰凍及干燥過程中維持一定的生活力
,同時在不同濃度的肥皂水中亦具有相當頑強的抵抗力,很容易被傳播
。第一必須消滅傳染源
。定期普查普治
,對毛滴蟲患者的愛人也要進行診治。第二杜絕傳染途徑
。提倡淋浴
,改坐式便所為蹲式
,不租用游泳衣褲及毛巾等。
④老年性陰道炎:增強陰道的防御功能
,常用酸類或產生酸類的藥物

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
,嗜血桿菌性陰道炎
,棒狀桿菌陰道炎
、壓氧菌性陰道病炎
,加特納菌性陰道炎等
;細菌性陰道病是在1984年國際會議上定名的
;本病是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壓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
,可通過性接觸傳染,在性關系混亂的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
;臨床上突出表現(xiàn)是陰道分泌物增多
,并有魚腥味
。這是因為當泌物發(fā)出來的特殊氣味。每當性交或活動時
,促進進氣味的釋放,臭味特別明顯由于陰道內有大量胺類物質
,陰道分泌物的PH也增高
;用窺陰器進行栓查時發(fā)現(xiàn)陰道內的分泌物增多
,呈灰白色
,很粘稠
,但陰道壁的炎癥不明顯

本病有診斷標準四項:
、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
,很粘稠
,甚至象面糊狀
,均勻一致
,但不是膿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

二、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別高
,故呈魚腥味,性交時或活動后往往因促進胺釋放而使氣味加重
,分泌物中加入10%氫氧化鉀后也可釋出胺味。
、陰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范圍5
。0-5。5
,而正常人為4
。5-4
。7

、陰道分泌物的濕涂片中可檢出經(jīng)線索細胞

上述四項標準中
,具備三項以上者即可確診
,有強調第四項為必需診斷標準

本病須與其它原因引起的陰道炎進行鑒別:
一、滴蟲性陰道炎:也有陰道分泌物增多
,及特殊氣味。但取分泌物作鏡栓
,白細胞數(shù)量增多
,而不見線索細胞
,找到具有活動性的滴蟲即可確診

二、真菌性陰道炎:真菌所致的陰道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者占多數(shù)
。其臨床表現(xiàn)有時難以和細菌性陰道病進行區(qū)別,但菌性陰道炎的分泌物無胺臭味
,PH值大于4。5無線細胞
,直接鏡檢可查出酵母樣孢子及假菌比,培養(yǎng)可檢出白色念珠菌

治療
一、滅滴靈(甲哨唑)
用法:每次口服0
。2-0。4g
,每天2-3次,連服7天
,亦可靜脈滴注

、氨芐青霉素
用法:每次口0。5g
。每天三次,亦可每天6g分兩次稀釋靜脈滴注

局部治療
、經(jīng)常清洗
,保持局部清潔

、可定期用3%硼酸或稀醋酸沖洗陰道之后再用清水沖洗可減輕癥狀

、用潔霉素液沖洗也有一定的效果。
、用“潔爾陰”或“膚陰潔”陰道內沖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注意事項:
對性伴侶不論其有無癥狀應進行適當?shù)奶幚怼?
細菌性陰道病有可能和其它性病同時存在,應進行有關檢查及相應處理

相關欄目:性器官病||性功能障礙 in 煩惱困惑 or 預防疾病 in 身體奧秘→性學知識 of 中國心理熱線
相關參考:生殖器念珠菌病||滴蟲病
洗納法治療陰道炎98例
張秀蘭 郭建山 山西省汾陽市康復醫(yī)院 032200 from 中國民間法療法1999年 第7卷 第8期 1999-05-10
陰道炎為婦女常見病,筆者自1997年10月~1998年9月
,以自擬芩柏苦參湯外洗,并配合滅滴靈
、制霉菌素
、乙烯雌酚陰道置藥
,治療本病98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年齡19~62歲
;均有陰道炎臨床表現(xiàn)并經(jīng)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鏡檢確診
。其中滴蟲性陰道炎59例
,霉菌性陰道炎27例
,老年性陰道炎12例。
治療方法
黃芩15g
、黃柏15g
、苦參30g、蛇床子30g
、百部15g、茵陳15g、川椒12g
、甘草9g,每日1劑水煎洗
。患者于月經(jīng)干凈后3日開始治療
,睡前先用溫開水沖洗外陰及陰道口周圍
,再以中藥外洗煎劑加熱兌入適量開水
,熏洗陰部,待溫度適宜時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浴后取藥1片置于陰道深處(滴蟲性陰道炎患者用滅滴靈
,霉菌性陰道炎用制霉菌素,老年性陰道炎用乙烯雌酚)
。連續(xù)用藥7日為1個療程

治療期間忌房事
,孕婦及未婚者單用洗劑,不加用陰道內置藥物治療

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痊愈:自覺癥狀消失
,婦科檢查及陰道分泌物外觀及鏡檢無異常
;顯效:自覺癥狀消失,婦科檢查及陰道分泌物外觀
、鏡檢較前改善

本組經(jīng)治療全部獲效
,其中痊愈94例,顯效4例

典型病例
周某
,女性,28歲
,1998年6月28日初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颊咴V白帶增多一年余
,呈黃色或膿樣,嚴重時有赤白帶
,伴局部瘙癢
,灼熱疼痛
。診見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象弦數(shù),陰道分泌物涂片鏡檢
, 查見滴蟲,診為滴蟲性陰道炎
。經(jīng)上方治療1療程后諸證消失
,陰道分泌物鏡檢無異常
。囑其保持局部清潔,并注意房事衛(wèi)生
,半年后隨訪未復發(fā)

體會
中醫(yī)認為陰道炎多因局部不潔
,房事不講究衛(wèi)生使?jié)駸嵯x菌侵襲而成。芩柏苦參湯中黃芩
、黃柏、苦參苦寒清熱燥濕
;蛇床子
、百部、川椒燥濕殺蟲止癢
;茵陳清熱利濕,芳香化濁
;甘草瀉火解毒。滅滴靈為高效殺滅毛滴蟲藥物
,制霉菌素可抑制并殺滅霉菌
,乙烯雌酚為女性激素
,可增加上皮細胞內糖原儲備
,加強抵抗力
,減少致病菌感染
。本法中西藥聯(lián)用
,洗納法并舉,取效捷且療效確切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362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補肝腎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
,炒白術9g,桂枝9g
,赤芍9g
,白芍9g,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
、云母粉
、白術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