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藥知母湯
《金匱要略》卷上:桂枝芍藥知母湯
處方 : 桂枝12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麻黃12克 生姜15克 白術15克 知母12克 防風12克 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 : 治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
,腳腫如脫
,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者
。

用法用量 : 上九味
,以水700毫升
,煮取210毫升,每次溫服70毫升
,日三服。
摘錄 : 《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卷上:桂枝芍藥知母湯
別名 : 桂芍知母湯
處方 : 桂枝4兩,芍藥3兩
,甘草2兩,麻黃2兩
,生姜5兩
,白術5兩
,知母4兩
,防風4兩,附子2枚(炮)
。
功能主治 : 通陽行痹,祛風逐濕
,和營止痛
。清熱
,散寒
,通絡
,活血
,補虛。主諸肢節(jié)疼痛
,身體尪羸,腳腫如脫
,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
。風毒腫痛
,憎寒壯熱,渴而脈數(shù)
;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膿,或過期不結痂
。
臨床應用 : ①歷節(jié)《經(jīng)方實驗錄》:耿右,初診:一身肢節(jié)疼痛
,腳痛
,足脛冷,日晡所發(fā)熱,脈沉而滑
,此為歷節(jié)。宜桂枝芍藥知母湯
;川桂枝5錢
,赤白芍各3錢
,生甘草3錢
,生麻黃3錢,熟附塊5錢
,生白術5錢,肥知母5錢
,青防風5錢
,生姜1塊(打)
。二診:腰痛略減
,日晡所熱度較低,惟手足酸痛如故。仍宜前法:川桂枝5錢
,赤白芍各5錢
,生甘草3錢
,凈麻黃4錢
,蒼白術各5錢,肥知母5錢
,青防風4錢,生姜1塊(打)
,咸附子3錢(生用勿泡)
。②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雜志》(1981
;1:38):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32例
,結果治愈14例(1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huán)素),顯效6例
,有效10例(3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huán)素),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7%
,有效病例平均服藥21.6劑。治療后化驗指標的變化: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的27例(84.4%)
;抗“O”滴度下降
;全血粘度(比)
、血漿粘度(比)
、紅細胞電泳時間(秒)均有明顯下降,和治療前相比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血沉未見明顯下降,未恢復正常范圍
。
用法用量 : 桂芍知母湯(《沈注金匱要略》卷五)
。
各家論述 : ①《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桂枝治風
,麻黃治寒
,白術治濕
,防風佐桂
,附子佐麻黃、白術
。其芍藥
、生姜、甘草亦和發(fā)其營衛(wèi)
,如桂枝湯例也。知母治腳腫
,引諸藥祛邪益氣力
;附子行藥勢
,為開痹大劑
。然分兩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1劑也
。②《沈注金匱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腎俱虛
,足三陰表里皆痹
,難拘一經(jīng)主治,故用桂枝
、芍藥
、甘
、術調(diào)和營衛(wèi)
,充益五臟之元;麻黃
、防風、生姜開腠行痹而驅(qū)風外出
;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節(jié);經(jīng)謂風
、寒
、濕三氣合而為痹,以附子行陽燥濕除寒為佐也
。③《金匱要略心典》:桂枝、麻黃
、防風,散濕于表
;芍藥
、知母、甘草,除熱于中
;白術
、附子,驅(qū)濕于下
;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嘔降逆
。為濕熱外傷肢節(jié),而復上沖心胃之治法也
。
摘錄 : 《金匱》卷上
漢·《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
組成 : 桂枝四兩(12克)
、芍藥三兩(9克)
、甘草二兩(6克)
、麻黃二兩(6克)
、知母三兩(9克)
、生姜五兩(9克)
、白術五兩(9克)、防風四兩(9克)
、附子兩枚(6克)。
用法 : 水煎服
,每日1劑
。
功效 : 通陽行痹
,祛風逐濕
。
主治 : 主治肢節(jié)疼痛,身體贏弱
,腳腫如脫,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
,舌偏紅苔白
,脈濡數(shù)
。
臨床應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風濕關節(jié)炎
、風濕多肌痛、纖維肌痛癥
、坐骨神經(jīng)痛、股骨頭壞死
、腱鞘炎等病癥
,也可用于麻疹并發(fā)肺炎、氣管炎
、肺源性心臟病伴心力衰竭、深部組織炎等病癥
。1.類風濕關節(jié)炎: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配合云克及甲氨蝶呤治療30例
,與甲氨蝶呤治療30例對照,療程3個月
。結果:治療組中臨床治愈8鍘
,顯效16例
,有效4例
,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
;對照組中臨床治愈4例,顯效10例
,有效7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70%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湖南中區(qū)藥大學學報》2013年第8期)2.股骨頭壞死: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治療股骨頭壞死42例
,隨訪時間6~29個月。結果:采用1994年全國股骨頭壞死專題會議髖關節(jié)功能評定標準
,F(xiàn)icai Ⅰ-Ⅱ期優(yōu)良率為86.2%
,F(xiàn)icat Ⅲ~Ⅳ緩解率為6t)%
,優(yōu)良率為20%
,患者股骨頭壞死情況明顯改善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年第17期)3.原發(fā)性坐骨神經(jīng)痛: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治療原發(fā)性坐骨神經(jīng)痛300例
,隨訪半年以上。結果:治愈:痛
、酸、重
、木消失
,能參加一般重體力勞動
,經(jīng)半年以上隨訪無復發(fā)264例占88%,顯效:痛
、酸
、重、木基本消失
,但勞累后稍有輕度酸痛感覺30例占10%
;無效:諸癥無改善6例占2%
,總有效率為98%
,患者坐骨神經(jīng)痛顯著改善。(《遼寧中醫(yī)雜志》1997年第12期)4.風溫性多肌痛:治療組以桂枝白芍知母湯合小劑量潑尼松治療35例
,對照組單純予小劑量潑尼松治療35例,療程3個月:結果:治療組中臨床治愈9例
,顯效16例
,有效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1. 14%;對照組中臨床治愈3例
,顯效14例,有效8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1.13%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光明中醫(yī)》2012年第9期)5.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以桂枝芍藥知母湯配合針刺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38例
,療程2~20日
。結果:36例痊愈,關節(jié)疼痛消失
,活動彈響消失,關節(jié)功能正常
;2例好轉
,關節(jié)疼痛及彈響均明顯好轉。無1例無效
,療效較好。(《中國民間療法》2001年第7期)6.肌纖維疼痛綜合征: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肌纖維疼痛綜合征34例
。結果:顯效11例
。有效18例
,無效5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傆行?5.29%,本方有效解除患者疼痛的同時
,明顯改善睡眠狀況,減緩焦慮
、緊張等精神因素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8年第3期)7.腱鞘炎:以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治療腱鞘炎21例。結果:19例治愈
,2例有效。治愈率90.5%
。有14例隨訪1年無復發(fā)
。表明桂枝芍藥知母湯加味治療腱鞘炎效果明顯
,可免除針灸
、小針刀或手術治療帶給患者的痛苦和恐懼感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07年第3期)8.肩周炎:針刀治療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肩周炎120例
,隨訪2~12個月。結果:治愈55例
,治愈率45. S%,顯效60例
,顯效率50%
,好轉5例
,總有效率100%
,療效顯著。(《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年第12期)
方解 :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風濕流注筋脈
,曰久化熱傷陰,肢節(jié)疼痛
。方用桂枝
、麻黃祛風通陽,附子溫經(jīng)止痛
,合以知母、芍藥養(yǎng)陰清熱
,清熱與溫經(jīng)同用
。臨床應用以關節(jié)疼痛、腫脹為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風偏勝者
,加秦艽、獨活
;寒偏勝者,加苡仁
、車前子
、澤瀉
;熱化火傷津者
,加生地黃、玄參
、麥門冬;濕熱下注者
,加防己
、草薢
、海桐皮
;胸脅滿悶者,加柴胡
、黃芩;口渴欲飲者
,加石斛
、天花粉
。
現(xiàn)代研究 : 通過初步研究證明:本方明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和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
,降低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顯著抑制AA大鼠原發(fā)性足腫脹及繼發(fā)性關節(jié)炎
,研究表明本方可明顯降低AA大鼠炎性組織中的PGE2含量
,同時還顯著抑制炎癥反應時的白細胞游走。
方歌 : 桂枝芍藥知母湯
,甘草生姜與麻黃,白術防風炮附子
,寒熱錯雜此方良
。
摘錄 : 漢·《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筆記20|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歷節(jié)病(痛風/風濕關節(jié)炎)
歷節(jié)分三種:風痹
、血痹和歷節(jié)
,類似于西醫(yī)的痛風和風濕關節(jié)炎
。風痹的主癥是麻又痛
,處方是甘草附子湯;血痹的主癥是麻而不痛
,處方是黃芪五物湯;歷節(jié)的主癥是但痛不麻
,痛風只痛不麻的話
,歸入歷節(jié)
,處方有桂枝芍藥知母湯
、烏頭湯或桂枝烏頭湯。
寸口是陽脈
,“ 沉 ”代表病在里,在骨
,沉脈就是講骨頭有病
,“ 弱 ”脈代表病在筋
,“沉而弱”代表 病在筋骨之間
。臨床上病人說關節(jié)痛,就已經(jīng)看完了
,不用再去摸脈。
中醫(yī)講的 歷節(jié)
,起因都是肝腎兩虛
。腎主骨,肝主筋
,得到歷節(jié)病(風濕關節(jié)炎)的原因是:“ 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歷節(jié)黃汗出 ”
,跟黃汗一樣,即黃河邊的渡船夫因天熱流汗后跳入水中得黃汗
。很多婦女洗衣、洗菜或做飯時一會兒冷水一會兒熱水
,或一下烤箱一下冰箱,寒熱變化太快也是造成歷節(jié)病的原因
。 哪些人會得歷節(jié)病呢
?
第一種人是胃氣旺的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趺陽脈 ”就是胃脈,在沖陽穴位的脈
,“ 浮而滑,滑則谷氣實
,浮則汗自出
。 ”“ 谷氣實 ”就是胃氣很旺
,這種人很容易出汗
,汗出當風,使得人體汗出不透
,跟前面說的黃汗是一樣的。
第二種人主要是女人
,運動少
。太陰脈是關脈
,講的是脾臟
,脈弱表示血虛,脾主四肢
,主肌肉,運動少,脾臟功能不好
,腸胃吸收不是很好
,生血的過程也不是很好
,固表能力就不夠
。這個時候風進入體內(nèi),也會造成疼痛如掣
。
還有一種人
,就是“ 盛人脈澀小
,短氣
,自汗出,歷節(jié)疼
,不可屈伸 ”,什么叫盛人?“ 盛人 ”就是有錢人
,家里環(huán)境很好的
,每天都大口酒大口肉的吃
,然后妻妾又很多
,“ 脈澀小 ”是因為運動很少,養(yǎng)尊處優(yōu)
,于是陽不升,沒有辦法到達四肢
,肉很多只是外表看起來比較實
,其實是中干
,因為這些都是吃很厚的食物產(chǎn)生出來的肥脂
,并沒有固表能力,這個時候脈就比較短小
,“ 短氣,自汗出 ”
,平常喝酒喝得很多的人
,身體里面濕就會很盛
。喝酒后感覺是身熱
,但是到身體里面就變成濕
。因為平常沒有運動
,又近女色
,喝酒又喝得多,結果表虛掉里面又濕
,這又是個很容易得到歷節(jié)病的原因。
現(xiàn)代人得到歷節(jié)病則是因為吃西藥過多傷到肝腎
,加上喝酒喝多了傷肝
,近女色過多了又傷腎
,這也是肝腎兩虛的原因
,這種“ 歷節(jié)疼,不可屈伸
,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 ”所以本身身體是虛的
,加上運動量又少,以致表虛掉
,風就容易進來,然后風與濕混合在一起
,就成為風濕
。一般經(jīng)常喝酒的人
,可用蒼術澤瀉來解酒
,蒼術很燥可以把體內(nèi)的濕去掉。
以上這些都是造成歷節(jié)病的種種原因
,了解一下即可
,治病很重要
,治好以后要告訴病人改變生活習慣
,比如:不要喝酒當風,女性朋友們做完家務多出去走走
,胃氣實的人不要吃太飽,吃七
、八分飽即可
,等等。
桂枝芍藥知母湯專治膝蓋的風濕痛
,一劑知
,同時配合膝五針,然對手指關節(jié)的風濕痛一點沒用
。
桂枝5錢,白芍4錢
,甘草
、麻黃
、炮附子等量
,各3錢,白術
、知母、防風等量各5錢
,生姜3片
。
桂枝芍藥健脾
,桂枝用量稍微重一點
,目的是要讓藥走到四肢。麻黃跟著桂枝到皮表
,白術去濕,防風祛風去痛
,附子去寒
,桂枝芍藥知母湯里白術、知母
、防風等量大劑用,甘草
、麻黃
、附子等量稍微少量用
。
臨床上看
,節(jié)氣改變導致的膝蓋痛也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痛風導致的膝蓋紅腫用甘草附子湯
,也包含在桂枝芍藥知母湯中:桂枝去風
,白術去濕,炮附子去寒
,再加甘草,這四味組成甘草附子湯
。炮附子
、防風可以去痛。
桂枝和炮附子都可以壯心陽
,區(qū)別在于:
·炮附子用于抗惡寒,心臟跳動磨擦產(chǎn)生熱
,是體溫的來源
,炮附子增強心臟的磨擦力
,從而強心火
。
·桂枝味厚辛香,下沉
,入血分,把心火導到小腸
。臨床上
,月經(jīng)即奶水
,如果奶水無法往下排,最普通的處方是: 四物湯+炒麥芽
,出自《奇方異錄》
,如果力量不夠
,加桂枝
。
如果風濕關節(jié)疼痛的病人有便秘,不要攻下
,直接開桂枝芍藥知母湯,吃完后如果大便恢復正常了
,風濕就去掉了
,如果大便還不正常,一周后處方里再加通利大便的藥
。這是過去人的經(jīng)驗
,然現(xiàn)代人來時已經(jīng)吃過止痛藥了,便秘是吃止痛藥的后遺癥
,處方里可直接加大黃、枳實或厚樸
,或大黃附子細辛湯等隨癥加減
。
這個處方也是治療陰虛的主要處方之一
,專門是用在陰虛的病人身上
。這段是說,只要病人身體很瘦弱
,兩個腳腫起來,這就是氣血兩虛的人
。身體很瘦又全身關節(jié)痛
,一定是脾臟虛掉了,脾主四肢
、主肌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頭眩短氣 ”是因為血虛掉
,頭就沒有辦法受到正常的血的供養(yǎng)
,造成頭會昏眩
。短氣的原因是因為里濕太盛,這種狀況出現(xiàn)緣于病人本身里虛
,同時濕又很盛,又兼有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溫溫欲吐 ”這感覺就是胃里面很難過,想吐又吐不出來
。有這種癥狀的病人,多是在身體里面三焦油網(wǎng)部分受到濕的侵占
,中醫(yī)的名詞是“ 胃中有伏熱 ”
,正常的熱應該沉在下面
,寒在上面
,所以熱本身是被寒收斂在下面
,熱不該浮上來
。當病人里寒太盛時
,這個熱沒有辦法待在下焦,只好往上跑
,于是熱浮在上面
,寒在下面,變成上熱下寒
,也就是我們講的 三焦氣虛 的狀態(tài)
。三焦氣會虛
,就是因為脾胃本身無法正常吸收營養(yǎng)
,影響到三焦也沒有辦法完全運化營養(yǎng),三焦無法運化時會讓里濕更盛
,加上脾陽不足,四肢關節(jié)就會空虛
,里虛加上濕停滯太久
,于是濕就逐漸累積于關節(jié)之中
,造成四肢關節(jié)都會腫大疼痛
。
“所謂不通則痛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煌ǖ脑蚴且驗槔锾摰袅耍哉f“身體尪羸者
,統(tǒng)血之藏久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苯y(tǒng)血之臟就是脾臟,久虛掉就是脾臟沒有辦法統(tǒng)血
,這個時候因為血沒有辦法充分供應到四肢肌肉上面
,才造成全身關節(jié)都會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澳_腫如脫者,寒濕下注”
,所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是常被經(jīng)方家用來補虛治濕于同時的處方
。
酸吃太多會傷筋,晚上睡覺腳會抽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秲?nèi)經(jīng)》講:“肝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
。”吃點甜的可以緩解腳抽筋
,但必須是天然糖,人工糖是假甜真酸
。咸吃太多會傷骨
,當治病人骨病時要告訴他不要吃咸的,風濕關節(jié)炎病人也要少吃咸的
。“ 骨傷則痿 ”
,“痿”就是四肢肌肉縮小
,關節(jié)很大
。如果是筋傷到
,加上骨又傷到,就是“ 枯泄相搏 ”
,中醫(yī)叫“ 斷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營氣不通
,衛(wèi)不獨行,營衛(wèi)俱微 ”就是氣血兩虛
,“ 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 ”結果造成“ 身體瘦
,獨足腫大
,黃汗出,脛冷
,假令發(fā)熱,便為歷節(jié)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是歷節(jié)的源頭
,歷節(jié)比一般的風濕更嚴重
,非常疼痛
,用烏頭湯。
烏頭湯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正治法
,效果很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柯辄S的陽使藥力透達到四肢上面
,白芍可以讓被寒濕堵到的四肢關節(jié)末稍要回流心臟的血液流回心臟,黃芪是走表的藥
,能固表,不讓外感的風再進來
,炙甘草是因為怕麻黃喝下去以后
,會造成腸胃津液的喪失
,所以甘草下去
,可以立刻將腸胃津液補足。一般藥喝下去在胃里面
,等藥力達到四肢時,必會耗時很久
,烏頭很快的就可以把藥運送到四肢上
,烏頭藥性極熱,所以去寒力很強
,可是如果光用烏頭下去又有毒,跑得又快
,所以用蜂蜜去緩它的速性
,蜂蜜解烏頭毒,同時讓烏頭的速度減緩下來后
,就可以把深入關節(jié)中的歷節(jié)風濕去掉。
原方中烏頭蜜的制法不實用
,倪師的方法是:烏頭1兩,二碗水煮成一碗(加熱過減了很多毒性)
,把烏頭渣濾掉
,留烏頭水,然后加一碗蜂蜜混合后一起再滾煮
,熬成一碗,這就是烏頭蜜
,此時烏頭蜜的顏色是很暗的
,而且很濃很甜。
麻黃
、芍藥、黃芪
、炙甘草各3錢
,九碗煮三碗,去滓
,喝時加入一湯平匙烏頭蜜。喝下去以后
,如果“不知”就是沒感覺
,就再喝
。其它藥可以這樣
,但烏頭湯不要這樣喝,因為烏頭有毒
,多喝會傷到心臟
。早晚各一碗就可以了,讓病慢慢好起來
,變形的關節(jié)會恢復正常。
烏頭湯是慈悲的藥
,得到此病
,那種痛是生不如死
,吃止痛藥不僅不能完全止痛
,還會傷到肝腎
,腎衰竭、洗腎或肝癌
。
心臓不好的人不能用烏頭湯,因為麻黃會讓心跳加快
。這時候用桂枝湯加烏頭蜜
。西藥吃多的人心臟都不好
,舌苔都是地圖舌
。
這是外洗方,專用于“ 腳氣沖心 ”
,凡濕疹、紅腫
、潰爛等腳上的病從腳開始往心臟方向走
,都可以用。礬石性燥又澀
,除濕力量很強,專門去濕解毒
。如果只感覺很輕微癢癢的
,就無需用到此方。
明礬二兩
,用自來水煮,水滾了以后明礬化掉了就可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如果是腳氣
,可以內(nèi)服桂枝芍藥知母湯
,配合針三皇穴,同時針專門去掉腳濕的腎經(jīng)水泉穴
,扎完針后,將腳泡在礬石湯里
,效果非常好
。
相關鏈接:
《金匱要略》筆記19|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中風的處方
《金匱要略》筆記18|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中風的基本概念及先兆
注:文中涉及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作他用
。
知母與七首經(jīng)方介紹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yī)院
知母是常見的清熱瀉火藥
,其最大的特點是:上能清肺潤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陰降火。醫(yī)圣張仲景在經(jīng)方中
,有七首用到知母
,介紹如下:
治療陽明熱證
(陽明熱證是指飲食不節(jié)
,過食厚味辛辣之品導致陽明胃熱亢盛,腑氣不通
,熱盛傷津
,筋脈失養(yǎng)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類病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