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1 09:00:31
《傷寒論》:甘草湯
別名 : 溫液湯(《千金翼方》卷十五)。
處方 : 甘草6克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治少陰咽痛
,兼治舌腫。

用法用量 : 上一味
,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
,去滓
。每次溫服150毫升,一日二次
。
摘錄 : 《傷寒論》
《醫(yī)鈔類編》卷十四:甘草湯
處方 : 甘草梢、五倍子
、黑豆
。
功能主治 : 解毒緩急
。主筋疝
,莖筋挈痛,挺脹不收
,白物如精隨瘦而下,此得之房術(shù)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醫(yī)鈔類編》卷十四
方出《肘后方》卷二 ,名見《千金》卷九:甘草湯
別名 : 陰毒湯、當(dāng)歸湯
、陰毒甘草湯
處方 : 甘草2分
,升麻2分
,當(dāng)歸1分
,椒1分,鱉甲1兩
。
功能主治 : 陰毒,身重背強(qiáng)
,蟄蟄如被打
,腹中痛
,心下強(qiáng)
,短氣嘔逆
,唇青面黑
,四肢冷
,脈沉細(xì)而緊數(shù)。
用法用量 : 陰毒湯(《千金》卷九)
、當(dāng)歸湯(《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七)、陰毒甘草湯(《普濟(jì)方》卷一三五)
。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二
,名見《千金》卷九
《圣濟(jì)總錄》卷九: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銼)1兩
,側(cè)子(炮裂,去皮臍)1兩
,桂(去粗皮)1兩
,防己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芎藭1兩
,人參1兩,麻黃(去根節(jié)
,煎
,掠去沫
,焙干)1兩
,當(dāng)歸(切,焙)1兩
,赤芍藥1兩,秦艽(去苗土)3分
,茯神(去木)2兩
,防風(fēng)(去叉)3分,白術(shù)半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細(xì)辛(去苗葉
,微炒)半兩
,甘菊花(未開者)1兩。
制法 : 上銼
,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中偏風(fēng),積年不愈
,手足枯細(xì),口面斜
,精神不守
,言語倒錯(cuò)
。
用法用量 : 每服6錢匕
,以水2盞,加生姜半分(切)
,煎至1盞,去滓
,入竹瀝半合
,更同煎沸溫服
,空心
、日晚、近夜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
《圣濟(jì)總錄》卷八: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銼)1兩1分
,羌活(去蘆頭)1兩1分
,人參半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風(fēng)痙,口噤不語
,肢體強(qiáng)直
,神識(shí)不明。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匕
,水1盞半
,入地黃汁1合,先同煎至8分
,去滓,次入荊瀝
,竹瀝各半合
,同煎3沸
,溫服
,日夜各1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
《傷寒總病論》卷三:甘草湯
別名 : 陰毒甘草湯
處方 : 甘草2分
,鱉甲2分,升麻2分
,當(dāng)歸2分
,桂枝2分,蜀椒1分
,雄黃1分。
功能主治 : 陰毒證
,其病身重背強(qiáng)
,腹中絞痛
,咽喉不利
,毒氣攻心,心堅(jiān)強(qiáng)
,氣不得息,嘔逆
,唇青面黑
,四肢厥冷,其脈沉細(xì)而緊
。
用法用量 : 陰毒甘草湯(《活人書》卷十六)。
摘錄 : 《傷寒總病論》卷三
《養(yǎng)老奉親》: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兩(切,熬)
,生姜1兩(刮出皮,切)
,烏豆1合
。
功能主治 : 老人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
,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 以水1升
,煎取7合
,去滓,空心服之
。不過3日服愈。
摘錄 : 《養(yǎng)老奉親》
《圣惠》卷七十三: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兩(生用)
,干漆1兩
,黃芩2兩
,生干地黃1兩
,赤芍藥2兩,當(dāng)歸2兩
,龜甲5兩。
制法 : 上銼細(xì)
。
功能主治 : 婦人陰瘡
。
用法用量 : 以水7升
,煎至3升
,去滓,以綿蘸湯塌瘡處
。日3次。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六十二: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兩
,黃芩1兩
,川大黃1兩,黃連1兩
,當(dāng)歸1兩
,川芒消3兩
。
制法 : 上銼細(xì)
。
功能主治 : 瘭疽浸淫
,欲作未成
,如桃核,或如雞子
,赤腫焮熱。
用法用量 : 以水6升
,煮至3升
,去滓,還鐺中
,納芒消令小沸,將帛于藥汁中浸
,以搨腫上
。數(shù)用之效
。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
,銼)半兩,黃連(去須
,炒)3分,附子(炮裂
,去皮臍)3分
,阿膠(炙令燥)半兩
。
制法 : 上銼
,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冷痢下
,色白,食不消
。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煎至8分
,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日2次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醫(yī)心方》卷五引《療眼方》: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分
,黃柏1分
,苦參1分,當(dāng)歸1分
。
功能主治 : 眼為物所觸中,疼痛
、腫赤
、結(jié)熱。
用法用量 : 水1升2合
,煎取7合,待冷洗眼
,日5-6
,夜1
。
摘錄 : 《醫(yī)心方》卷五引《療眼方》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
,銼)半兩,生姜(切)1分
,生蜜1合。
功能主治 : 夏月暴下熱痢
。
用法用量 : 用漿水5合
,同煎至4合,去滓
,空心溫分2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3分
,蜀漆葉半兩
,天靈蓋(酥炙)1兩
,黑豆(生)1分
,桃仁(湯浸,去皮尖
,研)1分
,烏梅肉(炒)1分。
制法 : 上為粗末
。
功能主治 : 勞瘧
,寒熱萎黃
,渴躁煩悶。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
,水1盞
,加竹葉3片
,煎至7分
,去滓,空腹未發(fā)前1服
,臨發(fā)時(shí)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千金》卷二十四:甘草湯
處方 : 甘草3兩
,桂心2兩
,豉2升,蔥白半斤
。
功能主治 : 解五石毒。主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先以水1斗5升
,煮蔥白作湯
,澄取8升
,納藥煮取3升,分3服
。才服便使人按摩搖動(dòng)
,口中嚼物
,然后仰臥
,復(fù)以暖衣
,汗出去衣,服湯
。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石藥之悍方熾
,其人元?dú)獗咎摚瑒t寒折又難輕試
,乃于蔥白豉湯除去人參
,易入桂心
,而施從治之法
。
摘錄 : 《千金》卷二十四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銼)2兩
,半夏(湯洗7遍去滑)2兩,人參2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
,焙)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
功能主治 : 霍亂,煩躁不得安
。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水1盞半
,加豉半合
,生姜5片,煎至8分
,去滓溫服
,日2次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方出《千金》卷十
,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八:甘草湯處方 : 甘草1兩,蜀漆3兩
,常山4兩,石膏5兩
,鱉甲4兩
,香豉1升,梔子3-7枚
,烏梅3-7枚,淡竹葉切2升
。
功能主治 : 心熱為瘧不止
,或止后熱不歇,乍來乍去
,令人煩心
,甚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者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9升
,煮取3升
,分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五臟之瘧皆在于經(jīng)
,而諸經(jīng)見證雖各不同,其主治之用總以恒山
、蜀漆為破的之金錍。熱在于心
,令人煩心欲飲清水
,又須竹葉
、梔子為引
,以清發(fā)渴之熱。
摘錄 : 方出《千金》卷十
,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八
《千金》卷八: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兩,桂心1兩
,芎藭1兩
,麻黃1兩,當(dāng)歸1兩
,芍藥1兩
,附子2枚,獨(dú)活3兩
,防己3兩,生姜4兩
,石膏4兩
,茯神4兩
,白術(shù)1兩
,黃芩1兩
,細(xì)辛1兩,秦艽1兩半
,防風(fēng)1兩半,側(cè)子2枚
,菊花1升
,淡竹瀝4升,人參2兩
。
功能主治 : 偏風(fēng)積年不愈,手腳枯細(xì)
,面口僻
,精神不定
,言語倒錯(cuò)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
,先煮麻黃,去沫
,取7升
,納竹瀝及藥、煮取3升
,分4服;服3服訖
,間1杯粥
,后更服,待藥勢(shì)自汗
。
注意 : 慎生冷、醋
、蒜
、面、奶酪
、魚等。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偏風(fēng)積年不愈
,服藥不除
,而至手腳枯細(xì),必是風(fēng)從火化
,而成本寒標(biāo)熱之患
,故于附子散中除去干姜之辛燥,增入麻黃
、獨(dú)活搜風(fēng)逐痹
,苓、術(shù)
、甘草健脾行濕,芎藭
、芍藥養(yǎng)血營筋
,芩、膏
、菊、瀝杜風(fēng)化熱
,則附、桂
、辛、防藉人參之大力
,何憚歷年固疾不愈耶
?其余秦艽、防己
、側(cè)子、生姜
,匡助術(shù)
、附、麻黃之力
,大方中不可無助長之味也。方后服3服
,間粥1杯
,于長沙太陽例
,服桂枝湯后啜熱稀粥以助藥力法悟入
。
摘錄 : 《千金》卷八
《千金》卷七: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兩
,人參1兩,半夏1升
,桂心3兩,蜀椒3兩
,小麥8合
,大棗20枚,生姜8兩
,吳茱萸2升。
功能主治 : 腳弱
,舉身洪腫
,胃反
,食谷吐逆
,胸中氣結(jié)不安而寒熱,下痢不止,小便難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1斗2升
,煮小麥取1斗
,去小麥,納諸藥
,煮取3升,分為6服
。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腳弱浮腫
,脾虛濕著也,故以桂
、椒、萸
、半辛溫散結(jié)
,參、甘
、小麥甘溫益氣,生姜、大棗辛甘和營
,共襄逐濕之功
,而腳膝受蔭矣
。
摘錄 : 《千金》卷七
《千金》卷三:甘草湯
處方 : 甘草3兩
,芍藥3兩,桂心3兩
,阿膠3兩
,大黃4兩。
功能主治 : 產(chǎn)乳余血不盡
,逆搶心胸,手足逆冷
,唇干
,腹脹短氣。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東流水1斗,煮取3升
,去滓
,納阿膠令烊
,分3服
。1服入腹中,面即有顏色
,日1夜
,盡此3升
,即下腹中惡血1-2升,立愈
。當(dāng)養(yǎng)之如新產(chǎn)者
。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四味溫中藥中
,特進(jìn)大黃1味
,以破逆上之血。大黃雖苦寒
,得桂心之辛散,功用自不尋常,1服入腹
,面即有色
,豈非宿有驗(yàn)乎?
摘錄 : 《千金》卷三
《千金》卷三:甘草湯
處方 : 甘草5兩
,芍藥5兩,通草3兩(產(chǎn)寶用當(dāng)歸)
,羊肉3斤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腹中傷絕,寒熱恍惚
,狂言見鬼,此病中風(fēng)內(nèi)絕
,臟氣虛所為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以水1斗6升
,煮肉取1斗,去肉納藥
,煮取6升
,去滓
,分5服
,日3夜2。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此治產(chǎn)后腹中傷絕
,寒熱暴病
,乃獨(dú)取羊肉溫補(bǔ)精血,芍藥
、甘草護(hù)持營氣,則傷絕可復(fù)
,寒熱可除
;用通草者
,通達(dá)氣化之阻絕也
。
摘錄 : 《千金》卷三
《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chǎn)經(jīng)》:甘草湯
處方 : 甘草2兩(炙),厚樸3兩
,干姜2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 : 上切
。
功能主治 : 妊娠霍亂
。
用法用量 : 以水7升,煮取2升半
,分3服,日3次
。
摘錄 : 《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chǎn)經(jīng)》
《外臺(tái)》卷三十八引《靳邵方》: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2兩
,枳實(shí)(炙)2兩,白術(shù)2兩
,梔子2兩,桔梗3兩
。
制法 : 上切
。
功能主治 : 心痛腹脹,兼冷熱相搏
。
用法用量 : 以水6升,煮取2升
,分2服
。
摘錄 : 《外臺(tái)》卷三十八引《靳邵方》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五: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兩(炙微赤
,銼),梔子仁1兩
,黃柏1兩(銼)
,白術(shù)1兩
。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脾臟瘀熱不散,心神煩亂
,小便赤澀
,或汗出如柏汁
。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日4-5次
。
摘錄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
,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生用)2兩,白藥1兩
。
制法 : 上銼細(xì)。
功能主治 : 中藥毒
,心膈煩悶
,甚者如錐刺痛。
用法用量 : 以水3盞
,同煎至2盞,去滓
,候冷頓服
。以吐出惡物為度。吐了后再單煎甘草1味服
,尤佳。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
《外臺(tái)》卷十四引《深師方》:甘草湯
別名 : 甘草飲
處方 : 甘草(炙)1兩半
,防風(fēng)1兩半
,吳茱萸1兩
,干地黃1兩
,芍藥1兩,當(dāng)歸1兩
,細(xì)辛1兩
,干姜1兩
。
功能主治 : 溫中止痛
,利大小便。主賊風(fēng)入腹
,心腹絞痛,脹滿拘急
,不得氣息
,并轉(zhuǎn)筋,寒中下重
。
用法用量 : 甘草飲(《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
注意 : 忌海藻、菘菜
、生蔥菜
、蕪荑。
摘錄 : 《外臺(tái)》卷十四引《深師方》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
,銼)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
,干姜(炮)1兩
,當(dāng)歸(切,焙)1兩
,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赤芍藥1兩
,吳茱萸(湯浸,焙
,炒)1兩,熟干地黃(切
,焙)1兩
。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風(fēng)入腹痛
,并飛尸遁注,發(fā)作無時(shí)
,發(fā)則搶心脹滿
,脅下如錐刀刺。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
,以水1盞半,入切羊脂少許
,同煎至8分
,去滓,空心
、日午、夜臥服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千金》卷三:甘草湯
處方 : 甘草2兩
,干地黃2兩,麥門冬2兩
,麻黃2兩,芎藭3兩
,黃芩3兩
,栝樓根3兩,杏仁50枚
,葛根半斤。
功能主治 : 在蓐中風(fēng)
,背強(qiáng)不得轉(zhuǎn)動(dòng)
,名曰風(fēng)痙。
用法用量 : 《千金翼》有前胡三兩
。
摘錄 : 《千金》卷三
《外臺(tái)》卷三十八: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1兩,人參1兩
,黃連1兩
,梔子仁21枚。
功能主治 : 服石藥后
,脾肺苦熱,飲水過量
,遂成痢疾
。主
用法用量 : 上切。以水5升
,煮取2升,分服之
。
摘錄 : 《外臺(tái)》卷三十八
方出《肘后方》卷二 ,名見《外臺(tái)》卷二引《深師方》:甘草湯
處方 : 甘草3兩,橘皮1升
。
功能主治 : 傷寒呃不止。
用法用量 : 水5升
,煮取3升
,分服,日3
,取瘥
。
摘錄 :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外臺(tái)》卷二引《深師方》
《嵩崖尊生》卷十:甘草湯
處方 : 甘草2錢半
,白術(shù)2錢半
,桂枝2錢
,炮附2錢
,秦艽2錢。
功能主治 : 痛痹屬寒
,身痛覺骨節(jié)冷
。
摘錄 : 《嵩崖尊生》卷十
《溫氏經(jīng)驗(yàn)良方》:甘草湯
處方 : 甘草1錢
,當(dāng)歸2錢
,焦白術(shù)2錢,薤白3分
。
功能主治 : 曾傷八月胎者
。
用法用量 : 用雞湯去凈油煎藥
。服3劑
。
摘錄 : 《溫氏經(jīng)驗(yàn)良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2兩
,露蜂房1兩。
制法 : 上銼
。
功能主治 : 附骨癰。
用法用量 : 以水5升
,煎至3升
,去滓,以故帛2片浸湯中
,更互洗瘡上,日2-3次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八
《觀聚方要補(bǔ)》卷六引《經(jīng)驗(yàn)方》:甘草湯
處方 : 白藥煎2錢
,白干葛2錢,烏梅2錢
,五味子2錢,天花粉2錢
,甘草半錢
。
功能主治 : 煩渴口干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觀聚方要補(bǔ)》卷六引《經(jīng)驗(yàn)方》
《普濟(jì)方》卷二一一引《十便良方》:甘草湯
別名 : 三神湯
處方 : 甘草(炙)2寸
,烏梅肉(微炒)5枚,訶黎勒(煨
,用皮)5枚
。
制法 : 上銼
。
功能主治 : 冷熱痢
,心神煩渴
,腹痛
,胸膈滯悶。
用法用量 : 以水1大盞
,煎至6分
,去滓
,食前分溫2服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一一引《十便良方》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甘草湯
處方 : 甘草(炙,銼)1兩
,麻黃(去根節(jié))1兩
。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動(dòng)
,煩熱脹滿
,身體生瘡。
用法用量 : 以水2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