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疳疾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11 11:20:32

      疳疾散

      處方 : 白術(shù)5錢,雞內(nèi)金5錢

      ,豬聯(lián)貼1兩

      制法 : 豬聯(lián)貼焙干

      ,和上藥共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疾

      用法用量 : 豬聯(lián)貼

      ,即豬脾臟

      摘錄 : 《沈紹九醫(yī)話》

      哺露簡介

      目錄1拼音2注解附:1治療哺露的方劑2治療哺露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哺露 1拼音 bǔ lù

      2注解

      哺露 病證名。出《諸病源候論》

      。 ①指哺露疳
      ,多因胃弱所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队卓瓢l(fā)揮》:“有胃熱者
      ,不能受乳而變化之,無時吐出
      ,所吐不多
      ,此名哺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我搜a(bǔ)益脾胃
      ,用六君子湯加減。同時應(yīng)注意調(diào)護(hù)
      ,改進(jìn)喂養(yǎng)方法
      。 ②即哯乳。詳該條

      治療哺露的方劑 一味蟾蜍湯

      ,去骨取肉)。功效:退熱止瀉
      ,補(bǔ)陰
      。主治:丁奚,哺露危癥
      。手足細(xì)小
      ,頸長骨露,兩臀無肉,肚脹臍突
      ,名...

      參術(shù)陷胸湯 黃連5分

      ,甘草5分。功能主治:小兒青筋疳積
      ,肚疼哺露
      。用法用量:上用水1鐘半,加生姜3片
      ,大棗1個
      ,...

      十全丹 )1兩。主治:小兒乳哺不調(diào)

      ,傷于脾胃
      ,致患丁奚
      ,哺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湯送下
      。制備方法:...

      破積丸 錢匕

      ,巴豆霜半錢匕。功效:化腸胃食滯
      。主治:小兒哺露
      ,疳氣腹?jié)M,發(fā)熱
      。用法用量:每服3丸
      ,加至5丸,...

      醍醐散

      。功效:調(diào)和脾胃
      ,消進(jìn)飲食。主治:小兒吐瀉后丁奚哺露
      ,虛熱煩渴
      ,氣逆惡心。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

      更多治療哺露的方劑
      治療哺露的中成藥 疳積散 甚至目澀羞明

      ,睛生云翳,形體骨立
      ,夜熱晝涼
      ,丁奚哺露。用法用量:上勻和成劑
      。每1歲用藥1分
      ,用燈心湯...

      參苓白術(shù)丸 少,以致手足極細(xì),項小骨高

      ,尻削體瘦
      ,若前丁奚、哺露之癥者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制備方法:上為末。神...

      參苓白術(shù)散

      ;或虛熱往來
      ,頭骨分開,翻食吐蟲
      ,煩渴嘔噦
      ,名曰哺露。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制備方法:上為細(xì)末
      ,神曲糊...

      更多治療哺露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哺露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二]哺露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哺露候∶小兒乳哺不調(diào),傷于脾胃也

      ,脾胃衰弱不能飲食
      ,血氣減損不榮肌肉,而柴辟羸露其哺...

      《圣濟(jì)總錄》:[卷第一百七十五]治小兒哺露 論曰哺露之病

      ,與傷飽丁奚之病本同
      。皆本于乳哺不調(diào),傷于脾胃
      ,致氣血減損
      ,不榮肌肉,故柴辟羸露
      ,謂之哺...

      《兒科要略》:[第三章·兒科特征]第六節(jié)·疳證 內(nèi)疳

      、口齒疳、鼻疳
      、眼疳
      、腦疳、無辜疳
      、丁奚疳
      、哺露疳、癖病等諸疳逐條述之
      ,以便治疳者得為鄭重之考查...

      《嬰童百問》:[卷之八]疳傷第八十問

      ,曰疳痢,曰疳腫脹
      ,曰疳勞
      ,曰無辜疳
      ,曰丁奚,曰哺露
      ,其狀非一
      ,不可不撮其要而條折之。五疳出蟲者
      、疳...

      《證治準(zhǔn)繩·幼科》:[集之八·脾臟部(下)]哺露

      小兒營養(yǎng)不良的治療方法

       

      小兒營養(yǎng)不良怎么治療

      一、西醫(yī)

      1

      、治療

      1

      、祛除病因,積極防治原發(fā)病
      ,適時矯治各種先天畸形
      ,及晨改進(jìn)喂養(yǎng)方法等。

      2

      、飲食療法 補(bǔ)充營養(yǎng)應(yīng)在原有基礎(chǔ)上逐漸增加食物的質(zhì)
      、量和品種,操之過急反使小兒不能碉受
      ,導(dǎo)致相反后果

      1)熱量 供應(yīng)患兒的熱量不僅要保證生長發(fā)育,而且還包括修復(fù)過程的需要

      ,因此就在患兒原有熱量基礎(chǔ)上,于1-2周內(nèi)逐漸增加到6.27~0.711MJ/Kg/d(150~200千卡/Kg/d日)(嬰兒期)
      ,水分隨熱量相應(yīng)增加
      。但高熱量的.攝入只能維持一個短時期,當(dāng)體重增至接近正常時
      ,應(yīng)恢復(fù)該年齡正常生理所需熱量
      。重癥患兒由于對食物耐受性差,最初熱量一般從0.167~0.251MJ/Kg/d(50~70千上卡/kg/日)基礎(chǔ)熱卡開始

      2)食物品種:蛋白供應(yīng)量應(yīng)較正常為高

      ,食欲和消化功能良好者,可于數(shù)日內(nèi)加至2~4gKg/日
      ,且應(yīng)補(bǔ)充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
      ,蛋白應(yīng)占總熱量15%以上。植物油較動物油易于消化
      ,應(yīng)適當(dāng)供應(yīng)
      。并注意補(bǔ)充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豐富的食品。在乳兒期仍以人乳喂養(yǎng)為宜
      ,如無人乳可予脫脂乳
      ,待消化功能恢復(fù)后再給鮮牛奶或奶粉等。原來以淀粉類食品為主食者,應(yīng)根據(jù)消化機(jī)能逐步用乳類取代
      ,并較早添加輔食
      。若患兒不能接受大量食品,可口服水解蛋白
      ,10~20g/次
      ,放入糖水果汁中服下,2~4次/日

      對少數(shù)極嚴(yán)重患者

      ,或胃腸對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給予靜脈營養(yǎng)療法
      ,酌情選用葡萄糖
      ,氨基酸、脂肪乳劑等療

      2

      、支持、剌激療法

      1

      、補(bǔ)充各種消化酶(胰酶
      、胃蛋白酶等)和多種維生素。

      2

      、酌情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以及白蛋白制劑
      ,每次25~50毫升,可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
      ,促進(jìn)代謝機(jī)能的恢復(fù)
      ,并提高機(jī)體抵抗力。

      3

      、食欲差者
      ,短期應(yīng)用苯丙酸諾龍,每次0.5~1mg/kg
      ,每周1-2次
      ,療程2-3周,嚴(yán)重者靜脈點滴葡萄糖
      ,胰島素
      ,鉀鹽、ATP液
      ,以增加熱量貯存和利用
      。胰島素2-3U/次,加入25%葡萄糖40~60毫升
      ,靜點
      ,2次/日
      ,注射前需口服10-20%葡萄糖50~100毫升,1-2周為一療程

      4

      、血鋅過低者,可用1%硫酸鋅0.5毫升/kg/d開始
      ,逐增加至2毫升/kg/d
      ,連用四周。

      、中醫(yī)

      1

      、中藥治療

      本病的治療以顧護(hù)脾胃為主,消導(dǎo)

      、殺蟲
      、清熱為輔。病初氣虛未甚
      ,積滯內(nèi)停
      ,應(yīng)以消導(dǎo)為主,兼顧正氣
      。病之中期
      ,應(yīng)權(quán)衡虛實輕重,標(biāo)本主次
      ,或先補(bǔ)后攻
      ,或先攻后補(bǔ),或攻補(bǔ)兼施
      。后期純虛無實
      ,則應(yīng)以補(bǔ)益為主,但不宜峻補(bǔ)
      、大補(bǔ)。此外
      ,尚可采用外治法配合治療

      1.積滯傷脾

      治法:調(diào)和脾胃,益氣助運

      方藥:資生健脾丸加減

      。黨參、白術(shù)
      、茯苓各12g
      ,薏苡仁、神曲
      、麥芽各1Og
      ,枳殼
      、厚樸、焦楂各6g
      ,黃連2g
      。能食善饑加胡黃連、丹皮;性情煩急加鉤藤;腹脹噯氣加雞內(nèi)金

      2.脾虛氣弱

      治法:消積理脾

      ,和中清熱。

      方藥:疳積散加減

      。黨參
      、白術(shù)、茯苓各15g
      ,青皮
      、陳皮各1Og,胡黃連
      、使君子各6g
      ,砂仁3g。腹脹膨起加大腹皮
      、木香
      、枳實;大便下蟲加檳榔、蕪荑;煩躁性急加鉤藤
      、牡蠣
      、石決明。

      3.氣血兩虛

      治法:補(bǔ)益氣血

      ,健脾溫陽

      方藥:八珍湯加減。黨參

      、熟地
      、白術(shù)、茯苓各15g
      ,當(dāng)歸
      、白芍、神曲各1Og
      ,麥芽
      、川芎、炙甘草各6g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诟捎嫾訛趺贰Ⅺ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石斛;面晄肢冷
      ,大便稀溏者
      ,去熟地、白芍
      ,加炮姜
      、附片。

      2

      、專方驗方

      1.磨積散:雞內(nèi)金30g

      ,生谷芽30g,焦麥芽30g
      ,生黃芪25g
      ,胡連12g,五谷蟲30g
      ,蜣螂30g
      。共研細(xì)面。每晚服3~6g
      ,以紅糖水調(diào)服
      。用于營養(yǎng)不良屬脾虛食積者。

      2.加味三甲散:制鱉甲15g

      ,制龜板15g
      ,炮山甲15g,雞內(nèi)金15g
      ,炒大白15g
      ,砂仁6g,番瀉葉1.5g
      。共為細(xì)面
      。1歲以內(nèi)每服0.5~1g,1~3歲每服1.5~2g
      ,3~6歲每服2.5g
      ,日服3次。用于營養(yǎng)不良屬積滯傷脾者

      3.八仙膏:雞內(nèi)金9g

      ,焦山楂9g,神曲9g
      ,麥芽9g,懷山藥9g
      ,芡實9g
      ,薏苡仁9g,蓮子肉9g
      。焙干共研細(xì)面
      ,加入面粉500g
      ,芝麻1OOg,紅糖50g
      ,烙焦餅食用
      ,量不限。逞用于營養(yǎng)不良屬脾胃氣虛
      ,食滯內(nèi)停者

      4.羊肝散:鮮羊肝500g,白術(shù)

      、海螵蛸各150g
      ,茯苓、淮山藥
      、雞內(nèi)金各1OOg
      ,甘蓽30g。羊肝蒸熟曬干炒黃
      ,海螵蛸去硬皮切成蠶豆大炒黃
      ,余藥均以文火炒黃,共為細(xì)末
      。1~2歲每服2~3g
      ,3~4歲每服4~5g,5~6歲每服6g
      ,日服2~3次
      。用于治療小兒重度營養(yǎng)不良。

      5.加味消積散:人參1Og

      ,制附子6g
      ,僵蠶6g,雞內(nèi)金1Og
      ,檳榔1Og
      ,神曲1Og,麥勞1Og
      ,山楂15g
      ,甘草6g。共研細(xì)末
      。1~3歲每次0.15~0.3g
      ,3~6歲每次0.3~0.5g,6~9歲每次0.5~1.Og
      ,9~12歲每次1.0~1.5g
      。每日3次。適用于營養(yǎng)不良屬氣血兩虛者

      3

      、針灸療法

      1

      、體針:取中脘、天樞
      、氣海
      、足三里、脾俞
      、胃俞
      、腎俞穴。用毫針刺
      ,中等刺激
      ,不留針。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2.刺四縫:取雙手四縫,局部皮膚消毒后

      ,用三棱針或粗毫針針刺
      ,約1分深,刺后擠出粘性黃色透明液體
      。每日或隔日1次
      ,直至針后無液體擠出為止。

      3.推拿:推補(bǔ)脾經(jīng)

      、運內(nèi)八卦
      、揉足三里、揉中脘
      、推三關(guān)
      、推補(bǔ)大腸、摩腹
      、揉臍
      、捏脊。便秘加推下七節(jié)骨
      ,腹脹加拿肚角
      ,食積者加揉板門。每日推拿1次
      ,7次為1療程

      4.貼敷:將桃仁、杏仁

      、生山梔各20g
      ,曬干研末,加冰片、樟腦各1g和勻
      ,制成疳積散。每次取藥末20g
      ,用雞蛋清調(diào)拌成糊狀
      ,敷布在兩側(cè)內(nèi)關(guān)穴。紗布包扎
      ,不宜太緊
      。24小時后除去,3天敷1次
      ,連敷3次

      雞內(nèi)金的食用方法 雞內(nèi)金的禁忌人群

      雞內(nèi)金有很多功效和作用,能增強(qiáng)胃動力

      ,治消化不良
      、遺尿、遺精等問題
      。但是雞內(nèi)金什么人不能吃呢
      ?看下文。

      雞內(nèi)金的食用方法

      1.雞內(nèi)金散:雞內(nèi)金10克
      ,將其研磨為粉末
      ,每日服用2次,每次2克
      ,用溫開水或牛乳送服
      。具有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食積腹?jié)M

      2.疳積散:雞內(nèi)金30克

      ,神曲、麥芽
      、山楂各100克
      ,將諸藥研磨為細(xì)末。每日服用3次
      ,每次2克
      ,用糖水調(diào)服。本方能夠消積健脾
      ,主治小兒疳積
      、身體瘦弱、毛發(fā)稀疏
      、脘腹脹滿等癥

      3.三金湯:雞內(nèi)金9克,金錢草30克,海金砂15克

      ,冬葵子
      、石韋、瞿麥各9克
      ,將上述藥物一同放入砂鍋中
      ,水煎30分鐘,取汁即可
      。每日1劑
      ,分2次溫服,主治尿路結(jié)石

      4.雞內(nèi)金粥:雞內(nèi)金粉6克

      ,粳米50克,白糖15克
      ,將三味放入鍋中
      ,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5.雞內(nèi)金炒芹菜:雞內(nèi)金粉6克

      ,芹菜200克,食鹽
      、味精各2 克
      ,醬油、料酒各5毫升
      ,蔥花
      、姜末各5克,炒制
      。佐餐食用

      6.雞內(nèi)金蒸排骨:雞內(nèi)金粉6克、排骨200克

      ,食鹽
      、味精各2 克,料酒6毫升
      ,蔥段
      、姜片各5克,蒸至排骨爛熟即可
      。佐餐食用

      7.三金茶:雞內(nèi)金、海金砂

      、金錢草各5克
      ,將三味用紗布包好
      ,把藥包置于杯內(nèi),以適量沸水沖泡
      ,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飲用

      8.雞內(nèi)金酒:雞內(nèi)金1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將雞內(nèi)放入玻璃瓶中
      ,密封浸泡14日即可。每日早晚各飲用一小杯(約10毫升)

      雞內(nèi)金什么人不能吃

      1、脾弱便溏者:因為雞內(nèi)金中含有豐富的油脂
      ,有緩瀉作用
      。腸炎、痢疾
      、消化不良等脾弱者食用雞內(nèi)金后
      ,會加重腹瀉,不利于疾病恢復(fù)

      2

      、高脂血癥病人:因為雞內(nèi)金中含脂肪較高,高脂血癥病人食用后
      ,會使血液中的脂肪升高
      ,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動脈硬化
      、高血壓
      、冠心病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跌打瘀腫病人:因為雞內(nèi)金中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
      ,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食雞內(nèi)金過多
      ,會出現(xiàn)血液不散
      ,加重瘀腫。

      4

      、膽囊切除的病人:因雞內(nèi)金中含有的脂肪需要膽汁去幫助消化
      ,膽囊切除后,膽汁不能貯存
      ,就會增加肝臟分泌膽汁的負(fù)擔(dān)
      ,時間長了,將直接損傷肝臟功能

      雞內(nèi)金米糕的做法

      1.茯苓
      、山楂
      、陳皮一起放在鍋里,加清水
      ,滾了以后轉(zhuǎn)小火煮30分鐘
      ,留200ml藥汁備用。(多余的藥汁可以直接喝
      ,茯苓等材料也可以放在杯里繼續(xù)用開水沖泡)

      2.藥汁放涼后

      ,和過篩的糯米粉、粘米粉
      、澄粉
      、雞內(nèi)金粉和糖混合。

      3.取一容器

      ,抹點油
      ,將面糊倒入,蒙上保鮮膜
      ,再用牙簽扎些小孔
      ,入微波爐中火2分鐘,取出攪拌
      ,再中火1分鐘
      ,攪拌,最后再中火1分鐘即可

      4.盤子里倒些椰絲

      ,手上抹油,將面團(tuán)在椰絲里滾一圈
      ,如果有模具更好
      ,沒有就隨便你做出什么形狀。

      健兒疳積散效果好嗎

      我家寶寶吃過

      ,有效果
      ,主要是消積食的。吃完后孩子會拉肚子
      ,最多就拉兩三次
      。一般的孩子一星期就要吃一次。小孩子的消化功能不完善
      ,所以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功效:驅(qū)蛔蟲,消積健脾
      。用于小兒疳積
      , 消化不良 ,脾胃虛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如有疑問
      ,請繼續(xù)追問。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37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通過對導(dǎo)師李敬孝教授臨床治療胸痹的病例的分析總結(jié)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