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丸
《奇效良方》卷十四:厚樸丸
處方 : 白龍骨 干姜(炮)附子(炮
,去皮
、臍)厚樸(姜制)訶子(炮,去核)肉豆蔻(面煨)陳皮各30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煮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脾腎虛寒
,泄瀉不止
。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
,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
摘錄 : 《奇效良方》卷十四
《御藥院方》卷四:厚樸丸
處方 : 厚樸(姜制)2兩
,百草霜2兩,干姜(炮)1兩
,京三棱(炮)1兩
,蓬莪術(shù)(炮)1兩,半夏1兩
,檳榔1兩
,甘松半兩,陳皮(去白)5兩
,青皮(去白)5兩
,黑牽牛(炒)8兩,黑附子(不炮
,去皮臍)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
,如豌豆大
。
功能主治 : 寬中利膈,行導(dǎo)滯氣
,消化飲食
。主胸膈噎塞,腹脅脹滿
,心下堅痞
,腸中水聲,嘔噦痰逆
,不思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御藥院方》卷四
《圣惠》卷五十九: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半(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黃連1兩(去須
,微炒),干姜半兩(炮裂
,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龍骨半兩
,赤石脂半兩。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冷熱不調(diào),下痢不止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厚樸丸
處方 : 厚樸(去粗皮
,姜汁炙)1兩半,龍骨1兩
,訶黎勒(去核)1兩
,干姜(炮)1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黃連(去須)1兩,白石脂1兩
,吳茱萸(湯洗
,焙干,炒)1兩
。
制法 : 上為末
,醋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胃寒腸熱
,腹脹泄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煎茱萸湯送下
,1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引《治風(fēng)經(jīng)驗方》:厚樸丸
處方 : 厚樸(去粗皮
,涂姜汁炙香焦)1兩
,木香1兩,陳橘皮(去瓤
,焙)1兩
,檳榔4個,肉豆蔻仁4個
。
制法 : 上為末
,別用神曲1兩,杵碎炒熟
,為細(xì)末
,以生姜自然汁調(diào)煎作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胃氣弱
,胸中滯悶
,痰飲不思食,或大便不調(diào)
。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稍空服
,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十二引《治風(fēng)經(jīng)驗方》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厚樸丸
處方 :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
,赤石脂1兩半
,白術(shù)1兩,干姜(炮)1兩
,麥糵(炒)1兩
,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當(dāng)歸(切
,焙)1兩,橘皮(湯浸
,去白
,焙)1兩,甘草(炙
,銼)1兩
,訶黎勒(煨,取皮)1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腑臟不調(diào),內(nèi)寒外熱
,脾胃虛冷,宿食不消
,乍秘乍利不常
,霍亂逆滿。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
,空心米飲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厚樸丸
處方 :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白術(shù)半兩
,人參半兩
,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干木瓜半兩,干姜(炮)1分
,甘草(炙)1分
,胡椒1分。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霍亂
。脾氣冷
,腹脹不能食,胸膈氣痞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煎蘭香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傷寒微旨論》卷下:厚樸丸
處方 : 當(dāng)歸半兩
,厚樸半兩
,甘草半兩,丁香枝半兩
,干姜半兩
,細(xì)辛1分,人參3分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
功能主治 : 傷寒陰氣盛
,兩手脈沉細(xì)無力,或胃膈痛
,身體拘急疼痛
,手足逆冷,發(fā)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
。
用法用量 : 本方原名厚樸湯
,與劑型不符,據(jù)《陰證略例》改
。
摘錄 : 《傷寒微旨論》卷下
《傳家秘寶》:厚樸丸
處方 : 厚樸(去粗皮)半斤(細(xì)銼
,用生姜1斤洗刷凈,和皮細(xì)切
,與厚樸同搗如泥
,攤熟令3分干
,以長火炒令干為度),肉桂5兩(去皮)
,干麥4兩(炒黑色)
,川椒2兩半(揀擇于鐺內(nèi)慢火炒,瓷碗蓋
,時時揭起
,拭去碗內(nèi)汁,候紫色為度)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
功能主治 : 暖胃消痰,利胸膈
,解酒食毒
。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煎水送下
。治脾胃
,米飲送下;中酒吐逆
,生姜湯送下
;膀胱、小腸
、腎余氣
,茴香酒送下;血氣
,當(dāng)歸酒送下
。
摘錄 : 《傳家秘寶》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厚樸丸
別名 : 厚樸干姜丸
處方 : 厚樸3兩(去皴皮,生姜汁炙香熟)
,干姜2兩(炮裂)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皮3分
,白術(shù)1兩。
制法 : 上為末
,醋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脾臟虛冷
,臍腹疼痛
,或滑泄下利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厚樸干姜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圣惠》卷九十八:厚樸丸
處方 : 厚樸5兩(去粗皮
,銼),附子半兩(生
,去皮臍)
,川椒紅2兩(生用)。
制法 : 上以漿水6升
,青鹽3兩
,生姜3兩(切),同于銀鍋中煮令水盡
,曬干
,為末,以水浸蒸餅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脾腎虛冷,羸瘦無力
,不思飲食
。下焦虛冷,便利頻并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八十一: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訶黎勒1兩(煨
,用皮)
,赤茯苓3分,干姜3分(炮裂
,銼)
,桂心1兩半,木香1兩
,赤芍藥3分
,當(dāng)歸3分(銼,微炒)
,陳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焙)
,吳茱萸3分(湯浸7遍
,焙干
,微炒),京三棱2兩(微煨
,銼)
,白術(shù)3分。
制法 : 上為末
,以醋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兩肋下及心腹脹滿
,宿有冷氣
,攻注膀胱,致使脹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一
《圣惠》卷七十五: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白術(shù)1兩
,麥門冬3分(去心),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赤茯苓1兩半
,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人參3分(去蘆頭),前胡1兩(去蘆頭)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
,頭疼,肩背煩悶
,往往氣脹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以生姜粥飲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五
《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三:厚樸丸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
、厚樸
、陳皮、藿香
、當(dāng)歸
、細(xì)辛。
功能主治 : 溫中消陰氣
。主傷寒
,三部脈沉,寸脈小于關(guān)尺
。
摘錄 : 《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三
《圣惠》卷五十九:厚樸丸
處方 : 厚樸3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黃連2兩(去須
,微炒),木香1兩
,干姜1兩(炮裂
,銼)。
制法 : 上為末
,用醋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水瀉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九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厚樸丸
別名 : 麻仁丸
處方 : 厚樸(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透)2兩,大麻仁(研)2兩
,大黃(銼
,炒)2兩,枳殼(去瓤
,炒)2兩
。
制法 : 上除麻仁外,為末
,再與麻仁同研勻
,煉蜜和于臼內(nèi),涂酥杵令勻熟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大腸虙瘕,秘澀不通,及一切熱壅
。
用法用量 : 麻仁丸(原書卷九十七)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八: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木香1兩,青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川大黃1兩半(銼碎
,醋拌微黃)
,硫黃1兩(細(xì)研,水飛過)
,檳榔1兩半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入硫黃令勻
,以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痞氣
。積年不愈
,結(jié)聚在胃管,大如覆杯
,心腹脹痛
,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
,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二十九: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木香半兩
,桂心3分
,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人參半兩(去蘆頭)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
,焙)
,訶黎勒1兩(煨,用皮),黃耆3分(銼)
,白術(shù)1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
,草豆蔻1兩(去皮)
,當(dāng)歸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虛勞冷氣
,心腹痞滿
,四肢少力,不欲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二十八: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五味子1兩
,桔梗1兩(去蘆頭)
,白術(shù)1兩半,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訶黎勒1兩(煨,用皮)
,桂心3分
,干姜半兩(炮裂,銼)
,人參1兩(去蘆頭)
,黃柏3分(炒微黃),益智子3分(去皮)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
。脾胃不調(diào),腹脅脹滿
,不思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厚樸丸
處方 : 厚樸3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神曲1兩(微炒)
,當(dāng)歸1兩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礬1兩半(燒灰)
,五味子1兩,縮砂1兩(去皮)
,黃連1兩(去須
,微炒),白龍骨1兩
,白石脂1兩
,干姜1兩(炮裂,銼)
,訶黎勒2兩(煨
,用皮),白茯苓1兩
,人參1兩(去蘆頭)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
制法 : 上為末
,以酒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脾勞
。心腹氣冷痛,時時下痢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厚樸丸
處方 : 厚樸2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3分
,人參3分(去蘆頭),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
,去裙襕)
,訶黎勒2兩(煨微黃),木香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
,去白瓤
,焙),附子半兩(炮裂
,去皮臍)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
,微炒)
,蒼術(shù)3分,干姜1分(炙裂
,銼)
,麥糵3分(微炒令黃),京三棱半兩(炮裂)
,益智子半兩
,當(dāng)歸3分,黃耆1兩(銼)
,檳榔半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脾勞。臟腑虛冷
,不思飲食
,嘔逆,四肢少力
,腹脅脹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
,晚食前再服
。
注意 : 忌莧菜。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五: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干姜1兩半(炮裂
,銼)
,白術(shù)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食茱萸3分
,桂心3分,神曲1兩(炒微黃)
,大麥糵1兩(炒微黃)
,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
制法 : 上為散,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時氣后,腸胃虛冷
,食不消化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棗湯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三:厚樸丸
處方 : 厚樸1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丁香3分
,肉豆蔻3分(去殼),人參3分(去蘆頭)
,干姜3分(炮裂
,銼),訶黎勒1兩(煨
,用皮)
,木香3分,陳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
,焙),神曲3分(炒令微黃)
,白術(shù)3分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麥糵半兩(炒令微黃)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脾胃氣冷
,宿食不消
,腹中(疒丂)痛,腸滑
,日漸羸瘦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厚樸丸
處方 : 厚樸4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干姜1兩(炮裂
,銼),人參1兩半(去蘆頭)
,吳茱萸1兩(湯浸7遍
,焙干,微炒)
,陳橘皮2兩(湯浸
,去白瓤,焙)
,白術(shù)2兩
,半夏2兩半(湯浸7遍去滑),當(dāng)歸1兩半(銼
,微炒)
,桔梗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
制法 : 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脾臟虛冷,食即嘔逆
,谷食不化
,或多泄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以姜
、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厚樸丸
處方 : 厚樸2兩(去粗皮
,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蒼術(shù)1兩
,訶黎勒1分(煨
,用皮),當(dāng)歸3分(銼
,微炒)
,干姜(炮裂,銼)
、木香半兩
,縮砂1兩(去皮),赤石脂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