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15 22:42:27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黃耆丸
處方 : 黃耆 杜蒺藜 川楝子 茴香(炒)川烏(炮
,去皮
、臍)赤小豆 地龍(去土,炒)防風(fēng)(去蘆
、叉)各30克 烏藥60克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益氣溫陽
,祛風(fēng)舒筋
。治男子腎虧,虛風(fēng)上攻
,頭面虛浮
,耳內(nèi)蟬鳴,頭目昏眩
,項背拘急
;下注腰腳,腳膝生瘡
,行步艱難
,筋脈拘攣,不得屈伸
,四肢少力
,百節(jié)酸痛,腰腿冷痛
,小便滑數(shù),及風(fēng)痹癱瘓
,遍身頑麻
。婦人血風(fēng),肢體癢痛
,腳膝緩弱
,起坐艱難。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
,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婦人醋湯送下。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圣惠》卷九十八: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
,人參1兩(去蘆頭)
,石斛1兩(去根,銼)
,桂心1兩
,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
,炙干)
,鹿茸1兩(去毛,涂酥
,炙令微黃)
,熟干地黃1兩
,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
,別搗為末)
,陽起石1兩(酒煮半日,細(xì)研
,水飛過)
,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
,銼)
,鐘乳粉1兩,白茯苓1兩
,狗脊1兩
,赤石脂1兩(細(xì)研),山茱萸1兩
,薯蕷1兩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五味子1兩
,蛇床子1兩,萆薢1兩(銼)
,巴戟1兩
,白術(shù)1兩,續(xù)斷1兩
,澤瀉1兩
。
制法 : 上為末,入陽起石
,研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久服令人五臟內(nèi)實(shí)
,肌膚外充,面色紅光
,反老為少
。主男子五勞七傷,風(fēng)虛羸瘦
,腰疼膝冷
,陰盛陽虛,身力衰殘,夜夢遺泄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腹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漸加至50丸
。
摘錄 : 《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黃耆丸
處方 : 黃耆2兩(銼),覆盆子1兩
,牛膝1兩(去苗)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石斛2兩(去根
,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
,刮去皺皮
,炙干),白術(shù)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肉桂2兩(去皺皮)
,五味子1兩
,人參1兩(去蘆頭),沉香1兩
,熟干地黃2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充肌調(diào)中助力
。主脾勞羸瘦
,腳膝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八十: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白芍藥2分
,當(dāng)歸1兩(銼
,微炒),桂心3分
,柏子仁3分
,續(xù)斷2分,芎2分,五味子半兩
,熟干地黃半兩
,牛膝3分(去苗),白術(shù)半兩
,枳殼3分(麩炒微黃
,去瓤),肉蓯蓉3分(酒洗
,去皺皮
,炙干),鱉甲1兩(涂醋
,炙令黃
,去裙襕),沉香3分
。
制法 : 上為散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蓐勞
。寒熱進(jìn)退,頭痛目眩
,百節(jié)酸疼
,氣力羸弱。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八十
《圣惠》卷七十三: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半(銼),龍骨1兩
,當(dāng)歸1兩(銼
,微炒),桑寄生1兩
,鹿茸1兩(去毛
,涂酥,炙令黃)
,地榆1兩(銼)
,干姜3分(炮裂,銼)
,木香1兩
,代赭1兩,白石脂1兩
,赤石脂1兩
,人參1兩(去蘆頭)
,艾葉1兩(微炒),芎1兩
,卷柏1兩半(微炙)
,訶黎勒皮1兩,熟干地黃1兩半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婦人腑臟冷熱相攻
,心腹絞 (疒丂)痛,腰間時疼
,赤白帶下
,面色萎黃,四肢羸乏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錄 : 《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七十: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
,麥門冬1兩(去心
,焙),人參3分(去蘆頭)
,黃芩3分
,枸杞子3分,茯神1兩
,百合半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秦艽半兩(去苗)
,酸棗仁3分(微炒),柴胡1兩(去苗)
,赤芍藥半兩
,知母半兩,鱉甲3兩(涂醋
,炙令黃,去裙襕)
,杏仁3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生干地黃1兩,郁李仁3分(湯浸
,去皮
,微炒)。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bǔ)氣益精
,養(yǎng)血安神
,清肺熱,解勞熱
,寬胸膈
。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羸瘦疼痛
,口干心躁
,不得眠臥。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不拘時候
,以清粥飲送下。
注意 : 郁李仁
、杏仁雖能潤燥
,然大便滑者不宜。
摘錄 :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六十六: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
,木香1兩
,漏蘆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玄參1兩,犀角屑1兩
,桔梗1兩(去蘆頭)
,牛蒡子2兩(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瘰疬結(jié)腫生膿。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五:黃耆丸
處方 : 黃耆2兩(銼)
,烏蛇4兩(酒浸,去皮骨
,炙令黃)
,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茵芋2兩
,石南1兩
,秦艽1兩(去苗)。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干疥瘙癢久不愈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后以荊芥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六十五
《千金》卷十九:黃耆丸
處方 : 黃耆2兩
,干姜2兩
,當(dāng)歸2兩,羌活(一作白術(shù))2兩
,芎2兩
,甘草2兩,茯苓2兩
,細(xì)辛2兩
,桂心2兩,烏頭2兩
,附子2兩
,防風(fēng)2兩,人參2兩
,芍藥2兩
,石斛2兩,干地黃2兩
,蓯蓉2兩
,羊腎1具,棗膏5合
。
制法 : 上為末
,以棗膏與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
,諸虛不足,腎氣虛損
,目視(目巟)(目巟)
,耳無所聞。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
,以酒送下
,每日2次。漸加至30丸
。
摘錄 : 《千金》卷十九
《局方》卷五: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
,杜蒺藜1兩(炒,去刺)
,川楝子1兩
,茴香1兩(炒),川烏1兩(炮
,去皮臍)
,赤小豆1兩,地龍1兩(去土
,炒)
,防風(fēng)(去蘆叉)1兩,烏藥2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丈夫腎臟風(fēng)虛
,上攻頭面虛浮,耳內(nèi)蟬聲
,頭目昏眩
,項背拘急;下注腰腳
,腳膝生瘡
,行步艱難,腳下隱疼
,不能踏地
,筋脈拘攣,不得屈伸
,四肢少力
,百節(jié)酸疼,腰腿冷痛
,小便滑數(shù)
;及癱緩風(fēng)痹
,遍身頑麻;婦人血風(fēng)
,肢體癢痛
,腳膝緩弱,起坐艱難
。刺風(fēng)
,氣血內(nèi)虛,風(fēng)寒蘊(yùn)滯
,寒熱相搏
,遍身如針刺;腎臟風(fēng)攻注腰腳生瘡
,或虛腫熱痛
,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15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
,鹽湯亦得,婦人醋湯送下
。
摘錄 : 《局方》卷五
《圣惠》卷二十七: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
,葛根1兩(銼),烏梅肉1兩(微炒)
,麥門冬1兩(去心
,焙),栝樓根1兩
,天門冬(去心
,焙)1兩,酸棗仁3分(微炒)
,甘草3分(炙微赤
,銼),覆盆子3分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
。羸瘦煩熱,口舌干燥
,不欲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綿裹含咽津,盡即更含咽之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普濟(jì)方》卷三五二:黃耆丸
處方 : 黃耆6分
,人參6分,茯苓6分
,甘草6分
,白術(shù)6分,五味子6分
,芎6分,當(dāng)歸6分
,澤蘭葉6分
,陳皮6分,麥門冬20分
,訶子20分
,桂心12分,熟干地黃12分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喘乏氣羸
,腹內(nèi)絞痛,自汗出
。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日再服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五二
《圣濟(jì)總錄》卷十三:黃耆丸
處方 : 黃耆2兩(銼)
,防風(fēng)2兩(去叉),麥門冬2兩(去心
,焙)
,羌活(去蘆頭)2兩,五加皮1兩半
,甘草1兩(炙
,銼),升麻1兩
,苦參1兩
,白鮮皮1兩,菊花1兩
,枳殼1兩(去瓤
,麩炒),黃連1兩(去須,炒)
,車前子1兩
,葶藶(隔紙炒)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毒風(fēng)上攻
,頭旋目眩
,耳聾心煩,手足(疒帬)痹
,皮膚瘙癢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
,加至30丸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三
《圣惠》卷八十八:黃耆丸
處方 : 黃耆半兩(銼),赤芍藥半兩
,麥門冬1兩(去心
,焙),人參半兩(去蘆頭)
,柴胡3分(去苗)
,胡黃連半兩,鱉甲1兩(涂醋
,炙令黃
,去裙襕),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兒羸瘦體熱,面色萎黃
,不欲乳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不拘時候
,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
,桂心1兩
,當(dāng)歸1兩,赤石脂1兩(細(xì)研),茯神1兩
,龍骨1兩(細(xì)研)
,朱砂1兩(細(xì)研),遠(yuǎn)志1兩(去心)
,桔梗3分(去蘆頭)
,柏子仁3分,五味子1兩
,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薯蕷1兩
,枳實(shí)1分(麩炒)
。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
。驚悸不安,心膈煩滿
,不能嗜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不拘時候
,以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十八: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
,知母3分
,白芍藥3分,茯神3分
,牡蠣1兩(燒過)
,鬼箭羽半兩,木香3分
,白術(shù)1兩
,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
,焙)
,五味子3分,地骨皮3分
,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沉香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牛黃半兩(細(xì)研),麝香半分(細(xì)研)
,鱉甲半兩(涂醋
,炙令微黃,去裙襕)
。
制法 : 上為末
,入牛黃、麝香
,研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熱病后
,虛勞四肢無力,或時寒熱盜汗
,心中虛悸
,不能飲食,日漸瘦羸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以溫酒送下,如不飲酒
,用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七: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半(銼),栝樓根2兩
,苦參2兩半(銼)
,羚羊角屑1兩半,黃連1兩(去須)
,茯神2兩
,雞膍胵黃皮5枚(炙黃),甘草1兩半(炙微赤
,銼)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诟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腰疼胯痛
,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不拘時候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圣惠》卷六十:黃耆丸
處方 : 黃耆2兩(銼),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
,白礬2兩(燒灰),硫黃1兩(細(xì)研
,水飛)
,榼藤子2枚(去殼,以酥蜜涂
,炙黃)
,猬皮1兩(炙黃焦),虎眼皮1兩(炙令黃熟)
,栝樓1兩
,皂莢2挺(去黑皮,涂酥
,蒸1遍)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腸風(fēng)
。積年不愈
,轉(zhuǎn)加羸困。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食前以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五十三: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牡蠣2兩(燒為粉)
,栝樓根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地骨皮半兩
,白石脂半兩
,澤瀉半兩,知母半兩
,黃連半兩(去須)
,薯蕷半兩
,熟地黃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中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什恢梗”愠帱S
,腳膝少力
,縱食不生肌膚。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不拘時候以清粥飲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六十:黃耆丸
處方 : 黃耆1兩(銼),猬皮1兩(炙令焦黃)
,當(dāng)歸1兩(銼
,微炒),桂心3分
,槐子仁2兩(微炒)
,白礬1兩(燒灰),麝香1分(細(xì)研入)
,枳殼2兩(麩炒微黃
,去瓤),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白花蛇肉1兩(酒浸,炙微黃)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五痔下血不止
,疼痛,壅塞不通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食前煎柏葉湯送下。
摘錄 : 《圣惠》卷六十
《普濟(jì)方》卷一七八:黃耆丸
處方 : 人參3分
,鹿茸(酒浸
,去毛)1兩,黃耆3分(銼)
,栝樓根1兩
,桑螵蛸1兩
,杜仲(去粗皮,炙)3分(銼)
,雞膍胵4枚(炙)
,山茱萸3分,菟絲子(酒浸1宿
,焙干
,別搗末)1兩半。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腎腎虛
,小便滑數(shù)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煎棗湯送下
,每日3次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七八
《普濟(jì)方》卷二九五:黃耆丸
處方 : 黃耆5分,青葙子5分
,漏蘆5分
,鱉甲5分(炙),狼牙5分
,黃柏4分
,豬懸蹄甲7枚(炙),猬皮4分(炙)
,白礬10分(燒
,去汁),(蟲元)青10條(去足翅)
,斑蝥10條(去足翅
,炒)
,地膽10條(去足翅
,炒),蜈蚣10條(炒)
,犀角屑8分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痔。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
,空腹以米飲送下
,日2次
。增之以知為度。
注意 : 忌一切油膩
、莧菜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九五
《校注婦人良方》卷三:黃耆丸
處方 : 黃耆(炒)、川椒(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