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八味散
中醫(yī)世家
2023-05-16 02:59:45
黃連八味散
處方 : 黃連1斤,黃芩1斤
,干姜1斤
,蜀升麻1斤
,知母1斤,干地黃1斤,梔子仁半斤
,大青半斤。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熱病急黃賊風(fēng)
,服干葛散后
,雖覺熱氣少退,熱未能頓除者。
用法用量 : 每于食后飲服1方寸匕
,日再服,稍加至2匕
。
注意 : 忌豬肉
、冷水、蕪荑
。
摘錄 : 《外臺》卷四引《許仁則方》
姜半夏15,干姜9
,黃連8
,黃芩12,黨參10
,大棗10,炙甘草8
,吳茱萸5
,枳殼10 求大神幫
半夏瀉心湯
方藥:半夏瀉心湯加減
。半夏10 g
,黃芩10 g,黃連6g,干姜
,黨參15 g,甘草6g
,大棗10g
。
濕熱蘊(yùn)蒸者
,重用黃連、黃芩
,加大黃(后下)
;脾虛夾濕者,加茯苓
、薏苡仁
;肝氣犯胃者
,加佛手、柴胡
;氣滯血淤者,加丹參
、五靈脂
;脾胃虛寒者
,重用干姜,加吳茱萸
;若以嘈雜泛酸為主者
,加烏賊骨
;疼痛甚者,加川楝子
、延胡索
;納差甚者,加雞內(nèi)金
。
半夏瀉心湯
,中醫(yī)方劑名
。為和解劑,具有調(diào)和肝脾
,寒熱平調(diào)
,消痞散結(jié)之功效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
,或嘔吐,腸鳴下利
,舌苔膩而微黃
。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
,慢性結(jié)腸炎,慢性肝炎
,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
,寒熱錯雜者
。
大家好!我岳父剛查出是肝癌晚期,有沒有什么中草藥可以治療的?跪求!!!!
藥物治療
1)肝氣郁結(jié)證
。
主證:右脅脹痛、墜疼
,胸悶不舒
,惱怒后加重,飲食減少
,肝腫大
,舌苔薄白
,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
,理氣化滯
。
方藥:逍遙散加味(《和劑局方》)
。柴胡12g,當(dāng)歸12g
,白芍15g
,白術(shù)10g
,茯苓10g,郁金10g
,香附10g
,八月札30g,甘草4g
,沙苑子15g
,青皮10g。
肝痛甚加川楝宇
、玄胡索
;肝郁化火加丹皮
、山梔
。
分析:本方以柴胡、郁金
、香附
、青皮疏肝理氣
,解郁止痛;當(dāng)歸、白芍
、沙苑子柔肝養(yǎng)血;八月札理氣活血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健脾和中,配合而成疏肝理氣
,和營健脾的方劑
。
2)氣滯血瘀證。
主證:脅痛如錐刺
,痛牽腰背
,固定不移
,入夜劇痛,納差
,惡心
,脘腹脹悶
,脅下痞硬,呃逆噯氣,舌苔淡白
,質(zhì)紫暗,舌邊尤甚
,呈紫斑狀
,脈弦澀
。
治法:破瘀散結(jié),行氣解毒
。
方藥:化瘀湯(《陜西中醫(yī)》1991
,11。484)
。丹參
、白花蛇舌草
、大黃、醋鱉甲各30g
,川楝子、當(dāng)歸
、莪術(shù)
、穿山甲、山梔各15g,赤芍
、醋香附各20g,蜈蚣5條
,郁金10g
。
分析:本方以穿山甲
、莪術(shù)
、大黃破瘀散積,川楝子
、醋香附理氣化滯,白花蛇舌草
、山梔清熱解毒
,丹參
、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營,鱉甲滋陰軟堅(jiān)
,郁金理氣活血
,蜈蚣開達(dá)肝氣
,全方以化瘀理氣為主
,兼及挾正
。
3)肝膽濕熱證。
主證:肝區(qū)疼痛
,發(fā)熱黃疸
,煩躁難眠
,口苦
、口干
,惡心作嘔
,納食減少
,大便干燥,小便短赤不利
,肝大不平
,質(zhì)硬伴腹水
,肝功損害
,膽紅質(zhì)升高,舌質(zhì)紅或紅絳,苔黃膩
,脈弦或弦滑數(shù)
。
治法:清利肝膽濕熱
。
方藥:龍膽瀉肝湯(《和劑局方》)。龍膽草3g
,黃芩9g
,梔子10g,木通3g
,車前子草9g
,當(dāng)歸9g
,柴胡9g
,生地黃9g,澤瀉9g
,甘草3g
。
胸腹脹痛
,大便秘結(jié)
,小便赤澀加大黃9g、瓜蔞30g
;黃疸重加茵陳15g
、白毛藤24
、郁金12g
;口干重加石斛12g、知母10g;腹水重加生薏米24g、絞股藍(lán)20g
、豬苓15g
。
分析:本方以龍膽草瀉肝火,清下焦?jié)駸幔S芩
、梔子清熱瀉火
,柴胡疏肝,當(dāng)歸活血
,地黃涼血養(yǎng)陰
。瀉中有補(bǔ),疏中有養(yǎng)
,使瀉火而不傷陰
。再配以木通
、車前
、澤瀉使?jié)駸釓男”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甘草調(diào)和諸藥,瀉火解毒
。全方既可瀉肝膽實(shí)火
,又有清利下焦?jié)駸岬淖饔谩?br>
4)脾虛濕困證
。
主證:腹脹
,有時腹瀉。肝臟腫大,質(zhì)硬不平
,肝功能輕度損害
,下肢浮腫或有腹水。舌質(zhì)淡
,苔薄膩
,脈滑或濡
。
治法:益氣、健脾、化濕
。
方藥: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黨參15g,白術(shù)12g
,茯苓15g
,甘草4g。
上腹脹滿加枳實(shí)
、厚樸
,腹瀉加神曲
、麥芽
、焦山楂
,全腹脹滿加烏藥
、檳榔、大腹皮
、降香
、沉香
,腹水再加車前子
、豬苓,濕滯加蒼術(shù)
、厚樸
。
分析:方中黨參補(bǔ)氣
,白術(shù)健脾化濕
,兩者配合有健脾益氣之功。茯苓淡滲
,與白術(shù)配合健脾利濕。甘草甘平
,配合黨參以益氣和中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脹的功效
。對肝癌脾虛而致積聚,腹水等病機(jī)均為運(yùn)用
。
5)肝腎陰虧證。
主證:脅肋隱痛,綿綿不休
,納少消瘦
,低熱盜汗
,五心煩熱
,頭暈?zāi)垦#S疸尿赤
,或腹脹如鼓
,青筋暴露
,嘔血
,便血,皮下出血,舌紅少苔
,脈細(xì)虛數(shù)
。
治法:養(yǎng)血柔肝
,滋陰益腎。
方藥:一貫煎(《柳州醫(yī)話》)
。北沙參9g
,麥冬9g
,當(dāng)歸9g
,生地黃30g
,枸杞子15g
,川子6g
。
煩熱眩暈加女貞子15g
、旱蓮草30g、生龜板20g
、生鱉甲20g
、山茱萸15g
,低熱盜汗加白芍15g
、丹皮15g
、嫩青蒿10g;乏力腹脹加生黃芪20g
、茯苓皮30g
、半邊蓮30g
。
分析:本方重用地黃
、枸杞子
,滋陰養(yǎng)血以補(bǔ)肝腎之陰
;沙參麥冬和胃養(yǎng)陰;當(dāng)歸養(yǎng)肝活血
;川楝子疏肝止痛而性寒不燥
。全方滋養(yǎng)肝腎
,疏肝理氣
。
(2)單驗(yàn)方
1)安宮牛黃丸:牛黃
、郁金
、朱砂、冰片
、珍珠
、山梔
、雄黃
、黃芩、麝香等
,制成丸劑
。
主治:開竅鎮(zhèn)痙,清熱解毒
,主治肝癌
。
用法:每日一粒
,吞服或溫開水化服
,顯效后改2日或3日1粒
。
2)肝癌直腸凈化液:黃芪30g
,大黃10g
,丹參15g
,紅花5g,海藻20g
,蒲公英25g
。
主治:清熱解毒
,益氣活血
,主治晚期肝癌所致腹水
、肝腎衰竭。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4次,每次1小時
,過濾
,合并濾液
,濃縮成稠膏
,加95%乙醇
,使用乙醇消毒。以藥液灌腸
,每日2次
,每次250ml
,灌腸后盡量保留
。連用5天為一療程
。
3)葫蘆素:甜瓜蒂分離提取有效成分
,即葫蘆素
,制成片劑。
主治:肝癌
。
用法:口服
,開始每次0.3米g
,每日3次
,逐漸增加至0.5~0.6mg,1日3次
,成人口服的最安全有效劑量為每日1.5~1.8mg
,少數(shù)患者在服藥期有輕度胃腸道反應(yīng),經(jīng)對癥支持治療
,容易緩解
,一般不需停藥。
4)槐耳沖劑:槐耳加工成沖劑
。
主治:原發(fā)性肝癌。
用法:每日服⒊次
,每次1~2包
。
5)刺河豚皮:刺河豚皮干為末
,或裝膠囊
。
主治:原發(fā)性肝癌。
用法:口服藥末
,每日30~50g。
6)華蟾素:干蟾皮提取加工為注射液
。
主治:清熱解毒
,利水消脹
,治肝癌
。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2次
。
7)美登木注射液:以美登木提煉加工為注射液。
主治:原發(fā)性肝癌
。
用法:肌注每日2~3次
,每次2ml,10~14天為一療程
。
8)鹿仙草“B”:鹿仙草經(jīng)加工提煉得到提取物,定名為鹿仙草“B”
。
主治:清熱解毒
,壯陽補(bǔ)腎止血生肌
。治肝癌
。
用法:口服,每次6g
,每日4次
。
9)鉤吻:以鉤吻研粉。
主治:肝癌
。
用法:口服每日3次
,每次50mg
,3日后無反應(yīng)增加至每次100~150mg
。
10)冬凌草:以冬凌草加工成糖漿、片劑
、注射液。
主治:肝癌
。
用法:糖漿每日服3次
,每次服30ml
。片劑每日服3次
,每次服5片。兩種劑型同用2~3個月為一療程
。注射液每次靜注75~100mg,隔日1次
。
(2)外治法
1)如意金黃散
。
主證:肝癌疼痛。
治法: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方藥:大黃50g
,天花粉100g,冰片20g
,黃柏50g,生南星20g
,乳香20g
,沒藥20g,姜黃50g
,皮硝50g
,芙蓉葉50g,雄黃30g
。
將上藥共研細(xì)末
,將藥末加飴糖調(diào)成厚糊狀,攤于油紙上
,厚約3~5mm
,周徑略大于腫塊
,敷貼于肝區(qū)腫塊上或疼痛處
,隔日換藥1次,2次為1療程
,敷藥期間停用一切止痛藥物。如敷藥后局部皮膚出現(xiàn)丘疹或皰疹則暫停
,待局部皮膚恢復(fù)正常后再敷
。
分析:本方以大黃、黃柏
、芙蓉葉、天花粉清熱瀉火
,解毒消腫
;乳香
、沒藥
、姜黃活血理氣消腫止痛,南星
、皮硝、冰片
、雄黃化痰軟堅(jiān)消腫止痛
。本方消腫止痛,治療肝癌疼痛有一定效果
。
2)癌痛散。
主證:肝癌疼痛
。
治法: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方藥:山奈
、乳香、沒藥
、大黃
、姜黃、梔子
、白芷
、黃芩各20g,小茴香
、公丁香、赤芍
、木香
、黃柏各15g,蓖麻仁20粒
。
上藥共研末,取雞蛋清適量
,混合
,攪拌均勻成糊狀
,敷于期門穴
,再以紗布或蠟紙覆蓋,膠布固定
。疼痛劇烈者,6小時換藥1次
,疼痛較輕者
,12小時更換1次,可連續(xù)使用至疼痛緩解或消失
。
分析:本方以大黃、梔子
、黃芩
、黃柏清熱消炎止痛;山奈、白芷
、小茴香
、公丁香、木香芳香走竄
、理氣散結(jié)止痛
;乳香、沒藥
、姜黃
、赤芍活血祛瘀
、消腫鎮(zhèn)痛
;蓖麻仁既有拔毒消腫止痛之功,且有大量脂肪酸
,是賦形劑。期門穴為肝經(jīng)募穴
,經(jīng)氣所聚
,敷貼穴位,較之單純痛處
,能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3)針灸治療
1)針方1
。
主穴:肝炎點(diǎn)(右鎖骨中線直下
,肋弓下緣2寸處)
,足三里ST36
。
配穴:陽陵泉GB34、期門LR14
、章門LR13、三陰交SP6
。
2)針方2
。
主穴:百會DU20,雙側(cè)胃區(qū)(頭部皮針)
、內(nèi)關(guān)PC6、三陰交SP6
。
配穴:肝俞BL18
、腎俞BL23、命門DU4
、阿是穴。
(4)氣功治療
患者在進(jìn)行備種中
、西醫(yī)治療的同時
,持之以恒地進(jìn)行氣功鍛煉,可以改善癥狀
,提高生存質(zhì)量
,帶病延年。
1)練功要領(lǐng)
。
①原定放療、化療方案繼續(xù)進(jìn)行
。
②適合于中期以前的肝癌患者
,有一定的體力,能完成練功活動
。
③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jìn)
。
2)常用功法
。
①雙修功(此處省略)
。
②排肝氣(此處省略)
。
③甩手(此處省略)。
(5)藥膳療法
1)斑蝥燒雞蛋:斑蟊2只
、雞蛋1只
。功能破血散結(jié)
,攻毒抗癌
。雞蛋殼上打一小孔,納入斑蝥(去頭足)
,棉紙封之,文火燒熟
,去斑蝥
,食雞蛋。
2)彌猴桃根燉肉:鮮彌猴桃根100g
,瘦豬肉200g。功能清熱解毒
,利濕
、活血。合于鍋內(nèi)加水
,用文火燉,至肉熟
,食肉并喝湯
。
3)壁虎酒:活壁虎5~10條
,白酒(60度)500g
。功能散結(jié)、止痛
。將活壁虎放入盛有酒的錫壺或棕色瓶內(nèi),置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