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九月束胎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16 12:40:01

九月束胎丸

處方 : 白術(shù)

、枳殼、黃芩
、甘草

制法 : 粥為丸

功能主治 : 束胎

。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飲送下

摘錄 : 《女科指掌》卷四

百合麗蓮芙蓉的各家論述

1.張元素:凡氣刺痛用枳殼

,看何經(jīng)分以引經(jīng)藥導(dǎo)之。破滯氣亦用枳殼
,高者用之
,然能損胸中至高之氣,止可二
、三服而已

2.王好古:枳殼主高,枳實主下
,高者主氣
,下者主血,故殼主胸膈皮毛之病
,實主心腹脾胃之病
,大同小異。朱肱《活人書》言治痞
,宜先用桔梗枳殼湯
,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誤下
,氣將陷而成痞
,故先用此,使不致于痞也
,若已成痞而用此
,則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
,反損胸中之氣
,先之一字有謂也。
3.《綱目》:枳實
、枳殼
,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
,魏
、晉以來,始分實
、殼之用
。潔古張氏,東垣李氏
,又分治高治下之說
。大抵其功皆能利氣,氣下則痰喘止
,氣行則痞脹消
,氣通則痛刺止
,氣利則后重除,故以枳實利胸膈
,枳殼利腸胃
,然張仲景治胸痹痞滿,以枳實為要藥
,諸方治下血痔痢
,大腸秘塞,里急后重
,又以枳殼為通用
,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殼不獨治高也
。蓋自飛門至魄門
,皆肺主之,三焦相通
,一氣而已
,則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無傷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抖湃煞健份d瘦胎飲,張潔古《活法機(jī)要》改以枳術(shù)丸日服
,令胎瘦易生
,謂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義》言
,胎壯則子有力易生
,令服枳殼藥,反致無力
,兼子亦氣弱難養(yǎng)
,所謂縮胎易產(chǎn)者,大不然也
。以理思之
,寇氏之說,似覺為優(yōu)
,或胎前氣盛壅滯者宜用之
,所謂八、九月胎必用枳殼
、蘇梗以順氣
,胎前無滯,則產(chǎn)后無虛也。若氣稟弱者
,即大非所宜矣

4.《本草經(jīng)疏》:枳殼,氣味所主
,與枳實大略相同
。但枳實形小
,其氣全
,其性烈,故善下達(dá)
;枳殼形大
,其氣散,其性緩
,故其行稍遲
,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腸也。其主風(fēng)癢麻痹
,通利關(guān)節(jié)
,止風(fēng)痛者,蓋肺主皮毛
,胃主肌肉
,風(fēng)寒濕入于二經(jīng),則皮膚瘙癢
,或作痛
,或麻木,此藥有苦泄辛散之功
,兼能引諸風(fēng)藥入于二臟
,故為治風(fēng)所需,風(fēng)邪既散
,則節(jié)自然通利矣
。其療勞氣咳嗽,背膊悶倦者
,蓋亦指風(fēng)寒郁于上焦
,則肺氣滯而為悶倦咳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jīng)》曰:肺苦氣上逆
,急食苦以泄之,枳殼味苦
,能泄至高之氣
,故主之也。又肺與大腸為表里,風(fēng)邪入肺
,則并入大腸
,風(fēng)熱相搏而為腸風(fēng)下血,苦寒下泄之氣
,則血熱清而風(fēng)自除矣
。其主散留結(jié)胸膈痰滯,逐水
,消脹滿
,安胃諸證,悉與枳實相同
,第其氣稍緩耳
。今世多用以治婦人胎氣不安,或至八
、九月為易產(chǎn)之劑
,動輒資用,殊不知婦人懷孕
,全賴氣血以養(yǎng)胎
,氣血充足則胎自易產(chǎn),且娠婦至八
、九月精神困倦
,四肢軟弱,飲食減少
,動息喘促
,何莫非虛弱之癥,而更用此耗散之藥耶?
5.《本草思辨錄》:枳殼
,乃枳實之老而殼薄者
。既名枳殼,須去穰核用之
,殼
、實古原不分,性用亦無少異
。若治胸膈痞塞
,枳殼較枳實少勝。然何如似枳實協(xié)辛溫輕揚之橘皮
、桂枝
,為奏功尤大乎。惟《本經(jīng)》主大風(fēng)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
,除寒熱結(jié)
,則惟去穰核之枳殼為宜
。蓋癢為風(fēng),寒熱結(jié)為痹
,于皮膚中除風(fēng)痹
,用枳實則易里,難與枳殼爭能
。此《證類本草》枳殼所紡主風(fēng)癢麻痹也

枳殼是什么?有知道的不
?中草藥

【英文名】 FRUCTUS AURANTII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 (L.)Raf,

、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香圓C.wilsonii Tanaka或玳玳花C.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等將近成熟的果實。
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
,自中部橫切為兩半
,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味歸經(jīng)】苦
、辛
、酸,溫
。歸脾
、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理氣寬中
,行滯消脹
。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
,食積不化
,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
,脫肛
,子官脫垂。

【用法用量】 3~9g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備注】(1)栽培變種主要有黃皮酸橙Citrus aurantium ‘Huangpi’
、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Daidai’、朱欒Citrus aurantium ‘Chuluan’、塘橙Citrus aurantium ‘Tangcheng’


【制法】

枳殼:除去雜質(zhì)
,洗凈,潤透
,切薄片
,干燥后篩去碎落的瓤核。本品為不規(guī)則弧狀條形薄片
,長達(dá)5cm
,寬達(dá)1.3cm。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
,中果皮黃白色至黃棕色
,近外緣有1~2列點狀油室,內(nèi)側(cè)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麩炒枳殼:取枳殼片
,照麩炒法(附錄Ⅱ D)炒至色變深。本品為不規(guī)則弧狀條形薄片
,色較深
,有的有焦斑。

【性狀】
本品呈半球形
,直徑3~5cm
。外果皮棕褐色或褐色,有顆粒狀突起
,突起的頂端有凹點狀油室
;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黃白色
,光滑而稍隆起
,厚0.4~1.3cm,邊緣散有1~2列油室
,瓤囊7~12 瓣
,少數(shù)至15瓣,汁囊干縮呈棕色至棕褐色
,內(nèi)藏種子
。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
。氣清香
,味苦、微酸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白色或棕黃色
。中果皮細(xì)胞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壁大多呈不均勻增厚。果皮表皮細(xì)胞表面觀多角形
、類方形或長方形
,氣孔近環(huán)式,直徑16~34μm
,副衛(wèi)細(xì)胞5~9個
;側(cè)面觀外被角質(zhì)層。汁囊組織淡黃色或無色
,薄膜狀
,表面觀表皮細(xì)胞狹長、皺縮
,并與下層細(xì)胞交錯排列
。草酸鈣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細(xì)胞中,呈斜方形
、多面體形或雙錐形
,直徑3~30μm。螺紋
、網(wǎng)紋導(dǎo)管和管胞細(xì)小


(2) 取本品粉末0.5g
,加甲醇10ml
,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
,取濾液1ml,加四氫硼鉀約5mg,搖勻
,加鹽酸數(shù)滴,溶液顯櫻紅色至紫紅色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21.5:80.5)(用磷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3)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為283nm
。理論板數(shù)按柚皮苷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減壓干燥至恒重的柚皮苷對照品15mg
,置50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搖勻
,精密量取5ml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
,搖勻
,即得(每1ml中含柚皮苷60μ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粗粉約0.2g,精密稱定
,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甲醇50ml,密塞
,稱定重量
,加熱回流1.5小時,放冷
,密塞
,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bǔ)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
,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ml
,蒸干
,殘渣加水3~5ml使溶解,放冷
,通過聚酰胺柱(50~80目
,2g,內(nèi)徑1.8cm
,濕法裝柱)
,以水25ml洗脫,棄去水液
,再用甲醇50ml洗脫
,收集洗脫液,轉(zhuǎn)移至50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搖勻,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
,取續(xù)濾液
,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
,測定,

即得


本品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4.0%


藥代動力學(xué)

給兔 靜脈注射l4.8MBq/kgN-甲基酷胺后,用放射免疫法測走血藥濃度
,體內(nèi)過程符合二室開放模型
。T1/2a 為 0.3分鐘
,t1/2B 為 5.6分鐘,小鼠組織分布試驗證明其分布迅速而廣泛
。靜脈注射2分鐘后器官中可測得大量放射性
。以腎、肝含量最高
,肺
、小腸和心次之。給藥0.5分鐘血中即出現(xiàn)代謝物
。1小時以內(nèi)尿中排出的代謝物占80%以上


藥理作用
1.對氣管平滑肌的作用:辛弗林有較強(qiáng)的擴(kuò)張氣管和支氣管的作用。麻醉貓靜脈注射可完全對抗組胺所引起的支氣管收縮
,對豚鼠離體氣管亦有同樣的作用

2.抗血球凝集作用:大鼠服用枳殼中成分川陳皮素,有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
,對大鼠有明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3.2mg/kg 的劑量明顯比肝素(132單位/kg)的作用為強(qiáng)。
3.抗癌作用:川陳皮素對鼻咽癌KB細(xì)胞的半數(shù)有效量 為3-28μg/ml
,體內(nèi)對小鼠Lewis肺癌和瓦克癌瘤256亦有效

4.抗炎、抗真菌作用:川陳皮素用Ungar法測得抗炎的ED25為20mg/kg
,抗炎強(qiáng)度為50單位/g
。對DeuterophomaTCMLIBacheiphila真菌有較強(qiáng)的抑制作用。
5.對子宮的作用:枳殼煎劑對未孕及已孕的兔離體子宮
、在位子宮和未孕兔的子宮瘺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能使子宮收縮節(jié)律增加。但對小鼠離體子宮不論已孕或未孕部分起抑制作用

炮制品的藥理作用:
麩炒枳殼水煎液對兔離體腸管的抑制作用離體子宮的興奮作用以及對小鼠胃腸蠕動的作用與生品枳殼相似,但作用強(qiáng)度較生品和緩
。提示枳殼經(jīng)麩炒后
,可降低或除去刺激性強(qiáng)的有害成分,而保留其有效成分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枳殼中所含的N-甲基酪胺增加冠脈流量和腎血流血
,降低心肌氧耗量和明顯的利尿作用。麻醉犬靜脈注射0.02-0.5mg/kg
,均呈升壓效應(yīng)
,劑量大,升壓明顯
。靜脈灌注每分鐘0.2mg/kg
;腎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
。有很強(qiáng)的誘發(fā)心肌節(jié)律的作用
,其強(qiáng)度與腎上腺素相當(dāng),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強(qiáng)
。枳殼中所含的辛弗林為腎上腺素 a-受體興奮劑
,對心臟B-受體也有一定的興奮作用。有收縮血管
,產(chǎn)生升高血壓的作用

2.對心、腦
、腎等血流量的影響:
麻醉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每1ml=4g生藥)1ml/kg
,有顯著的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注射后腦血流量平均增加82.6±20.56ml/100g 腦重/分鐘(P<0.01)
。平均增加數(shù)相當(dāng)于注射前腦血流量的86.4%
。腦血管阻力指數(shù)平均降低0.428±0.12(P<0.01),有顯著降低腦血管阻力的作用
。靜脈滴注1.5ml/kg 對腦血流量的影響不明顯
。麻醉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1.5ml/kg有顯著的增加腎血流量的作用,平均增加64.5±9.4ml/100g腎重/分鐘(P<0.01)
,平均增加數(shù)相當(dāng)于注射前腎血流量的53.9%
,腎血管阻力指數(shù)平均降低0.519±0.176(P<0.05),有顯著的降低腎血管阻力的作用
,但同樣劑量靜脈滴注則作用不明顯
。上述劑量靜脈注射后在血壓升高的同時,股動脈血流量均減少,平均減少量為用藥前的41.3%,血管阻力亦增加

3.利尿作用:
犬靜脈注射枳實注射液和N-甲基酪胺都有明顯增加尿量的作用
,同時血壓與腎血管阻力明顯增高。其利尿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產(chǎn)生。另有研究認(rèn)為枳實通過強(qiáng)心收縮腎血管,增高濾過壓而發(fā)揮排鈉利尿作用。
4.對胃腸平滑肌的作用:
枳實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部分呈抑制作用
,而兔離體腸管則全部表現(xiàn)抑制。此作用可被乙酰膽堿所拮抗
。但給胃痿及腸痿的犬灌胃100%枳實后卻有興奮作用
,能使胃腸運動收縮節(jié)律增加。給犬灌胃100%濃縮枳實液1ml/kg,可見小腸消化間期綜合肌電的周期和Ⅰ相時程縮短
,Ⅱ相時程延長
。表明枳實有增強(qiáng)小腸平滑肌緊張程度和位相性收縮功能。
5.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枳實煎劑對未孕及已孕的兔離體子宮
、在位子宮和未孕兔的子宮痿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能使子宮收縮節(jié)律增加。但對小鼠離體子宮不論已孕或未孕部分起抑制作用

6.抗變態(tài)反應(yīng)的作用:
枳實的熱水溶性凍干的浸膏用于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yīng)(PCA)試驗
,100-3200mg/kg靜脈注射,具有明顯抑制能力
。體外檢測對大鼠腹膜肥大細(xì)胞釋放組胺的能力亦顯示較強(qiáng)的抗過敏活性
,其主要有效成分為蜜桔黃素、柑桔黃酮和3
,5
,6,7
,8
,3',4'-七甲氧基黃酮


中藥化學(xué)成分

1.酸橙果實含檢皮甙(hesperidin)
,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油皮甙(naringin)
,辛弗林(synephrine)
,N-
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果實未成熟時含柚皮甙
,野漆樹甙(rhoifolin)
,忍冬甙(lonicerin),新橙皮甙
,在果實成熟時新橙皮甙消失
。另有報道果皮還含川陳皮素(nobiletin)即5,6
,7
, 8,3’
,4’-六甲氧基黃酮(5,6
,7
,8,3’
,4’hexamethoxy flavone)
,橙皮甙
,5,6
,7
,8,4’-五甲氧基黃酮(5
,6
,7,8
,4’-pentamethoxy flavone)即福橘素
(tangeritin)
、5,7
,4’-三甲氧基黃酮(5
,7,4’-TCMLIBimethoxy flavone)
、5
,6,7
,3’
,4’-五甲氧基黃酮即甜橙素(sinensitin)、5
,7
,8,4’-四甲氧基黃酮(5
,7
,8,4’-teTCMLIBamethoxy flavone)及5
,7
,8,4’-五甲氧基黃酮
。種子含檸檬苦素類(limonoids):宜昌橙苦素(ichangin)
,去乙酸鬧米林(deacetyl nomilin),檸檬苦素(limonin)
,鬧米林
(nomilin)
,黃柏酮(obacunone),去乙酰鬧米林酸(deacetylnomilinic acid)
,異檸檬尼酸(isolimonic acid)
,鬧米林酸(nomilinic acid)及它們的17-β-D-葡萄糖甙,還含19-羥基去乙酰鬧米林酸-17-β-D-葡萄糖甙(19-hydroxydeacetylnomilinic acid-17-β-D-
glucoside)。
2.甜橙果實含油皮素-7-蕓香糖甙(naringenin-7-ruti-noside)即柚皮蕓香甙(narirutin)
,異櫻花素-7-蕓香糖甙(isosaku-ranetin-7-rutinoside)
,圣草枸楷甙(eriociTCMLIBin),柚皮素-4’-葡萄糖
甙-7-蕓香糖甙(naringenin-4’-glucoside-7-rutinoside)
,辛弗林

N-甲基酪胺。果皮含橙皮甙
、柚皮甙
,柑屬甙(ciTCMLIBusin)A、B
、C
,松柏甙
(coniferin),丁香甙(syringin)
,去氫二松柏醇-4-β-D-葡萄糖甙
(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β-D-glucoside)
,2”-O--β-木糖基牡荊素(2”-O-β-xylosylvitexin),3-羥基-5
,6
,7,8
,3’
,4’-六甲氧基黃酮-3β-葡萄糖甙(3-hydroxy-5,6
,7
,8,3’
,4’-hexamethoxyflavone-3β-glucoside)即川陳皮素-3-O-β-葡萄糖甙(nobiletin-3-O-β-glucoside)
,3,8-二葡萄糖基芹菜素(3
,8-di-C-glucosylapigenin)
,3,8-二葡萄糖基香葉木素(3
,8-di-C-glucosyldiosmetin)
,反香葦醇-6β-吡喃葡萄糖甙(TCMLIBans-carveol-6β-glucopyranoside),a-松油醇-8-β-D-吡喃葡萄糖甙(a-terpineol-8-β-D-glucopyranoside)
,9-羥基芳樟醇-9β-吡喃葡萄糖甙(9-hydroxylinalool-9-β-glucopyranoside)
,催吐蘿芙木醇-9-O-D吡喃葡萄糖甙(vomifoliol-9-O-β-D-
glucopyranoside),柚皮蕓香甙等甙類
。還含福橘素
,)川陳皮素
,5
,7
,4’-三甲氧基黃酮,5
,7
,3’,4’-四甲氧基黃酮及5
,7
,8,3’
,4’-五甲氧基黃酮
,柑屬環(huán)肽(ciTCMLIBusin)Ⅱ、Ⅲ
、Ⅳ

3.桐橘果實含橙皮甙,柚皮甙
,新橙皮甙
,枳屬甙(poncirin),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oc acid)
,油酸
(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辛
弗林,N-甲基酪胺
。未成熟果實含構(gòu)橘香豆精(poncimarin)
,異枸橘香豆精(iso-
poncimarin),7-牻牛兒醇基香豆精(7-geranyloxycoumarin)即葡萄內(nèi)酯(aurapten)
,6-甲氧基葡萄內(nèi)酯(6-methyoxyaurapten)
,香柑內(nèi)酯(bergapten)、歐前胡內(nèi)酯(imperatorin)
。種子含異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
,栓翅芹內(nèi)酯(prangenin)即獨活內(nèi)酯(heraclenin),栓翅芹內(nèi)酯水合物(prangeninhydrate)
,香柑內(nèi)酯
,歐前胡內(nèi)酯,葡萄內(nèi)酯
,6-甲氧基葡萄內(nèi)酯及檸檬苦素
,去乙酸鬧米林
,宜昌橙苦素,去乙酸鬧米林酸
,異檸檬尼酸等檸檬苦素類似物

果皮含揮發(fā)油(0.469%),其成分有a-蒎烯(a-pinene)
,β-蒎烯
,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
,樟烯(camphene)
,γ-松油烯(γ-ter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及丁香烯(caryophyllene)

功效
理氣寬胸
;行滯消積
考證
出自《雷公炮炙論》
科屬分類
蕓香科

藥(毒)理學(xué)

N-甲基酪胺的鹽酸鹽,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 33.9mg/kg
。辛弗林重酒石酸鹽鼠皮下注射給藥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800mg/kg

枳實毒性小,麻醉犬于30分鐘內(nèi)靜脈注射累積量達(dá)2g/kg
,未見嚴(yán)重反應(yīng)
。少數(shù)動物大量用藥后有胃腸膨脹及大量流涎現(xiàn)象。枳實注射液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71.8±6.5g/kg
。枳實熱甲醇提取物用Ames法進(jìn)行誘變試驗
,發(fā)現(xiàn)對TA98株S-9Mix(-)有致死作用。

主治

胸隔痞滿
;脅肋脹痛
;食積不化;脘腹脹滿
;下痢后重
;脫肛;子宮脫垂
生態(tài)環(huán)境
栽培于丘陵
、低山地帶和江河湖泊的沿岸


各家論述
1.張元素:凡氣刺痛用枳殼,看何經(jīng)分以引經(jīng)藥導(dǎo)之
。破滯氣亦用枳殼
,高者用之,然能損胸中至高之氣
,止可二
、三服而已。
2.王好古:枳殼主高
,枳實主下
,高者主氣
,下者主血,故殼主胸膈皮毛之病
,實主心腹脾胃之病
,大同小異。朱肱《活人書》言治痞
,宜先用桔梗枳殼湯
,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誤下
,氣將陷而成痞,故先用此
,使不致于痞也
,若已成痞而用此,則失之晚矣
,不惟不能消痞
,反損胸中之氣,先之一字有謂也

3.《綱目》:枳實
、枳殼,氣味功用俱同
,上世亦無分別
,魏、晉以來
,始分實
、殼之用。潔古張氏
,東垣李氏
,又分治高治下之說。大抵其功皆能利氣
,氣下則痰喘止
,氣行則痞脹消,氣通則痛刺止
,氣利則后重除
,故以枳實利胸膈,枳殼利腸胃
,然張仲景治胸痹痞滿
,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
,大腸秘塞
,里急后重
,又以枳殼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
,而枳殼不獨治高也
。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
,三焦相通
,一氣而已,則二物分之可也
,不分亦無傷
。《杜壬方》載瘦胎飲
,張潔古《活法機(jī)要》改以枳術(shù)丸日服
,令胎瘦易生,謂之束胎丸
。而寇宗爽《衍義》言
,胎壯則子有力易生,令服枳殼藥
,反致無力
,兼子亦氣弱難養(yǎng),所謂縮胎易產(chǎn)者
,大不然也
。以理思之,寇氏之說
,似覺為優(yōu)
,或胎前氣盛壅滯者宜用之,所謂八
、九月胎必用枳殼
、蘇梗以順氣,胎前無滯
,則產(chǎn)后無虛也
。若氣稟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4.《本草經(jīng)疏》:枳殼
,氣味所主,與枳實大略相同
。但枳實形小
,其氣全,其性烈
,故善下達(dá)
;枳殼形大
,其氣散,其性緩
,故其行稍遲
,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腸也。其主風(fēng)癢麻痹
,通利關(guān)節(jié)
,止風(fēng)痛者,蓋肺主皮毛
,胃主肌肉
,風(fēng)寒濕入于二經(jīng),則皮膚瘙癢
,或作痛
,或麻木,此藥有苦泄辛散之功
,兼能引諸風(fēng)藥入于二臟,故為治風(fēng)所需
,風(fēng)邪既散
,則節(jié)自然通利矣。其療勞氣咳嗽
,背膊悶倦者
,蓋亦指風(fēng)寒郁于上焦,則肺氣滯而為悶倦咳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督?jīng)》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枳殼味苦
,能泄至高之氣,故主之也
。又肺與大腸為表里
,風(fēng)邪入肺,則并入大腸
,風(fēng)熱相搏而為腸風(fēng)下血
,苦寒下泄之氣,則血熱清而風(fēng)自除矣
。其主散留結(jié)胸膈痰滯
,逐水,消脹滿
,安胃諸證
,悉與枳實相同
,第其氣稍緩耳。今世多用以治婦人胎氣不安
,或至八
、九月為易產(chǎn)之劑,動輒資用
,殊不知婦人懷孕
,全賴氣血以養(yǎng)胎,氣血充足則胎自易產(chǎn)
,且娠婦至八
、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軟弱
,飲食減少
,動息喘促,何莫非虛弱之癥
,而更用此耗散之藥耶?
5.《本草思辨錄》:枳殼
,乃枳實之老而殼薄者。既名枳殼
,須去穰核用之
,殼、實古原不分
,性用亦無少異
。若治胸膈痞塞,枳殼較枳實少勝
。然何如似枳實協(xié)辛溫輕揚之橘皮
、桂枝,為奏功尤大乎
。惟《本經(jīng)》主大風(fēng)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
,除寒熱結(jié),則惟去穰核之枳殼為宜
。蓋癢為風(fēng)
,寒熱結(jié)為痹,于皮膚中除風(fēng)痹
,用枳實則易里
,難與枳殼爭能。此《證類本草》枳殼所紡主風(fēng)癢麻痹也

采收和儲藏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果實近成熟時采摘,大培品未成熟的果實。

資源分布

1.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qū)均有栽培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朱欒(小紅橙)
、枸頭橙、江津酸橙等

2.江蘇
、浙江、江西
、福建
、臺灣、湖北
、湖南
、廣東、廣西
、四川
、貴州、云南等地


選方

①治五積六聚
,不拘男婦老幼,但是氣積
,并皆治之:枳殼三斤
,去穰,每個入巴豆仁一個
。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
,湯減再加熱湯
,勿用冷水,待時足汁盡去巴豆
,切片曬干
,勿炒,為末
,醋煮面糊丸
,梧子大。每服三
、四十丸
,隨病湯使。(《秘傳經(jīng)驗方》)②治傷寒呃噫:枳殼半兩(去穰
,麩炒黃)
,木香一錢。上細(xì)末。每服一錢
,白湯調(diào)下
。未知,再與
。(《本事方》)③順氣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焊什?炙)六錢,枳殼(炒)二兩四錢
。上為細(xì)末
。每服一錢,空心拂湯點服
。(《嬰童百問》寬腸枳殼散)④治遠(yuǎn)年近日腸風(fēng)下血不止:枳殼(燒成黑灰存性
,為細(xì)末)五錢,羊脛炭(為細(xì)末)三錢
。和令勻
,用米飲一中盞,調(diào)下
,空心腹
,再服見效。(《博濟(jì)方》烏金散)⑤治大便下血:枳殼二錢
,烏梅肉三錢
,川黃連五分。共研細(xì)末
,飯前開水沖下
,分二次服。(《青海省中醫(yī)驗方匯編》) ⑥治產(chǎn)后生腸不收:枳殼二兩
。去穰煎湯
,溫浸良久即入。(《經(jīng)驗方》) ⑦治子宮脫垂:枳殼五錢
,蓖麻根五錢
。水煎兌雞湯服,每日二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蜩讱の邋X,升麻一錢
。水煎服
。(《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⑧治小兒因驚氣吐逆作搐,痰涎壅塞
,手足掣ZHONG
,眼睛斜視:枳殼(去穰,麩炒)、淡豆豉等分
。為末
,每服一字,甚者半錢
,急驚
,薄荷自然汁下,慢驚
,荊芥湯入酒三
、五點下;日三服
。(《小兒痘疹方論》不驚丸) ⑨治小兒秘澀:枳殼(煨
,去穰)、甘草各一錢
。以水煎服
。(《全幼心鑒》) ⑩治風(fēng)疹癢不止:枳殼三兩,麩炒微黃
,去瓤為末
。每服二錢,非時
,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服
。(《經(jīng)驗后方》)⑾治牙齒疼痛:枳殼浸酒含漱
。(《圣惠方》)⑿治小兒軟癤:大枳殼一個,去白
,磨口平
,以面糊抹邊,合癤上
,自出膿血盡,更無疤痕也
。(《世醫(yī)得效方》)

用藥禁忌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1. 李杲:氣血弱者不可服。
2.《本草經(jīng)疏》:肺氣虛弱者忌之
;脾胃虛
,中氣不運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風(fēng)寒入肺氣壅者,服之反能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咳嗽陰虛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產(chǎn)后
,咸不宜服

3.《本草匯言》:如肝腎陰虧,血損營虛
,脅肋隱痛者
,匆用也。下痢日久
,中氣虛陷
,愈下愈墜、愈后重急迫者
,勿用也

4.《本草備要》:孕婦及氣虛人忌用。

動植物形態(tài)
1.酸橙 常綠小喬木
。枝三棱形
,有長刺。葉互生
;葉柄有狹長形或狹長倒心形的葉翼
,長8-15mm,寬3-6mm
;葉片革質(zhì)
,倒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10cm
,寬1.5-5cm
,先端短而鈍,漸尖或微凹
,基部楔形或圓形
,全緣或微波狀,具半透明油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紊驍?shù)朵簇生于葉腋及當(dāng)年生枝條的頂端,白色
,芳
;花萼杯狀,5裂
;花瓣5
,長圓形;雄蕊20以上
;子房上位
,雌蕊短于雄蕊
,柱頭頭狀。柑果近球形
,熟時橙黃色
;味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5月
,果期6-11月。
2.甜橙 常綠小喬木
,高3-8m
。樹冠圓形,分枝多
,無毛
,有刺或無刺,幼枝有棱角
。葉互生
,單身復(fù)葉;葉柄長0.6-2cm
,葉翼狹窄
,寬2-3mm,頂端有關(guān)節(jié)
;葉片質(zhì)較厚
,橢圓形或卵圓形,長6-12cm
,寬2.3-5.5cm
,先端短尖或漸尖,微凹
,基部闊楔形或圓形
,波狀全緣,或有不明顯的波狀鋸齒
,有半透明油腺點
。花1至數(shù)朵簇生葉液
,白色
,有柄;花萼3-5裂
,裂片三角形;花瓣5
,舌形
,長約1.5cm
,寬約7mm,向外反卷
;雄蕊19-28
,花絲下部連合成5-12束,雌蕊1
,子房近球形
,10-13室,柱頭頭狀
,花柱細(xì)
,不脫落。柑果扁圓形或近球形
,直徑6-9cm
,橙黃色或橙紅色,果皮較厚
,不易剝離
,瓤囊8-13,果汁黃色
,味甜
。種子楔狀卵形,表面平滑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月,果熟期11-12月

功效分類
理氣藥
;消食藥

炮制方法

枳殼:除去瓤、核
,洗凈
,稍浸,撈出
,潤軟
,以手能捏對折為度,切片
,晾干
。炒枳殼:取麩皮撤于熱鍋內(nèi),侯色黃冒煙時
,加入枳殼片
,炒至淡黃色,取出
,篩去麩皮
,放涼
。(每枳殼片100斤,用麩皮10斤)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果實呈半球形
,直徑3-5.5cm
。外皮綠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
,散有眾多小油點
,中央有明顯的花柱基痕或圓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0.6-1.2cm
,黃白色較光滑
,略向外翻,有維管束散布
,邊緣有棕黃色油點l-2列
。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
,瓤囊7-12瓣
,少數(shù)至15瓣,囊內(nèi)汁胞干縮
,棕黃色或暗棕色
,質(zhì)軟,內(nèi)藏種子
。中軸堅實
,寬5-9mm,黃白色
,有一圈斷續(xù)環(huán)列的維管束點
。氣香,味苦
、微酸
。以外果皮色綠褐、果肉厚
、質(zhì)堅硬
、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表皮細(xì)胞1列
,較小
,外被角質(zhì)層,有氣孔

中果皮薄壁細(xì)胞壁不均勻增厚
,有較大細(xì)胞間隙,外側(cè)有的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
,長至35μm
;油室不規(guī)則排列成1-2列
,卵圓形或長圓形,徑向長325-1560μm
,切向長260-715μm;維管束縱橫散布
。內(nèi)側(cè)細(xì)胞多切向延長
,排列緊密。
粉末特征:灰黃色
。①果皮表皮細(xì)胞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長方形
,長7-20μm;氣孔類圓形
,直徑17-27μm
,副衛(wèi)細(xì)胞5-8個。②中果皮細(xì)胞形狀不一
,壁不均勻增厚
,厚7-17μm(不加熱測量)。③草酸鈣結(jié)晶斜方形
、菱形或多面形
,長6-35μm,多存在于表皮層以下及瓤囊薄壁組織中
。④導(dǎo)管及管胞主為螺紋
,稀有網(wǎng)紋導(dǎo)管,直徑至17μm
。⑤汁囊組織淡黃色或無色
,薄膜狀,表面觀表皮細(xì)胞狹長
、皺縮
,并與下層細(xì)胞交錯排列。③油室碎片可見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1.生用氣銳
,炒用力緩。
2.枳殼與枳實
,本為一物
,功效相近,然枳實小則性苦而速
,枳殼大則性和而緩
,是以氣在胸中,則用枳殼
,氣在胸下
,則用枳實
,氣滯則用枳殼,氣堅則用枳實
,此同中有異

性味
苦;酸
;性微寒

中藥化學(xué)鑒定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2g
,置試管中加乙醇5ml,在沸水上煮沸3min
,取上清液
,加鹽酸2滴,鎂粉適量
,置沸水浴中加熱數(shù)分鐘
,溶液即顯紅色。(檢查黃酮類化合物)
(2)取本品粉末0.5g
,加甲醇10ml
,加熱回流10min,濾過
。取濾液1ml
,加四氫硼鉀約5mg,搖勻
,加鹽酸數(shù)滴
,溶液顯櫻紅色呈紫紅色。(檢查二紅黃酮類)
(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
,加甲醇5ml
,冷浸48h以上,濾過
,濾波作供試液
;另取對羥基福林(辛弗林)作對照品。
分別點樣子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氯仿-丙酮-乙醇-氨水(5:3
:1.5:0.5)展開20cm
。噴茚三酮(茚三酮0.1g,溶于乙酸2.5ml和正丁醇47.5ml)
,在105℃烤5min
。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商品規(guī)格 一等:橫切對開
,呈扁圓形
。直徑3.5cm以上,肉厚0.5cm以上。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
,有顆粒狀突起
。切面
黃白色或淡黃色,肉厚
,瓤小
。質(zhì)堅硬。氣清香
,味苦徽酸
。二等:肉薄。直徑2.5cm以上
,肉厚0.35cm以上,余同一等


中藥制藥工藝

[商品規(guī)格]酸橙枳殼可分為兩個等級
。一等:直徑3.5cm以上肉厚5mm以上。二等:直徑2.5cm以上
,肉厚3.5mm以上

藥材基源
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CMLIB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品未成熟的果實。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3-9g
;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煎水洗或炒熱熨。

【摘錄】《中國藥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444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固衛(wèi)御風(fēng)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fēng)9g
,炒白術(shù)9g,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fēng)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