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三棱煎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16 14:18:48
京三棱煎丸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京三棱煎丸
處方 : 京三棱(煨
,銼)1兩,蓬莪術(shù)(煨,銼)1兩
,芫花(醋炒焦)1兩
,半夏(湯洗7遍
,焙)1兩
,青橘皮(去白
,焙)1兩
,硇砂(去石
,研)半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延胡索(醋炒)半兩,大戟(膩粉調(diào)
,酒炙)半兩
,干漆(炒煙出)半兩,豬牙皂莢(去皮子
,炙)半兩
,五靈脂(醋炒)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用好醋3升
,入藥二停,熬成膏
,再入一停
,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五積六聚
,血瘕氣塊
,聚散不定,及一切氣疾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
,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圣惠》卷二十八:京三棱煎丸
別名 : 三棱煎丸
處方 : 京三棱8兩(炮
,銼)
,陳橘皮8兩(湯浸去白瓤,焙)
,黑三棱4兩(炮
,銼),桃仁4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研如膏),以上4味
,除桃仁外
,搗羅為末,用好酒5升
,于鍋中
,以慢火煎,次下桃仁膏
,熬
,如稀餳,入后藥末:檳榔2兩
,訶黎勒2兩(煨
,用皮)
,枳殼4兩(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3兩
,硇砂1兩(研入),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
,去裙襕)
,硫黃2兩(細(xì)研,水飛過)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干姜3兩(炮裂
,銼)
。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硇砂
、硫黃等
,重研令勻,入前藥內(nèi)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勞癥瘕,心腹疼痛
,胸膈不利
。
用法用量 : 三棱煎丸(《雞峰》卷九)。
注意 : 忌莧菜生冷
。
摘錄 : 《圣惠》卷二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京三棱煎丸
處方 : 京三棱3兩(杵末,取2兩)
,硇砂1兩(飛過
,同三棱用米醋3升煎成膏),當(dāng)歸(酒浸
,切
,焙)半兩,大黃(銼
,炒)半兩
,鱉甲(去裙襕,醋炙)半兩
,五靈脂(炒)半兩
,木香半兩,沒香(銼)半兩
,檳榔(銼)3分
,桂(去粗皮)3分
,干漆(炒令煙盡)3分,沒藥1分
,馬藺花1分
,蓬莪術(shù)(炮)1兩。
制法 : 上為末
,入三棱煎
,搜和為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 : 胃熱腸寒
,食已復(fù)饑,小腹痛脹
。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
,空心、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圣惠》卷四十八:京三棱煎丸
處方 : 京三棱1兩(炮裂)
,當(dāng)歸1兩(銼,微炒)
,萆薢1兩(銼)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
,焙)
,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
,炙令香熟)
,肉桂1兩(去粗皮),赤茯苓3分
,木香3分
,檳榔1兩。
制法 : 上為末
,以酒3升
,煎一半藥末如膏,后入余藥末
,和搗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積聚
,心腹脹滿
,臍下結(jié)硬。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惠》卷四十八
琥珀的功效與作用
……
配金銀花:金銀花性味甘寒
,最善清熱解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菡罚骸吧朴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故治癰疽、腫毒
、瘡癬
、楊梅、風(fēng)濕諸毒
,誠(chéng)為要藥”
。琥珀味甘平,善于補(bǔ)血散瘀
,二藥相伍
,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bǔ)血補(bǔ)虛
,散瘀止痛
,臨床治療癰疽瘡毒,功效最佳
。
琥珀的藥用價(jià)值
治小兒諸驚
,四時(shí)感冒,風(fēng)寒溫疫邪熱
,致煩躁不寧
,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fā)搐:真琥珀、天竺黃
、檀香
、人參、白茯苓各一兩半
,粉草三兩
,枳殼(麩炒)、枳實(shí)(麩炒)二昧各一兩
,水飛朱砂五兩
,山藥一斤(銼作小塊
,慢火炒令熱透)
,膽南星一兩,金箔百片(去護(hù)紙
,取見成藥一兩
,同在乳缽內(nèi)極細(xì)杵,仍和勻前藥末用)。前十二味
,除朱砂
、金箔不入研,內(nèi)余十味
,檀香不過火外
,九味或曬或焙,同研為末
,和勻
,朱砂、金箔每一兩重
,取新汲井水一兩
,重入乳缽內(nèi)略杵勻,隨手丸如綠豆大一粒
,陰干
。用蔥湯化服,百日內(nèi)嬰兒每丸分三次投
,二歲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
。(《活幼心書》琥珀抱龍丸)
治天吊驚風(fēng)發(fā)搐:琥珀末一分,真珠末一分
,朱砂末半分
,鉛霜半分,赤芍藥末一分半
。上拌勻
,每服一字,煎金
、銀
、薄荷湯調(diào)下,無時(shí)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琥珀散)
治小兒胎驚:琥珀
、防風(fēng)各一錢,朱砂半錢
。為末
,豬乳調(diào)一字,入口中
。(《仁齋直指方》)
治小兒胎癇:琥珀
、朱砂各少許,全蝎一枚
。為末
,麥門冬湯調(diào)一字服
。(《仁齋直指方》)
治健忘恍惚,神虛不寐:琥珀
、羚羊角
、人參、白茯神
、遠(yuǎn)志(制)
、甘草等分。上為細(xì)末
,豬心血和煉蜜丸
,芡實(shí)大,金箔為衣
。每服一丸
,燈心湯嚼下。(《景岳全書》琥珀多寐丸)
治病后虛煩不睡:琥珀
、真珠
、生地、甘草各一錢
,當(dāng)歸
、黃連各三錢,朱砂二錢
。上為末
,米糊丸,如粟米大
。每服三十丸
,食后,麥門冬湯下
。(《活人心統(tǒng)》琥珀安神丸)
治心經(jīng)之火
,移于小腸,溲溺淋濁或澀或痛:琥珀一錢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生地五錢
,丹參二錢
,丹皮二錢,赤芍
、木通各一錢
,甘草梢五分,淡竹葉二十張
,燈心三尺
。(《醫(yī)醇剩義》琥珀導(dǎo)赤湯)
治心經(jīng)蓄熱,小便赤澀不通
,淋瀝作痛:琥珀為細(xì)末
,每服半錢,濃煎萱草根調(diào)下
,食前
。(《楊氏家藏方》忘憂散)
治小便尿血:琥珀為末,每服二錢
,燈芯湯下
。(《仁齋直指方》)
治婦人月候不通:琥珀一兩(細(xì)研,以醋三升熬如膏)
,虻蟲半兩(去翅足
,炒黃),水蛭半兩(炒黃)
,肉桂三兩(去皺皮)
,桃仁一兩(去皮、尖
、雙仁
,別研,生用)
,川大黃三兩(生用)
。上藥搗羅為末,以琥珀膏和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圣惠方》琥珀煎丸)
治經(jīng)水或前或后或血崩及瘀血死胎
,并養(yǎng)胎
,鎮(zhèn)心安神:琥珀、乳香
、沒藥
、辰砂各一錢三分,麝香少許
。各研細(xì)
,燈心湯為丸,芡實(shí)大
。每服一丸
,如腹痛,姜汁
、童便
、酒沖下
。(《女科萬金方》琥珀丸)
治產(chǎn)后惡露不下,氣攻心腹
,煩悶刺痛:琥珀
、姜黃、牛膝(酒浸
,切
,焙)、虎杖
、牡丹皮各半兩
,當(dāng)歸(切,焙)
、生干地黃(焙)
、桂(去粗皮)、桃仁(湯浸
,去皮
、尖、雙仁
,麩炒)各三分
,大黃(銼,焙)一兩
,虻蟲(去翅
、足,炒黃)一分
,芒硝一兩
。上十二味,粗搗篩
。每服二錢匕
,水一盞,煎取七分
,去滓溫服
。(《圣濟(jì)總錄》琥珀湯)
止血生肌,鎮(zhèn)心明目
,破癥瘕氣塊
,產(chǎn)后血暈悶絕,兒枕痛:琥珀一兩
,鱉甲一兩
,京三棱一兩,延胡索半兩
,沒藥半兩
,大黃六銖
。熬搗為散,空心酒服三錢匕
,日再服
。(《海藥本草》)
治癰疽發(fā)背,已成未膿之際
,恐毒氣不能外出,必致內(nèi)攻
,預(yù)服此丸
,護(hù)膜護(hù)心,亦且散血解毒:白礬一兩二錢
,雄黃一錢二分
,琥珀一錢(另研極細(xì)),朱砂一錢二分
,黃蠟一兩
,蜂蜜二錢臨入。上四味
,先研極細(xì)
,另將蜜、蠟銅杓內(nèi)溶化
,離火片時(shí)
,候蠟四邊稍凝時(shí),方入上藥攪勻
,共成一塊
,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丸
,小綠豆大
,用朱砂為衣,磁罐收貯
。每服二
、三十丸,白湯食后送下
,病甚者早晚日進(jìn)二次
。(《外科正宗》琥珀蠟礬丸)
治從高墜下,有瘀血在內(nèi):刮琥珀屑
,酒服方寸匕
,或入蒲黃三、二匕
,日服四
、五次
。(《外臺(tái)秘要方》)
試用于治角膜翳:用琥珀配枸杞子、菊花
、夜明砂等
,方如琥珀杞菊湯。
琥珀方劑制劑
加工炮制
凈制:除凈砂石
、泥土
、煤塊等雜質(zhì)即可。
切制:揀凈雜質(zhì)
,先用鐵船研細(xì)過篩
,隨后在乳缽中水飛到極細(xì)用。
炮制: 《雷公炮炙論》:“凡入藥中
,用水調(diào)側(cè)柏子末安于瓷鍋中
,安琥珀于末中了,下火煮
,從己到申
,別有異光,更搗如粉
,重篩用
。”
方劑制劑
琥珀煎
【處方】乳香末6克
,蕤仁(研)15克
,滑石、鉛丹各60克
,木鱉子(去殼)10枚
,黃連末、秦皮各30克
,柳枝
、槐枝(并新青者)各10枝,(每枝長(zhǎng)4.5厘米)
,白蜜
、黃芩(去黑心)各120克。
【制法】上藥十一味
,將槐
、柳枝、秦皮
、黃芩
、滑石等杵碎,以水600毫升,同煎至400毫升
,去滓
,其余乳香、蕤仁
、鉛丹
、木鱉子四味與蜜同熬如琥珀色,再同前項(xiàng)藥汁
,并黃連同煎至250毫升
,用熟絹濾去滓,入瓷器內(nèi)密封
,系垂在井底一夜
,出火毒。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毒沖目
,腫赤癢痛
。
【用法用量】每用銅箸點(diǎn)
,以目澀為度
。
【注意】熬藥及點(diǎn)眼忌用鐵器。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琥珀散
【處方】琥珀22克(細(xì)研)
,白術(shù)22克
,當(dāng)歸22克(銼碎,微炒)
,柴胡30克(去苗)
,延胡索15克,紅花子15克
,牡丹15克
,木香15克,桂心15克
,桃仁22克(湯浸
,去皮、尖
、雙仁
,麩炒微黃),鱉甲30克(涂醋炙令黃
,去裙襕)
,赤芍藥15克。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
【功能主治】治婦人血風(fēng)勞氣
,少腹疼痛,經(jīng)脈不調(diào)
,漸加羸瘦
。
【用法用量】每次12克
,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
,煎至180毫升
,去滓,空腹時(shí)稍熱服
。一日三次
。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琥珀丸
【處方】琥珀30克(細(xì)研),沒藥30克
,當(dāng)歸30克(銼
,微炒),赤芍藥30克
,京三棱30克
,鱉甲30克(涂醋,炙微黃)
,虻蟲30克(去姻
、足,微炒)
,水蛭30克(炒令黃)
。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
,丸如綠豆大
。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積聚成血瘕,致月水不通
,小腹疼痛
。
【用法用量】每次10丸,空腹時(shí)用溫酒送下
。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琥珀膏
【處方】 琥珀一兩
,木通、桂心
、當(dāng)歸
、白芷、防風(fēng)
、松脂
、朱砂(研)、木鱉(去殼)
,各半兩
;麻油二斤,丁香、木香
,各三分
。
【炮制】上件藥,先用琥珀
、丁香
、桂心、朱砂
、木香五味搗
,羅為末
,其馀藥并細(xì)
,以油浸一宿
,于鐺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黃濾出
。次下松脂末
,濾去渣,再澄清油
,卻安鐺中慢火熬
,下黃丹一斤,以柳木篦不住手?jǐ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令黑色
,滴入水中成珠子不散
,看硬軟得所
,入琥珀等末攪令勻,于瓷器?nèi)盛之
。
【功能主治】治頸項(xiàng)瘰倁
,及發(fā)腋下,初如梅子
,腫結(jié)硬強(qiáng)
,漸若連珠,不消不潰
,或穿穴膿潰
,肌汁不絕,經(jīng)久難瘥
,漸成俈疾
,并治之。
【用法用量】每使時(shí)看大小
,用火勻攤
,貼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琥珀養(yǎng)心丹
【處方】琥珀(另研)6克,龍齒(煅
,另研)30克
,遠(yuǎn)志(黑豆、甘草同煮
,去骨)
、石菖蒲、茯神
、人參
、酸棗仁(炒)各15克,當(dāng)歸
、生地黃各21克
,黃連9克,柏子仁15克
,朱砂(另研)9克
,牛黃(另研)3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xì)末
,將牛黃
、朱砂、琥珀
、龍齒研極細(xì)
,以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
,金箔為衣
。
【功能主治】治心血虧虛,驚悸怔忡
,夜臥不寧者
。
【用法用量】每次50丸,用燈心湯送下
。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
琥珀注意事項(xià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入丸
、散,0.9—1.8克
。
外用:研末點(diǎn)
、撒。
【和合宜忌】
《本草經(jīng)疏》:“凡陰虛內(nèi)熱
,火炎水涸
,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強(qiáng)利之,利之則愈損其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上一頁全文完(共 15548 字) 展開全部?jī)?nèi)容
凌霄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拼音名3英文名4凌霄的別名5來源6原形態(tài)7生境分布8性狀9化學(xué)成份10功能主治11摘錄附:1用到中藥凌霄的方劑2用到中藥凌霄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凌霄 1拼音 líng xiāo
2拼音名Línɡ Xiāo
3英文名Chinese Trumpetcreeper Flower
4凌霄的別名紫葳花
、上樹蜈蚣花、倒掛金鐘
5來源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Loisel.的花
。夏
、秋季花盛開進(jìn)采摘,曬干或低溫干燥
。
6原形態(tài)落葉木質(zhì)藤本
。羽狀復(fù)葉對(duì)生;小葉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