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剪刀股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16 17:38:56

      剪刀股丸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剪刀股丸

      處方 : 大戟2錢(漿水1盞略煎)
      ,石燕子2錢(搗研),粉霜(研)2錢
      ,棘剛子(連肉)42枚
      ,蝎梢21枚(全者炒),蘆薈1錢(研)
      ,乳香2錢(研),青黛(研)2錢
      ,龍腦半錢(研)
      ,牛黃(研)半錢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用湯浸雪糕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急驚

      ,涎盛
      ,搐搦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用剪刀股研破

      ,濃煎薄荷水化下
      ;如口噤,即斡開灌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

      《小兒藥證直快》卷下:剪刀股丸

      處方 : 朱砂1分,天竺黃1分(各研)
      ,白僵蠶1分(去頭足
      ,炒),蝎1分(去毒
      ,炒)
      ,干蟾1分(去4足并腸
      ,洗,炙焦黃
      ,為末)
      ,蟬殼1分(去劍),五靈脂(去黃者
      ,為末)1分
      ,牛黃1字,龍腦(并研)1字
      ,麝香(研)5分
      ,蛇黃5錢(燒赤,醋淬3-5次
      ,放水研飛)

      制法 : 上為末,共2兩4錢

      ,東流水煮,白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驚風(fēng),久經(jīng)宣利而生驚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

      ,剪刀環(huán)頭研,食后薄荷湯化下
      。慢驚,即去龍腦

      摘錄 : 《小兒藥證直快》卷下

      《普濟(jì)方》卷一一五:剪刀股丸

      處方 : 白茯苓2兩
      ,山芋半兩,天麻半兩
      ,防風(fēng)2兩
      ,全蝎半兩
      ,羌活1兩半
      ,川芍1兩,甘草2兩
      ,麥門冬半兩
      ,鐵艷粉2錢半,白附子半兩
      ,僵蠶2錢半
      ,朱砂少許,麝香少許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一切風(fēng)。

      用法用量 : 水調(diào)服之

      ,或煎飲亦可。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一五

      剪刀草簡介

      目錄1拼音2《*辭典》:剪刀草 2.1出處2.2拼音名2.3剪刀草的別名2.4來源2.5原形態(tài)2.6生境分布2.7性狀2.8性味2.9功能主治2.10剪刀草的用法用量2.11附方2.12剪刀草的臨床應(yīng)用2.13摘錄 附:1用到中藥剪刀草的方劑2用到中藥剪刀草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剪刀草 1拼音 jiǎn dāo cǎo

      2《*辭典》:剪刀草

      2.1出處

      《飲片新參》

      2.2拼音名

      Jiǎn Dāo Cǎo

      2.3剪刀草的別名

      塔花(《植物學(xué)大辭典》)
      ,玉如意(《蘇州本產(chǎn)藥材》)
      ,山薄荷、土薄荷(《泉州青草藥》)
      ,野薄荷(《泉州本草》),野仙人草
      、小葉仙人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節(jié)節(jié)花、野香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4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光風(fēng)輪或瘦風(fēng)輪的全草
      。6~8月采收,曬干

      2.5原形態(tài)

      ①光風(fēng)輪

      多年生草本

      ,高7~25厘米
      。莖方形,光滑或有微柔毛
      。葉對生
      ;葉片菱形至卵形,長0.8~2厘米
      ,寬6~15毫米,先端銳尖或鈍
      ,基部楔形
      ,邊緣有圓鋸齒,兩面光滑
      ,有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余朵排成輪傘花序
      ,對生于葉腋或頂生于枝端
      ;花萼管狀,紫色
      ,外面無毛
      ,5齒裂
      ,下唇齒緣有羽狀緣毛
      ;花冠紫紅色,2唇形
      ,上唇很短
      ,下唇3裂,稍長
      ;能育雄蕊2,退化雄蕊2
      。小堅果倒卵形
      ,淡黃色,光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6月。果期7~8月

      生于路邊、山腳下

      、荒地
      。分布山東、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等地

      ②瘦風(fēng)輪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

      。形態(tài)與上種近似
      ,惟莖細(xì)而柔軟,單一
      ,稀分枝,無顯著的四棱。萼外面脈上有短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4月。果期5~6月

      生長于荒地

      、路邊及山坡等處。分布山東
      、江蘇、湖北
      、湖南
      、四川、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貴州、云南
      、臺灣等地

      2.6生境分布

      產(chǎn)于江蘇、浙江
      、福建等地。

      2.7性狀

      干燥全草
      ,莖枝柔細(xì)
      ,直徑不過1毫米;表面紫棕色
      ,有縱棱;折斷面黃棕色
      。葉皺縮卷曲,黃棕色或淡綠色
      ;質(zhì)脆易落
      。上部花穗僅留黃綠色的花萼,花冠多已脫落
      ,有時殘存黃白色的小堅果
      。氣微,味微苦。以干燥
      、黃棕色至青棕色、無泥土者為佳

      2.8性味

      苦辛
      ,涼。

      ①《飲片新參》:"苦

      ,平
      。"

      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苦辛

      ,涼
      。"

      2.9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清熱,散瘀消腫
      。治感冒頭痛
      ,菌痢,腸炎
      ,乳癰,疔瘡
      ,跌打損傷
      ,血崩,蕁麻疹

      ①《飲片新參》:"消瘡腫丹毒

      ,蟲咬傷。"

      ②《蘇州本產(chǎn)藥材》:"止血

      。治乳癰,疔瘡
      。"

      ③《泉州青草藥》:"祛風(fēng)

      ,止血,消癰
      ,止痢
      。"

      ④《泉州本草》:"清熱解毒

      ,祛風(fēng)止痛
      ,消癰止痢。治婦人血崩
      ,乳癰
      ,赤白痢。外敷癰疽腫毒。"

      ⑤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祛風(fēng)散熱
      。治腸炎
      ,白喉,咽喉腫痛
      ,癰疽瘡癤
      ,蕁麻疹,過敏性皮炎
      。"

      ⑥《江西草藥》:"散瘀解毒。治跌打損傷

      ,感冒頭痛
      ,中暑腹痛。"

      ⑦《湖南藥物志》:"行氣

      ,散血
      ,消積
      。"

      2.10剪刀草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
      ,0.5~1兩(鮮者1~2兩);或搗汁
      。外用:煎水洗

      2.11附方

      ①治感冒頭痛:光風(fēng)輪三錢,生姜二片
      ,蔥白二個
      。水煎服
      ,每日一劑
      。(《江西草藥》)

      ②治中暑腹痛:光風(fēng)輪五錢,青木香根二錢

      。水煎服
      ,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③治痢疾:鮮瘦風(fēng)輪菜一兩

      ,水煎內(nèi)服
      ,赤痢加白糖
      ,白痢加紅糖。

      ④治乳癰:鮮瘦風(fēng)輪菜一兩,紅糖一兩

      ,酌加開水燉服
      。另用鮮葉一握,加紅糖搗爛外敷

      ⑤治跌打損傷,積瘀疼痛:一鮮瘦風(fēng)輪菜絞汁泡酒服

      。(③方以下出《泉州青草藥》)
      ;二鮮瘦風(fēng)轱菜,用甜酒釀糟搗爛
      ,敷傷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⑥治婦人血崩(屬血熱者):瘦風(fēng)輪菜一兩

      ,生地黃
      、側(cè)柏葉各五錢,入冰糖少許
      。水煎服
      ,日二次。(《泉州本草》)

      ⑦治小兒食積:瘦風(fēng)輪

      、公母草各二錢
      ,隔山消一錢半
      ,檳榔
      、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每日服三次
      。(《湖南藥物志》)

      ⑧治蕁麻疹、過敏性皮炎:光風(fēng)輪菜適量

      ,煎汁洗。(《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12剪刀草的臨床應(yīng)用

      治療菌痢
      、腸炎:取瘦風(fēng)輪18斤和仙鶴草7斤
      ,粉碎,過120目篩
      ,得8斤細(xì)粉
      ,將所剩之粗粉再與瘦風(fēng)輪22斤混合水煎2次,合并2次濾液濃縮到一定程度后拌入8斤細(xì)粉
      ,烘干研粉
      ,過120目篩后裝入0號膠囊中,每粒膠囊相當(dāng)于瘦風(fēng)輪生藥2克
      ,仙鶴草0.35克
      。每次內(nèi)服4~5粒,每天4次
      。治療214例急
      、慢性菌痢及腸炎
      ,療效標(biāo)準(zhǔn)如下:一痊愈:臨床癥狀消失
      ,鏡檢陰性,階月內(nèi)無復(fù)發(fā)
      ;二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但病程較長,追蹤觀察有復(fù)發(fā)
      ;三好轉(zhuǎn):癥狀緩解,便次減少
      ,大便鏡檢有好轉(zhuǎn)
      ;四無效:服藥后無明顯變化而采用其他藥物治療者。結(jié)果急性菌痢54例
      ,痊愈51例
      ,顯效3例;慢性菌痢14例
      ,痊愈6例,顯效2例
      ,好轉(zhuǎn)3例
      ,無效3例;急性腸炎128例
      ,痊愈121例
      ,顯效6例,好轉(zhuǎn)1例
      ;慢性腸炎18例,痊愈12例
      ,顯效3例
      ,好轉(zhuǎn)1例,無效2例
      。平均治愈天數(shù)為6~7天
      。初步觀察
      ,療效似高于黃連素
      、痢特靈等常用藥物;特別是對急性菌痢和腸炎
      ,療效更為明顯
      。若用煎劑,則控制癥狀似比膠囊更快
      。治程中除少數(shù)病例用量過大時出現(xiàn)便秘外
      ,無其它不良反應(yīng)。

      2.13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剪刀草的方劑 八寶膏 三一五處方杜牛膝1把

      ,馬鞭草1把,血見愁1把
      ,剪刀草1把,稀薟草1把
      ,燈籠草1把
      ,醋漿草1把,螺面...

      萬靈膏 兩

      ,白膠香1兩
      ,沒藥1兩,乳香1兩
      ,黃丹1兩
      ,剪刀草末1兩
      。主治:癰疽瘡癤
      。用法用量:先以蔥鹽湯洗...

      剪刀股丸 治:小兒急驚,涎盛

      ,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剪刀股研破
      ,濃煎薄荷水化下;如口噤
      ,即斡開灌之
      。摘錄...

      吊藥 :《傷科方書》《喉科秘訣》卷上:組成:鵝腿草(即剪刀鉸根)

      、山大黃(即水推沙根)、野南星(即石蒜頭)...

      金粟黃芽丹 沉香水浴

      。一載后
      ,丹成如谷芽樣,或如花果樣
      。用銀剪刀剪下,入大蘿卜內(nèi)蒸一伏時
      ,以蘿卜深黑為度
      。取出用...

      更多用到中藥剪刀草的方劑
      用到中藥剪刀草的中成藥 腹膜透析 脫落。3

      、在進(jìn)行外露導(dǎo)管及連接管道維護(hù)時不可接觸剪刀等銳利物品
      。4、連接短管使用超過6個月必須更換
      ,...

      更多用到中藥剪刀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剪刀草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慈菇 【校正】原混烏芋下,今分出

      。仍并入《圖經(jīng)》外類剪刀草
      。【釋名】借姑(《別錄》)
      、水萍(《別錄》)
      、...

      《普濟(jì)方》:[卷二百八十九癰疽門]治發(fā)背貼淋拓法 (方見麥門冬湯)治發(fā)背及疽。一切毒腫內(nèi)消方

      。用剪刀草不限多少。凈洗切搗
      。絞取汁一小盞
      。溫暖頻服之。...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十第十五門]治痱子 高司法方

      。用剪刀草汁調(diào)蛤粉敷之(剪刀草即慈菇葉也)
      。《是齋百一選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普濟(jì)方》:[卷三百十三膏藥門]總論 香(一兩)沒藥(一兩)黃丹(一兩)乳香(一兩)剪刀草末(一兩野慈菇也)上用凈鐺下清油

      、亂發(fā)。炭火熬...

      《普濟(jì)方》:[卷二百七十五諸瘡腫門]一切惡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448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fēng)、桂心
      、天麻
      、萆薢、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dāng)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
      、甘草
      大效五丁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