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加減當歸飲子

      中醫(yī)世家 2023-05-16 21:36:37

      加減當歸飲子

      處方 : 防風1兩半

      ,當歸1兩半
      ,柴胡1兩半
      ,芍藥1兩,生地黃1兩半
      ,黃芩1兩,人參1兩
      ,黃連5錢
      ,甘草1兩2錢,滑石6兩
      ,大黃1兩半

      功能主治 : 肩忽疼痛。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每服5錢
      ,水2盞,煎至1盞
      ,去滓
      ,食后通口服。

      摘錄 : 《袖珍》卷二引《圣惠》

      濕瘡的辯證論治

      1

      、濕熱浸淫證
      證候:發(fā)病急
      ,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
      ,滲液流滋
      ;伴身熱,心煩
      ,口渴
      ,大便干,尿短赤
      ;舌紅
      ,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
      辨證分析:濕熱浸淫
      ,熱重于濕
      ,故發(fā)病急,皮損潮紅灼熱
      ,伴身熱
      ,心煩口渴,大便干
      ,尿短赤
      ;濕熱浸淫肌膚則瘙癢無休,滲液流汁
      ;舌紅
      、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
      、梔子
      、黃芩、木通
      、澤瀉
      、車前子、甘草
      、柴胡
      、當歸、生地
      、萆薢
      、薏苡仁、赤茯苓
      、黃柏
      、丹皮、澤瀉
      、滑石
      、通草。
      2
      、脾虛濕蘊證
      證候:發(fā)病較緩
      ,皮損潮紅,瘙癢
      ,抓后糜爛流滋
      ,可見鱗屑
      ;伴納少,神疲
      ,腹脹便溏
      ;舌淡胖,苔白或膩
      ,脈弦緩。
      辨證分析:飲食不節(jié)
      ,日久傷脾
      ,脾虛生濕,蘊積肌膚
      ,故發(fā)病較緩
      ,皮損潮紅,瘙癢
      ,抓后糜爛滲出
      ;脾虛濕阻中焦則納少,神疲
      ,腹脹便溏
      ;舌淡胖、苔白或膩
      、脈弦緩為脾虛濕蘊之象

      治法:健脾利濕。
      方藥: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

      常用藥:蒼術(炒)
      、厚樸(姜炒)、陳皮
      、豬苓
      、澤瀉、赤茯苓
      、白術(土炒)
      、滑石、防風
      、山梔子(生研)
      、木通、肉桂
      、甘草
      、人參、扁豆
      、蓮子肉
      、山藥
      、砂仁、薏苡仁
      、桔梗

      3、血虛風燥證
      證候:病久
      ,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
      ,劇癢,或皮損粗糙肥厚
      ;伴口干不欲飲
      ,納差腹脹;舌淡
      ,苔白
      ,脈細弦。
      辨證分析:久病耗傷陰血
      ,或脾虛生化之源不足
      ,致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yǎng)
      ,故病久
      ,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
      ,或皮損粗糙肥厚
      ;陰血不足則口干不欲飲,脾虛則納差腹脹
      ;舌淡
      、苔白、脈細弦為血虛風燥之象

      治法:養(yǎng)血潤膚
      ,祛風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加減

      常用藥:當歸
      、生地、白芍
      、川芎
      、何首烏、荊芥
      、防風
      、白蒺藜、黃芪
      、生甘草
      、白鮮皮
      、蟬蛻、薄荷
      、獨活
      、柴胡、珍珠母
      、夜交藤
      、酸棗仁。

      掌趾角化癥有什么中藥治療方法?

      ⒈ 內治
      ⑴ 肝腎陰虛證 治宜滋補肝腎,養(yǎng)血潤燥

      。方藥:大補陰丸加減:熟地12g
      ,知母9g,黃柏9g
      ,龜板12g
      ,豬脊髓1條,當歸9g
      ,雞血藤15g
      ,桑枝15g,牛膝9g
      ,枸杞子9g
      ,女貞子9g,旱蓮草9g
      。加減:口干明顯者加玄參
      、麥冬各9g;潮熱者加地骨皮12g
      ,青蒿9g
      ;心悸氣短者加玉竹、白薇各9g
      ;眼睛干澀者加菊花9g

      ⑵ 脾腎陽虛證 治宜溫補脾腎,益氣和血
      。方藥:腎氣丸合理中丸加減:熟地15g
      ,山萸肉9g,山藥15g
      ,澤瀉9g
      ,茯苓12g
      ,肉桂2g,淡附片9g
      ,白術9g
      ,蒼術9g,炙甘草5g
      ,人參6g
      ,當歸9g。加減:腹脹明顯者加厚樸6g
      ;食欲不振者加砂仁
      、白蔻仁各2g;腰膝無力者加杜仲
      、桑寄生各9g
      ;氣短自汗者加黃芪、防風各9g

      ⑶ 脾虛血弱證 治宜補脾養(yǎng)血
      。方藥:理中丸合當歸補血湯加減:人參6g,白術9g
      ,炙甘草5g
      ,黃芪12g,當歸9g
      ,白芍9g
      ,雞血藤15g,路路通9g
      ,白蘚皮9g
      ,地膚子9g。加減:腹脹者加厚樸
      、木香各6g
      ;便溏者加蒼術9g;飲食量少加雞內金5g
      ;心悸失眠者加柏子仁
      、酸棗仁各9g。
      ⑷ 肝郁血虛證 治宜疏肝解郁
      ,和血潤燥
      。方藥:加味逍遙丸合當歸飲子加減:當歸9g,白芍9g
      ,柴胡6g
      ,茯苓12g,薄荷6g
      ,生地12g
      ,首烏15g
      ,川芎6g,白蒺藜15g
      ,防風9g
      ,生甘草5g。加減:胸脅脹痛明顯者加川楝子9g
      ,延胡索9g
      ;煩躁易怒者加郁金、香附各9g
      ;不寐者加酸棗仁
      、知母各9g。
      ⒉ 外治
      ⑴ 外涂潤肌皮膚膏(大楓子仁
      、紅粉
      、核桃仁、松香
      、蓖麻仁
      、樟腦、蜂蠟
      、麻油)
      ,每日2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捎谕克幒蠹訜岷?0~20分鐘,然后擦去藥膏

      ⑵ 外涂紫歸治裂膏(當歸
      、紫草、冰片
      、白蘞
      、松香、石蠟)
      ,每日2次

      ⑶ 外涂潤膚愈裂膏(紫草30g,輕粉5g
      ,白蠟30g
      ,豬脂200g,香油300g
      ,冰片1g
      ,煎熬成膏即成),每日2次

      ⑷ 王不留行30g
      ,明礬10g
      ,桑枝20g,煎水熏洗
      。每日1~2次
      ,每次20分鐘。熏洗后任選上述藥膏中的一種涂擦

      季節(jié)性濕疹太老火了
      ,大家有推薦靠譜的中醫(yī)可以治療的嗎

      季節(jié)性濕疹的治療方法,一中醫(yī)治療

      。正常情況下
      ,患急性濕疹可以適當的使用胃芩湯加減或消風散,有清熱祛風潤濕的作用
      ,對于慢性濕疹一般可適當使用潤膚湯
      ,當歸飲子等加減。對于陰部和陰囊濕疹
      ,可選擇龍膽瀉肝湯
      ,對于下肢用四妙散為佳。二西醫(yī)治療
      ,無特效藥
      ,建議在醫(yī)囑下進行治療,可服用抗阻安或激素的藥物
      ,或是擦抹軟膏乳劑等
      。季節(jié)性濕疹,如果你有很多水泡的話
      ,就還伴有真菌性感染
      ,建議像這種情況應該是用派瑞松乳膏進行治療。建議應該去醫(yī)院做一個過敏原測試
      ,遠離過敏原
      ,平常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皮膚干燥。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來看
      。首先您要明確病因
      ,避免接觸致敏原。同時您需要去您當地的三甲醫(yī)院
      ,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敏治療
      。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盡量以素食為主。

      抗生素引起的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

      。是由于皮膚
      、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
      ,但反復發(fā)生新的皮疹
      。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
      。這種疾病四季均可發(fā)生
      ,尤其以夏季最為多發(fā)。
        蕁麻疹的病因
        1
      、免疫功能失調:即免疫功能抑制或增強
      。此時如果有誘發(fā)因素存在即可成為蕁麻疹的起因。
        2
      、食物及食物添加劑:主要是動物蛋白性食物
      ,如魚蝦蟹等。植物性食物如茄子
      、竹筍
      、菠菜、蘋果
      、李子
      、桃等,加入食中的顏料
      、調味品
      、防腐劑也能成為蕁麻疹的起因。
        3
      、吸入物:如花粉
      、動物皮屑
      、羽毛
      、真菌孢子、灰塵
      、甲醛等吸入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起因
      ,但這些患者伴有呼吸道癥狀。
        4
      、藥物:絕大部分藥物是通過變態(tài)反應引起的頑固性蕁麻疹
      ,常見藥物有:血清制品、疫苗等
      。其發(fā)病有一定的潛伏期
      。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
      、維生素B1
      、多粘菌素等藥物本身就是 組胺釋放劑,能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而發(fā)生蕁麻疹

        5
      、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
      、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
      。此外,胃腸疾病
      ,代謝障礙
      ,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蕁麻疹的癥狀
        蕁麻疹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病
      ,在初發(fā)病的時候就要及時去治療
      ,不然拖成慢性蕁麻疹后,治療過程就將變得比較漫長
      。了解蕁麻疹的癥狀能夠及時的發(fā)現
      ,然后去治療。那么蕁麻疹的癥狀有哪些呢

        1
      、急性蕁麻疹: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fā)生
      ,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
      ,境界清楚,形態(tài)不一
      ,可為圓形
      、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開始孤立散在
      ,逐漸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
      ,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圖形或環(huán)狀
      。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
      ,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
      ,周圍有紅暈
      ,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

        2
      、慢性蕁麻疹:發(fā)病約占蕁麻疹的2/3
      。風團反復發(fā)生,時多時少
      ,常經年累月不愈
      ,可達2個月以上。在經過中時輕時重
      ,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
      ,有的無一定規(guī)律,全身癥狀一般較輕
      ,大多數患者找不到病因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1、抗過敏益生菌
      。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tài)反應
      ,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共同培養(yǎng)后可產生有機酸、游離脂肪酸
      、過氧化氫
      、細菌素等從而抑制其它有害菌的成長。經過“生物奪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
      ,益生菌能夠定殖于粘膜
      、肌膚等外表或細胞之間構成生物屏障,這些屏障能夠阻礙病原微生物的定殖
      ,起著占位
      、搶奪養(yǎng)分、互利共生或對抗效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惯^敏益生菌欣敏康并能夠影響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用,進而天然殺傷(NK)細胞的活性
      ,增強免疫球蛋白IgA的排泄
      ,改進皮膚外表或細胞之間構成的的屏障功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捎行е委煾黝愋瓦^敏
      ,包括:蕁麻疹、過敏性鼻炎
      、結膜炎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哮喘
      、食物、花粉等過敏癥狀

        2
      、抗組織胺類藥物。其種類很多,有的有嗜睡作用
      ,有的沒有或輕微
      ,根據各人病情,工作
      ,生活情況選用
      。對駕駛員、高空作業(yè)的人員
      ,要選用沒有嗜睡作用的
      ,瘙癢重、睡眠不佳
      ,可選用有鎮(zhèn)靜作用的
      。對急性蕁麻疹輕的可以注射苯海拉明或異丙嗪,同時可口服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賽庚啶、嗪
      、撲爾敏等維持

        蕁麻疹的護理方法
        1、不要使用熱毛巾敷皮損處
      ,而且也不要洗熱水澡
      ,有些患者覺得用熱水洗過之后皮膚會很舒服,但這只是暫時的
      ,實際上這對于皮膚是一種刺激
      ,熱會導致患者的血管緊張,反而釋放出了更多的過敏源

        2
      、遠離過敏源,患者要找出自己的過敏源是什么
      ,這樣才可能有效的遠離
      。同時在生活中不要吃海鮮或是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千萬不要隨便亂用藥
      。治療時要聽從醫(yī)生的囑咐
      ,消除對疾病的擔心,這樣才有可以完全康復

        3
      、蕁麻疹發(fā)作會忍不住去抓,但這個病不停的抓并不能止癢
      ,而且還會讓患者感覺越抓越癢
      ,因為抓的時候皮膚的溫度會長高
      ,讓皮膚出現了更多的過敏源病毒,所以導致病情惡化
      ,給治療帶來了難度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452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面糊丸
      ,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炒白術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歸、云母粉
      、白術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