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葶藶丸
中醫(yī)世家
2023-05-17 01:10:56
加減葶藶丸
處方 : 大黃(煨)天冬(去心)杏仁(去皮
、尖,另研)百合 桑白皮(炒)木通 甜葶藶(炒)
制法 : 蜜丸。

功能主治 : 清肺瀉火
。治小兒肺熱
,致成龜胸
,其胸高起狀如龜樣者
。
用法用量 : 滾白水進(jìn)下
。
摘錄 : 《片玉心書(shū)》卷五
同仁堂氣管炎丸的效果好不好?
那么同仁堂氣管炎丸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呢? 從中醫(yī)辨證治療的角度來(lái)看
,形寒未除仍屬風(fēng)寒未徹
,故用三坳湯合止咳散加減,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
,外邪未清者可與宣肺散寒或清肺潤(rùn)燥同用
。此方對(duì)慢性支氣管炎尤為有效。其中紫苑
、百部
、白前三味為治咳良藥。紫苑性溫而潤(rùn)
,用量適當(dāng)重些
,與百部配合,有肺熱者亦無(wú)妨
。百部性寒味苦而潤(rùn)
,白前溫潤(rùn)降逆,再與甘潤(rùn)之藥配合
,相得益彰
,取效更為滿(mǎn)意。 同仁堂氣管炎丸是由麻黃
、石膏
、苦杏仁(去皮炒)、前胡
、白前
、百部(蜜炙)、紫菀
、款冬花(蜜炙)
、葶藶子、黃芩
、遠(yuǎn)志(去心炒焦)
、炙甘草等33味中藥材制成的。具有非常好的中醫(yī)療效
,散寒清肺
,順氣化痰
,因而具有散寒鎮(zhèn)咳,祛痰定喘的功效
。適應(yīng)于外感風(fēng)寒引起的咳嗽
,氣促哮喘,喉中發(fā)癢
,痰涎壅盛
,胸膈滿(mǎn)悶,老年痰喘等
。 總體來(lái)說(shuō)
,同仁堂氣管炎丸在外感風(fēng)寒引起的咳嗽,氣促哮喘
,喉中發(fā)癢
,痰涎壅盛,胸膈滿(mǎn)悶
,老年痰喘等方面的疾病效果顯著
,消費(fèi)者可以放心選選購(gòu)。
巴戟丸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方之巴戟丸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5《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九方之巴戟丸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巴戟丸 6.1處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6.5注意 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巴戟丸 7.1處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之巴戟丸 8.1處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9《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方之巴戟丸 9.1處方9.2制法9.3功能主治9.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0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九一方之巴戟丸 10.1處方10.2制法10.3功能主治10.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1《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1.1處方11.2制法11.3功能主治11.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2《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2.1處方12.2制法12.3功能主治12.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3《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3.1處方13.2制法13.3功能主治13.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4《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4.1處方14.2制法14.3功能主治14.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方之巴戟丸 15.1處方15.2制法15.3功能主治15.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6《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yàn)秘方)之巴戟丸 16.1處方16.2制法16.3功能主治16.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7《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方之巴戟丸 17.1處方17.2制法17.3功能主治17.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8《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方之巴戟丸 18.1處方18.2制法18.3功能主治18.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19《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方之巴戟丸 19.1處方19.2制法19.3功能主治19.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0《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方之巴戟丸 20.1處方20.2制法20.3功能主治20.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1《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方之巴戟丸 21.1處方21.2制法21.3功能主治21.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21.5運(yùn)用 22《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方之巴戟丸 22.1處方22.2制法22.3功能主治22.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3《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方之巴戟丸 23.1處方23.2制法23.3功能主治23.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4《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一七引《神巧萬(wàn)全方》之巴戟丸 24.1處方24.2制法24.3功能主治24.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5《張氏醫(yī)通》卷十四方之巴戟丸 25.1處方25.2制法25.3功能主治25.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6《普濟(jì)方》卷一五四方之巴戟丸 26.1處方26.2制法26.3功能主治26.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27《朱氏集驗(yàn)方》卷八方之巴戟丸 27.1處方27.2制法27.3功能主治27.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27.5運(yùn)用 28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巴戟丸*巴戟丸藥品說(shuō)明書(shū) 1拼音 bā jǐ wán
2英文參考 Morindae Officinalis Pill [湘雅醫(yī)學(xué)專(zhuān)業(yè)詞典]
3概述 巴戟丸為方劑名
,其同名方劑約有二十四首。
4《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方之巴戟丸
4.1處方
巴戟天一兩半
,桑螵蛸(切破麩炒
,令麩黑色為度)、肉蓯蓉
、山芋
、炮附子、續(xù)斷
、干地黃(木臼內(nèi)搗)各一兩
,鹿茸(酥炙)、龍骨
、菟絲子(酒浸
,另?yè)v)、五味子
、遠(yuǎn)志、杜仲
、石斛
、山茱萸、桂枝各三分[1]
。
巴戟天(去心)1兩半
,桑螵蛸(切破
,以麩炒,令麩黑色為度)1兩
,遠(yuǎn)志(去心)3分
,肉蓯蓉(酒浸,去皴皮
,切
,焙)1兩,杜仲(去粗皮
,涂酥
,銼,炒)3分
,石斛(去根)3分
,山芋1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續(xù)斷1兩,鹿茸(涂酥炙
,去毛)3分
,龍骨3分,菟絲子(酒浸1宿
,別搗)3分
,生干地黃(焙,別于木臼內(nèi)搗)1兩
,五味子3分
,山茱萸3分,桂(去粗皮)3分
。
4.2制法
上藥為末
,與另?yè)v者相和,煉蜜為丸
,梧桐子大[1]
。
上16味,除別搗2味外
,搗羅為末
,然后入別搗者相和,再羅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4.3功能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方之巴戟丸主治胞痹臍腹痛
,小水不利[1]
。
4.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
,空腹溫酒下,日三次[1]
。
5《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九方之巴戟丸
5.1處方
五味子
、巴戟天(去心)、肉蓯蓉
、人參
、菟絲子、熟地黃
、覆盆子
、白術(shù)、炒益智仁
、骨碎補(bǔ)
、龍骨、茴香
、牡蠣各等分[1]
。
五味子、川巴戟(去心)
、肉蓯蓉
、人參、菟絲子
、熟地黃
、覆盆子、白術(shù)
、益智仁(炒)
、骨碎補(bǔ)(洗去毛)、白龍骨
、茴香
、牡蠣各等分。
5.2制法
上藥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1]。
5.3功能主治
《醫(yī)學(xué)發(fā)明》卷九方之巴戟丸主治肝腎俱虛
,遺精盜汗
,面色白而不澤者[1]。
收斂精氣
,補(bǔ)真戢陽(yáng)
,充越肌膚,進(jìn)美飲食;補(bǔ)精神
,止汗。主肝腎兩傷
,精氣衰弱
,脈象空虛,悲愁欲哭
,面色夭白
,為脫精脫神。
5.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
,空腹食前米飲送下[1]
。
6《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巴戟丸
6.1處方
巴戟30克 天門(mén)冬45克(去心;焙)五味子22.5克 肉蓯蓉30克(酒浸
,刮去粗皮
,炙干)柏子仁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菟絲子30克(酒浸一宿,焙干
,別研為末)遠(yuǎn)志22.5克(去心)石斛22.5克(去根
,銼)薯蕷22.5克 防風(fēng)22.5克 (去蘆頭)白茯苓22.5克 人參22.5克(去蘆頭)熟干地黃30克 覆盆子22.5克 石龍芮22.5克 萆薢22.5克(銼)五加皮22.5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
、臍)續(xù)斷22.5克 石南22.5克 杜仲22.5克(去粗皮
,炙令微黃,銼)沉香30克 蛇床子22.5克
巴戟1兩
,天門(mén)冬1兩半(去心
,焙),五味子3分
,肉蓯蓉1兩(酒浸
,刮去粗皮,炙干)
,柏子仁3分
,牛膝3分(去苗),菟絲子1兩(酒浸1宿
,焙干別搗為末)
,遠(yuǎn)志3分(去心),石斛3分(去根
,銼)
,薯蕷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
,白茯苓3分
,人參3分(去蘆頭),熟干地黃1兩
,覆盆子3分
,石龍芮3分
,萆薢3分(銼),五加皮3分
,天雄1兩(炮裂
,去皮臍),續(xù)斷3分
,石南3分
,杜仲3分(去粗皮,炙令微黃
,銼)
,沉香1兩,蛇床子3分
。
6.2制法
上藥搗細(xì)羅為末
,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
6.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巴戟丸功在補(bǔ)腎強(qiáng)筋
,祛風(fēng)除痹。主治腎勞
,腰腳酸痛
,肢節(jié)苦痛,目暗瞌瞌
,心中恍惚
,夜臥多夢(mèng),覺(jué)則口干
,食不得味
,恒多不樂(lè),常有恚怒
,心腹脹滿(mǎn)
,四體痹痛,多吐酸水
,小腹冷痛
,尿有余瀝,大便不利
。
除萬(wàn)病
,久服延年。主腎勞
,腰腳酸疼
,肢節(jié)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恍惚
,夜臥多夢(mèng)
,覺(jué)則口干,食不得味
,恒多不樂(lè)
,常有恚怒,心腹脹滿(mǎn)
,四體痹疼,多吐酸水
,小腹冷痛
,尿有余瀝,大便不利
。
6.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
6.5注意
服藥期間
,忌生冷
、油膩、鯉魚(yú)
。
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巴戟丸
7.1處方
巴戟1兩
,遠(yuǎn)志1兩(去心),五味子1兩
,牛膝1兩(去苗)
,熟干地黃3兩,柏子仁1兩
,桂心1兩
,肉蓯蓉2兩(酒浸,削去皺皮
,炙干)
,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
,炙微黃)
,菟絲子1兩半(酒浸3日,曬干
,別搗為末)
,補(bǔ)骨脂1兩,干漆1兩(搗碎
,炒令煙出)
。
7.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7.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巴戟丸主治五勞六極七傷
,骨髓虛憊,四肢無(wú)力
。
7.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之巴戟丸
8.1處方
巴戟1兩
,菟絲子(酒浸3日
,曬干,別搗為末)1兩
,石斛(去根
,銼)1兩,松子(去皮)1兩
,桂心1兩
,人參(去蘆頭)1兩,牛膝(去苗)1兩
,羌活1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白茯苓1兩
,鐘乳粉2兩,云母粉2兩
,肉蓯蓉(酒浸1宿
,刮去皺皮,炙令干)2兩
,干熟地黃2兩
,甘菊花3分,五味子3分
,防風(fēng)(去蘆頭)3分
。
8.2制法
上為末,入研了藥
,同研令勻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8.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之巴戟丸主治虛勞羸瘦
,下元冷憊,腳膝無(wú)力
,風(fēng)氣相攻
。
8.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9《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方之巴戟丸
9.1處方
巴戟1兩半
,牛膝3兩(去苗)
,羌活1兩半,桂心1兩半
,五加皮1兩半
,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
,銼)
,干姜1兩半(炮裂,銼)
。
9.2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9.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方之巴戟丸主治風(fēng)冷,腰胯疼痛
,行步不得
。
9.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
10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九一方之巴戟丸
10.1處方
巴豆10枚(去皮心,研
,紙裹壓去油)
,大戟半兩(銼碎,微炒)
,甜葶藶半兩(生用)
,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
,桂心半兩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麩微炒
,別研)
。
10.2制法
上為末,入巴豆
、杏仁研令勻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10.3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九一方之巴戟丸主治十種水氣
,通身浮腫,食不消化
,心腹脹滿(mǎn)
。
10.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溫茶送下
。如人行5里
,以熱茶投,利下粘滑物為效
。
11《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1.1處方
巴戟1兩
,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
,炙干)
,石斛1兩(去根,銼)
,鹿茸1兩(去毛
,涂酥,炙微黃)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薯蕷3分
,牛膝3分(去苗)
,桂心3分,山茱萸3分
,澤瀉3分
,遠(yuǎn)志3分(去心),熟干地黃1兩
,菟絲子1兩(酒浸3日
,曬干,別搗為末)
,黃耆3分(銼)
,人參3分(去蘆頭),檳榔3分
,木香3分
,牡丹3分,仙靈脾3分
,蛇床子3分
,續(xù)斷3分
,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茯苓3分
,覆盆子3分。
巴戟30克
,肉蓯蓉30克(酒浸一宿
,刮去皺皮,炙干)石斛30克(去根
,銼)鹿茸30克(去毛
,涂酥,炙微黃)附子30克(炮裂
,去皮
、臍)薯蕷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桂心22.5克 山茱萸22.5克 澤瀉22,5克 遠(yuǎn)志22.5克(去心)熟干地黃30克 菟絲子30克(酒浸三日
,曝干
,另?yè)v為末)黃耆22.5克(銼)人參22.5克(去蘆頭)檳榔22.5克 木香22.5克 牡丹22.5克 仙靈脾22.5克 蛇床子22.5克 續(xù)斷22.5克 枳殼22.5克(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22.5克 覆盆子22.5克
11.2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上藥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
11.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主治久服駐顏色
,養(yǎng)精志。主丈夫下焦久積風(fēng)冷
,腎臟虛乏
,腰膝酸痛,小便數(shù)
;陽(yáng)道衰
,不能飲食,面無(wú)顏色
,筋骨痿弱
,起坐無(wú)力,膀胱虛冷
,臍腹脹急
。
腎臟虛寒,腰膝酸痛
,陽(yáng)痿尿頻
,不能飲食
,面色無(wú)華,筋骨萎弱
,起坐無(wú)力
,膀胱虛冷,臍腹脹急
。
11.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時(shí)以鹽湯或溫酒送下助丸
,漸加至30丸。
每日服20丸
,漸加至30丸
,空心鹽湯送下;溫酒送下亦得
。
12《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2.1處方
巴戟1兩
,硫黃(細(xì)研,水飛過(guò))1兩
,桂心1兩
,補(bǔ)骨脂(微炒)1兩,硇砂(細(xì)研)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胡蘆巴(微炒)1兩
,川椒紅(微妙)1兩
,木香1兩,肉蓯蓉(酒浸1宿
,刮去皺皮
,炙干)1兩,吳茱萸(湯浸7遍
,焙干
,微炒)1兩。
12.2制法
上為末
,入研了藥令勻
,以羊腎3對(duì),切去筋膜
,好酒3升
,熬令稠爛,研和諸藥末為丸
,如梧桐子大
。
12.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主治下元虛憊,臍腹疼痛
,小便滑數(shù)
,顏色萎黃
,手足常冷,飲食無(wú)味
,四肢少力
。
12.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
13《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3.1處方
巴戟1兩
,鹿茸(去毛,涂酥
,炙微黃)1兩
,蛇床子1兩,遠(yuǎn)志1兩
,薯蕷1兩
,熟干地黃1兩,山茱萸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補(bǔ)骨脂(微炒)1兩
,菟絲子粉1兩
,肉蓯蓉(酒浸3宿,刮去皺皮
,炙干)1兩
,白茯苓1兩,桂心1兩
,硫黃(細(xì)研
,水飛過(guò))1兩。
13.2制法
上為末
,入硫黃研令勻,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13.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主治下元虛冷,顏色萎黃
,肌膚羸
,腰無(wú)力。
13.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漸加至40丸
,空心溫酒送下。
14《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
14.1處方
巴戟1兩
,石斛(去根
,銼)1兩
,補(bǔ)骨脂(微炒)1兩
,桂心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川椒紅(微炒)1兩
,木香1兩
,訶黎勒皮1兩
,肉蓯蓉(酒浸1宿
,刮去皺皮
,炙干)1兩
,檳榔1兩。
14.2制法
上為末
,用白羊腎7對(duì)
,去筋膜細(xì)切,以酒5升
,熬令熟爛
,研拌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
14.3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巴戟丸功在補(bǔ)暖水臟
,充益肌膚,能思飲食
。主治腎虛冷氣
。
14.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鹽湯送下亦得
。
15《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方之巴戟丸
15.1處方
良姜180克 紫金藤500克 巴戟天90克 青鹽60克 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120克
15.2制法
上藥為末,酒糊為丸
。
15.3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方之巴戟丸主治元?dú)馓搼v
,面目黧黑,口千舌澀
,夢(mèng)寐虛驚
,眼流冷淚,耳作蟬鳴
,腰胯沉重
,百節(jié)酸痛,項(xiàng)筋緊急
,背胛勞倦
,陰虛盜汗,四肢無(wú)力。婦女子宮久冷
,月脈不調(diào)
,赤白帶下。
15.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暖鹽酒送下
,鹽湯亦得,日午
、夜臥各一服
。
16《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yàn)秘方)之巴戟丸
16.1處方
良姜6兩,紫金藤16兩
,巴戟3兩
,青鹽2兩,肉桂(去粗皮)4兩
,吳茱萸4兩
。
16.2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
。
16.3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yàn)秘方)之巴戟丸功在補(bǔ)腎臟
,暖丹田,興陽(yáng)道
,減小便
,填精益髓,駐顏潤(rùn)肌
。主元?dú)馓搼v
,面目黧黑,口干舌澀
,夢(mèng)想虛驚
,眼中冷淚,耳作蟬鳴
,腰胯沉重
,百節(jié)酸疼,項(xiàng)筋緊急
,背胛勞倦
,陰汗盜汗,四肢無(wú)力
,及婦人子宮久冷
,月脈不調(diào)
,或多或少
,赤白帶下。
16.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
,《本草綱目》卷十八引作“紫金藤丸”
。
17《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方之巴戟丸
17.1處方
巴戟天(去心)1兩
,熟干地黃(焙)2兩半,五味子2兩半
,黃耆(銼)1兩3分
,牛膝(酒浸,切
,焙)1兩半
,牡蠣(煅)半兩,菟絲子(灑浸
,別搗
,焙)1兩,干姜(炮)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半,桂(去粗皮)1兩
,白術(shù)2兩
,肉蓯蓉(酒浸,切
,焙)2兩半
。
17.2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17.3功能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方之巴戟丸主治腎臟虛冷中寒,臍腹急痛
,小便頻數(shù)
,面色昏濁。
17.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空心
、食前溫酒送下。
18《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方之巴戟丸
18.1處方
巴戟天(去心)半兩
,干姜(炮)半兩
,沉香(銼)半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肉蓯蓉(酒浸
,切,焙)半兩,茴香子(炒)半兩
,牛膝(酒浸
,切,焙)半兩
,硇砂1分(漿水飛過(guò)
,別研)。
18.2制法
上為末
,豬腎1對(duì)
,濕紙裹煨熟,薄切作片
,入鹽1分
,無(wú)灰酒少許,同研爛
,和藥末為丸
,如梧桐子大。
18.3功能主治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方之巴戟丸功在溫補(bǔ)下元
。主腎虛中寒氣
。
18.4巴戟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服30丸,空心
、日午
、臨臥時(shí)以鹽湯或溫酒送下。
19《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方之巴戟丸
19.1處方
巴戟天(去心)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