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炙)干姜(炮)干葛 川芎各等分
制法 : 上為銼散。
功能主治 : 治飲酒過多
,及啖炙博熱食動血,發(fā)為鼻衄
。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
,用水150毫升
,煎至105毫升
,去滓溫服。
摘錄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仁齋直指》卷八: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 橘紅 細辛 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 上藥細銼
。
功能主治 : 溫中祛寒,化痰止咳
。治肺胃俱寒咳嗽
。
用法用量 : 每服7.5克,加生姜
、大棗,水煎,空腹時服
。曾經(jīng)解利者通用
。
摘錄 : 《仁齋直指》卷八
《理瀹駢文》:加味理中湯
處方 : 附子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 甘草 吳茱萸 肉桂 當(dāng)歸 陳皮 厚樸各等分
制法 : 共為粗末
。
功能主治 : 治寒中三陰
,躁熱煩渴者。
用法用量 : 浸冷水中
,或煎湯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
摘錄 : 《理瀹駢文》
《濟陽綱目》卷十八:加味理中湯
處方 : 理中湯加陳皮
、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 : 胃感寒
,嘔吐不止
。
摘錄 : 《濟陽綱目》卷十八
《壽世保元》卷二: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3錢
,白術(shù)1錢5分,干姜1錢(炮)
,甘草8分,肉桂8分
,陳皮1錢5分
。
制法 : 上銼。
功能主治 : 傷寒
,直中陰經(jīng),腹痛
,怕寒厥冷
,或下利嘔吐不渴,脈沉遲無力
。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煎
,臨服加木香(磨)1匙
,姜汁少許同服
。
摘錄 : 《壽世保元》卷二
《揣摩有得集》:加味理中湯
處方 : 潞參5錢
,白術(shù)3錢(土炒),炮姜1錢,附子2錢
,扁豆3錢(炒),小半夏2錢
,歸身3錢(土炒)
,砂仁1錢半(炒),焦楂1錢半
,木香5分(研),粟殼1錢半(蜜炙焦)
,生草8分
,烏梅炭1錢,川樸5分(炒)
。
功能主治 : 臟腑虛寒,偶得暑熱痢病
,誤服涼下太過之藥
,脾胃受傷,日久不能除根
,仍然腹痛痢瀉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揣摩有得集》
《華氏醫(yī)方匯編》卷五:加味理中湯
處方 : 西黨參3錢
,野于術(shù)2錢
,炙草2分
,干姜(炒黑)6分,歸身1錢半
,大棗3枚
。
功能主治 : 小產(chǎn)下血不止
。
用法用量 : 水煎
,溫服。
摘錄 : 《華氏醫(yī)方匯編》卷五
《會約》卷九: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2錢或5
、6錢,白術(shù)2錢或5
、6錢
,扁豆(炒,研)2錢,陳皮1錢
,干姜(炒)2錢,甘草(炙)1錢
,當(dāng)歸2錢(滑泄者
,土炒),木香4分
,白豆蔻(去殼炒)1錢,茯苓2錢
,白芥子(炒
,研)8分。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寒
,氣脹便泄,惡食惡寒等
。
用法用量 : 水煎
,溫服。
摘錄 : 《會約》卷九
《會約》卷四:加味理中湯
處方 : 白術(shù)2錢
,干姜(炒)1錢半
,甘草(炙)1錢
,丁香5分,白豆蔻(去殼炒
,研)1錢。
功能主治 : 陰寒腹痛
,脈緊而微
,或表熱里寒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如假熱在上不納者,冰冷與服
。寒甚而手足厥逆
,上吐冷涎,下泄清水
,加附子2-3錢。
摘錄 : 《會約》卷四
《會約》卷四: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少者,用山藥3錢炒黃代之)
,白術(shù)1錢半
,干姜(炒)1錢,甘草(炙)1錢
,附子5分,丁香3分
,木香3分
,半夏1錢,草豆蔻(煨)8分
,生姜1錢。
功能主治 : 胃寒呃逆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會約》卷四
《方癥會要》卷三: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白術(shù)
、甘草、干姜
、玄胡
。
功能主治 : 虛寒腹痛。
用法用量 : 寒甚者
,加桂、附
。
摘錄 : 《方癥會要》卷三
《金鑒》卷四十:加味理中湯
處方 : 理中湯加附子
、茯苓、蒼術(shù)
。
功能主治 : 寒中腹脹,多溺涎涕
,足軟
,胛脊、腰背
、睪丸痛,并兼氣虛者
。
摘錄 : 《金鑒》卷四十
《胎產(chǎn)秘書》卷下:加味理中湯
處方 : 淡附子2錢
,干姜1錢
,茯苓2錢
,人參不拘
,炙甘草7分,焦術(shù)2錢
,白蔻5分
,肉桂心1錢
,延胡索(醋炒)1錢5分
,乳香(去凈油)1錢5分。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心腹痛
。
用法用量 : 氣痛
,加廣木香1錢
,郁金(酒炒)1錢
,良姜(醋炒)1錢,紫丁香10只
;血痛,加五靈脂(醋炒)1錢5分
,炮姜炭7分(代去干姜)
,蒲黃(炒)7分,歸身(酒炒)2錢
;寒痛,加吳萸1錢
,小茴(鹽水炒)1錢5分
,蘆鹽(水炒)2錢
,重用桂
、附
;食痛
,加焦神曲1錢5分,山楂(砂糖炒)2錢
,雞肫皮(焙干)2錢
,廣皮1錢
,母丁香7分:蟲痛
,加川椒40粒
,烏梅2個,吳茱萸(川連1錢
,煮汁拌炒)8分,榧子肉3錢
;痰痛
,加法夏2錢,肉果(煨)1錢
,沉香1錢,牡蠣粉2錢
,化橘紅1錢
;積痛,加木丁香8分
,陳香圓2錢,佛手柑1錢
,巴豆(去油凈
,取霜,焙干)3分
,再用濕腐乳皮包好,藥汁送
;虛痛
,陰虛加熟地(姜汁、益智
、砂仁共5粒炒焦)5錢,枸杞子(酒炒)2錢
,阿膠(蒲黃炒)2錢
,凈萸肉(酒炒)2錢,干姜(代炮姜)5分
,陽虛
,增附子;實痛
,去人參、焦術(shù)
,加枳殼1錢
,草蔻1錢
,肉桂(代桂枝)8分(醋炒)
,甚者
,加韭汁制大黃3錢(用韭汁拌大黃,9蒸9曬)
。
摘錄 : 《胎產(chǎn)秘書》卷下
《玉案》卷二:加味理中湯
處方 : 大附子(童便制)1錢
,干姜(炒黑)8分
,甘草8分
,檳榔8分,白術(shù)(生炒)8分
,人參8分
,肉桂6分
,川椒6分
。
功能主治 : 蛔厥。
用法用量 : 水1鐘
,加烏梅3個,水煎服
。
摘錄 : 《玉案》卷二
《濟陽綱目》卷十三: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干姜(炮)
、甘草、附子
、丁香
、柿蒂。
制法 : 上銼
。
功能主治 : 吐利后,胃中虛寒
,呃逆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摘錄 : 《濟陽綱目》卷十三
《回春》卷三:加味理中湯
處方 : 大附子(面包煨
,去皮臍)、人參(去蘆)
、白術(shù)(去蘆)
、干姜(炒)、肉桂
、陳皮
、茯苓(去皮)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寒甚痼冷
。
用法用量 : 加生姜1片
,大棗2枚
,水煎
,熱服。
摘錄 : 《回春》卷三
《嵩崖尊生》卷八: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炮姜
、炙草、川芎
、扁豆
。
功能主治 : 因強嘔吐
,致傷胃吐血
,腹痛自汗者。
摘錄 : 《嵩崖尊生》卷八
《傷寒六書》卷四:加味理中湯
別名 : 加味理中飲
處方 : 干姜4分
,肉桂4分,白術(shù)1錢
,人參8分
,陳皮8分,茯苓8分
,甘草3分
。
功能主治 : 足太陰脾經(jīng)受癥
,臟寒
,自利不渴、手足溫
,身無熱
,脈來沉而無力。
用法用量 : 加味理中飲(《赤水玄珠》卷十八)
。厥陰消渴
,氣上沖心,饑不欲食
,食即吐蛔,腹痛大便實者
,加大黃
、蜜少許利之;腹濡滿時減者
,去甘草;嘔吐
,入半夏
、姜汁;蜷臥沉重
,利不止
,少加附子
;利后身體痛者
,急溫之,加附子
;自利腹痛
,入木香(磨)
、姜汁
,調(diào)和服之
。
摘錄 : 《傷寒六書》卷四
《便覽》卷一:加味理中湯
處方 : 理中湯加炒川椒5粒
,檳榔5分
。
功能主治 : 胃寒所生蛔厥。
摘錄 : 《便覽》卷一
《醫(yī)學(xué)六要》卷三: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1錢
,白術(shù)1錢
,干姜(炮)1錢,甘草(炙)5分
,丁香10粒,生姜10片
。
功能主治 : 胃虛受寒
,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 : 水煎
,涼服。
各家論述 : 《醫(yī)學(xué)入門萬病衡要》:本方用人參
、白術(shù)
、炙草諸甘溫以補中;干姜
、丁香諸辛熱以散寒;生姜散逆氣
,以止嘔吐
。
摘錄 : 《醫(yī)學(xué)六要》卷三
《點點經(jīng)》卷二:加味理中湯
處方 : 甘草、干姜
、白術(shù)、條參
、肉桂
、附子各等分,秦艽1錢半
,腹皮1錢半,鉤藤1錢半
,川羌1錢半
,懷膝1錢,虎骨3錢
。
功能主治 : 酒傷
,四肢厥冷
,瘓癱不仁
,口不作渴,冷汗如雨等
。
用法用量 : 生姜為引
,水煎服。
摘錄 : 《點點經(jīng)》卷二
《萬氏女科》卷三: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白術(shù)
、炙草
、干姜(煨)、陳皮
、藿香
、厚樸(姜制)
、生姜5片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脾胃虛弱,失于調(diào)理
,傷于風(fēng)冷飲食
,而為霍亂
,心腹絞痛
,手足逆冷,吐瀉并作
。
用法用量 : 水煎
,溫服,不拘時候
。
摘錄 : 《萬氏女科》卷三
《傷寒廣要》卷九引《蘊要》:加味理中湯
處方 : 理中湯加丁香1錢,橘紅2錢
,半夏2錢
,柿蒂(炒)5分。
功能主治 : 胃冷呃忒
。
摘錄 : 《傷寒廣要》卷九引《蘊要》
《直指》卷八: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白術(shù)
、干姜(不炒)
、甘草(炙)、半夏(制)
、茯苓、橘紅
、細辛
、北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 上銼細
。
功能主治 : 溫養(yǎng)脾肺
。主脾肺虛寒,咳嗽不已
;中寒口噤
,身體強直。肺胃俱寒
,咳嗽。中寒
,身體僵直
,口噤不語
,四肢戰(zhàn)掉
,灑灑惡寒,脈浮緊
,無汗。虛寒咳嗽
。
臨床應(yīng)用 : 肺癰咳嗽《外科發(fā)揮》:一男子年前病肺癰
,后又患咳嗽,頭眩唾沫
,飲食少思,小便頻數(shù)
。服解散化痰藥
,不應(yīng)。診之
,脾肺二脈虛甚。余謂:眩暈唾涎
,屬脾氣不能上升
,小便無度,乃肺氣不得下制
,尚未成癰耳
。投以加味理中湯四劑
,諸證已退大半
,更用鐘乳粉湯而安。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半
,加生姜
、大棗,水煎,食前服
。
摘錄 : 《直指》卷八
《濟生》卷二: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1兩
,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
,干葛半兩
,甘草(炙)半兩
。
制法 : 上為細末
。
功能主治 : 傷胃嘔血。飲食傷胃
,遂成嘔吐
,物與氣沖
,與血吐出
,或心腹疼痛,自汗
。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水1大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摘錄 : 《濟生》卷二
《三因》卷九: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炙)
、干姜(炮)、干葛
、川芎各等分
。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飲酒過多
,及啖炙煿熱食動血,發(fā)為鼻衄
。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
,水1盞,煎7分
,去滓溫服
。
摘錄 : 《三因》卷九
《玉案》卷二:加味理中湯
處方 : 干姜、人參
、白術(shù)
、肉桂、甘草
、半夏、陳皮
、細辛
、茯苓。
功能主治 : 中寒
。冬時直中真寒
,一身受邪
,難分經(jīng)絡(luò)
,手足厥冷
,或腹痛嘔吐
,甚則卒倒昏迷,不省人事
,脈遲無力。
用法用量 : 加煨生姜5片
,水煎熟
,再入姜汁半盞服。其腹內(nèi)外
,仍用生姜炒熱,時時熨之
。病重
,加熟附子;身甚寒
,加麻黃
;挾氣,加木香
;嘔吐涎沫,加丁香
;腹痛
,加木香
、砂仁;挾食
,加草果、枳殼
;瀉不止
,加升麻、蒼術(shù)
。
摘錄 : 《玉案》卷二
《準繩·女科》卷四: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1錢,白術(shù)1錢
,白芍藥1錢
,白茯苓1錢,干姜1錢
,黃連1錢
,藿香葉1錢,木香1錢
,訶子肉1錢,肉果1錢
,甘草1錢
。
功能主治 : 妊娠泄瀉。
用法用量 : 水2鐘
,加生姜3片
,大棗2枚
,煎1鐘
,饑時服。
摘錄 : 《準繩·女科》卷四
《萬氏女科》卷三:加味理中湯
處方 : 人參1錢
,白術(shù)1錢
,炙草1錢,干姜(炮)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