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 治五勞七傷
用法用量 : 以水600毫升漬一宿
摘錄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制法 : 上藥五味,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治虛勞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功能主治 : 脾風(fēng)傳腎,小腹痛熱
,出白液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摘錄 : 《杏苑》卷七
功能主治 : 生氣血,退虛熱
用法用量 : 不拘時(shí)服
摘錄 : 《慎齋遺書》卷七
功能主治 : 風(fēng)氣腹痛
用法用量 : 原書治上證
摘錄 : 《癥因脈治》卷四
功能主治 : 痘后陽(yáng)虛自汗,醒著而出者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為引
摘錄 : 《幼幼集成》卷六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血虧挾滯
用法用量 : 水煎
各家論述 : 方中當(dāng)歸養(yǎng)營(yíng)血以榮沖任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功能主治 : 陽(yáng)虛眩暈
用法用量 : 氣虛
摘錄 : 《傷寒大白》卷二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虛羸不足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摘錄 : 《千金》卷十九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
,小腹急痛,膀胱虛滿,手足逆冷,食飲苦吐,酸痰嘔逆,泄下少氣,目眩耳聾,口焦,小便自利。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小建中為諸建中之母
摘錄 : 《千金》卷十九
功能主治 : 真氣外發(fā)而內(nèi)虛寒
用法用量 : 加生姜1片,同煎
。溫服。1服立止,甚者不過(guò)2服。摘錄 : 《活幼心法》卷四
功能主治 : 脾胃不和.腹痛泄瀉
,表虛自汗。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1個(gè),煎至6分,去滓,食前熱服。婦人血痛、男子心腹痛,心腹疼痛甚者,加遠(yuǎn)志半兩。注意 : 飲酒人不喜甘者,不宜服之
。各家論述 : 《醫(yī)家心法》:此屬肝虛不能生火
,以致火不生土。故用芍藥之酸,甘草之甘摘錄 : 《易簡(jiǎn)》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久發(fā)瘧疾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
摘錄 : 《扁鵲心書·神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五勞七傷
,小腹拘急,臍下膨脹,兩脅脹滿,腰脊引痛用法用量 : 每用6錢匕,水1盞半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膈氣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五引《博濟(jì)》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2日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中盞
摘錄 : 《圣惠》卷九
功能主治 : 虛損少氣,腹脹內(nèi)急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用黃耆建中參入當(dāng)歸
摘錄 : 《千金》卷十九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補(bǔ)氣。主肺虛損不足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
,煮取3升,分3次服。注意 : 忌羊肉
、餳、海藻、菘菜、生蔥。摘錄 : 《外臺(tái)》卷十六引《刪繁方》
大建中湯是漢代醫(y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治療虛勞腹痛的代表方劑
,原文提到“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jiàn)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黃芪 建中湯的配方:
黃芪一兩半 桂枝三兩甘草(炙)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生姜二兩膠飴一升右六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478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