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活血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9 01:24:00
解郁活血湯
處方 : 當歸2錢,白芍3錢
,柴胡2錢,茯苓3錢
,薄荷1錢,丹皮2錢
,山梔仁2錢
,白術3錢,澤蘭葉4錢
,郁金2錢
,甘草1錢。
功能主治 : 舒郁行氣活血
。主經(jīng)閉氣郁證
。肝郁氣滯,經(jīng)閉不行
,面色青黃
,精神抑郁,煩躁性急
,頭暈耳鳴,胸脅作脹
,食少噯氣
,舌尖紅,苔微黃而燥
,脈弦數(shù)或弦緊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中醫(yī)婦科治療學》
非經(jīng)期出血如何治療阿
非經(jīng)期出血的四個須知
1
、發(fā)生出血的時間至關重要
,排卵期的偶爾出血一般沒有什么大問題
,留心觀察看是否連續(xù)數(shù)月發(fā)生。
2
、如果出血發(fā)生在排卵期后
,并伴有下腹部輕微疼痛,應該去進行婦科檢查判斷是否有卵巢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或者其他疾病
。
3
、如果出血時間沒有任何規(guī)律,那就比較嚴重了
,一定要去醫(yī)院檢查看看是否是子宮內(nèi)膜異位
、子宮肌瘤、子宮頸內(nèi)細胞發(fā)育不正常
、甚至宮頸癌
。
4、大量出血
,一般都會及時送到醫(yī)院搶救
。最容易厭惡治療的是淋漓不盡的少量出血,往往不被重視
,加之不好意思就醫(yī)
,就會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斷,由于出血可以由許多原因引起
,因此就診時醫(yī)生可能會要求你做宮頸刮片
、陰道鏡、診斷性刮宮
、宮腔鏡等檢查
,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
。
排卵期出血的驗方:
1
、 二地湯加減 生地30克 地骨皮10克 玄參、女貞子
、旱蓮草
、菟絲子、制黃精
、槐米各15克
,麥冬、白芍
、山茱萸各9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于月經(jīng)第5天開始服藥
,連服15劑
,治療3個月經(jīng)周期為一個療程。有滋陰
、清熱的功能
。
2、 加減丹梔逍遙散 柴胡
、穿芎
、生地、白芍各10克
,焦梔子
、茜草炭、枸杞各9克
,槐米炭
、旱蓮草各15克,桑葉
、菟絲子各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于月經(jīng)第五天開始服藥
,連服15劑,黃體期及月經(jīng)期停藥
,治療三個月經(jīng)周期為一個療程
。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陰止血”
。
3
、 溫腎活血湯 仙茅、仙靈脾
、巴戟肉
、紫石英、熟地
、淮山藥
、當歸、紅花
、澤蘭
、各10克,菟絲子15克
,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
。水煎服
,每日一劑
。從月經(jīng)周期第九天開始服用,連服八天
,連續(xù)三個周期為一個療程
。本方有“溫腎、活血
、化瘀“功用
。
排卵期出血的食療方:
1、芹菜金針湯 干芹菜30克
,金針菜15克
。加水適量,煎湯服用
。有清熱涼血的功用
。
2、芹菜藕片湯 鮮芹菜
、鮮藕片各120克
,生油15克,精鹽少許
。將芹菜
、藕洗凈,芹菜切成絲
,藕切片
。將鍋置旺火上,下生油燒熟
,放入芹菜藕片
,調(diào)入精鹽適量, 炒5分鐘
,加水適量煮熟
,調(diào)味精后食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汕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涼血。
3
、山藥枸杞粥 山藥
、枸杞各20克,大米60克
。洗凈
,熬粥食用。有滋陰、止血之功用
。
4
、 生地粥 生地30克,粳米60克
。將生地洗凈切片
,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
,將米洗凈加水適量煮粥
,倒入藥汁再煮10分鐘后服用。有滋腎
、涼血
、止血之功用。
排卵期出血的預防與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1
、 了解和掌握月經(jīng)生理知識和衛(wèi)生知識,注意月經(jīng)期保健及經(jīng)期衛(wèi)生
。
2
、 出血期間應避免過度勞累,多休息
;要保持局部清潔
,防止感染;腹痛重時可予腹部熱敷
;同時保持情緒穩(wěn)定
。平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
。
3
、 排卵期前后(一般在兩次月經(jīng)之間,基礎體溫上升之時)
,應禁食辛
、辣、燥等刺激性食品
,以免使出血增多和時間延長
。
如何調(diào)理氣滯血瘀型體質(zhì) ?
1
、當身體出現(xiàn)氣滯血瘀的表現(xiàn)情況,可到中醫(yī)科
,通過辨證以后
,采取疏肝解郁散結(jié)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遙丸,配合
,紅花逍遙片
。具體可針對病因進行
,疏肝解郁
。理氣活血,調(diào)理治療
。
2
、多喝水。體內(nèi)的水分通過呼吸
、皮膚蒸發(fā)和大小便排出
。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減少
,導致血粘度增高
,血行緩慢。
3
、注意保暖
。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環(huán)境的時間不宜過久
。冬季室溫應不低于攝氏20度
。夏季使用空調(diào)降溫,室溫也不宜過低
,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
。
4、多泡腳
。每天用熱水泡浴
,有利于改善全身氣血運行,如能定期進行藥浴
、按摩
,則效果更好。
擴展資料:
飲食調(diào)養(yǎng):
氣滯血瘀體質(zhì)宜選用有行氣
、活血功能的飲食
,例如:
白蘿卜、柑橘
、大蒜
、生姜、茴香
、桂皮
、丁香、山楂、桃仁
、韭菜
、黃酒、紅葡萄酒
、洋蔥
、銀杏、檸檬
、柚子
、金橘、玫瑰花茶
、茉莉花茶等
。
桃仁、油菜
、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
;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積;適量的紅葡萄酒能擴張血管
,改善血液循環(huán)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
氣滯血瘀體質(zhì)宜少吃鹽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
,加重血瘀的程度
。
不宜吃甘薯、芋艿、蠶豆、栗子等容易脹氣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
、奶油、鰻魚
、蟹黃
、蛋黃、魚子
、巧克力
、油炸食品、甜食
,防止血脂增高
,阻塞血管,影響氣血運行
;不宜吃冷飲
,避免影響氣血運行
。
氣滯血瘀體質(zhì)的藥物調(diào)理
氣滯瘀血體質(zhì)宜用行氣、活血藥疏通氣血
,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
。
如柴胡、香附
、郁金
、當歸、川芎
、紅花
、薤白、枳殼
、桃仁、參三七
、銀杏葉等行氣
、活血藥,有助于改善氣滯血瘀體質(zhì)
。應根據(jù)氣滯血瘀部位不同靈活選用
。
氣滯血瘀體質(zhì)如有情緒抑郁,應以心理疏導為主
,配合疏肝理氣解郁藥物
,如柴胡、郁金
、青皮
、香附、川芎
、綠萼梅
、八月札等。
血瘀體質(zhì)的食療養(yǎng)生
。飲食以清淡為主
,可多食赤小豆、綠豆
、芹菜
、黃瓜、藕等甘寒
、甘平的食物
,少食羊肉、韭菜
、生姜
、辣椒
、胡椒、花椒等甘溫滋膩及火鍋
、烹炸
、燒烤等辛溫助熱的食物。
-血瘀
血府逐瘀湯
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第十版)
胸痹
, 是以胸部悶痛
,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為主癥的疾病
,輕者僅感胸悶如窒
,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
,嚴重者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真心痛
,是胸痹進一步發(fā)展的嚴重病證
,其特點為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
、水腫
、肢冷、喘促
、汗出
、面色蒼白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西醫(yī)學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心絞痛
、心肌梗死與本病密切相關,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
1.心血瘀阻
臨床表現(xiàn): 心胸疼痛
,如刺如絞,痛有定處
,入夜為甚
,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或痛引肩背
,伴有胸悶,日久不愈
,可因暴怒
、勞累而加重;舌質(zhì)紫暗
,有瘀斑
,苔薄
,脈弦澀。
治法: 活血化瘀
,通脈止痛
。
代表方: 血府逐瘀湯。
本方由當歸
、生地黃
、桃仁、紅花
、枳殼
、赤芍、柴胡
、甘草
、桔梗、川芎
、牛膝組成
。瘀血痹阻重證,胸痛劇烈
,可加乳香、沒藥
、郁金
、降香、丹參等
;若血瘀氣滯并重
,胸悶痛甚者,可加沉香
、檀香
、蓽茇等;若寒凝血瘀或陽虛血瘀
,伴畏寒肢冷
,脈沉細或沉遲者,可加桂枝或肉桂
、細辛
、高良姜、薤白等
,或人參
、炮附子等;若氣虛血瘀
,伴氣短乏力
,自汗
,脈細弱或結(jié)代者,當益氣活血
,用人參養(yǎng)營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重用人參、黃芪
;若猝然心痛發(fā)作
,可含化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
。
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第十版)
【組成】 桃仁四錢(12g) 紅花三錢(9g) 當歸三錢(9g) 生地三錢(9g) 川芎一錢半(4.5g) 赤芍二錢(6g) 牛膝三錢(9g) 桔梗一錢半(4.5g) 柴胡一錢(3g) 枳殼二錢(6g) 甘草二錢(6g)
【用法】 水煎服
。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主治】 胸中血瘀證
。胸痛,頭痛
,日久不愈
,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飲水即嗆
,干嘔,或內(nèi)熱瞀悶
,或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急躁易怒
,入暮潮熱
,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zhì)暗紅或有瘀斑
、瘀點
,脈澀或弦緊。
【證治機理】 本方主治諸證皆為瘀血內(nèi)阻胸部
,氣機郁滯所致
。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血瘀胸中
,氣機阻滯
,則胸痛,痛如針刺
,且有定處
;血瘀上焦,郁遏清陽
,清空失養(yǎng)
,故頭痛
;胸中血瘀,影響及胃
,胃氣上逆
,故呃逆干嘔,甚則水入即嗆
;瘀久化熱
,則內(nèi)熱瞀悶,入暮潮熱
;瘀熱擾心
,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
;瘀滯日久
,肝失條達之性,故急躁易怒
;至于唇
、目、舌
、脈所見
,皆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
,行氣止痛
。
【方解】 本方取桃紅四物湯與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
。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共為君藥
。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
;牛膝入血分
,性善下行,能祛瘀血
,通血脈
,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
,瘀熱不上擾
,共為臣藥。生地黃甘寒
,清熱涼血
,滋陰養(yǎng)血
;合當歸養(yǎng)血,使祛瘀不傷正
;合赤芍清熱涼血
,以清瘀熱。三者養(yǎng)血益陰
,清熱活血
,共為佐藥。桔梗
、枳殼
,一升一降,寬胸行氣
,桔梗并能載藥上行
;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
,與桔梗
、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
,使氣行則血行
,亦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
,為使藥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
,則諸證可愈
。
【配伍特點】 活血與行氣相伍,祛瘀與養(yǎng)血同施
,升降兼顧
,氣血并調(diào)。
【運用】 本方為治療胸中血瘀證之代表方
。以胸痛
、頭痛,痛有定處
,舌暗紅或有瘀斑
,脈澀或弦緊為辨證要點。
【附方】
1.通竅活血湯(《醫(yī)林改錯》) 赤芍 川芎各一錢(各3g) 桃仁研泥 紅花各三錢(各9g) 老蔥切碎
,三根(6g) 鮮姜切碎
,三錢(9g) 紅棗去核,七個(5g) 麝香絹包,五厘(0.15g) 黃酒半斤(250g) 前七味煎一盅
,去滓
,將麝香入酒內(nèi),再煎二沸
,臨臥服
。功用:活血通竅。主治:瘀阻頭面之頭痛昏暈
,或耳聾年久
,或頭發(fā)脫落,面色青紫
,或酒渣鼻
,或白癜風,以及婦女干血癆
、小兒疳積見肌肉消瘦
、腹大青筋、潮熱
,舌暗紅
,或有瘀斑、瘀點
。
2.會厭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桃仁炒
,五錢(15g) 紅花五錢(15g) 甘草三錢(9g) 桔梗三錢(9g) 生地四錢(12g) 當歸二錢(6g) 玄參一錢(3g) 柴胡一錢(3g) 枳殼二錢(6g) 赤芍二錢(6g) 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
,散結(jié)利咽
。主治:會厭瘀血證。癥見呃逆
,慢喉喑
,喉痹等屬氣滯血瘀者。
3.膈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五靈脂炒
,二錢(6g) 當歸三錢(9g) 川芎三錢(6g) 桃仁研泥
,三錢(9g) 丹皮 赤芍 烏藥各二錢(各6g) 元胡一錢(3g) 甘草三錢(9g) 香附錢半(4.5g) 紅花三錢(9g) 枳殼錢半(4.5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
,行氣止痛。主治:膈下瘀血證
。癥見膈下瘀血
,形成結(jié)塊,或小兒痞塊
,或肚腹疼痛
,痛處不移,或臥則腹墜似有物者。
4.少腹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小茴香炒
,七粒(1.5g) 干姜炒
,二分(3g) 元胡一錢(3g) 沒藥研,二錢(6g) 當歸三錢(9g) 川芎二錢(6g) 官桂一錢(3g) 赤芍二錢(6g) 蒲黃生
,三錢(9g) 靈脂炒
,二錢(6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
,溫經(jīng)止痛
。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證。癥見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不痛
,或痛而無積塊
,或少腹脹滿,或經(jīng)期腰酸
,少腹作脹
,或月經(jīng)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
,斷而又來
,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塊
,或崩漏兼少腹疼痛
,或瘀血阻滯,久不受孕
,舌暗苔白
,脈沉弦而澀。
5.身痛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秦艽一錢(3g) 川芎二錢(6g) 桃仁 紅花各三錢(各9g) 甘草二錢(6g) 羌活一錢(3g) 沒藥二錢(6g) 當歸三錢(9g) 靈脂炒
,二錢(6g) 香附一錢(3g) 牛膝三錢(9g) 地龍去土
,二錢(6g) 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氣
,祛瘀通絡
,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經(jīng)絡證
。肩痛
、臂痛、腰痛
、腿痛
,或周身疼痛,痛如針刺
,經(jīng)久不愈
。
【鑒別】
以上各方皆為王清任創(chuàng)制的活血化瘀之方。六方或配以桃仁、紅花
,或伍以赤芍
、當歸為基礎加減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主治瘀血所致之證
。然血府逐瘀湯中配伍行氣寬胸的枳殼、桔梗
、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
,故宣通胸脅氣滯、引血下行之力較好
,主治胸中瘀阻之證
;通竅活血湯中配伍通陽開竅的麝香、老蔥
、生姜
,辛香溫通作用較佳,重在活血通竅
,主治瘀阻頭面之證
;會厭逐瘀湯中配伍玄參、桔梗
,散結(jié)利咽作用較好
,主治瘀阻會厭之證;膈下逐瘀湯配伍香附
、烏藥
、枳殼,行氣止痛作用較大
,善治膈下瘀血證
;少腹逐瘀湯配伍辛熱溫通之干姜、官桂
、小茴香
,偏于溫經(jīng)散寒止痛,以治療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痛經(jīng)為最宜;身痛逐瘀湯配伍秦艽
、羌活
、地龍,長于活血通絡
,宣痹止痛,當用于瘀阻脈絡之肢體痹痛或關節(jié)疼痛等證。
【方論選錄】 王清任著《醫(yī)林改錯》
,論多粗舛
,唯治瘀血最長。所立三方
,乃治瘀活套方也
。一書中唯此湯歌訣“血化下行不作癆”句,頗有見識
。凡癆所由成
,多是瘀血為害,吾于血癥諸門
,言之綦詳
,并采此語以為印證。(唐容川《血證論》卷八)
【醫(yī)案舉例】 江西巡撫阿霖公
,年七十四
,夜臥露胸可睡,蓋一層布則不能睡
,已經(jīng)七年
,召余診之,此方五付痊愈
。(《醫(yī)林改錯》上卷)
【方歌】 血府逐瘀歸地桃